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始進入難點了,這一段我目前也是剛剛開始研究,有什麼問題,大家一起拿出來討論,教學相長哈。
我們寫歌的時候,常常會使用的一種方法叫作「離調」。離調是轉調的一種。我們這一章就先研究簡單的離調方法。
轉調、換調、離調、移調,這三種手法,統稱為轉調。但又有區別。
01轉調
在以調式A譜寫的旋律進行時,在某一處和弦X上,改變它的功能性,利用它在調式B上的功能,繼續和聲進行,並且持續使用調式B,這樣的手法叫作轉調。轉調前的調式A叫作「主調」,調式B叫作「副調」。
02換調
在轉調時,如果不出現和弦X,也就是調式A與B不通過共用和弦來進行轉調的話,叫作「換調」。
03離調
轉調後,副調B持續一段時間後,又返回調式A,叫作「離調」。
04移調
移調有兩種說法:
1. 將整首旋律,從當前主音整體移動到另一主音上,叫作移調。
2. 在旋律進行時,通常是副歌完成後,銜接尾聲之前,將當前的主音升高1~2個半音,這種也叫作移調。
我們之前接觸過一些簡單的離調手法:
1. 關係大小調的離調(C自然大調與a自然或和聲小調)
2. 小調變體的離調(a自然、和聲、旋律小調)
3. 同主音大小調的離調(C自然大調與c自然小調)
4. 近關係大小調的離調(C自然大調與F自然大調)
在嚴格意義上講,必須是不同調性主音及不同調式的兩個調的轉換,才叫作「離調」,像C自然大調與c自然小調,在和聲學上講,叫作「同主音調式交替」,但我們寫歌時,都把它叫作轉調或離調,因為在旋律上明顯感覺到不同,反而關係大小調的離調感覺倒不那麼明顯。
05副主和弦、副屬和弦、副下屬和弦
自然大調上,有三個大三和弦(主和弦、下屬和弦、屬和弦)與三個小三和弦(上主音和弦、中音和弦、下中音和弦),這六個三和弦都是穩定的和弦,都可以用來離調。只有不穩定的導音三和弦(減三和弦)是不可以用做離調的。
當離調時,旋律會以當前主調的某一個非主音的和弦X作為主和弦進行離調。離調後,就會變化到以X和弦作為主和弦的調式上。此時,這個和弦X就叫作「副主和弦」,也就是「副調的主和弦」。但是,不是直接使用和弦X就可以進行離調,需要有一個支持X的和弦,使得旋律產生向副調的偏移的音響色彩,它可能是副調的屬功能組和弦Y或下屬功能組和弦Z,那麼Y就叫作「副屬和弦」,Z就叫作「副下屬和弦」。
06重屬和弦、重屬七和弦、重屬導七和弦、重下屬和弦
在副調的屬功能組中,可以是副調的Ⅲ、Ⅴ、Ⅶ級中的某一個,其中最重要的是Ⅴ(或Ⅴ7)和弦。當副調是主調的屬調時,屬調的屬和弦被稱為「重(蟲)屬和弦」,標記為「DD」,它的七和弦被稱為「重屬七和弦」,標記為「DD7」;屬調的導七和弦被稱為「重屬導七和弦」,標記為「DDⅦ」。
在副調的下屬功能組中,可以是副調的Ⅱ、Ⅳ、Ⅵ級中的某一個,其中最重要的是Ⅳ和弦。當副調是主調的下屬調時,下屬調的下屬和弦被稱為「重下屬和弦」,標記為「SS」。
這三種和弦都是最常見的離調和弦,是最有標誌性的和弦。
07離調的手法
離調前,必須在主調的和聲進行中,引入副調的獨有和弦。如果不引入的話,單單使用主調上的任意和弦,無法構成離調。
引入副調的獨有和弦,一般來講,需要使用「平滑過渡」的方法。因為引入的這個和弦,必須是副調上,可以支撐住副主和弦的和弦,但這個和弦在主調上並不具有功能性,而且主調上未必有這個和弦。所以引入時,一般都是在主調現有的和弦上,加入變化半音後,構成所需要的和弦,然後再將它解決到副主和弦上。這才能夠成完整的離調。
我們拿最簡單的三個例子來講:
08C自然大調向G自然大調的離調
C大調與G大調為近關係調,調號中只差一個F#。這個F#就是G大調引入的關鍵。我們先來看一下,C大調與G大調的各級和弦:
