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眼中的大陸:從鄙夷到豔羨

2020-12-17 中國軍網

「良禽擇木而棲,留下一群禿鷹在政壇搶肉吃。」對于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工作,有臺灣網友如此評論。

一場招聘會的信號

不久前,臺北一場招聘會引發了兩岸關注。

臺商赴大陸投資二三十年,今年首度回臺大舉徵才,上海市臺協本月中旬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招聘會——「世界的上海、築夢的舞臺」,提供了818個工作崗位,起薪人民幣6000元到8000元(約新臺幣2.7萬至3.6萬元),包含廣達、華碩、富邦華一、南僑等知名臺企都參與。

主辦的上海市臺協原本擔心臺灣年輕人對到上海工作沒興趣,結果短時間內就收到3000多個報名,招聘會當天現場更湧進上萬人。上海市臺協會長李政宏說,比原先預估三四千人來應徵更熱烈,最後欲罷不能,會到中南部再辦一場。

為什麼這麼火?聽聽參加招聘會的人怎麼說。

去年畢業、在臺灣大眾銀行擔任業務襄理四個多月的陳奕任,當天在招聘會上找機會。他對臺灣媒體說,以金融業來說,兩岸待遇差不多,但大陸發展性更好。因此只要有相關的工作機會,他願意放棄臺灣的金飯碗,到更大的市場歷練,未來有機會自己創業。陳奕任說,他畢業後留在臺灣工作,看到同學、朋友到大陸求職,人才晉升很快,「臺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就業,就是抱定離開舒適圈,會更加努力」。

念基督書院英語系今年即將畢業的李書庭,在媽媽陪同下應徵吉的堡美語幼教。她說,爸爸是臺幹,在家人鼓勵下,她選擇到大陸工作,並從基層開始,「畢竟外派臺幹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寧願務實的一步步築夢」。

臺灣媒體人李豔秋評論稱,萬名臺灣年輕人搶818個上海工作,在仇陸恨陸「天然獨」的政治氛圍中,很不尋常,其中信號值得觀察。她說,臺灣年輕人願意把自己丟進上海這個高壓鍋裡,給青春一個焠煉的可能;他們不是草莓,他們要的是機會。這說明,「出路」和「生存」,勝過意識形態的捆綁。

