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初步學習過常用的大小調音階,也研究過它們的和弦組成。在使用和弦時,可以依照和弦的功能性分組,來配置和聲的進行。我們通常寫歌時,會固定以一種調為中心,使用它的音階來譜寫旋律。其實,在我們欣賞別人作品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在一首歌裡,其實不止局限於單一的調式。一首歌曲,它通常都是由相關的幾種調混合寫成的,這種用法叫作「滲透」。
01小調與其變體的滲透
我們知道,在寫流行歌曲的時候,我們基本上用的是自然小調;在研究和聲時,我們著重的是和聲小調;在調(條)和旋律進行時,為了迴避不良音程的進行(增音程)我們又會使用旋律小調。這其實就是一種滲透,同主音同調性不同調式的互相滲透。
上邊是S.H.E.的《他還是不懂》的一部分簡譜,看裡邊最明顯的就是很多地方使用了基本音級的5,還有的地方使用了變化音級的#5,也就是和聲小調的Ⅶ級音。無論是自然小調的還是和聲小調的音,都是互通的。它們也都是分作主功能組、下屬功能組、屬功能組,唯一的區別就是屬三和弦的性質:自然小調的屬三和弦是小三和弦,和聲小調的屬三和弦是大三和弦,色彩上有明顯的區分。
一般建議的用法是,在平鋪直敘的時候,使用自然小調,在轉折或升華的時候使用和聲小調,提高導音的辨識度,增加旋律的色彩。
02關係大小調的滲透
我們知道,一個自然大調,必然對應著一個自然小調,大調的主音是小調的中音,小調的主音是大調下中音,這兩個調使用的音級完全一致,只是音級發生了位移,它們是關係大小調。一般地,歌曲不會完全地停在固定的大調或小調上,最簡單地使其豐富的手法,就是使它在關係大小調上來回移走。這種方法是極其常用的手法,既不會改變音階的構成,又能起到變化旋律色彩的目的。
因為關係大小調的和弦組成是一模一樣的,這裡就不畫圖解釋了。再有,因為小調又有「自然、和聲、旋律」小調,小調之間可以相互滲透;關係大小調也可以相互滲透;所以自然大調也可以與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相互滲透,這就使得旋律的變化色彩更為明顯。
其實《他還是不懂》的主歌第一樂句,就是先使用的大調的旋律,仔細聽就能聽得出來,第一小節,用的是大調的主三和弦,一直使用的是T-D-T-D這樣的正格進行,直到出現了小調的S-D-T(只持續了兩個小節)。本首曲的主歌基本上一直都是在大調上,每一樂句的結尾兩小節移到小調上;副歌是先以小調開啟(半句),然後又移動到大調上(半句+半句),再在樂句結尾處又移回小調(半句)。
很多流行歌曲都使用了關係大小調滲透的手法來編寫旋律。大家可以在自己常聽的歌曲中尋找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它的影子。
本節我們簡單地介紹兩種簡單的滲透手法,下節我們就開始學習一些難點了。我們知道,調的關係除了關係大小調,還有一種叫「同名(主音)大小調」,它們雖然是遠關係調(比如C大調與c小調,相差三個變音記號),但是因為它們的主音、下屬音、屬音都是同一個音,使得它們的結構與性質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相似,將同名大小調相互滲透,能獲得更豐富的音樂色彩,大家在學習下一節之前,先複習一下同名大小調的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