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為什麼飯後更容易犯困

2020-12-15 新民晚報

有的人經常出現晨起後頭暈、思維遲疑,每天吃飯後,特別容易犯困,到醫院看醫生後,檢查發現是血液黏稠度較高所致。什麼是血液黏稠度?血液黏稠度高有哪些危害?需要藥物治療嗎?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我們特別邀請上海遠大心胸醫院主任醫師宋賀為大家科普答疑。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更容易頭暈犯困

血液黏稠度,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稠,如果水的粘度是1,則血液的相對粘度是4~5,可以通過血液流變學檢查。血液黏稠度高時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遇到血液在血管中流動速度減慢的因素,血細胞就會發生聚集、疊連,甚至血栓形成,影響血管及微循環血液灌注,造成肌體組織缺血缺氧。

為什麼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更容易犯困?上海遠大心胸醫院主任醫師宋賀解釋,正常人吃飯後都會有點想睡覺,感覺乏力,因為血液會集中到腸胃等消化系統,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減少,大腦輕微缺氧,人就有點犯困,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血液流動的速度更慢,心腦器官缺血、缺氧會更加明顯,大腦缺氧的狀況更突出,也就更容易犯困了,頭暈也是類似原因。

血液黏稠度高和血脂高不是一回事

血液黏稠度高與血脂高不是一回事,但又有一定的聯繫。血脂過高是由於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脂含量過高,與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有關。

宋主任表示,血脂高可能會增高血液黏稠度,但血液黏稠度高不一定會引起高血脂,它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血細胞的形態、數量多少、血管問題、血糖和血漿蛋白等。不管是血脂高還是血液黏稠度高都要注意預防。

血液黏稠度高不是獨立疾病危害卻不少

宋主任特別指出,血液黏稠度高不是獨立性的疾病,最常見的危害是與臨床上的很多疾病密切關聯,如動脈硬化、腦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壓、糖尿病等。如果血液黏稠度高,會加快動脈血管粥樣硬化,還有可能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器官缺氧缺血,嚴重的還會誘發心梗、腦梗等。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會使血液流速變慢,血流變慢會引起血小板的粘連、疊加,促成血栓、栓塞形成。

血液黏稠度不是一成不變藥物治療看個體

血稠的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動態變化中,飲食、飲水、運動和外界環境等都會有影響。體檢時,有些年輕人檢查出血液黏稠度高,也許只是水喝少了或者運動不足,及時的補充水分和增加運動,就有可能降下來,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宋主任表示,有的年輕人如果在某段時候覺得手發麻,也有可能與血液黏稠度高有關,影響了末梢循環系統,造成發涼、發麻。年輕人的血管情況好,如果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通過自身的調節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一般無需藥物治療。

如果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的中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應當要重視。宋主任說,因為他們本身血管就有些老化,如果飲食習慣不當,運動少,再加上喝水少,很容易血管堵塞,導致心腦血管缺血、缺氧,對於這部分患者,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比如吃點阿司匹林或抗凝藥物活血化瘀。

日常生活預防為先情緒穩定很重要

宋主任建議從日常生活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並提出從五個方面改善血液黏稠度高的情況:

1、少吃高糖高脂的食物,不要吃的過飽。

長期攝入這類食物不僅會誘發肥胖,還容易誘發高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因此飲食要清淡,注意不要吃的過飽。

2、保持情緒穩定,這一點特別重要。

年輕人不能過激、過勞,注意及時排解壓力。中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不要過度勞累。如果長期情緒不穩定,體內分泌去甲腎上腺素,會引起血管收縮,升高血壓,長期的收縮會引起動脈硬化。中老年人血管的脆性很大,如果生氣、勞累,會引起血管損傷,是栓塞的啟動因素,再遇到血液黏稠度增高的情況,血管容易堵塞。

宋主任介紹說,在臨床上遇到不少類似情況,一到過年過節,有些老人情緒波動大,再加上吃的過飽,喝水少,誘發了心肌梗塞。

3、加強鍛鍊,適量運動。

運動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對於老年人來說,適合做一些慢跑、太極拳等舒緩型的運動,不要過量。

4、少抽菸少喝酒。

抽菸也會影響血管健康,喝酒從短期看會降低血壓,但從長期看,會造成血管損傷,血液黏稠度增高,加重動脈硬化,甚至出現心梗、腦梗。對於有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戒菸戒酒。而且喝酒就有可能多吃菜,吃的比較容易油膩,血糖血脂增高,也會增高血液黏稠度。

5、充分飲水:

中老年人早上起來喝一杯溫白開水,三餐前特別晚飯前喝點水。天氣炎熱或是運動大量出汗後,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血液粘稠。

老年人突然出現頭暈犯困要警惕重視

宋主任表示,頭暈是供氧不足,這是個警示,起碼要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出現腦梗的情況,血糖血脂怎麼樣,血管有沒有堵塞,是否堵的嚴重。她前段時間遇到一個70多歲的病人,突然暈倒之後做了CT平掃,磁共振都沒查出問題,因為沒有梗塞前,血管沒有完全的堵死,腦組織沒有壞死,所以CT平掃和磁共振檢查不出來。她建議他做了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大腦中動脈大血管重度狹窄,及時植入了支架,避免了危險發生。

