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OU2、LGBT與政治正確,我們該不該更寬容一些

2021-01-10 3DMGAME

在剛剛過去的E3展會上,倍受矚目的《最後生還者2》放出了最新的實機演示視頻。頑皮狗作為索尼旗下的一線工作室,播片時展示出的強大開發能力再一次震驚業界,精心布置的分展臺也足以體現索尼對這款招牌大作的重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一場堪稱業界標杆的精彩戰鬥演示結束後,現場觀眾的表現卻意外冷淡,沒有歡呼,甚至沒有掌聲。第一次有了獨立的展臺,第一次放出了華麗的實機演示,雙倍的喜悅重疊在一起,應該是夢幻一般的時光,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引發爭議的就是這個親親

這一切還要從LGBT(同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的英文首字母縮略)運動說起。二戰結束,工業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使人們得以從勞碌中解放出來,過剩的生產力讓生存問題不再佔用大家的頭腦,人們的思考方向也就回到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自那次著名的「石牆暴動」以後,同性戀和跨性別者開始站在檯面上高舉理性主義的大旗為自己爭取婚戀自由的權利。2015年,民主的燈塔國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這標誌著當代主流文化已經能夠尊重個體的性別認知和婚姻平權,當然也無可避免的被汙名化為「政治正確」的又一次勝利。

石牆暴動掀起了一場平權運動的革命

說到「政治正確」,近年來它伴隨著各式五花八門的新聞衝刷著我們的眼球,「白左」、「黑人」、「穆斯林」、「女權」這些熱門敏感詞彙對於即便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下成長的我們也不再陌生,不少人都對這種蠻不講理的道德綁架心生厭惡。很多時候政治正確反對的東西原本是無意的、善良的甚至是正確的,然而別有用心的人會強行解讀出其中的錯誤。當這種道德綁架被既得利益者惡意利用之時,很多無辜的人便為此受到了傷害。這是政治正確最可怕的地方同時也是很多人致力於反對它的原因——無意者的行為可以被隨便的解讀,而政治正確讓惡意解讀者掌握了話語權,他們便可以高舉正義的大旗恣意妄為。這場惡潮席捲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文化、娛樂無一倖免,即便是疏離主流文化的電子遊戲界,也不止一次收到過政治正確的「律師函」。

好好說話比什麼都重要

《古墓麗影》系列的重啟作中熱辣性感的蘿拉在險境中穿梭自如的身影絲毫沒有令大家失望,身著緊身背心、嬌喘連連、面容姣好的高清無碼小姐姐受到了老粉絲和新玩家一致歡迎。可到了第二部作品出世之時,大幅縮水的性感曲線,盛世美顏也不復存在,蘿拉仿佛一瞬間老了十歲,崛起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蘿拉開始走起了女漢子風格,這很女權、很正確,更別提她的那名黑人搭檔了。這還不算什麼,小姐姐只是穿的多了些,變得成熟了一點,尚不足以阻擋玩家們的熱情,「真香」。在政治正確上栽的跟頭最慘的應該是《質量效應:仙女座》。說實話當年筆者真的沒想到BioWare會在這上面栽跟頭,曾經的三部曲別說同性,連異種戀愛這種事只要你想主角也幹得出來。同時此系列遊戲中的女性大多都以獨當一面的形象示人,說是遊戲界的女權先鋒也不為過。最終為了避免物化女性,在女性角色外貌上過分的讓步導致遊戲發售後惡評如潮(其實也和遊戲中過多的BUG有關係),一代神話落下個晚節不保的收尾。

其實筆者覺得還是很美_(:△」∠)_

別以為政治正確的戰火燃燒在西半球,日系廠商能僥倖逃過此劫。任天堂前不久發售的《異度神劍2》就因為一名女性NPC的形象設計胸部過大而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不過最後這件事平息的很容易,人們發現這名角色的設計師本身就是一名女性,在這樣的前提下,好像巨大的胸部在女權主義者眼中又不能算是物化女性了。漸漸被這種無理取鬧的雙標搞得心煩意亂的人們決定以彼之道還治彼身,「反政治正確」群體就此登場。

