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眨眼就來了回首2018,小羊最大感受就是:這是「失去」的一年!
曾經輝煌的崗頂電腦商圈——太平洋電腦城結業關停
崗頂不再是熟悉的樣子
2018年的最後幾天
屬於廣州人的又一記憶消失了
廣州最後一間街機室
——天河機店正式停止營業
圖片來源:___的凡星
而在廣州美食圈
告別也在繼續
相繼有6家舊店宣布結業倒閉
還有5家正在消失
......
你,還記得它們嗎?
利華飯店
廣州老字號粵菜館
再見了
2018年1月,位於德政中路的廣州排隊名店--利華飯店在寒冬中歇業了。
曾經,利華飯店是出現在廣州必吃餐廳榜單的靈魂人物,裝修簡單,甚至也沒什麼服務可言,不過好吃依然讓它成為了廣州的排隊名店之一。
圖片來源:四囍_阿四
一道招牌陳皮骨,成為了不少外地遊客必打卡的美食之一,排骨炸過後依然保留豐富的肉汁,沾上陳皮獨有的芬芳,甜中帶鹹,讓人大讚!
圖片來源:Nina 2333
除了陳皮骨,還有豉油皇鵝腸和蔥頭雞,並列利華飯店三劍客,第一次去利華,如果不點這三道菜,可以說是白來了!
圖片來源:xuyan81815
圖片來源: 王抱脖兒
在時光流逝與市場競爭下,雖然利華飯店逐漸從「大件夾抵食」,變成了「出品普通環境差價格貴」,但那些在利華留下的美好回憶,依然值得留戀~
圖片來源: 微笑的刺客9995
街坊難捨:
「 還一直等一個人有一天跟我去吃他家的蔥油雞呢 」--Money penny
「之前去廣圖晚修,嘆過一餐這老字號,好懷念!!!」--呀誌生
「 一代人的記憶啊,作為90後都難以接受,最愛利華的雞 」--elsa shan珊
生記食品店
番禺30年街坊飯堂
再見了
同樣在2018年1月,位於番禺鍾村的生記食品店,在歷經30年風雨、10950個夜晚後,由於沒有年輕一代接手,宣布結業.....
生記承載了番禺一代人的味蕾記憶,沒有菜牌,只在晚上營業,開放式的廚房總是飄出陣陣油煙。
生記主打青羊,是一種蛙類,身形較田雞窄長,肉質鮮嫩,味道清甜。一羊四味:蒸、炸、炒和滾粥。
青羊粥
姜蔥青羊雖然只是姜蔥加醬油清蒸,但姜的微辣,蔥的香味,醬油的微甜都將青羊的鮮甜得以升華!
關掉這家充滿情感的店,老闆並不捨得,但年紀大了,又沒人繼承。從早上八九點開始備料,一直要踩到凌晨一兩點。老闆說,太累了......
街坊難捨:
「 當晚經過,好多人在吃最後一餐...... 」--洪興
「非廣州人,卻堅持留在廣州,原因之一就是廣州的美食深得我心」--握不住的是流沙啊
「青羊是真的很好吃,小時候經常吃 」--清蒸桂花魚
孖仔士多
廣州最接地氣的破店
再見了
2018年8月,廣州的盛夏,很多富豪開車都要過來吃的網紅破店--孖仔士多宣布停業。
這個被稱為最有廣州味的大排檔,就算生意再火,也只營業4小時,還沒開檔,門口就會站滿黑壓壓的人群。
瀨尿蝦是每桌的必點菜式,濃濃的椒鹽味,吃完一定要吮手指才夠儀式感;醬爆生腸很惹味,超爽口嚼勁十足!
人均30+就可以吃撐!摺疊桌、塑料凳仔、桌面鋪報紙,全程自助服務。越夜越熱鬧,加上鑊氣十足的食物,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雖然有些菜會很油,時鹹時淡,服務基本為0,態度也不是很好,但隔一段時間又想去吃~
街坊難捨:
「以前系西門口做嘢,ex成日帶我去食,都是滿滿的回憶 」
「我啲廣州人除咗識食,更加系食出念舊,食出街坊感情,希望孖記可以重開」
黃沙水產市場
廣州人的海鮮街市
再見了
2018年8月,因城市中心區的發展擴張需要,這塊陪伴了老廣20多年的黃沙水產市場,也和大家說再見了!
