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戰的主角——苻堅

2020-12-12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338-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使前秦基本統一北方;但後來在伐晉的「淝水之戰」中大敗,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鮮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後被羌人姚所殺,終年48歲。

【歷史功過】

苻堅雖然以悲劇告終,但他創建的前秦盛世並沒有被歷史遺忘。歷史記下了他的失誤,同時也記下了他的輝煌業績。

【名言名文】

疾風掃落葉。——《資治通鑑·晉紀》

【賞析】在淝水之戰中,前秦皇帝苻堅為了統一中國,派百萬大軍進攻晉朝。他認為秦軍可以投鞭斷流,較其強弱之勢,猶如「疾風掃落葉」,意思是說,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打敗對方。但事實恰恰相反,東晉以少勝多,打敗了苻堅的軍隊。《三國志》中也有這樣類似的「秋風掃落葉」,現在人們用它比喻掃除腐朽十分容易,有時也用來比喻掃除乾淨。

【成語典故】

投鞭斷流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其流。」

釋義: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賞析: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鬆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後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風聲鶴唳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釋義:唳:叫聲。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呼喊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賞析: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草木皆兵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釋義: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賞析: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藉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人物傳說】

氐族異童

史稱苻堅自有貴相,傳說他背後有讖文曰:「草付臣又土王鹹陽」,「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體的「堅」,也就是說,他將來就要在鹹陽稱王立國了,這條讖文在迷信的古人看來是非常吉利的事,於是就為他取名「苻堅」。也許正是應驗了讖文中的話,苻堅自幼聰明過人,7歲時就知道幫助周圍的小夥伴了。8、9歲時,言談舉止猶如大人,所以倍受祖父苻洪的寵愛。當時有個善於相面的人,在路上看到苻堅長相奇特,就上前拉住他的手說:「這裡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們在此玩耍,不怕司隸校尉把你們捆起來嗎?」苻堅回答說:「司隸校尉只捆有罪的人,不捆玩耍的小孩。」相面人對隨行的人說:「這孩子有霸王之相。」後來兩人又相遇,相面的人悄悄對苻堅說:「你的面相不同尋常,日後必定大貴。」

苻堅一本正經地說:「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終生不會忘記您的恩德。」在苻堅8歲的時候,一天,他突然向爺爺苻洪提出請個家庭教師的請求。苻洪驚奇地望著孫子說:「我們這個民族從來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學,實在太好了。」

於是欣然答應。第二天就請來了家庭教師。苻堅學習非常刻苦,潛心研讀經史典籍,隨著學識的不斷增長而立下了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志,遂又結交了許多當世豪傑,很快成了朝野享有盛譽的佼佼者。

【生平大事】

奇術統一北方

苻堅小的時候就聰明過人,七歲時就已經知道幫助周圍的小朋友。到了八九歲時,他的言談舉止就跟個小大人一樣,所以備受祖父苻洪的寵愛。當時有個善於相面的人,在路上看到苻堅長相奇特,就上前拉住他的手說:「這裡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們在此玩耍,不怕司隸校尉把你們捆起來嗎?」

苻堅回答說:「司隸校尉只捆有罪的人,不捆玩耍的小孩兒。」

相面人聽到這話很是吃驚,還對隨行的人說:「這孩子有霸王之相。」

後來兩人又相遇,相面的人悄悄對苻堅說:「你的面相不同尋常,日後必定大貴。」

苻堅卻一本正經地說:「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終生不會忘記您的恩德。」

在苻堅八歲的時候,一天,他突然向爺爺苻洪提出請個家庭教師的請求。苻洪驚奇地對孫子說:「我們這個民族從來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學,實在是太好了。」於是欣然答應。

第二天苻洪就請來了家庭教師。苻堅學習非常刻苦,他還開始潛心研讀經史典籍,隨著學識的不斷增長而立下了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志。為此,他還結交了許多當世豪傑,很快在朝野享有盛譽。

公元353年,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繼承帝位。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視殺人如同兒戲。每逢接見大臣,都讓侍從箭上弦,刀出鞘,鐵鉗、鋼鋸等擺放跟前。看誰不順眼,就隨即殺掉。要是有哪位大臣有所勸諫,就被視為誹謗給殺了;如果有人說了句奉承話,就被視為獻媚,也殺了。

