「舊書」情結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所謂「舊書」,這裡特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文學書籍,那是我青少年時的讀物。記得「文革」初期,父親單位的造反派沒收了一大堆「毒草」書,堆放在一個房間裡。我從門縫裡看進去,裡面有《烈火金鋼》、《紅巖》等,於是幾次從窗戶爬進去拿出來看,扯破了一件新衣服,被母親抱怨了很久。後來,讀高中時下農場學農一年,大家沒什麼娛樂,幾本《豔陽天》、《林海雪原》、《敵後武工隊》輪流看,最後連封皮都看沒了。但每晚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所看的書,你一句我一句,真的很有意思。

  時過境遷,如今出版繁榮,人們的閱讀口味越來越多樣化,很多人不屑看當年那些書了,但我卻對它們情有獨鍾,特別是人到老年,回想讀「舊書」時的歲月,百感交集。50歲後,我開始搜集這些「舊書」,如《駱駝祥子》、《平原烈火》、《紅旗譜》等。有一些書在小縣城買不到就託人到外面買,一些朋友知道我的愛好,在各地看到這些書就打電話來問我要不要。最有意思的是我買《破曉記》的過程。初二放暑假時,父親為了鍛鍊我,把我送到一個山村住了半個月,是這本書陪我度過那段寂寞的日子,所以感情很深。但如今很多書店都買不到,最後女兒從網上買了一本複印的寄來,才了卻我的心願。

  鍾情「舊書」,是一種情結,也是對歲月的一種懷念,更是老年生活的充實和提升。現在,我每天在書房裡整理這些上千冊的「舊書」,邊整理邊重新閱讀,像對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時光的回顧,懷舊的美好油然而生。同時,重讀「舊書」不像當年年紀小、閱歷淺,書中的真意看不懂,只讀個熱鬧,經歷幾十年的人生和不同的時代,現在對這些「舊書」的思想、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重讀的時候,受到更多啟發,於是提筆寫文章投給報刊,這在我而言也是人到晚年的重要收穫。

相關焦點

  • 漳州七旬老伯的「舊書情結」:讓好書不被當廢品賣
    漳州七旬老伯的「舊書情結」:讓好書不被當廢品賣 2015-06-19 10:37:0619日,在福建漳州,71歲的舊書店老闆鄭亞龍向中新網記者講述他長達四十餘年的「舊書情結」。  鄭亞龍的舊書店位於漳州古城宋河邊上,是一間非常不起眼的舊書店。十幾平方米的空間,堆滿了許多舊書、過期雜誌,甚至連椅子上也壘滿舊書。  「我覺得如果我不賣書,那麼我收藏的這些舊書可能就失去價值。」
  • 滬上舊書業「換一種活法」:所有人都是舊書經營者
    網際網路提供的豈止是喘息的機會,簡直可以說是拯救了舊書業,使其重新煥發了生命力。實體舊書店被擠到邊緣,於是網上售賣舊書成了當前舊書業最大的出路。現今國內的網上舊書業主體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綜合性電商,其中有部分商鋪從事二手書交易,如淘寶網;二是綜合性網上書店,這些書店專門從事新舊圖書、期刊等的網上交易,如有路網等;三是專門從事古舊書交易的網站,如孔夫子舊書網。
  • 舊書攤兒
    上世紀80年代我住在北京的北太平莊附近,常常不遠十多公裡的路程,騎車到琉璃廠淘舊書。那兒過去曾是讀書人常常光顧的地方,據說魯迅先生就經常去那兒淘書。只是,當時剛剛興建的琉璃廠路邊不設地攤,舊書都擺在門店裡,以線裝書為多,動輒標價百元上千元,只能偶爾買幾本便宜的閒書。    我對舊書市場格外留心,一聽說什麼地方要處理舊書了,就治戰具,備糗糧,希望滿載而歸。