小時候,這裡是免費的水族館,因為這裡有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水生物,蹲在地上看半個小時,也不願離去。
貨來貨往,這裡海水與汗水交織,天還沒亮的時候,就不斷有貨車從沿海城市過來,運送最新鮮的各種水產品。
溼漉漉的地面,空氣裡夾雜著海鮮的腥味,工人們穿著黑色雨鞋,迅速地備貨、裝貨和運貨,這是每天都要重複上百遍的工作。
24年來,逛黃沙水產市場早已成為了一種習慣。儘管它會在另一處重生,但伴隨著廣州人成長的水產市場終將成為回憶。
街坊難捨:
「有點可惜,因為這裡曾是一代人的記憶 」--楊遠雄
「終於還是成為了老廣們的回憶」--萬爺
「還沒吃過,就要搬了......」--Sue
卡朋餐廳
越富廣場的流量大咖
再見了
2018年10月30日0點,位于越富廣場的卡朋餐廳,正式撤場榮休。從2012年底開業至今,卡朋在越富廣場,走過了近6年的美好時光。
即使在廣場面臨人煙稀少、店鋪相繼關門的困難時期,依然支撐起整個越富的活力,見證著附近街坊的喜怒哀樂。
一份黃油西多士可以度過一個幸福的下午茶時光;一碟炒飯可以讓上班族迅速充電,活力滿滿繼續工作!
面對結業,不僅附近街坊不捨得,就連餐廳員工亦難說再見「租期到了,沒辦法繼續續約,結業也是迫不得已的。」
隨著支撐整個廣場人流量的卡朋餐廳結業,曾經的潮流聖地--越富廣場,也已盛景不在,或許不久之後,這個有著一代人共同回憶的地方,也終將告別.....
街坊難捨:
「那年情人節,和男朋友過來撐臺腳,現在是老公了 」--小山楂餅
「高三那年,最緊張的時候,唯獨周末能來這個地方hea下,朋友系度吹下水,一眨眼,真的好久了」--飯-Fan
「無論如何變遷,系老廣眼裡,存在記憶裡的嘅裹個廣州依然如舊」--城市
廚師腸
廣州人最鍾意的腸仔
再見了
2018年11月,根據外媒報導,廣州人吃到大的廚師腸,由於高昂的飼料價格,美國生產商已申請破產,廚師腸將成追憶!
以往廣州人無論煮麵、打邊爐、燒烤都離不開廚師腸,20多元一包也許略貴,但腸仔裡面的肉真的是新鮮雞肉,一陣鹹香的雞肉味非常實在!
以前最記得考試考100分,媽媽說獎勵加餸,永遠都少不了一碟炒腸仔,加點油爆炒,這樣的廚師腸已經勝過一切!
隨著各種品牌的腸仔進入並佔領市場,廚師腸不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這個充滿兒童回憶的香腸,正在被市場遺忘......
街坊難捨:
「由細到大都食佢,味道口感最好 」--波板糖唔甜
「我媽的偷懶神器破產了,我家以後吃風嗎?!」--我愛加班才怪
「以後燒烤只能燒白腸了嗎」--喜劇之王中王
除了以上6個陪伴了廣州人
大半時光的美食回憶
與我們說了再見以外
還有以下5個舊店、舊事物
可能也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
多美麗炸雞
廣州最後一家
要說再見了嗎?
很多人還記得「人人都去多美麗,食多美麗炸雞」這句廣告語,但你知道廣州市區只剩最後一家多美麗炸雞了嗎?
90年代初,洋快餐開始進入廣州,麥當勞叔叔、肯德基奇奇和多美麗廚師雞,可以說是當時廣州快餐界的網紅人物。
廣州第一間多美麗開在人民路,就在兒童醫院對面,同路上雖然有麥當勞和必勝客的雙重誘惑,不過性價比更高的多美麗,還是被家長們強pick!
金牌童子雞,開業至今仍然是無可替代的C位,外皮金黃、輕薄,輕鬆撕開雞腿,帶著油光的肉汁噴湧而出,相當有水準。
雖然多美麗的味道不及M記和K記這麼多元,但在羅衝圍的已經是最後一家了,誰也不知道它會不會像當年的添美食一樣消失,你會去打卡一下童年的味道嗎?