因此,朝中人人自危,都希望苻堅取而代之。其中薛伽、權翼私下對苻堅說:「苻生這小子太殘忍暴虐了。搞得全國人心離散。常言說得好,有德者昌,無德者亡。苻生無德,應該早做打算,以順民心,不要讓政權落到他人手中。」

苻堅也非常想早日除掉這個暴君,只是感到實力不足,不敢輕易動手,只是在暗中謀劃。但苻生還是聽到了風聲,在公元357年的一個夜晚,他竟然對一位侍女說:「苻法和苻堅兄弟也不可信賴,明天就把他們除掉。」

侍女等苻生熟睡後,就將此事秘密報告了苻堅。苻堅兄弟不得不立即採取行動,召集親兵,分兩路衝進苻生的王宮,把睡懵懵的苻生拉到另外一個房間殺掉了。此後,在朝臣的一致擁戴下,苻堅在太極殿登位,號稱「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實行大赦。

他上臺後,首先對吏治進行整頓,之後恣意妄為、貪汙受賄等腐敗現象日漸消除,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大為好轉。苻堅又開始了禮治建設,設立學校辦教育,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培養治國人才。

苻堅自幼學習漢族文化,仰慕儒家經典,為扭轉氐族迷信武力,輕視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他積極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招聘滿腹經綸的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的子孫入學讀書。苻堅每月到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勉勵他們刻苦學習。

此外,苻堅還親自挑選品學兼優的學生,讓他們到各級權力機構任職。同時規定:俸祿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如果不通一經一藝,則一律罷官為民。由於苻堅的大力倡導,並同官吏的選任結合,前秦很快就出現了勸業競學、養廉知恥的風氣。不僅培養了官僚後備隊伍,提高了統治階層的文化素質,同時也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但是,苻堅即位後,前秦的經濟形勢非常困難。戰亂不息,天災連年,導致國庫枯竭,民生凋敝。為了迅速扭轉百廢待興的蕭條局面,苻堅決定偃甲息兵,大力發展生產。

公元358年,前秦廣大地區遭到大旱,為了同老百姓一起度過難關。苻堅下令減少自己的膳食,撤銷歌樂,後宮皇妃以下的宮女改換布衣,不再穿綾羅綢緞。文武百官也相應地減少俸祿,以示與民共休戚。同時還指令開發山上的礦產林木,解除限制河流湖泊漁業的禁令,使國家和老百姓共同分享。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使人民獲得休養生息。由於苻堅的措施得力,雖然遭遇大旱,卻沒有引起大的饑荒災難。

為了解決關中地區少雨易旱的問題,苻堅下令官府徵調了豪富童僕三萬人,開發涇水上遊,鑿山起堤,疏通溝渠,灌溉梯田和鹽鹼地,使荒蕪了多年的田地又重新長出了五穀,老百姓深受其利。

除此之外,苻堅還親自耕作,他的夫人苟皇后也到近郊養蠶,以勸勉農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和絲織。苻堅又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視,撫恤孤寡老人。勸課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

後來,前秦再次遭遇大旱災,苻堅考慮到農民歉收,就下令減免部分租稅,節約官府開支,適當降低官俸,並規定不是當務之急就不能徵派徭役。

由於苻堅把發展農業作為基本的國策,前秦的經濟恢復很快,幾年後便出現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史載,從長安到各州都,都修了通道驛亭,遊人和商販沿途十分方便。老百姓有歌謠說:「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隨著經濟實力的恢復,苻堅在平定內亂之後,又接連徵服了前燕、前涼,瓦解了代國,使前秦獲得空前的強盛,就這樣最終統一北方。

兵敗淝水

苻堅志在統一天下,經過20多年的精心治理,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國富兵強,只剩下地處東南一角的東晉尚未徵服,苻堅耿耿於懷。建元十五年(379年),前秦攻克了東晉的襄陽,俘虜了守將朱序。苻堅認為奪取東晉,統一天下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決定伐晉。

建元十八年,苻堅在太極殿召見群臣說:「我從繼承大業以來,將近三十年了。四方大致平定,只有東南一角,還沒有蒙受君王的教化。我粗略計算了一下兵力,能有九十七萬。我準備親率大軍東伐。你們以為如何?」面對苻堅的主張與發問,除秘書監朱彤表示贊成外,其餘大臣都紛紛反對,久議不決。苻堅很生氣地說:「算了吧,還是由我自己決斷好了。」 群臣退朝後,苻堅又留下弟弟苻融商議。