往作品裡加點「正確」的元素未必能加分,但絕對不會扣分就是了

這應該算得上是矯枉過正的一個典型範例了。既然各路媒體、廠商都畏懼左派的激進舉措,刻意迴避甚至主動去討好他們,那麼我不買帳就是了。川普所代表的右派贏得了美國總統大選,人們早已對盲目的政治正確憋了一肚子火。星戰電影強行加入黑人和亞裔角色打醬油,噴!英國徵兵廣告宣傳尊重某宗教信仰,懟回去!無數的網民自此找到了發洩情緒的窗口。反對一件事物遠比支持它來得容易,只要在其中找到了敏感元素,不需要講大道理,甚至無需站上涼颼颼的道德高地,就有了一個完美的理由來盡情宣洩自己的不滿,儘管師出無名,但背後會有大量網友力挺你的觀點。前面提到政治正確所宣揚的很多東西其實本身並沒有錯,只不過在別有用心的人手中這些權益成為了施行暴力的工具。反政治正確的人們一樣如此,政治和宗教惹不起也不了解,看起來LGBT群體是最好欺負的,別忘了,還有傳統文化的部分糟粕在為此類網絡暴行撐腰。

象徵「同性戀驕傲」的彩虹旗

說回我們的女主人公,E3宣傳結束後,網絡上迅速掀起了一場對頑皮狗的口誅筆伐。原因只是預告片中明確展示了艾莉的同性取向,理性一點的網友評論說頑皮狗如此設定只是為了迎合主流媒體口味,想要藉此多斬獲幾項榮譽。言辭激烈者乾脆表露出了對LGBT群體的歧視,甚至用「噁心」來形容艾莉的一吻。更多的人則表達出自己對廠商迎合政治正確做出來的遊戲感到失望——這不是他們想要的TLOU2。實際上早在一代的DLC中,艾莉的取向早已擺在所有人面前,一個生活在集中營式管理下的孩子,對自己唯一能接觸到的同性產生感情也在所難免,更不必說除了喬爾,再沒有任何男性給艾莉留下過「好印象」了。同時,遊戲的編劇也曾明確表態——在他的筆下,艾莉確實是一名Lesbians,所以過多計較這個設定,真的不是小題大做嗎?

從放出的演示來看,這就是錢能買到的最好的遊戲

在國內網絡論壇不少反對者的眼中,LGBT群體的存在似乎就是個錯誤,在那些無理取鬧的辯論中,諸如「因為無法繁衍後代所以理當遭受社會的淘汰」、「我歧視他們是我的言論自由」的可笑藉口比比皆是。而處於弱勢地位的LGBT群體,他們想要的,只是法律和道德所維繫的基本尊重。縱觀歷史長河,每一個和平年代都或多或少籠罩著沙文主義的陰影,人們在處理社會關係的時候,好像總是忘記多帶上一些包容。我們無需理解LGBT的行為,也不用支持它,甚至可以公開表示反對它,但是切莫忘記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網絡交際中,都該對善良的陌生人保持應有的尊重。其實不管玩家們吐槽的再多,到了遊戲發售那天大抵還是要乖乖的買爆。說個題外話,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在看到艾莉是les時心裡冒出的想法和筆者一樣:

相關焦點

  • 我們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灌輸「吃虧是福」的思想,讓孩子寬容大度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吃虧是福」的思想,希望能培養孩子寬容、大度的品德。但孩子年紀尚幼,心智還未成熟,一味地教其忍讓,只會養成孩子懦弱的性格,過度強調與人為善,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原則和底線。很多孩子,因此變得軟弱可欺,不擅表達內心的想法。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比教孩子學會寬容更重要的,是讓他能夠明辨是非,分清事理,對於正確的要勇於爭取,錯誤的要敢於承認。
  • 美國選美冠軍因言論被剝奪頭銜,該如何看待政治正確?
    在給WMA的回覆郵件中,凱西·朱寫道:「你們寧願面對公眾撒謊,也不支持一個試圖做出改變、談論沒有人敢說的話題的人,這令人噁心……我確信,你們會很高興找到一個千篇一律的完美『女人』,說一些『我愛世界和平』這樣的愚蠢評論。」
  • 高考遲到,我們到底該不該寬容?很多人建議寬容
    每年高考都有遲到的考生,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就有兩名女生,高考遲到了,想要翻過大門進入考場,被保安攔下了。她們最終無緣這一科目的考試,也可以說,無緣這次高考了。很多人就這件事,開始了議論。有的人說:「不值得同情,這樣一件大事都不認真對待,這是給你的教訓!」還有人說:「給孩子一個機會,她們會感恩一生。」
  • 都說川普因反對「政治正確」著稱,究竟什麼是「政治正確」?
    經過保守派和媒體炒作,「政治正確」成為一個讓人諱莫如深、心有餘悸的話題,同時成為「壓制言論自由」、「不寬容」的同義詞,儘管這其中有著極大的誤解、誇大其詞和混淆事實真相。「政治正確」之爭的背後,反映的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社會中自由派和保守派在文化上的較量。
  • 西方政治正確大逃殺:女權、LGBT、黑人誰能吃雞?
    有調查機構統計過,英國98%的民眾都反對跨性別者不經過手術就能「轉換性別」,隨便進女澡堂,女監獄等等。一些真正的「跨性別者」,也反對把這些「特權」列入法律。她們擔心法律被壞人鑽空子,同時汙名化跨性別者這個群體。但大多數普通人敢怒不敢言,因為輿論已經被極端LGBT群體綁架了,不許說LGBT的壞話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 開除AI倫理學家,谷歌如何從「不作惡」到「不寬容」?
    多元化,一直是谷歌乃至矽谷近些年來提倡的一種「政治正確」但其實也是「道德正確」的企業文化。但是現在谷歌因為自己員工對自身項目提出批評,就藉機做了開除的決定,顯然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臉。如果深入到這次爭論的細節裡,Gebru的一些作法可能確實值得商榷,但谷歌的落井下石確實在違背自己當初擬定的原則。
  • 臺灣政治段子,從嚴管到寬容
    臺灣政治段子,從嚴管到寬容  文/馬軍  去年「雙十」慶典時,心不在焉的馬英九忘記了牽老婆周美青的手,周斥責馬的那句「奇怪耶你」也很快成為當時最熱詞彙。  3月,與臺灣「學運」共同出現在街頭的還有政治段子。
  • 孩子進入小學我們該如何陪伴
    那麼,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接下來的行程呢?良好的品行會讓孩子收穫更美好的人生。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生之路一片坦途,雖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可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少遇一些困難。 所以我們竭盡所能的伸直雙臂,護佑自己的子女。 可是終究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自己心愛的孩子。 我時常想,當我的孩子失去我的庇護獨自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什麼來支撐她美好的生活?
  • Day 251|《經濟學人》-廁所政治
    雜誌的大多數文章寫得機智,幽默,有力度,嚴肅又不失詼諧,並且注重於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經濟學人》作為考研英語題源報刊的重要來源之一,其單詞與考研英語單詞的重合度較高。雜誌中的長難句,及其行文結構都很值得學習。
  • 你才政治正確,你全家都政治正確
    事實是,這些衝擊對我的影響都並不持久,我很快學會了美式口語,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寫起了paper,周末該party就party,社交學習兩不誤,搞定大學so easy。然而有一件事,我在來到Pomona的第四年,仍然無法參透和適應。那就是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確。如果你在美國讀大學,對「政治正確」或者「PC」應該不會陌生。
