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舉一反三」

2020-12-11 中國社會科學網
如何理解「舉一反三」

2017年04月18日 07: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黃金貴

字號

內容摘要:「舉一反三」一語出自《論語·述而》記孔子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孔子的一條教學經驗:教導學生,不到他求知迫切時,不去開導他。孔子以宮室之角喻說,故要真正理解此語,必先了解宮室四角。另一種解釋是:睡床多設在西北角,屋頂開天窗,日光從此照射室內,故稱「屋漏」(「屋」指屋面),也就是所照射的西北角。蓋灶是實的,神是虛的,衛大夫王孫滿意思寧實毋虛,而孔子以為敬天神最要緊,如得罪了上天,那什麼祈禱都用不上了。譬如孔子告訴了上舉第一個東北角宧,多陽而明亮,則學生不能僅「反」出還有三個角,而是至少要說出西北角亦相同,而東南角、西南角少陽而陰暗。由此可知,孔子的「舉一反三」不是簡單的仿照舉例,而是將老師的「一」消化、運用,並調動掌握的有關知識去推導同類事物。

關鍵詞:孔子;宮室;推導;西北角;學生;論語;養也;隅也;孔穎達;求知

作者簡介:

  「舉一反三」一語出自《論語·述而》記孔子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隅」,角落。「反」,復,回復。這是孔子的一條教學經驗:教導學生,不到他求知迫切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說不出時,不去啟發他。舉室內一角而不能推導其他三角,就不再重複地教他了。

  孔子以宮室之角喻說,故要真正理解此語,必先了解宮室四角。

  室角,即所謂「廉隅」,古人非常重視,每角都有專稱。

  東北角稱「宧」。《說文·宀部》:「宧,養也,室之東北隅,食所居。」《釋名·釋宮室》:「東北隅曰宧。宧養也,東北陽氣始出布養物也。」古人庖廚位於此方位——其是所以養育人者,此外,在屋室的北二角都是可見陽的(陽光從南照北),故這一角也受陽光斜射而明亮。引申為養育,後出字「頤」。《易·頤》:「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東南角稱「窔」,或作「穾」。本義指幽暗。《廣韻·去嘯》:「窔,隱暗處。」引申指屋室東南角。日光由南而北斜射,屋室東南二角都少陽,較陰暗。《儀禮·既夕禮》:「比奠,舉席婦室,聚諸窔,布席如初。」鄭玄註:「室東南隅謂之窔。」「窔」,一般不單用,而常與「奧」連言。

  西北角稱「屋漏」。這個詞很怪。《釋名·釋宮室》解釋:「禮每有親死者,輒徹屋之西北隅,薪以爨灶煮沐,供諸喪用。時若直(值)雨則漏,遂以名之也。」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是:睡床多設在西北角,屋頂開天窗,日光從此照射室內,故稱「屋漏」(「屋」指屋面),也就是所照射的西北角。《詩·大雅·抑》孔穎達疏:「屋漏者,室內處所之名,可以施小帳而漏隱之處,正謂西北隅也。」

  西南角稱「奧」。《楚辭·招魂》:「經堂入奧。」王逸註:「西南隅謂之奧。」《釋名·釋宮室》:「不見戶明,所在秘奧也。」它與「窔」一樣,是室中少陽幽暗之角,故常連用,泛指幽暗處。《漢書·敘傳上》:「守窔奧之熒燭,未卯(卬)天庭而覩白日也。」顏師古註:「穾奧,室中之二隅也。」這是班固《答賓戲》中兩句。《文選》張銑註:「言其見幽深之小光。」也指整個堂室。《荀子·非十二子》:「奧窔之間,簟席之上,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斂然」,聚集貌。楊倞註:「言不出室堂之內也。」

  四個角落,稱「奧」最為奧妙。這是尊者所處位置。《禮記·曲禮上》:「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即父母健在,作為小輩不能處在此位。《仲尼燕居》:「室而無奧阼,則亂於堂室也。」阼是堂東階,主人升降;奧是西南隅,尊者所處。說明凡堂室必遵這種禮制。這也是祭祀之處。《論語·八佾》:「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邢昺疏:「奧,內也,謂室內西南隅也。」此「奧」代稱神。蓋灶是實的,神是虛的,衛大夫王孫滿意思寧實毋虛,而孔子以為敬天神最要緊,如得罪了上天,那什麼祈禱都用不上了。無論主位、神位,都表現出了強烈的禮尊色彩。故「奧」引申為主宰。《左傳·昭公十三年》:「國有奧主。」孔穎達疏:「奧主,國內之主。」為宮禁。《三國志·魏志·董昭傳》:「冒之出入往來禁奧。」指茂名入宮禁。又虛化為深義。「奧房」,深房。「奧愛」,深愛。「奧旨」、「奧略」、「奧博」、「奧妙」等不勝枚舉。這一義用於今。