苻融也不同意伐晉。他認為當時伐晉有三難:一是從星象看,天意不順;二是東晉上下安和,沒有災禍和挑釁行為,無隙可乘;三是我們多年徵戰,士卒疲憊,人民厭戰。再說被徵服的鮮卑、羌、羯等貴族也未誠心臣服。然而,苻堅聽不進去。苻融又勸諫說:我們的意見不聽也可以,難道連丞相王猛臨終不可貪圖東晉的遺言也忘了嗎。此後,愛妾張夫人、太子苻宏也都勸苻堅不要伐晉。

苻堅非常失望和煩惱,他想到自己多年來精勤治國,已擁兵百萬,資杖如山,為什麼不可以乘統一北方的勝勢徵服東晉呢,以致於夜睡不寧,食不甘味。

這時,懷有二心的前燕宗室將軍慕容垂和羌帥貴族姚萇,都希望苻堅伐晉失敗,以便趁機恢復故國的統治,所以竭力慫恿苻堅南伐,「聖心獨斷。」結果,苻堅在君臣認識不一的情況下,於建元十九年(383年〕五月下達了進攻東晉的命令,隨後調集九十多萬兵力,陸續向東晉進發,大軍旗鼓相望,綿延千裡。東晉孝武帝雖然昏庸,但其宰相謝安是很有才望的政治家。在前秦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內部矛盾得到緩和,出現了上下齊心,同仇敵愾的局面。他們趁前秦大軍尚未完成集結之際,主動在淝水決戰。交戰前,苻堅急於求勝,在未經核實敵情,不明東晉意圖的情況下,不聽部將的勸阻,盲目同意退軍決戰。結果,中了東晉的圈套,一退而不可收拾,導致淝水慘敗。不僅前鋒統帥苻融被殺,苻堅自己也被流矢射中,落荒而逃。

魂斷新平寺

戰後,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徵服的鮮卑、羌等部族酋豪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慕容家族先是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慕容宗族的子弟躍馬披甲,遍地狼煙;羌族的姚萇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烏丸相續起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苻堅困守長安,看見前燕貴族背信棄義,把慕容暐叫到面前大罵:「你們家族兄弟子侄布列上將,當時雖稱是滅國,其實我待你們象歸家一樣。現在慕容垂、慕容衝、慕容泓各個稱兵,你們家族真是人面獸心,枉虧我以國士待你們。」雖然如此,苻堅看見在自己面前涕泣陣訴裝孫子的慕容暐等仍不忍誅殺。

長安城外,慕容暐之弟慕容衝率軍殲滅秦軍數萬,佔據阿房城,步步逼近。慕容衝是個陰狠兇戾的人,十二歲時前燕國亡,曾與十四歲的姐姐清河公主一道為苻堅納入後宮,作為童伺侍苻堅,姐弟專寵,旁人莫進。最後王猛切諫,將其放出外任做大州刺史。

慕容衝難忘苻堅「既往之施」,亡國受虜之恨?枕席胯下之辱?或許兼而有之。苻堅對慕容衝不薄,遣其出宮後,曾授其太守高位。想當年,慕容少年英姿,魚水之歡,此時不忘舊情,也是情理之中。衝遠道來伐,堅尤念其冷暖。想苻堅素來寬厚驍勇,若已了無舊情,也不至於以錦袍取悅而緩兵。慕容兵臨城下,苻堅尤念恩份如何。此情可一嘆。

鮮卑大軍進攻長安城,苻堅憑城觀看,心裡慨嘆敵人之強,派人送一錦袍於慕容衝,想打動對方念憶從前床笫之情。但殊不知,這段記憶帶給慕容衝的只有仇恨。慕容衝答道:「孤家現在以天下為任,怎能看這一袍小惠。如果你束手來降,我們慕容家對待你也不會比你從前待我們家差。」苻堅氣得幾乎吐血,大叫:「後悔不用王景略和陽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虜敢猖狂如此!」(鮮卑族人皮膚白皙,故苻堅呼之為白虜)

長安城內,猶有鮮卑數千人在大宅子裡住著,慕容暐時刻不閒,秘密招集族人準備埋伏人馬襲殺苻堅,其間消息洩露,苻堅大驚,這才誅殺慕容暐父子及其宗族,城中鮮卑不論少長及婦女全被殺光。自此之後,滅人國者如果不忍心對亡國家族下絕殺令,勸諫者往往以苻堅為「柔仁邀名」的首例,致使後代亡國之皇族罕有保全者。

