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開門見山直接說結果:個人認為不沒有可能的。一個時代或者一個王朝的成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達到或者說共同作用的結果。苻堅通過政變上臺,有王猛的輔佐下修內政,滅敵國;平燕定蜀、滅代吞涼以雄霸天下之姿橫掃諸國一統北方。這種大勢、運氣不是什麼時候都具備的,此消彼長之下只要錯過了別的勢力會很快成長起來。
苻堅一統北國的歷史背景
應該說苻堅的運氣不錯,他的上位後消除國內矛盾後目光轉向外敵的時間和周邊諸國的內亂或者說暫時衰落的時間基本吻合。所以說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公元357年,在前秦都城長安上演了一場異常順利的宮廷政變。暴君苻生斬殺。20歲的苻堅稱帝,前秦王朝迎來了它短暫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前秦國內胡漢雜居,彼此之間的矛盾很深。況且當年剛剛發生了蝗災,顆粒無收。苻堅開倉放糧,皇后親自織布帶動生產。任用漢族官吏,開設學校。剷除氐族豪強,緩和社會矛盾。平定叛亂,發展生產。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前秦國力強大開始把目光投向周邊的諸國。這是前秦統一北方的內因。
外因是各國都存在問題:
後燕:末代國君昏聵無能,宗室大將慕容恪去世;戰神慕容垂早就被他們逼到前秦一方。所以王猛率領軍隊經過壺關、晉陽和鄴城三次戰鬥一舉滅國。(注意慕容垂,就是前燕對他不重視才導致亡國。)
代國:北魏的前身,內亂。拓跋寔君發動政變,殺死父親和弟弟妄圖自立代王。前秦趁機北伐,代國亡。
前涼:純屬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誰讓前涼悼公張天賜冷落了前秦的公主,這是上杆這給前秦藉口。
所以你看歷史給了苻堅的前秦多好的機會,前秦因時因勢因運氣而起。很快建立起橫跨西域到朝鮮的大帝國。
再看淝水之戰後
首先說明的是前秦在消滅諸侯的時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並不是前秦真的有碾壓對方的實力,只是時機掌握得好。這幫人雖然暫時屈服於前秦的統治,但是並沒有被前秦消化磨合掉。
臨時的壓制只會讓將來反抗越來越強烈。如果此時前秦能夠安心的經過數十年的笑話磨合,那統一中國的未必不是這個大秦帝國。但是苻堅的剛愎自用,況且周邊一堆野心家都在附和著要求南徵東晉。結果在路上野心家都有自保的實力,戰敗後前秦視力下降。此消彼長之下,苻堅實力大減以後再也無法壓制這些人。
比如慕容垂在前燕不受待見,所以被迫逃亡前秦。現在前秦戰敗,前燕已滅,正式慕容垂的復國時機。如果在戰敗後,苻堅能下決心迅速殺掉這批諸侯也許前秦還能緩過來也未可知。但是他的婦人之仁導致慕容垂、姚萇、拓跋珪等人紛紛如同虎進深山,龍入大海一樣回到了自己部族。
此時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前秦一方,雖然前秦的人還是那些人。但是心氣、時運都不在他們這一邊了。本來嘛,前秦以氐族這麼小的人口基數建立這麼龐大的帝國不知道珍惜還真以為身負天命啊?結果慕容垂後燕復國,拓跋珪代國復國,姚萇殺死苻堅依然堅持用大秦的國號,仇池楊氏依然復國,龐大的前秦似乎就從來沒有存在過。
小結:
所以說對於人口基數很少的氐族建立的前秦能一統北方,就應該好好珍惜。充分消化吸收後再滅晉,然而就像那句話「天與不取,必受其咎」,前秦為它的衝動付出了亡國的代價。淝水之戰苻堅也沒死,但是僅僅在兩年後就被信任的姚萇殺死。所以說時也運也命也,老天和諸侯再也不會給前秦第二次機會,前秦再也不會有翻盤的機會。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