  現在回到「舉一反三」。老師舉一,學生反三,「反」,復,推導,即推導出同類事物的其他部分以印證。譬如孔子告訴了上舉第一個東北角宧,多陽而明亮,則學生不能僅「反」出還有三個角,而是至少要說出西北角亦相同,而東南角、西南角少陽而陰暗,云云。這就要求學生要善於比類思索,還必須有關於我國宮室南向而建、我國地處北緯地帶的基本知識。由此可知,孔子的「舉一反三」不是簡單的仿照舉例,而是將老師的「一」消化、運用,並調動掌握的有關知識去推導同類事物。因此,「舉一反三」實是孔子倡導的學與思相結合的求知方法中的一環。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中文系、漢語史研究中心)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張賽)

相關焦點

  • 老外在上海漢語培訓中心線上如何舉一反三的?
    對於每一個老外而言,在進行漢語培訓的時候他們都想使得自己可以進行高質量的學習,就是進行舉一反三學習,這樣對於自己以後的生活和工作可以輕鬆的學以致用。因此具體說來老外在上海漢語培訓中心線上如何舉一反三呢?在我看來就到早安漢語來學習吧!
  • 如何拓寬孩子思維的廣度,讓孩子做到舉一反三?
    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舉一反三,那麼怎麼樣做才能夠讓孩子舉一反三呢?心心,一個一年級的小女生,她總是喋喋不休,她媽媽有點煩她,為什麼呢?因為她媽媽說一個問題,她就會問很多個為什麼,搞得她媽媽特別煩,也不大想告訴她,問我要怎麼辦?
  • 如何提高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
    這其實就是孩子只是學會了一道題,而不是一類題,沒有學會舉一反三。其根本原因是孩子只是知道了「是什麼」,而不知道「為什麼」而導致的。其實最可怕的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要知道「為什麼」才算學會了。  這就是「會學習」的孩子和「不會學」的孩子的根本區別。會學習的孩子知道刨根問底兒,而不會學的孩子只知道完成任務。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 如何提高孩子數學舉一反三的能力?
    (對於小學生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和引導)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引導學生作答。三、做適當的練習。要想學好數學,題目是必須要做的,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四、善於找規律,善於總結歸納,遷移類推,舉一反三。數學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科目,學習數學就必須善於尋找數學規律,善於總結。要能夠觸類旁通,把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系統起來,整理成框架。
  • 數學方法中「舉一反三」是如何訓練的
    孩子說:我們數學老師說數學必須要舉一反三,這是數學的學習方法。我從來不否認數學必須要考慮舉一反三,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作為一名校長,一些問題不得不引人思考:(1)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無法做到舉一反三?(2)舉一反三到底該怎麼教會給孩子?
  • 拓展知識做到舉一反三
    原標題:拓展知識做到舉一反三【摘要】 「考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和的心態,一如既往地做好地理的常規複習」,劉向力認為,「近幾年高考鍾情於地理主幹知識的考查,通過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把握知識的實質,這是考生必須明晰的。 劉向力,青島二中地理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
  • 如何在英語中做到舉一反三?提高學習效率
    這是一道非常基礎的題目,我們主要說明如何將題目價值最大化,避免無效的題海戰術,做到舉一反三。可能有許多同學錯選了A項,主要是不了解「has gone to」的意思,看到has是一般現在時,所以選擇A項。實際上,have/hasgoneto表示「(某人)現在到某地去了」(現在不在這兒了)。
  • 生命面前,舉一反三不是兒戲
    留心有話:舉一反三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但並不是所有的願望都能夠實現。但道路情況是複雜的,我們都想著所有人都會舉一反三,但我們卻忽略了趨利避害這種人的本性,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的。在上學的時候我們學的是不要死讀書,不要讀死書,要學會舉一反三,而老師教我們的時候也是各顯神通,儘可能的讓我們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在考試的時候更是需要做到舉一反三。
  • 如何對數學問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我們說解數學物理難題,往往需要學生一種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說起來簡單,這個能力是什麼?把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找到他們那份的聯繫,建立橋梁。我舉個例子,之前我在一所小學裡去觀摩,同時也給學生代課。頭一天他們數學老師給他們講了植樹問題,一條馬路長10米,每隔一米種一棵樹,是吧?馬路單側種多少棵樹?
  • 如何提煉拓展歌曲 舉一反三?賽平吉他教學
    上一節課我們講了 如何深度分析歌曲?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如何在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和拓展歌曲,通過關聯以前學習過的歌曲,在同一個調的屬性下研究他們和弦進行的相似和某些不一樣的用法。但是如果你想透過歌曲現象看本質,從中汲取營養,並且能舉一反三,可能你就需要學習五線譜,學習解析旋律和伴奏的和弦以及低音的走向。
