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提過,自然大調音階是被認為最完美的音階,但是自然小調音階卻有天生的「缺陷」,就是它的Ⅶ級音與主音之間,並不是小二度的關係,沒有傾向性,所以古典音樂家們對自然小調音階做了一些修改,於是產生了新的小調音階。
01和聲小調音階
音樂家們為了改變自然小調音階Ⅶ級音向主音的傾向關係,他們把自然小調的Ⅶ級音升高了半音,形成了新的音階。這種音階就叫作「和聲小調音階」,在古典音樂學中,主要研究的就是自然大調音階,與和聲小調音階。
我們發現,因為導音的出現,致使音階中「下中音與導音」還有「導音與主音」的關係發生了改變。
1. 導音與主音是我們想要的小二度關係
2. 副作用是下中音與導音變成了增二度,為什麼是副作用,因為古典音樂認為所有的「增音程」都是不良進行(因為它是變化音程且大部分增音程在聽覺上都是不協和的),針對這一點,又有了改良,我們接下來會講,先把和聲小調分析完。
因為導音的改變,所有與導音相關的和弦都發生了變化,我們這裡又需要列表來總結一下和聲小調音階中的三和弦與七和弦了。
表格中粗體字都是與導音有關的和弦,它們都發生了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屬音上的屬和弦與屬七和弦,它變成了與自然大調音階一樣的大三和弦和大小七和弦。它們被認為是調性的標誌:使用任何一種屬七和弦都可以確定一種調式。因為在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中,只有屬音七和弦是大小七和弦,它對主三和弦的傾向性極為明顯,是對主和弦的強力支撐。
剛才談及到和聲小調音階的改良所產生的副作用,就是Ⅵ音與Ⅶ音是不良的增二度關係,在旋律進行當中,應該迴避從Ⅵ音直接向Ⅶ音進行,這使得音階的靈活性受到了限制,為了再次修正這個「缺陷」,又誕生了下邊一種音階。
02旋律小調音階
因為和聲小調音階的Ⅵ音與Ⅶ音是不良的增二度關係,而Ⅶ音是之前升上去的,沒辦法再動,所以音樂家們將和聲小調音階的Ⅵ音又升了一次,使Ⅵ音與Ⅶ音變成了大二度關係,Ⅵ音升上去之後,它與Ⅴ音的關係由小二度變成大二度,這次沒有產生副作用,完美解決了和聲小調在旋律進行上的缺陷。
又要分析各音級上三和弦與七和弦的變化了。
表格中加粗的部分就是與下中音相關的變化了的和弦。
旋律小調與和聲小調有不同之處:和聲小調的上行音階與下行音階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旋律小調的下行音階與自然小調下行是一樣的。
這樣的安排大概是音樂家們認為,更符合旋律進行的條件。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和聲小調音階肯定是作曲旋律的主要依據,但是為了迴避增二度(其它增音程也都可以參考這幾項原則來進行),有幾項做法是我們常常要遵守的:
1. 當旋律是上行音階時,使用旋律小調的升六級音,代替和聲小調的六級音;當旋律是下行音階時,使用自然小調的還原的七級音。
2. 當旋律是跳進時(「跳進」就是旋律音程是非二度進行,如果是二度進行叫作「級進」),儘量使用大小純音程,如果非得使用增音程的話,將它轉位,用減音程代替增音程。
第二條可能會比較難以理解,我們還用表格來進行。
在和聲小調音階的旋律進行當中,各音到導音的最常用進行有
1. 主音到下方小二度的導音。
2. 上主音到下方小三度的導音。
3. 屬音到上方大三度的導音。
4. 旋律小調變化的下中音到導音的進行,常常使用在半終止或終止處,其它位置儘量迴避這樣使用。
5. 下中音到導音,其實也可以像中音或下屬音到導音那種,用減七度:即下中音到下方導音:F到下方G#,但儘量少用。
6. 旋律下行時,將導音還原與自然小調一樣的方法也儘量少用。
大調也是有變體的,不過對於大調的變體,存在一定的爭議性。
03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
我們知道:和聲小調的誕生是為了解決導音向主音的小二度傾向關係才產生的,而旋律小調的誕生是為了解決和聲小調的下中音與導音的增二度關係才產生的。但是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的來源倍受質疑:降Ⅵ級音與降Ⅶ級音,貌似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因為自然大調音階是完美的音階,根本沒有問題需要解決,相反,它們還製造了問題:
1. 和聲大調降低的下中音與導音變成了增二度,使得原本完美的自然大調反倒出現了缺陷。
2. 旋律大調降低的導音,使得導音失去了向主音的小二度傾向性。
04闢卡迪三度
小調音階的主音三和弦是小三和弦,某些作曲家們認為,大三和弦才比較適合作為樂曲的終止,於是常常在一首小調作品的最後結尾處,使用主音的大三和弦作為終止。這個小三度向大小度的轉變,是通過升高中音達成的,這就是闢卡迪三度。
05還記得移調麼?
我們在學習自然小調的時候,將a主音自然小調,移調到c主音自然小調,來研究自然小調相對於自然大調的變化。那有沒有可能,和聲大調音階與旋律大調的音階,其實是移調後的產物?它們原本不是長這個樣子的?我們試著將它們移回a主音的小調,看看它們到底是什麼:
將和聲大調音階由C主音移到A主音上,我們驚奇的發現,A和聲大調音階與a和聲小調音階,差在中音上(闢卡迪三度)。
將旋律大調音階由C主音移到A主音上,也是一樣的。
所以我猜想,會不會是: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的原型就是和聲小調與旋律小調,做了闢卡迪三度的改動呢?這樣會不會合理一些?哪位小夥伴有更有力的理論證據,歡迎告知喲!
因為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不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所以這裡就不列表分析它們的和弦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列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