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達100萬,為何被屠殺殆盡?

2020-12-25 七休先生

明末時朱元璋的子孫已上100萬!這個數字在當時是什麼概念?

朱元璋從明朝建立起,就一直在開枝散葉,直至明朝滅亡時,在短短276年的時間裡,子孫後代人數已高達100萬之巨!

這個數字在當時來說是個什麼概念呢?據《明史》《明實錄》的記載,在明末時期全國總人口約5000萬--6000萬。

這意味著當時在全國每5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朱元璋的後代子孫。這樣的畫面,想想實在倍感壯觀!

甚至有人口史專家推算,再給朱明王朝500年,朱元璋的子孫會壓塌半個地球!

朱元璋子孫為什麼會繁衍得如此之快呢?這些後代下場到底如何?是否被清朝斬盡殺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歷史上開局最慘的皇帝,開局一頭牛,裝備全靠打,一朝翻身必須盡情作!

說朱元璋是歷史上開局最慘的皇帝毫不為過,他是世代貧農出身,從小給別人放牛維持生計,家人因沒東西吃活活餓死,後朱元璋淪為乞丐,因此還有「乞丐皇帝」之稱。

朱元璋稱帝後曾回憶說「我19歲之前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餓。連做夢都是在吃東西。」

因為有過這樣深深的恐懼,所以朱元璋制定了分封、就藩等歷史上對皇族最優厚的福利政策,讓他的子孫們什麼事都不幹,一輩子就享盡榮華,不愁吃穿

他鼓勵後代多生子女,只要生了就按人頭領俸祿。據《明史》記載:僅慶城王朱鍾鎰就生子女九十四人,孫一百六十三人,而這僅僅是皇族人口大爆炸的一個縮影。

他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朱家後代的所有消費都由國家承擔,從10歲起就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提供房屋、冠服、婚禮一切費用,死時還有厚重的喪葬費...

而朱元璋後代的皇帝們為了防止皇族謀反,就實行圈養政策,把其他皇子皇孫當豬養,只要你老實,要什麼都予取予求。

這些人擁有這樣的政治特權和大量資產,當時又沒有太多娛樂活動,整日無所事事,最大的樂趣就是——造人!

甚至最後出現了一個詭異的現象:在家庭聚會中,父子互不相識,兄弟姐妹互不相識,竟需自我介紹…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朱元璋為子孫們設置了種種特權,也給他們埋下了殺身之禍。

朱元璋為他的後代子孫們設定的種種豐厚待遇,確實讓皇子皇孫們在整個大明王朝期間,都屬於最幸福的那一類群體。

但皇族們的俸祿直接來自各地的財政收入,皇族人口的幾何式增長,意味著財政支出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加。

如山西晉王府,從明初的年俸1萬石增長到87萬石;河南周王府,由1萬石增長到69萬石;湖廣楚王府,由1萬石增長到25萬石……

就在這樣的財富分配中,權貴們的比重越來越大,底層百姓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天下億萬人奉養一家人,讓百姓苦不堪言。

更加惡劣的是,皇族子孫有政治特權,是不受法律約束的,這意味著真正的無法無天,殺人放火、奸淫擄掠、逼娘為娼...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如河南禹州徽王朱載倫,直接從家門口就攔著婦女姦淫,有不從者就把人扔進籠子餵老虎...皇子皇孫們犯下的這種種罪孽罄竹難書。

於是當人們被欺壓到造反的時候,第一個要殺的,就是這些皇子皇孫。

朱元璋的這100多萬子孫下場如何?清朝為何對其斬盡殺絕、一個不留?

其實朱元璋皇子皇孫們的下場,主要有兩大類:

1、被農民起義軍殺死一大批

明末時,「七十二家」起義軍造反,各路義軍對皇族成員有一個殺一個,無論是否投降,無論是否納糧。

以「不嗜殺」特點著稱的李自成,唯獨對皇族後代是斬盡殺絕,每到一地首先捕殺皇族,僅在山西一地就殺掉皇室子孫1萬多人。

最特殊的一個是河南福王,300多斤的大胖子福王被李自成砍頭後,再被殺豬一樣剝去皮毛,然後與幾頭鹿一起放在鍋裡燉煮,並取名「福祿(鹿)酒會。」

2、被清朝屠殺

其實歷史上的王朝更迭從夏商周開始,都有一個良好傳統,就是善待前朝王室,給前朝留有血脈祭祀祖先,也為本朝留有餘地,以免禍及子孫。

但這一傳統在南北朝時期劉裕篡晉稱帝後被破壞殆盡,劉裕篡晉後便把司馬懿的後人們(晉朝皇室)殺的乾乾淨淨,開了一個惡劣先例。從此後,後朝開國皇帝大多都會對前朝皇室斬盡殺絕。

朱元璋的子孫們當然也沒逃過這樣的歷史宿命。其實在滿清剛入主中原時,並沒有開始對明朝皇室的殺戮。

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曾下過這樣一道旨意:只要明朝宗室的人員願意來投靠,都會按以前的待遇好吃好喝供奉起來。