慕容衝在長安城外圍城日久,城中乏糧,以至於出現人吃人的慘劇。苻堅傾最後家底設宴款待群臣,打仗的將軍也分不到幾片肉吃,塞進嘴裡不敢咽下,回到家「吐肉以飴妻子」。數月之間,煙塵四起,百姓死亡無數。慕容衝率眾登長安城,苻堅全身甲冑,親自督戰,飛矢滿身,血流遍體。最後,苻堅聽信讖言「帝出五將久長得」的鬼話,從長安出奔,只留太子苻宏守城。慕容衝縱兵大掠長安,死者不可勝計。

苻堅逃到五將山(今陝西岐山縣),羌族首領姚萇派兵包圍了他,秦兵潰奔,身邊只剩下十餘個侍衛。苻堅此時帝王之度不改,坐而待之,召廚師進食。

姚萇大將吳忠馳馬趕到,把苻堅捆起來送到新平,繼而姚萇又派人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苻堅大罵:「國璽已送晉朝,怎能送給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叛賊!」姚萇又讓苻堅把帝位禪讓給他,苻堅又罵:「禪代是聖賢之間的事。姚萇什麼東西,敢自比古代聖人!」

姚萇羞憤,派人把苻堅縊死在新平佛寺,時年四十八歲。其子苻詵、兩女苻錦、苻寶以及夫人張氏等人皆自殺。(最奇怪的是,淝水之戰東晉一方幕後「總指揮」謝安也於同月病死,一南一北兩個大人物同時離開歷史舞臺,真是一種意味深長的「巧合」。)

【秘聞軼事】

鼓勵大臣殺豪強

苻堅重用的漢族大臣斬了氐族的幾個大臣,可是苻堅並沒有懲治漢臣,因為這有力地打擊了氐族權貴的氣焰,使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苻堅即位時,前秦社會一派混亂。關中本來是各民族雜居的地區,民族仇殺此起彼伏。前秦在戰亂中建國,法律制度都不健全。苻生又實施殘暴統治。已有水旱災害發生。這樣就致使千裡秦川豪強橫行、老百姓苦不堪言。苻堅在做東海王時,就痛感時弊誤國害民,因而即位後決心開創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

他深知明政無大小,以得人心為本的道理,所以廣招賢才,並首先從調整最高領導機構人手,果斷地處斬了幫助苻生作惡的佞臣董榮、趙韶等二十餘人。另外還提拔和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寒門出身的王猛。

王猛少年時家貧如洗,為了餬口,年紀不大就販賣畚箕。他人窮志不窮,為人嚴謹、博學多才。東晉桓溫曾許以高官厚祿,但王猛認為東晉王朝已腐敗,堅辭不就。後來經人推薦認識了苻堅。

沒想到,二人一見如故,苻堅大有當年劉備遇到諸葛亮之感,於是把王猛留在自己身邊,即位後拜王猛為中書侍郎。當時,京師的西北門戶始平縣豪強橫行,百姓叫苦連天。苻堅派王猛為始平縣令前往治理。王猛執法嚴明,雷厲風行,下車伊始就把一個作惡多端的奸吏當眾打死。致使奸吏的狐朋狗黨聯名上告,並勾結執法官將王猛逮捕,押送到長安獄中。

苻堅親自到獄中看望和責問王猛:「當官理政要把仁義道德放在首位,怎能上任就殺人?」

王猛從容地說:「治理安定的國家要用禮,治理亂世要用法。我一心為陛下剷除奸暴不法之徒,現在才殺掉一個奸吏,還有千萬個奸吏在不斷地擾亂社會治安;如果陛下認為我不能消滅奸吏,安定社會治安,我甘願受懲罰;若說我太殘酷,實在不敢接受。」

苻堅聽罷打心眼裡異常高興,認定王猛是治理亂世的幹才,於是就向在場的文武大臣說:「王猛可真是管仲、子產一類的人物啊!」於是,當即赦免王猛,以後對他更加信任。

王猛是一介寒士,卻連續地得到苻堅的重用提拔,使一些元老顯貴十分不服氣。姑臧侯樊世,是隨苻堅入定關中的氐族豪帥。他居功自傲、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與先帝共興大業,辛苦耕耘,你無汗馬之勞,憑什麼坐享其成?」