  • 不妨多些寬容
    正如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發言的人,都能夠脫稿講話,說一些切實的,接地氣的話,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念稿子。比如說,武大新生入學儀式,估計校長的歡迎詞,肯定是寫好的,都是經得起各種考驗的,絕對正確的。不說是體現校長的個性吧,就說能夠體現武大特點的話語,估計也多半都是用的已經泛濫的詞語。這樣的講話,也只是表面上的熱鬧而已。
  • LGBT????
    大家好,我們是北京世青國際學校10年級的學生,這篇文章是我們的GP大作業成果。最開始選擇LGBT這個大課題的原因是我們意識到LGBT群體其實佔據了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而人們卻對他們的了解並不多,所以我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讓大家對LGBT這群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並接受他們。
  • 政治正確與正確政治▏各個國家、各個朝代的都奉行政治正確
    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談話中,凡不符合佔大眾優勢的輿論,就被視為「政治不正確」。政治正確不僅限於國家政治層面,同樣也可以存在於較大的社會機構內部。其以言論影響觀念這一認識為基本理論前提,以某一明確的、有確定立場的政治理念為基本準則,直接幹預處於該社會群體內的人群的思想觀念。小編認為以上「政治正確」解釋很不完美。如何理解政治正確?
  • 從概念到規則:「政治正確」及其對民族議題的影響
    麥卡錫主義在美國的過分泛濫使得人們不得不對「正確立場」進行選擇與表態,「報紙頭條叫囂著陰謀、不忠和背叛;調查委員會傳訊、敦促他們透露自己的過去,對抗變得司空見慣」。該運動對社會的震蕩與文化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共同構成了如今美國的「政治正確」的基本內涵。
  • 常說的「政治站位不高」,究竟該怎麼理解?
    黨員幹部在檢視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經常會提到一句:「政治站位不高」。那麼,「政治站位不高」,究竟該怎麼理解?壹 |站正、站穩是前提,然後才是站高什麼是政治站位?換句話說,共產黨員的政治站位,首先要站正、站穩,在此基礎上再追求黨章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所要求的政治高度。2019年1月31日,中央印發《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我們的黨員:「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決站穩黨性立場和人民立場。」
  • 「政治正確」的美國為何依然避免不了種族主義?
    做到「政治正確」,就會有獎勵,會被各種獎項青睞。現在的奧斯卡,更傾向於把選票投給那些看上去更「政治正確」的影片。2018年,《水形物語》一舉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配樂和最佳藝術指導4項大獎,靠的便是冷戰時期、跨種族愛情、墨西哥導演這幾個「政治正確」。
  • 梁文道:怎樣才算「政治成熟」?
    我們今天有時候會太過偏重前者,喜歡歌頌一個有良心有骨氣的知識人如何敢於對權力者說真話;卻忽略了他對自己的「夥伴公民」(fellow citizens)說真話原來也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請注意,這裡所指的「真話」,並非客觀上一定正確,近乎真理的言論;而是發言者自己真心相信,以及真正表露出他個人信念與價值的話。
  • 「政治正確」的符號意義
    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在維基百科中的解釋多指「在言辭、行為、政策中避免對社會中的某些群體造成冒犯的意識」。該詞語強調「必須尊重某些弱勢群體(或少數群體)」,是一種「為了避免客觀存在的某些不公平(針對少數群體)的歧視從而採用變換稱呼」的行為。
  • 華人川粉與「政治正確」
    比如,有一個微信公眾號裡,有人評論,當年是捏著鼻子投川普,因為校園裡的政治正確實在太囂張,云云。這種觀點是為自己找臺階下,順便表達對美國「政治正確」 的不滿。批判美國政治正確過火,是一部分華人,甚至一些國內學者愛說的。但上面這個評論顯然還是很荒謬,也暴露出川粉對美國的缺乏了解。
  • 該不該寬鬆教育?
    該不該寬鬆教育?當前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就是寬鬆自由。很多人都說「我們不該責怪孩子,孩子並沒有錯」。照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有一天孩子不做作業了,不高興了,反過來罵大人了,我們大人是不是要跟他謝罪?沒有底線的寬容,就是對孩子最不負責的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