多爾袞的這道旨意,讓當時許多本想逃離並發動起義的明朝宗室安靜了下來。殊不知這只是多爾袞為了穩固統治、減少損傷的緩兵之計。

就在幾年後,出於以下這些原因,清朝就開始了對明朝皇室的血腥屠殺:

● 殺人奪財

經過200餘年舉國之力的奉養,明朝宗親們積累了堆積如山的財產,而當時剛入關的清朝因常年戰爭,國力消耗缺錢少糧。然後他們發現了一個使國庫快速充盈的捷徑,就是找藉口屠殺明朝宗親,然後接收財產。

● 穩固統治

當時民間「反清復明」的呼聲四起,而古代講究師出有名,在王朝更替之際要想起義的話,那麼找個皇室後裔樹立大旗便是最能服眾的了。

於是清政府為穩固統治,開始了對明朝皇室的血腥屠殺。甚至在乾隆年間發現了一個九十多歲的明朝皇室後裔,乾隆帝依舊把他凌遲處死了。

可見在清朝皇帝的眼中,朱家人一個都不能留,否則自己的皇位坐不穩當。

古人們骨子裡頭的「家天下」思想,認為天下就是一家一姓的私產,於是每當王朝更替之際,一定都會伴隨著腥風血雨,和平過渡的政權寥寥無幾!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屠殺大臣,一番苦心為子孫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北有韓林爾劉福通,南朱元璋,東有張士城,西有陳友諒,可謂是豪傑無數。但這其中唯有朱元璋一支統一了天下,消滅了暴元,藍玉在捕魚爾海大破元昭帝標誌著明帝國的統一。  在朱元璋建國後發生了四大案牽連,被殺人數不下10萬,開國功臣徐達李善長藍玉接連被殺。朱元璋還設立了廷杖,只要皇上看不順眼的大臣立馬就會被打。無恐不入的錦衣衛,更是朱元璋誅殺大臣的鷹犬,當時連大臣在家中生悶氣,朱元璋也一清二楚。
  • 明朝皇帝取名規則是什麼?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
  • 一囚犯被朱元璋發配邊疆,200多年後,他的子孫殺進明朝金鑾殿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有感於元朝末年吏治廢弛,文恬武嬉,最終導致丟了江山,他當上皇帝後,奉行「治亂世用重典」的宗旨。朱元璋推行嚴刑峻法,無論是朝廷一品大員,還是地方小吏,少有逾矩違規之處,立即會遭到暴風驟雨般的打擊懲處。
  •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要問誰對朱元璋開創江山的貢獻最大,當屬徐達也。朱元璋也沒有辜負徐達對自己的貢獻,他稱徐達是劉伯溫之後對自己最為忠心的人。徐達也在明朝建國大臣中,官職排名第二,僅僅在李善長之後。
  • 朱元璋建國時的這個政策,讓他18代100多萬子孫,全被殺了個精光
    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經繁盛到一百萬人。作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皇族確實是「最幸福」的集團。但是,李自成兵峰到達的時候,周姓王子幾乎沒有人能生存。明朝皇族200多年的狂歡節本來就不是免費的。朱元璋種下的惡果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是冷酷的。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細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有一個嗜好——屠殺功臣。開國之君一般都是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為何卻偏愛屠殺功臣,落得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惡名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開國之君對待功臣的一些軼事。
  • 明朝讓沐英子孫世守雲南,為什麼還要設立雲南巡撫?
    明朝的雲南,有個著名的沐氏雲南王。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養子沐英及其子孫世守雲南,此時還沒有雲南巡撫,到了明中期,朝廷出於各種考慮,決定設雲南巡撫…… 明朝剛建立時,主戰場在中原。中原平定之後,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殺向雲南。有個叫思倫發的酋長不服明朝,在雲南四處作亂。
  • 朱元璋分封九大塞王鎮守邊關,李自成部下打到蘭州,塞王卻逃跑了
    肅王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楧的封號,是朱元璋分封的「九大塞王」之一,是明朝初年拱衛明朝北方邊境的重要力量,明成祖、燕王朱棣也是塞王之一。肅王朱楧起初被封為漢王,後改封肅王。不過這些人並不是大順軍,而是明朝的部隊——明朝卸任總兵楊麒派人抓住了肅王,他要拿肅王作為自己投降李自成的見面禮,這樣才能為自己撈個更大的官職。
  • 朱元璋為什麼要用五行相生學說給子孫起名字?其中智慧令人嘆服
    研讀明朝歷史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朱元璋之後的朱家子孫名字無一例外都是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部首的。朱元璋又為什麼要用五行學說給子孫起名字呢中國的五行說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物質是相互生成的關係,《春秋繁露·五行之義》寫道:「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 明朝宗室起名規則:明朝皇子名字為什麼與元素中期表高度重合?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由於明朝皇子的名字與元素周期表重合度極高,所以有人說,明朝皇子的名字是按照元素周期表起的。這種說法根本不值一駁——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元素周期表1869年才問世。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的毀滅就是因為崇禎皇帝。比起歷史上的其他皇帝,崇禎皇帝的一生不算是個暴君,反而是因為他太軟弱了,加上時運不濟,這才造成了大明朝的氣數已盡。不過開國的時候,朱元璋可是認為自己的朝代千秋萬世,還特地找人去砍掉天底下所有龍脈杜絕了一切可能的因素。這個皇帝的一生中雖然評價並非完美,可是他卻是一個出色的祖宗,出色的父親和出色的祖父。