王猛冷笑著對他們說:「讓你去耕種還算便宜了你,還想讓你當屠夫做廚子呢。」

樊世聽了勃然大怒,說:「姓王的,走著瞧,若不把你的腦袋割下來掛在長安城門上,我就不活在世上。」

苻堅得知此事後說:「如果放任樊世之流跋扈,朝綱就無法整肅。」

後來,樊世進宮,又和王猛當場爭吵起來。樊世破口大罵,並舉起拳頭想打王猛,被左右拉住。苻堅見樊世如此狂妄,當即下令把他拉出去斬首。

樊世被殺,在氐族豪強中引起軒然大波。他們又紛紛到苻堅面前詆毀王猛。苻堅非常生氣,除責罵外,還舉起鞭子把他們揍了一頓,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但仍有一些氐族顯貴,自恃皇親國戚,恣意妄為,特世強德就是其中的一個。他依仗自己是苻堅皇后的弟弟,酗酒逞兇,搶男霸女,胡作非為。

王猛對此早有耳聞。一天又見強德在大街上胡鬧。王猛當即逮捕了他,並斬首示眾,曝屍街頭。隨後又和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面查處擾民亂政的權貴,接連誅殺了二十多個不法的貴戚豪強。

於是,京城內外百官震肅,豪強貴戚無不老實守法。社會風氣大為好轉,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秩序,老百姓拍手相慶。苻堅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我才知道天下有法制對於治理一個國家來說有著這麼多的好處。」 」

【名人評說】

歷史學家陳登原認為苻堅有四大善事:文學優良,內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歷觀中國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這四點的寥寥無幾。

宋代大儒王安石:「苻堅好功,而不能忍,智大而不見機。(王)猛知其不能除(慕容)垂,故勸以勿伐晉耳。不然,以(苻)堅之強,而欲取晉,夫又何難之有!」

司馬光《資治通鑑》:論者皆以為秦王堅之亡,由不殺慕容垂、姚萇故也,臣獨以為不然。許劭謂魏武帝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使堅治國無失其道,則垂、萇皆秦之能臣也,烏能為亂哉!堅之所以亡,由驟勝而驕故也。魏文侯問李克吳之所以亡,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何故亡?」對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堅似之矣。

杜牧《西江懷古》:上吞巴漢控瀟湘,怒似連山淨鏡光。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棰更荒唐。

【歷史遺蹟】

苻堅墓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鹹陽城西北125公裡處彬縣水口鄉。公元385年被羌族首領姚萇所擒,縊死於新平(今彬縣)大佛寺南不遠處。墓冢坐南向北,面積140平方米。墓碑刻有「前秦國王苻堅之墓」。墓堆形似角錐,俗稱「長角冢」。

【歷史啟示】

納諫如流

隨著經濟實力的恢復,苻堅在平定內亂之後,又接連徵服了前燕、前涼,瓦解了代國,使前秦獲得空前的強盛。這時苻堅也出現了奢侈的苗頭。接見群臣的大殿,掛起了珠簾;皇宮簷梁以及車馬服飾等,也都用珍珠、寶石、美玉裝飾起來。尚書郎裴元略進諫說:我聽說堯帝和舜帝住的是茅草屋,周文王和周武王也都鄙視華麗的宮室。他們勤儉治國,所以才能夠使天下和平興盛了八百年。秦始皇追求享樂,窮極著麗,結果未能傳到孫子就亡了國。希望陛下引以為戒,修建宮廷不必追求雕梁畫棟,要為天下廣施純樸的風尚,留下美好的風範。要以金玉為賤,以五穀為珍寶,體恤人民的疾苦。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除去那些無用的器皿,放棄那些難得的財貨。要發揚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勉勵淺薄的習俗,要興辦教育推廣德政以懷柔邊遠地區的民眾。這樣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最終獲得天下統一。這就是臣下的心願。

苻堅聽罷非常高興,於是下令撤去珠簾,並任命裴元略為諫議大夫。可見他保持了勤儉治國,潔身自律的本色,這也是前秦政治清明的根本所在。遺憾的是,苻堅在對外用兵上,未能始終虛心聽取群臣的意見,而導致了英雄末路,遺恨千古。