相關焦點

  • 有多少臺灣人邊網上罵大陸 邊打聽大陸工作機會?
    對于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工作,有臺灣網友如此評論。  一場「欲罷不能」的招聘會  不久前,臺北一場招聘會引發了兩岸關注。  主辦的上海市臺協原本擔心臺灣年輕人對到上海工作沒興趣,結果短時間內就收到3000多個報名,招聘會當天現場更湧進上萬人。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人
    我注意到,我一說起來自大陸,臺灣人馬上就會說:「大路現在不錯了!」   我如果說起來自上海,臺灣人的臉上就會立即露出笑容,有的甚至會翹起大拇指說:「上海好!上海很好!」   很多臺灣人來過大陸,所以對大陸的現狀大都還是了解的。不過臺灣人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看不起大陸人。
  • 到底在臺灣人眼中,大陸人是怎麼樣?一起聽聽臺灣人的評價
    臺灣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對於他們一部分來說,總是會對大陸產生一定的偏見,這些偏見就曾為了一種刻板印象,讓他們深信不疑。那麼,到底在臺灣人眼中,大陸人是怎麼樣的呢?一起聽聽臺灣人的評價。
  • 有多少臺灣人邊罵大陸,邊去大陸工作?
    對于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工作,有臺灣網友如此評論。一場「欲罷不能」的招聘會不久前,臺北一場招聘會引發了兩岸關注。去年畢業、在臺灣大眾銀行擔任業務襄理四個多月的陳奕任說——臺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就業,就是抱定離開舒適圈,會更加努力。念基督書院英語系今年即將畢業的李書庭說——畢竟外派臺幹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寧願務實的一步步築夢。臺灣媒體人李豔秋評論——「出路」和「生存」,勝過意識形態的捆綁。
  • 大陸人眼中的臺灣為何那麼好
    就是我手上這本《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作者張昊,她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去了臺北的世新大學,交換有幾個月,一個學期,受到同學們鼓勵,就寫成這樣一本書,講她在臺灣念書的經驗。而《請問么零么在哪裡》這句話,好玩的地方,這是臺灣出版的書,對臺灣人來講他就搞不懂,很多大陸的自由行遊客學生去了臺北,就到那問要找么零么,那個臺北最高樓。很多人就不知道什麼叫么零么。
  • 看兩岸天翻地覆 一臺灣人眼中的臺灣和大陸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位普通臺灣民眾眼中的臺灣和大陸。    「一個中國」原則在大陸老百姓的口中更為親切:兩岸都是一家人。然而,一海之隔的家人卻讓大陸人愈發看不懂。就在幾天前,臺灣一座蔣介石塑像被人砍斷頭顱,十分駭人。    這個面積為大陸265分之一的島嶼,似乎成為遠離大陸的孤島。
  • 臺灣與大陸男人,在臺灣女人眼中的分別!
    ——廖信忠我們小時候常聽到大陸新娘嫁到臺灣的故事。那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在我們的眼中,我們知道許多臺灣商人到大陸都會包養「大陸妹」,讓臺灣原配氣得牙痒痒的。因此,只要老公要去大陸,老婆多半會鬧著要跟去。不過,關於大陸男人的印象可就不一樣了。
  • 大陸交換生眼中的臺灣高校:很人文 很隨意
    臺灣高校的課堂秩序、學習氛圍則因校而異,王紅交換的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對考勤就有著嚴格的要求,「我們學校學生不能無故缺課,若要請假,須提前從學校網站請假系統登記,所以一般缺席率很低。」而在另外一所大學交換的一位同學則告訴記者:「感覺臺灣同學的紀律性不及大陸,上課遲到、聊天比較常見,臺灣同學的刻苦程度一般也不及大陸同學,在他們眼中,掛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 大陸交換生眼中的臺灣大學:很人文 很隨意
    大陸交換生眼中的臺灣大學:很人文 很隨意 2011年09月20日 13:44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人:吃火鍋不放火鍋料,不知道「魚丸」是什麼
    了解信息的多少,其實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的,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很多臺灣人對於大陸的偏見是很明顯的,明明就隔著一個海峽,但是好像相隔了一個世紀的感覺,在大多數的臺灣人眼裡,大陸人都是極為落後的。
  • 一群靚麗臺灣女孩,直播她們眼中的大陸之美
    一群靚麗臺灣女孩,直播她們眼中的大陸之美
  • 大陸中學生眼中的臺灣:每一眼都是一張明信片
    原標題:大陸中學生眼中的臺灣:每一眼都是一張明信片  「從下飛機的那一剎那開始,在臺灣所見的每一眼都是一張明信片。這裡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並穿插著歐美、日本、韓國等各種風格」,山西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學生張亦豐20日對記者說。
  • 臺灣作家:為什麼大陸人最不喜歡去臺灣公司?
    環球網8月19日消息,臺灣旅遊作家葉志輝在《旺報》發表短文,談臺資企業在大陸人眼中的印象,全文如下:「你是我遇過最好的臺灣人」,至少超過10個大陸朋友跟我說過這句話,有網友、朋友、工作上的廠商、有自己帶過的員工。一方面欣喜自己做人還是很成功的。另一方面卻有種特殊的痛。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大陸赴臺研修學者:大陸人不配批評臺灣人?
    我出生在大陸偏僻貧窮的西南一隅,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兩岸離散親屬終於可以相互見面,當時我還小,依稀記得凡是有臺胞的家庭,總會時不時地收到來自臺灣的錢物饋贈,所以在我的記憶中,臺灣人比大陸人有錢,他們過著富足而奢侈的生活,我對臺灣人的這種印象一直持續到2000年以後。有時候想想,在臺灣人的眼中,大陸人是不是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呢!
  • 有多少臺灣年輕人一邊網上罵大陸,一邊私下打聽大陸工作機會?
    主辦的上海市臺協原本擔心臺灣年輕人對到上海工作沒興趣,結果短時間內就收到3000多個報名,招聘會當天現場更湧進上萬人。上海市臺協會長李政宏說,比原先預估三四千人來應徵更熱烈,最後欲罷不能,會到中南部再辦一場。為什麼這麼火?聽聽參加招聘會的人怎麼說。去年畢業、在臺灣大眾銀行擔任業務襄理四個多月的陳奕任,當天在招聘會上找機會。
  • 臺灣青年教師眼中的大陸「惠臺政策」
    「沒辦法,現在想在臺灣一所大學找到教職太難了!很多私立大學忙裁員還忙不完,公立大學也都是師資飽和狀態。少子化和人口老齡化對臺灣高等教育的衝擊,已經凸顯。」  「在臺灣找一個教職這麼難,大陸卻有那麼多機會,何不到大陸試試?」一則利好新聞,觸動王孟筠,去大陸試試!  誰可以幫到自己呢?
  • 不同年齡段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
    得益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如今海峽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多,大陸人對臺灣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隨著了解的逐漸加深不同年齡段的大陸人對臺灣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差異,小熊喵訪問了身邊不同年齡的大陸人,聽他們講述他們心中的臺灣。
  •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原標題:   中新網8月23日電 臺灣《旺報》23日刊出臺灣學生文章稱,開學前的最後假期,作者即將和社團同學們一起組團參加由民間的兩岸交流相關協會所舉辦的大陸參訪團,希望這趟人生中第一次踏上大陸土地的旅程
  • 臺灣交換生:到了大陸才發現臺灣人的短視
    同時我也驚覺,對大陸的各種誤解,是臺灣人自己心中所高築的圍牆!  大陸學生真誠相待  第一堂課,我同一位境內生並坐,桌上沒有課本,我害臊許久才開口:「同學……課本能借我看嗎?謝謝!」「你是境外生吧?沒事!沒事!你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