  • 為何朱元璋鐵腕反腐,官員貪汙仍然屢禁不絕?
    明朝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極其特殊的朝代,從始至終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是如此。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一直在兢兢業業,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廉政建設。很多人說洪武年間的官員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和朱元璋制定的低俸祿有直接關係,試想如果沒有灰色收入,單靠皇帝發的可憐的薪水,一家老小勢必要餓死,海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證明。但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信條,並且奉行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理論。
  • 明朝開國六王,徐達、常遇春皆在列
    徐達,明朝開國名將,元朝末年出身農家的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並屢立戰功: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北伐推翻元朝統治等等,明朝建立後官拜太傅、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洪武十七年,徐達因病去世,死後被朱元璋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常遇春,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投靠朱元璋,在徵討四方割據勢力、滅亡元朝的諸多戰爭立下了不世奇功。
  • 此人屠殺三千宋朝皇族,死後被人挖墳鞭屍,朱元璋:家族永世為娼
    明朝建立後,曾經是泉州市舶司提舉,也是泉州最大的富豪蒲壽庚已經去世七十多年。然而,明朝人將蒲壽庚掘墳鞭屍三百,朱元璋更是將蒲壽庚家族稱為「餘孽」,除了全部充軍,還命令「為娼發奴,世世不得登仕籍。」這是多大的仇恨,為何死者超過半個多世紀,依舊得到如此待遇,一切都要從蒲壽庚叛變說起。公元1276年,蒙古大軍佔領南宋都城臨安,南宋孤臣陸秀夫、張世傑等人擁立幼主成立小朝廷,帶領南宋皇族繼南逃。
  • 他本是宋朝泉州市舶司提舉,朱元璋為何要將其掘墓鞭屍?
    文/張屹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即位後不久,便命人將泉州城中一個已作古百年之人從墳中掘出,"鞭屍三百",其後人作為"餘孽",所有財產全部充公,男性全部充軍,女性送去軍營為妓,即使如此還不解恨,特下一道聖旨,"世世無得登仕籍,世代為奴"。也就是所有的後代都不能做官,要世世代代做奴隸。
  • 明朝皇帝名字為何獨具特色?原來是朱元璋早有安排!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小農出身的大一統帝國皇帝,因此雖然已是九五之尊,但一些小農的特徵仍然在他身上有著強烈的反映。比如在「家」和「國」之間的平衡問題上,朱元璋的制度設計完全在於傾向於「家」,逆歷史潮流而動事實所謂的「分封制」,造成藩王尾大不掉之勢,最終釀成叔侄相殘的局面。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可哥哥朱標一去世,老爸朱元璋卻瞅都不瞅他一眼,就把皇位指定了侄子朱允炆。那麼為何朱元璋捨棄文武全才的朱棣,非選定孫子朱允炆呢?這個問題,只要站在朱元璋的視角去觀察便會發現,朱元璋沒法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 劉伯溫一句話,朱元璋義子當了雲南王,300多年後,成明朝救命符
    劉伯溫一句話,朱元璋義子當了雲南王,300多年後,成明朝救命符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雖然在歷史上,朱元璋毀譽參半,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此人相當會籠絡人心,在打天下的過程之中,率領了大批的開國朝臣,每一個都相當有能力,而劉伯溫,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月餅起義」傳說知多少?
    元朝末年,華夏廣大人民不勝忍耐元朝控制階級的嚴酷控制,各類抵擋活動紛繁呈現。朱元璋藉此機會,便聯合各路抵擋力氣預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尋很緊密,傳遞音訊好不容易。此時的「胡餅」已與現在的月餅無大異。 聽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姓名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稱號便在民間逐步撒播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明朝皇室取名規則,為何朱雄英「特立獨行」?嫡長孫就能為所欲為嗎
    那麼,朱雄英作為朱標的嫡長子,他有怎樣的人生際遇,他的名字又為何在明朝的眾多的皇室子女中顯得尤為特殊?我們首先從明朝皇子皇孫的取名規則講起。 2.明朝皇室子孫的取名規則 為了重建家族禮法秩序,也為了從根本上否定元朝對漢文化的荼毒,宣揚漢文化,維持統治權威,朱元璋為子孫後代定下了複雜的取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