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為苻堅的失敗而感到惋惜哀嘆,如果不是淝水之戰的失敗,苻堅大有可能會一統全國,如果不是叛將的殺害,苻堅大有可能東山再起。 很多史家曾探討過苻堅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有從宏觀方面分析的,有從個人方面分析的,有從民族層面分析的,有從軍事層面分析的,有從政治層面分析的。今天我也來分析下苻堅失敗並導致前秦滅亡的原因。
苻堅之所以統一北方,建立穩固的統治,王猛是最重要的功臣。儘管苻堅雄才大略,內外事還是由王猛主持,王猛不僅治國有方,而且很能打仗,前秦擴張最重要的一仗就是由王猛親自帶兵,以6萬打敗燕國40萬,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在苻堅發動淝水之戰前幾年,王猛就去世了。王猛有很深的漢人情結,他不想漢人的朝廷被滅掉,所以建議苻堅不要攻打東晉,但是苻堅志在統一天下,王猛遺言根本沒聽進去。史料記載,王猛滅掉燕國後,苻堅得到了燕國中原廣大的土地,迫不及待的要看戶籍冊。看到燕國人口過1000萬大喜過望,因為1000萬人口,十人出一個士兵的話就有100萬軍隊了,而之前的前秦人口不過200萬左右。此後的戰爭,苻堅一律動用幾十萬軍隊的壓倒性優勢取勝,而忽略了戰爭的戰略戰術打法。淝水之戰失敗的直接原因就是前秦軍臨時後退,陣腳一動,後退變成了潰敗,投鞭斷流變成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苻堅決定攻打東晉,遭到了苻氏家族的集體反對,弟弟苻融甚至搬出來王猛遺言來勸諫,苻堅對此不以為然。而苻堅問到降將的時候,答案卻出奇的一致,他們都願意苻堅攻打東晉,無論勝敗,他們都想在戰爭中尋找變數,為復國做準備。苻堅卻聽不進族人的意見,相信了降將的鬼話。當然苻堅自己願意打東晉,遊牧民族本就是天生的戰士,不打仗他無所事事。
![]()
攻打東晉大概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西路,由長安南下攻打荊州,而淝水之戰前對這條路線進行了試探,結果桓玄沒有讓前秦撈到半點便宜,苻堅認為荊州兵太過強悍,於是挑了一個「軟柿子」捏。第二天路線就是東線,由長安南下直指東晉都城建康,苻堅只知道荊州兵強,哪知道這裡的北府兵才是大哥。北府兵由謝玄招募北方流民組建,打仗不要命,是東晉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淝水之戰一開打,北府兵如虎逐羊,劉牢之一路追殺到鄴城。苻堅本想挑個「軟柿子」,結果碰到個「硬茬子」。
![]()
苻堅提倡漢化熟讀儒家典籍,而歷史上胡化的漢人一般變強,漢化的胡人一般變弱。苻堅更是把儒家的「仁」運用到了極點,苻堅對待戰俘非但不殺,還會委以重任,甚至委以兵權。連王猛都看不下去了,建議苻堅不殺就算了,給個虛職也就完了,給要職大權幹嘛呢。苻堅笑著說,我以仁義治天下,人必效忠於我。而恰恰是仁義害了前秦,苻堅對每個人都仁義,反而所有人都不覺得苻堅對他好。當淝水慘敗後苻堅就開始哭了,各地原本徵服的部族紛紛反叛,連自己的愛妾慕容衝(男)也率兵討伐苻堅,最終苻堅死在了老部下羌人姚萇的刀下。苻堅的大仁大義,也成了後世的笑柄大傻瓜。所以,總的來說就是兩點,苻堅的性格和經歷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一是讀書給讀死的,他讀書時期接觸到的經典史籍教導他做個仁君,要建立一番豐功偉績。 所以他對待即使是養不熟的敵方人才也總想招入麾下,「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愛才確實讓他得到了王猛這樣替他打天下的人才,但也讓他沒有按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從而養了很多有反骨的人。 看書更是讓他想要成為一代名君,讓他無法忽略掉東晉,哪怕王猛臨死前一再叮囑他別打東晉主意,可是他已經統一了北方,對外用兵百戰百勝,就差滅亡東晉這最後一步,他就可以統一全國成為秦始皇那樣的皇帝,受萬人敬仰。 何況他的軍事實力遠比東晉強不知多少倍?第二點就是因為他得到皇位的經歷,是由於他比他兄弟苻生寬和,他才受大家的擁戴。這讓他更為堅信自己是對的。 綜上所述,苻堅盲目寬大,卻富有雄心,最終在淝水之戰中大敗於東晉,從此前秦帝國一蹶不振,死成灰灰。
聲明:文章內容來源於(棟哥歷史),如圖文涉及侵權,請聯繫(2864374290@qq.com)處理。(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本公眾號系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