  • 舊書的三步處理法
    作者 | 河洛草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舊書清潔# 我家的痴書齋,向陽通風。因此,就可以防止潮溼發黴情況的發生,書櫃裝有玻璃門也可起到防塵的作用。但新購的舊書,必須經過三步消毒殺菌處理後,方可上櫃閱讀。三步處理法如下概述。第一步,冷凍。收到快遞送到的舊書,拆除外包裝袋,留內層包裝,將其裝乾淨的塑膠袋子裡封好口,放進冰箱冷凍二十四小時後取出即可。第二步,曝曬。將冷凍後的舊書,去除塑膠袋子及內層包裝,置裸書於烈日之下,約四個小時左右即可。第三步,酒精消毒及損傷修復。
  • 在重慶舊書市場淘書
    ——茅盾《舊書鋪》」上引的是茅盾《舊書鋪》。抗戰時期,很有一些文化人流落重慶。缺衣少食尚在其次,無書可讀卻是要命的事情。大概因為這個緣故,重慶也曾興起一些舊書鋪子。茅盾所記的是一處名為「米亭子」的舊書街。如今,張恨水、茅盾屢見過訪的這處舊書樂園早已風流雲散。唯一可供追想憑弔的遺蹟,是1942年成立的「米亭子小學」。不過,該小學早已遷出江北城原址,「米亭子」名存實亡了。
  • 讓舊書「活」起來 臺北延慧書庫回收舊書10餘萬本
    原標題:讓舊書裡的文字「活」起來——臺北延慧書庫的「二手書經」 導讀:截至去年底,延慧書庫已回收舊書10餘萬本,索取兌換近4000人次,其中學生索取數達2000多人次,低收入戶索取數為405人次,一般民眾兌換數為1300多人次,回收廢電池10多萬顆。
  • 舊書舊物的價值發現
    廣州上門回收舊書(二手書)舊物,考慮舊書舊物價值評估可能分歧較大,為促進合作,減少討價還價的麻煩,我們提供保底回收價+售價共享模式。以舊書為例,比如我們上門回收時會先按1.5元每斤支付,同時如一年內銷售總額的5成大於起初支付金額,就補付差額。
  • 別了,上海文廟舊書市場!
    文廟舊書市場位於文廟第二道門內的大院裡,舊書市場的大門與文廟的大門都是同一個門,方向朝南。第三道門是文廟景點的參觀處。1元一張的門票是進入書市的有效票據,覺得不貴就索性購買了兩張,計劃一張作為收藏券藏在書中。而這張門票僅能進入第二道門,也就是舊書市場的門,再進第三道門就需要在門口購買10元的文廟景點門票了。
  • 在舊書網上買書很有意思
    我現在感覺在舊書網上買書很有意思了,原先中山公園舊書市場還在的時候,我去市場裡找書還需要碰運氣,如果遇上合適的書才會買下來,有時候想買一本需要的書,如果市場裡沒有,即使再有錢也沒辦法如願以償。舊書裡的思想也很新現在在舊書網上買書真是方便極了,這可是最全面的搜索,在網上那可是有更多的舊書信息供我篩選,找到我需要的書之後,經過價格上的考慮,雖然我需要多花一些錢,但是我買的書可是我想要買的書
  • 家裡的舊書千萬別拿去賣廢紙 原來舊書還可以這麼玩
    家裡的舊書千萬別拿去賣廢紙 原來舊書還可以這麼玩家裡的一堆舊書經常被嫌棄,扔了賣了捨不得,不扔又佔地方。不過英國女藝術家Su Blackwell似乎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她用一把剪刀,就能將一本本的二手書籍剪出各種各樣的立體場景,把原本被嫌棄的舊書變成了精緻的家居藝術品。舊書裝幀有特色,而且經由時間的洗禮,泛黃的紙張使得做成的家居藝術品更加有意境。
  • 天津舊書市場又回來了!搬到了這裡……
    三宮舊書市但天津舊書市場一路走來,可謂命運多舛。2016年,舊書市場被迫撤出古文化街。大家試探性地到了獅子林橋河北區一側的親水平臺,便於那些了解古文化街舊書市場的人就近找到,由於佔路擺賣影響市容環境被清理。後又搬到了河對岸南開區一側的親水平臺。
