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認為,奶粉案對淨化進口食品市場、界定食品進口環節審查義務具有典型意義。
原標題:進口奶粉營養超標股民索賠證券公司自貿區擴容一中院典型案例更接「地氣」
據《青年報》報導:自貿區擴容後,所在片區的進口超市出售強化劑超標洋奶粉,消費者以欺詐為由訴到法院,是否可以獲得三倍賠償?中小股民狀告陸家嘴券商實施內幕交易,是否可以得到法院支持?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自貿區司法保障白皮書,介紹過去一年該院涉自貿區案件的基本特點和十大典型案例。據悉,涉張江高科技園區案件佔比大幅上漲,涉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金橋出口加工區的案件佔比也均有上漲。
進口奶粉營養超標被判欺詐
維生素、生物素、牛磺酸、葉黃素……這是某知名奶粉品牌惠氏標註在奶粉罐上引以為豪的營養強化劑。然而,當這些強化劑的實測結果一旦超出包裝標識,這些「富」營養的進口奶粉是否存在欺詐消費者的嫌疑?
消費者唐某某曾在一家進口超市購買了該知名品牌的兒童配方奶粉(階段4)36罐,原產國為愛爾蘭。產品「營養成分表」中標示每100克奶粉包含:維生素k33.8μg;生物素9.0μg;鋅4.50μg;牛磺酸22.5mg;葉黃素90.1μg……
然而,通過質量檢測,這幾種營養素強化劑的含量大大超出標識,其中,維生素K超標5倍以上達173.1μg。
經過法院審理,涉案產品的中國總經銷商惠氏公司是註冊在自貿區內的法人。雖然涉案的進口奶粉屬於原裝進口,但也應當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法院認定,進口食品中營養標籤標註的營養素含量與實測值顯著不一致,這樣的行為屬於欺詐,明確銷售方向消費者承擔「退一賠三」的責任。法院認為,這對於淨化進口食品市場、界定食品進口環節審查義務具有典型意義。
白皮書顯示,近一年來,上海一中法院每季度平均受理涉自貿區案件420件,與往年上海自貿區擴容後每季度平均收案188件相比,有較大增長。從自貿片區分布情況看,涉張江高科技園區案件佔比大幅上漲,涉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金橋出口加工區的案件佔比也均有上漲。
「去年一年,涉自貿區案件從類型上看出現新的特點。」上海一中法院副院長湯黎明介紹說。比如,在涉自貿區金融糾紛案件中,證券類糾紛數量持續高位攀升,融資租賃糾紛案件也呈上升趨勢。在涉自貿區執行案件中,在訴訟中提起保全的案件佔比較大;同時,申請執行案件標的額巨大,案均金額在8700萬元以上。
新類型金融糾紛案件高發
此外,股民們是否有權以證券公司實施內幕交易行為,證券交易所雖明知情況卻未及時發布提示性或警示性公告為由,要求證券公司、交易所賠償他們的損失?對此,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2.0」版白皮書中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給出了答案。該案不僅為今後類似案件的審理樹立了裁判規則,案件中體現的新類型金融糾紛相關審判理念,也融入到該院修訂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案件審判指引》中。
據悉,該院早在2014年4月即出臺《審判指引(試行)》,這是法院系統首部直接適用涉自貿區案件審判的指引性文件,共一百條。本次修訂涉及三十餘條,全面梳理更新了相關法律依據,並借鑑吸收最新司法經驗,規則的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
對於新型金融糾紛集中多發的領域,該院副院長湯黎明表示:「修訂版《審判指引》明確了法院應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對待金融創新,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在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保障金融市場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金融創新。」
據了解,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後,上海一中法院已先後與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等多家機構籤署協議,探索實施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商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前期的探索實踐頗有成效,大量商事糾紛通過調解得到妥善化解」。湯黎明介紹說,期待《細則》實施以後,在助力打造自貿區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上,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