相關焦點

  • 中華成語故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風聲鶴 唳草木皆兵西晉滅忙後,中國陷入分裂狀態,北方的前秦政權覬覦[jì yú],長江以南的東晉領土,東晉君臣則始終嚴陣以待,雙方形成僵持之勢。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了一支九十萬人的大軍,攻向東晉。東晉派出謝石和謝玄,讓他們率八萬晉軍抗擊前秦。
  • 草木皆兵的歷史人物:草木皆兵的故事主人公是誰?苻堅!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故事公元4世紀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
  •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成語出於此山——八公山
    相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個成語大部分人都聽過,說得是歷史上的淝水之戰。這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發生在我國公元4世紀。 那時東晉與前秦形成南北對峙狀態,前秦國王苻堅為他統治全國的夢想,於383年率百萬大軍南侵,攻破壽陽後又急攻洛澗。當時東晉由謝按統率的八萬精兵開赴前線拒敵,他們採用夜襲洛澗的策略大敗秦軍,在八公山下紮營安寨。
  • 一天一個成語:風聲鶴唳
    【用法】不能用「殺的風聲鶴唳」來形容戰鬥激烈。【成語出處】《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淝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淝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
  • 【成語故事 · 前秦】草木皆兵
    成語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成語釋義: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
  • 淝水之戰,公考中典故出現頻率最高的戰役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 淝水之戰,強大的前秦為何會敗於弱小的東晉?北府軍真的那麼強?
    同樣,在淝水之戰中,前秦亦是如此。以當時那個落後的社會生產、阻止,及運輸能力,前秦根本就不可能組織起這麼一支近百萬的大軍,將其用於作戰。如若,苻堅真的一意孤行,強徵三百餘萬的民戶去運輸糧草,那恐怕沒等到東晉被滅,前秦就亡於內亂了,而事實上,身為一代雄主的苻堅,他可不會那麼傻。事實上,據史學家的考證,淝水之戰,對東晉一戰,前秦動用的兵力最多在二十五萬至三十萬之間。
  • 淝水之戰後如果前秦苻堅沒有被殺他還有機會翻盤再次統一嗎?
    苻堅通過政變上臺,有王猛的輔佐下修內政,滅敵國;平燕定蜀、滅代吞涼以雄霸天下之姿橫掃諸國一統北方。這種大勢、運氣不是什麼時候都具備的,此消彼長之下只要錯過了別的勢力會很快成長起來。苻堅一統北國的歷史背景應該說苻堅的運氣不錯,他的上位後消除國內矛盾後目光轉向外敵的時間和周邊諸國的內亂或者說暫時衰落的時間基本吻合。
  • 【邏輯不楠】類比之風聲鶴唳
    後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裡;出自《左傳》B選項:風聲鶴唳:淝水之戰中前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 淝水之戰故地重遊
    看各地謝姓文化及時訊報導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
  • 如何破人生如棋之局?看看淝水之戰統帥謝安的大智慧
    如何破人生如棋之局?學習謝安淝水之戰大智慧,網友:這不是矯情很多人都喜歡少勝多,弱勝強,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這樣,可惜往往只在想像中。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領百萬之眾南下打東晉,一路不斷打敗東晉軍隊,逼近淝水。東晉宰相謝安臨危受命,以徵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軍事,並派出弟弟謝石、侄子謝玄等率兵八萬前去抵禦。這就是中國戰爭史上極有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史稱「淝水之戰」。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風聲鶴唳,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1.風聲鶴唳 [fēng shēng hè lì]基本釋義:唳:鶴叫聲。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謝玄傳》:「餘眾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典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 淡出歷史的英雄:苻堅除了文治武功外,還有鮮明的個性特點
    淡出歷史的英雄:苻堅除了文治武功外,還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前秦與東晉戰爭的轉折,以及前秦從盛到衰的標誌是「淝水之戰」,而「淝水之戰」中太多的撞大運,成就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軍事案例。從雙方兵力分析,斯時,東晉和前秦陳列在淝水兩側的兵力基本相當,而史載八萬擊敗八十三萬有誇大之嫌,其次,雙方的排兵布陣沒有多少講究,更談不上軍事上的出奇制勝和運籌帷幄,而縱觀前秦的失敗,恰巧應了一句時下特別流行的話語「細節決定成敗」,苻堅本來是沒有理由滅不了東晉的,而此前雙方的互有勝負都是無關於大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