C大調與G大調有四個一模一樣的和弦:CM、GM、Em、Am,因為離調原則是必須有一個和弦,區別於主調,並且在副調上,所以這四個和弦是不能用作離調的,它們是共用的和弦。
G大調的特徵音就是F#,包含F#音的和弦為Bm、DM、F#dim,這三個和弦中:
1. DM佔最重要的位置,它就是屬調的屬三和弦,也就是重屬和弦DD,在C大調旋律中,由C-Dm-DM-G就構成了完整的離調,功能標記為T-S-DD-D,這種離調是最常用的離調法。
2. Bm不建議使用,因為Bm會出現在a旋律小調的Ⅱ級及A自然大調的Ⅱ級上,在這兩個調式上,Bm有更強的意義,所以儘量不要用它作C大調向G大調的離調和弦。
3. F#dim這是一個不穩定的三和弦,是G大調的導音三和弦,在使用的時候,一般都加上一個七音,用作導七和弦。但如果給F#dim加上自然的七音E的話,形成F#m7-5和弦的話,它在g小調上,又具有Ⅱ7的意義,所以一般不這麼使用。通常,都會給導音三和弦上,加一個降六級音Eb,形成F#dim7減七和弦。因為降六級音,是和聲大調的特徵音,它使得這個減七和弦就被「固定」在G大調上,而且這個減七和弦向副主和弦GM的傾向性也很明顯。(在和聲進行當中,當F#dim7向主調主和弦CM進行時,為了表示各音級的傾向性,通常將Eb寫作D#,使它更有意義,D#上行進行到E音,而Eb是下行進行到D音的)。
綜上,C大調向G大調的離調,通過引入G大調的特徵音F#,以及G大調的屬和弦DM或導七和弦F#dim7來完成離調。
09C自然大調向F自然大調的離調
C大調與F大調也是近關係調,它們只相差了一個Bb音。這個Bb音就是F大調的特徵音,我們看一下C大調與F大調的各級和弦:
C大調與F大調依然有四個和弦一模一樣:它們是FM、CM、Am、Dm,它們依然不可以用於離調中。但是,作為調性的最重要支撐的屬和弦CM,它雖然不可以使用它本身,但如果加入七音Bb的話,構成屬七和弦,就可以完美地實現離調了。
1. CMm7,屬七和弦C7作為調性支柱,可以用於離調。一般的手法為:C-C7-F。通過在主調主和弦C中,引入副調特徵音Bb,構成副調的屬七和弦,再將它解決到副調主和弦F上,構成離調。
2. Gm作為F大調的下屬功能組和弦,由Ⅱ-Ⅰ的二度進行,音響色彩上並不是很強烈,所以如果使用Gm的話,最好能在Gm與F之間插入一個C7,構成連續的正格進行,音響效果上會比較好。
3. BbM作為F大調的下屬和弦,可以直接使用,形成CM-BbM-F-C的連續變格進行。因為BbM是下屬調的下屬和弦,所以它是重下屬和弦,標記為SS,它的使用是向下屬調離調的典型進行。
4. Edim是F大調的導音三和弦,大調的導七和弦一般都附加降六級音,形成減三和弦,以增加向主和弦的傾向,所以這裡一般會使用Edim7(3 5 b7 b2)來與F連接。
綜上,C大調向F大調的離調,通過引入F大調的特徵音Bb,以及F大調的屬七和弦C7或下屬和弦BbM來完成離調。
10a和聲小調向E自然大調的離調
a和聲小調與E自然大調是遠關係調,但E音是a小調的屬音,EM大三和弦又是a和聲小調的屬和弦,所以也可以由a和聲小調向E自然大調離調。使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使用重屬和弦BM。
BM的結構為B、D#、F#,其中D#完全是在a和聲小調之外的,而F#可以視作a旋律小調的下屬音。所以在使用時,要引入D#,並在旋律或和聲中加入F#就可以。一般常用的進行為Am-Dm-BM-EM這樣的T-S-DD-D的進行。此種進行的音響色彩極為強烈,與C-Dm-DM-G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節我們會以表格的方式統計,以C大調為主調,向其各級音離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