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9年11月,丹東公安失物招領中心成立時對江城百姓做出的承諾。
中心成立半年以來,累計幫助群眾找回手機、包裹、各類證件等遺失物品1000餘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20餘萬元,收到錦旗和感謝信80餘件!
有群眾在信中說道:感謝丹東公安為我們遺失的物品提供了「第二個家」。
2019年,市公安局交通分局在工作調研中發現,近年來外地遊客及本地市民在出行過程中,因個人保管不慎等原因將物品遺失的事件屢有發生,高峰時一天報警求助多達10餘起,不僅給群眾財產造成大量損失,嚴重影響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為有效破解「群眾物品遺失找尋難、招領難、返還率低」這一難題,交通分局在市公安局黨委的統一部署下,先後6次組織召開警民懇談會、「警的」(計程車)座談會,多次走訪交通局運管處、計程車公司、新聞媒體、1017車友會及部分失主代表,溝通交流,研究探討發揮公安機關行業優勢,建立一家公開、規範、官方的專門失物招領機構的對策。期間,市局黨委親自上手、多次調度、全力保障,2019年11月初,丹東公安群眾遺失物品招領中心正式成立,群眾遺失物品的新「家」正式落成。
「拾物有處送、失物有處尋」,是中心的運營宗旨。為確保失物招領工作科學高效、合理規範運行,中心制定了《遺失物品招領工作規範和流程》,建立了工作檯帳,對公安機關撿拾人、失主等權利和義務進行一一明確,所有遺失物品統一登記、存放、保管、返還。同時,整合各方資源,打破部門壁壘,暢通信息渠道,搭建信息發布平臺,失物招領中心民警和工作人員在接到失主求助或撿拾信息後,會第一時間通過丹東廣播電臺1017頻道、「丹東警事」微信公眾號、丹東百萬警民微信群、流動宣傳車四種渠道,統一發布尋物和招領雙向信息,形成立體式的宣傳氛圍,確保撿拾人和失主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提高招領返還效率。與此同時,對那些沒有鮮明特徵、長期無人認領的失物,由中心派出專人利用公安機關行業優勢手段,全力進行查找,最大限度地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
為減少個別拾撿人貪圖小利將貴重物品據為己有或將遺失物品二次損壞等現象,中心建立正向激勵機制,通過發布《致廣大計程車、公交車駕駛員一封信》的形式,呼籲倡導計程車、公交車司機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做好失物招領工作,並講明主動上交遺失物的獎勵政策。以計程車、公交車為「窗口」,宣導乘車人拾得遺失物及時返還,進一步向社會面擴散傳播,對多次送交撿拾物品或單次送交貴重物品的個人,第一時間兌現物質獎勵。同時,積極溝通協調宣傳部門,將撿拾遺失物品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範疇,對拾金不昧個人,利用新聞媒體大力進行宣傳,給予相應表彰,以此弘揚社會正能量,形成互幫互助、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的社會文明新風。截止目前,失物招領中心共接收群眾撿拾送達的物品150餘件,獎勵群眾10餘人次。
如今丹東公安失物招領中心已經成為展示丹東旅遊城市和公安隊伍形象的一個窗口和名片,隨著知名度的越來越高群眾一旦撿拾或丟失物品時,會第一時間聯繫失物中心,僅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一天就幫助群眾找回遺失物品12件。據不完全統計失物招領中心自成立運行至今,先後共計幫助群眾找回手機、包裹、各類證件等遺失物品1000餘件,其中手機200部、各類證件340件、其他物品460餘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20餘萬元經濟損失的同時,在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推動市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營造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氛圍。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在日常出行過程中,要看管好個人財物,以防遺失遭受損失,特別是在乘坐計程車下車前應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手機、包裹等物品是否遺落在車上、沒有遺漏再開門下車;攜帶大件行李放在計程車後備箱的,下車時應提醒司機打開後備箱;要儘量記住所乘計程車車牌號、顏色等車輛信息,一旦物品遺失後,以便公安機關能第一時間查找到所乘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