  • 你的舊書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二、半低廉的處置方式:賣給舊書攤優點:處置快、必須比賣廢品收益高 缺點:有些地方舊書攤難找舊雜誌還是有一定的價值,有些舊書攤會用兩本舊雜誌換你一本舊雜誌,實物換實物。舊書攤回收舊書也是給出的價格很有限,畢竟人家是做生意的嘛。這個半低廉的處置方式,適用於:一些沒價值的雜誌(相對應有價值的首刊、尾刊、或者重大事件的。
  • 舊書店「貓膩」不少 新書充作舊書賣
    舊書雖舊,但只要內容好,就像一壇壇陳年老酒,依然能得到讀者的喜愛。將舊書打折出售,店家既獲取了利潤,讀者也「變廢為寶」獲得所需要的精神食糧,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老城、西工的一些舊書店大都掛出了「舊書,打二至五折」的招牌,店內顧客盈門。
  • 【互動】我的地圖情結
    我的地圖情結作者:長歌懷採薇年過不惑,「喜歡地圖」已經成為我的「馳名」標籤,畢竟茫茫人海中有這種愛好的人太少見了。若以「地圖」為題讓我聊,我估計沒有個三五萬字打不住。所以此間還是撿那些直接從腦子裡冒出來的小過往「淺談」一下吧!我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北京郊區(現在的四環外哈哈)。
  • 舊書回收捐贈愛心滿滿
    我們也應重視對舊書的回收再利用,有關部門可以設立渠道進行舊書回收,比如可以在小區、校園等地方設置圖書回收站、圖書流轉櫃等。同時,還要規範舊書回收的標準、暢通舊書的捐贈渠道等,讓更多的書籍可以流向偏遠地區,讓鄉村孩子可以讀到更好的書。
  • 畢業大學生的舊書當有更好歸宿
    這其中最令人尷尬的就是堆積如山的舊書,那些當初花幾十元一本買來的書籍,如今卻只能以幾毛錢一斤的價格賣給廢品回收者,最終淪為造紙廠內循環使用的原料。這難道不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嗎?  首先,大學畢業生的舊書當中,有大量保存程度較好的課本教材、輔導資料。當畢業生們把它們當廢品賣掉,新生們卻又要花大價錢去買新書。
  • 孔夫子舊書網
    孔夫子舊書網創建於2002年,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舊書網上交易平臺。
  • 上海文廟與舊書市場
    1986年,文廟自發成為上海最重要的舊書集散中心,曾一度佔據上海書刊批發市場將近九成的份額。1993年,有人提議上海可以開辦類似塞納河邊「十裡書市」那樣的舊書集市,提議當即得到各方的贊同。經過對文廟自發舊書市場的規範和整頓,上海文廟舊書市場便於每周日與公眾見面,並延續至今。
  • 當當網上被曝買到舊書
    「當當網居然賣舊書!」昨天有網友在微博貼出舊書照,照片顯示書中被人塗寫過。對此,當當網客服稱,可能是因庫房發貨失誤,消費者可免費退換貨。    網友「妮妮的2011」昨天在微博爆料稱,自己在當當網買書,發現扉頁上竟然寫著一行字,且書中間部分還是錯版。她還在微博中貼出兩張照片,自稱這是一次「奇葩經歷」。
  • 舊書都去哪裡了 南航學生告訴你
    「你能不能接受使用舊書,用舊書用的多麼?」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6名學生走訪了南師、南大、南財、南審、南農等多所高校,發現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接受舊書,而相較於大二、大三,大一學生使用舊書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