老人一定要重視頭暈的問題,如果去醫院檢查完沒有問題,在生活中則要注意改變不良習慣。

宋主任特別提醒糖尿病人,因為糖尿病一個很常見的併發症是末梢神經損害,即使血管堵的很嚴重,患者也可能沒有感覺,甚至突發心血管事件,猝死。對於有十年以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定期專科體檢,血管檢查。

■專家介紹

宋 賀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畢業於東南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委員,在國家級雜誌及核心期刊發表醫學論文二十餘篇,醫學著作兩部,在鄭州大學附屬醫院工作二十餘年,對心血管疾病有較深研究,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療、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內科急、危重病人的搶救及疑難雜症等。

在核心期刊及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醫學著作二部,主持科研項目二項,科研成果二項。

新民網出於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血液黏稠≠高血脂 做好這些事,降低血液黏稠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人飯後容易犯困,他們大多體型較胖,平時運動較少,如果進行化驗檢查,大多會發現血液黏稠度高。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血液黏稠,但未必知道血液黏稠究竟是什麼,甚至不少人認為血液黏稠就是血脂高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飯後為什麼會容易犯困?可能是這些原因,不妨了解與自檢一下
    「飽暖思淫慾」,它的最簡單的意思其實就是酒足飯飽之後,就會想睡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為什麼人體會出現「飽暖思淫慾」的情況呢?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飯後犯困的那些事。第一,飯後犯困的原因。很多人擔心飯後犯困是有損健康的現象,其實並不是,飯後犯困有以下幾個原因,知道這幾個原因之後,你就不用擔心了!(一)、食物消化需要大量能量。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進行消化吸收時,需要足夠的熱量來支持這項生命活動,所以此時身體的血液集中流向胃部,就會導致大腦供血減少,使人產生睏倦感,這是飯後犯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 吃飽飯後想立刻睡覺!什麼原因導致飯後犯困呢?
    人吃飽了就困,尤其是在春季,如果你是一個身材偏胖的人,就更容易犯困。
  • 為什麼吃完飯就容易犯困:是因為血液都跑到胃裡大腦缺血嗎?
    ,意思是我們很多人都有吃過午飯午睡的習慣,因為吃完午飯就感覺犯困,這時美美地睡上一會,不僅神清氣爽,還讓整個下午都充滿活力,而很多歐美人幾乎沒有午睡習慣也能夠下午保持精力。這是為什麼呢?
  • 身體出現3個信號,說明體內血液黏稠度高,需多加注意
    而提到疾病,有一種疾病不得不提,那就是血栓,對於血栓,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而身體之所以出現血栓,是由於血液黏稠所致。那麼,為了有效預防血栓,該如知道血液是否黏稠呢? 若想預防血栓,要注意,身體如果出現這3個信號,說明體內血液黏稠度高,你了解嗎?
  • 為什麼很多人吃飽飯後容易犯困?很多人或許還不是很清楚
    那麼為什麼我們每次一吃飽飯,就有困意來襲呢?下面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其中的原理。為什麼很多人吃飽飯後容易犯困?營養師的回答很中肯對於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來說,有效進行血液循環的血量是一定的。一般情況下,這些血量均衡地分布在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是當我們吃飽飯的時候,胃裡儲存了較多的食物,需要馬上進行消化工作。
  • 飯後犯困立刻午睡,小心引發腸胃疾病
    很多人都有午休的習慣,尤其是夏季,更容易犯困,吃飯中午飯後恨不得馬上睡一覺,小編在這裡提醒一下各位朋友們,午飯後立即午休,很容易誘發腸胃疾病,想要擁有一個高質量的午睡,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飯後犯困立刻午睡為什麼容易誘發腸胃疾病很多人在午飯後有了睏乏的感覺,就恨不得立即爬上床睡一覺;有些上班族,中午的休息時間很短,也想爭分奪秒地趕緊休息一會兒,以防下午沒精神。但是,飯後立即就睡是非常不科學的。
  • 飯後就犯困?可能是3種疾病在「搗鬼」,麻煩你正確對待
    很多人出現了吃完飯之後就犯困的表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身體存在健康問題。正常情況下,睡眠時間充足,人的精神狀態良好,精力充沛,可以投入到工作、學習中來,經常吃飽飯就犯困,或許是某些疾病在威脅健康。此時心臟、大腦需要的血液,氧氣量就減少,進而加重供血不足情況,供血明顯不足,身體的犯困表現就比較明顯。因此,吃完飯之後,就明顯犯困,要了解是否存在腦供血不足,通過及時治療進行改善,只有身體重要的部位血液,氧氣等及時獲取,才能防止吃飯之後犯困表現明顯。
  • 飯後犯困很正常?醫生提醒:「飯後困」還有可能是4種疾病導致的