  • 需要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需要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大學生學習的能力對考研至關重要,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立志考研的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能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 國學文化《菜根譚》:以舉一反三的智慧,來避免犯錯
    國學文化《菜根譚》:以舉一反三的智慧,為自己謀劃更好的人生。當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需要有一份覺悟,這一份覺悟是避免自己人生受挫的一種智慧。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這一份智慧就是要有舉一反三的一種心態,讓自己避免吃虧。因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存在著一定規律和智慧的,我們就拿受騙這件事情來說,它本身是存在一定規律的,一個人當上過一次當之後,就不會那麼輕易的上當了,除了他對於被騙之後的恐懼,更多的是因為他知道了騙術的一些邏輯關係,才能防止以後再上當受騙。
  • 事業單位寫作技巧:綜合寫作,舉例如何「舉一反三」
    然而當材料中案例使用過一次之後,其他部分依舊存在不知道如何下筆的困境。針對上述問題,下面我們就以「文化自信」這道題為例,學習一下如何在缺少素材時,讓舉例能夠「舉一反三」。梳理題幹及材料,確定立意(一)題幹:根據給定材料,以「文化自信」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 初中數學,學會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做到真正地觸類旁通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初中數學課堂中經常用到舉一反三的方法,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基礎。鼓勵學生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與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形成新的思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 《論語三反——舉一反三學論語》前言
    《論語三反——舉一反三學論語》是一本講《論語》的書,所謂「三反」,有兩個含義,或者說用了兩個典故。其一,是「舉一反三」,語見《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偏愛天才學生,經常讚許他們能夠舉一反三:比如,孔子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子貢、子夏都能引用《詩經》裡的話佐證他的論點,他就會用「始可與言《詩》已矣」表示讚許;再比如,孔子曾經這樣評價顏回———「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 孫德常|圍棋文化:圍棋與成語「舉一反三」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即成語「舉一反三」的出處,其中的「隅」字和「復」字疑似與圍棋高度相關。關於「隅」字「隅」是「角」、「角落」的意思。「反」是「類推,以此推彼」、「類及」的意思[2]。這兩個字的理解基本沒有分歧。東漢桓譚《新論》言體第四「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
  • 每日論語——舉一反三又源何而來呢?
    例如「學而時習之」「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獨學無友」「不恥下問」「欲速則不達」,這些在當世人聽起來聞所未聞的創新。幾乎可說都有流傳至今,尚行之有效。孔子勸學《論語》——舉一反三源何而來?舉一反三意思是:如果受教育的人了解了一隅,而不能由此而推知其餘相同的三隅,那麼,不用枉費心機再教他什麼了。
  • 孩子不能舉一反三,缺乏的是這種能力
    孩子的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種,它需要對概念有深刻理解後才能進行。具體來說,推理需要經過對問題進行思考,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步驟。對於孩子來說,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孩子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
  • 思維靈活,學習能力強,舉一反三
    你應該在社會上中有自己的價值,要麼你有很強的溝通能力,要麼你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僅學習速度快,而且可以舉一反三,你知道十二星座中的哪個星座有這種品質嗎?在學習上,天秤座一般會秉持自愛的精神,喜歡舉一反三,並能把自己置於海洋學習的位置,天秤座是應用於實踐中學習的最短星座之一,另外,他們的情商很高,所以很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 悟性很強,能夠舉一反三的星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悟性的高低與否決定了這個人思想程度以及人生造詣的高低,悟性強的人掌握知識以及靈活變通的能力就會非常強,簡單點來說,就是學的比別人快,掌握的東西比別人多,思維整合能力也要比別人強,最終就達到了舉一反三的程度,這三個星座的人就是這樣,所以你會發現她們在某些方面的造詣要遠遠超過一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