街坊有話說:
「真系好懷念,最後一間要堅持住,不要倒閉」--大家好,我是萌萌
「兒童醫院那家多美麗真的印象很深刻了,次次去完醫院,都吵住阿媽要去食多美麗,然後喉嚨又痛,繼續幫襯醫院......」--嘉華
風味館
陪伴老廣30+年的牛三星店
要說再見了嗎?
隱藏在越秀南路,一家專門吃牛三星、陳村粉的老字號--風味館,被屢屢傳出由於老闆年紀越來越大,可能會面臨結業。
風味館一直以來只收現金,下單完畢阿姨對著麥克風對話廚房進行下單,接著就可以把牌放桌面等阿姨給你上菜。
來這裡覓食的目的其實都很明確,就是為了這碗牛三星!牛心入口非常鮮滑,再來幾片牛肝、牛腰,總體還是這個詞,爽口滑嫩!
這裡的食客大多數都是附近的街坊,如果老闆真的有意結業,希望你再好好考慮一下,因為食客們都不捨得跟這個30年老朋友告別呀~
街坊有話說:
「吃習慣了這個味道,經過文明路一帶都要去的,千萬不要結業啊」--Queen*13*Zhang
「細細個就食過,以前住萬福路,慶起會去食個牛三星,結業系可惜D」--小馨
華豐伊面
中華泡麵界的小當家
要說再見了嗎?
2018年6月,小羊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了,無一例外都在說「再見了,華豐三鮮伊面!」
雖然經過查實,華豐並沒有倒閉,但銷量大不如前卻是真的!在統一、康師傅等品牌的衝擊下,我們吃華豐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
華豐伊面泡起來真的很好吃,沒有醬包,用海鮮和雞湯熬製並提煉出來的湯原汁原味,名如其實地鮮,有著無法替代的味道!
黃色外包裝,接地氣的圖案,每一款都寫著「熟悉的味道」,如果華豐在市場上消失了,我們真的會傷心......
街坊有話說:
「華豐是我唯一能連面帶湯吃完的方便麵,其他品牌吃兩口就覺得油膩,真是懷念啊!」--Allen
「我記得第一次買華豐是0.3元一包......」--火力悠悠大師兄
「食華豐,路路通,仲記得小時候的華豐三鮮伊面廣告語」--霞
地王廣場
廣州潮人主場
要說再見了嗎?
地王廣場,位於較場西路,與中華廣場遙相呼應,它是廣州潮人主場,更是80/90後的集體回憶。
曾經全廣州最新潮的東西都可以在地王找到,街舞、滑板、動漫、rap等各種潮流文化,也都最先在這裡興起。
很多明星見面會、舉辦地也首選地王廣場,不僅每個周末都有活動,而且場場爆滿,一時風頭無兩。
而如今再去地王,卻人跡寥寥,異常冷清,基本只有零星幾個穿著各色校服的學生,在偌大的商場裡晃悠。
商場裡的店鋪不少已經閉店,開著的也只能看到老闆在坐著玩手機,無人光顧。地王廣場逐漸老去,帶著一代人的芳華,面臨謝幕.....
街坊有話說:
「再見了我的青春」--困困
「繼越富廣場後,廣州又一集體回憶的隕落」--Jessie.Cheng
「在地王當眾唱了一首歌,錄了一張碟,和好多前任去過的地方......」--樂
高第街
北京路旁的百年老街
要說再見了嗎?
位於6號線北京路站附近的高第街,是著名的許氏家族發祥地,也是魯迅夫人許廣平的童年生活的地方,現在已經100多年了。
80年代的時候,高第街成為全國第一條經營服裝的集貿市場,500多米的高第街,兩旁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布匹、衣服、鞋帽等。
那時候的高第街,場面非常火爆,到處人頭湧動,到了廣州如果不去高第街轉轉,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你來過廣州。
如今已盛景不再,落寞地成為了內衣一條街,在這裡發家的老商號,似乎紛紛約好拋棄高第街,都朝市中心去了......
街坊有話說:
「它並沒有消失,而在你心裡」--德德萊
「城市繁榮的背後總會有一條曾經繁華的街道或區域被取代,城市能否一邊繁榮一邊保留曾經的味道?」--荇菜
「有文化歷史的廣州,應該思考如何保全歷史文化,並傳承下去,不應一下就消失掉」--晟
2018年我們面臨了許多告別
一眾具有廣州特色的老字號食肆
相繼結業消失
逐漸被新事物所替代
隨之消失的是我們珍貴的回憶和情懷
你最捨不得消失的店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