    吃完飯就犯困,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是由於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正常在人體進食過後,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都會得到營養和能源的供給,顯得神採奕奕。如果出現飯後睏倦的現象,就很有可能是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健康問題。如果不及時發現原因,忽視了症狀,就會可能留下健康隱患。
  • 為什麼犯困的總是我?容易犯困的人,要警惕這些情況,快搞懂
    人犯困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你屬於哪一種?1、過度勞累。①體力勞動。當進行了大量或者繁重的勞動後,會出現犯困想睡的表現,並且睡著之後會特別香,醒來後又是精神的一天。②腦力勞動。
  • 飯後犯困可能是患了這種病
    春季很多的人會出現整日打哈欠的情況,明明睡眠很足卻依然犯困,還有就是剛吃完飯就會想睡覺。飯後犯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飯後犯困可能患哪三種病病因1冬積內火春困並不是僅僅因為自然氣候、氣溫回升而產生的一種暫時生理現象。
  • 吃飽了就犯困,是血液供應胃腸,大腦缺氧?你很可能有這幾類問題
    「肚皮飽,眼皮鬆」,說的是人在吃飽的狀態下就容易犯困,而且,不少人在飯後會困得沒有辦法學習和工作。吃飽就困,而且困得厲害,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晚上睡眠不好,導致的缺覺?還是飯後血液聚集胃腸,造成的大腦供血不足?實際上,如果長期出現這種現象,很可能是疾病因素導致的。
  • 飯後犯困是因為懶嗎?可能是你病了
    看身邊還是挺多這樣的人的,吃飽了就犯困,不過這個不能歸結於懶。這種現象叫「食後昏困」,看起來像是挺會享受的,實際上是你的身體在抗議。飯後萎靡不振的元兇到底是誰?血糖高了能有好事嗎?這也是個壞蛋。一家獨大,高血糖抑制食慾素分泌,這樣一來食慾素含量低了,你還能精神得起來嗎?!胰島素血糖真是個麻煩精,禍害完食慾素還不夠,胰島素這裡它也要摻和。
  • 人剛吃完飯以後,為什麼很容易犯困?
    每個人從小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中午睡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午都會留出兩個小時吃飯和休息。對西方人來說,中午小睡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除了一些地區的老人,西方人基本上不打盹。那麼人剛吃完飯以後,為什麼很容易犯困?
  • 糖尿病飯後想睡,是什麼健康問題?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中午吃完飯就犯困,頭部昏沉身體乏力,只想癱著睡一覺……為什麼會這樣呢?01為什麼飯後會發困?飯後犯困也可以叫「餐後嗜睡」或「食困」,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可能是這些原因:1、用餐後,食物在胃部積累,機體為了消化食物,將更多血液供應到胃腸道,幫助食物消化吸收。這種血液重新分布的情況降低了腦部供血量,腦部因氧氣供應不足,出現睏倦感覺。
  • 吃完飯就犯困,或是這3種疾病找上門,別不當回事
    吃完飯後就會犯困,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尤其是吃得過飽時,犯困的情況更是多見。很多人都認為午飯後犯困剛剛好睡個午覺,精神更好。事實上真是這樣嗎?可能你的理解有誤。為什麼吃完飯後容易犯困?攝入食物後,我們的胃自然要開始工作,對食物進行消化。人體依靠的是氣血運行,腸胃的蠕動自然也需要氣血的供應才能運行,所以體內的氣血會更多流向胃部來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從而導致腦部的供血減少了,所以很容易犯困。
  • 飯後總犯困,是三個問題在「搞怪」
    飯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打哈氣。沒錯剛一吃飽飯,就會出現精神萎靡,犯困的情況,很多人把這種情況稱之為食困,也就是說吃飽之後才會有這種情況。但飯後犯困究竟是生理原因還是病理原因呢?
  • 吃完飯就犯困,是不是大腦供血不足?怎麼才能改善情況?
    春困秋乏,肯定大家都是知道的,特別是現在已經入冬,當我們吃完飯後,常常都會突發困意,很想吃飽了就美美的睡一覺,感覺會很愜意,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由於食物大量的進入胃部,身體為了更好更快的消化它們,就會調用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來胃部,促進胃部蠕動,加強胃部的消化能力,此時大腦中血液短時間的稀缺,就會引起人體犯困。
  • 飯後經常犯困,別以為是正常現象,有可能這3種疾病在搗鬼
    有一個說法是假的許多人認為,飯後全身血液都集中到消化系統,幫助腸胃蠕動和消化,造成腦部供血不足,使腦部缺氧,只會讓你感到「困」。但是,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因為如果是大腦缺氧,那麼感覺就不是困意,而是「暈眩」。
  • 吃飽了為什麼會犯困?
    這種狀態很多人都遇到過……對於吃飽飯困,各種說法都有,有人說是「糖尿病」、「也有人說是血液粘稠」「也有人說是沒休息好」等等,知恩營養師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為何吃飽會犯困?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吃過飯之後,人體的腸胃開始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