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正確大逃殺:女權、LGBT、黑人誰能吃雞?

2021-01-10 烏鴉校尉

最近,英國發生的一場「女權人士大戰LGBT人士」的精彩年終大戲,把我手裡瓜都驚掉了。

就連《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也被牽涉其中,被各路媒體和鍵盤俠圍攻,場面一度非常熱鬧。

而且這件事的起因非常狗血。

這要從一名叫瑪雅(Maya Forstater)的「女權人士」說起。

這個叫瑪雅的人45歲,是一家名叫「全球發展中心(CGD)」的英國智庫的高級研究員。

今年3月份的時候,她在推特上發了一些內容,提出了一些對跨性別者的看法。

比如「男女畢竟生理有別」、「跨性別者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入女浴室,女廁所,這令人擔憂」。

然後,因為這些話被單位認為是「歧視跨性別者」,她就被單位開除了。

憤怒的瑪雅認為單位解僱她太過分了,提起勞動仲裁,結果仲裁庭認為單位做的沒錯,歧視跨性別者的員工活該被開除......

所謂的「跨性別者」,就是那些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同的人。

比如有的人生下來是男兒身,但是心理上卻是女性,他們和那些一時興起的女裝大佬不一樣,是內心認同自己是女生。

LGBT陣營中的T(Transgender),指的就是跨性別者。

男生穿女裝,女生穿男裝,都是個人自由,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但英國就比較神奇了,在「政治正確」的大旗下,一群LGBT團體不斷推動,促使英國通過了一個《性別認同法》。

法律規定了:一個生理性別為男的人,只要心理認為自己是女性,在醫學上被確診患有性別認同障礙,並且以另一性別身份生活超過兩年,哪怕沒有做變性手術,也可以合法地改變性別,拿到證明,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女人」。

2017年以後又放寬了,連醫學證明也不需要了。

男兒身的「跨性別者」,在英國可以合法的進入女廁所,女澡堂,參加運動會的女子項目。

即使犯了罪,法官在判決時,依然是根據他們身份證上的性別,來決定是送到男子監獄或者女子監獄。

生理上是男是女好說,可是心理上是男是女這就很主觀了。

再加上不需要做過變性手術這點,就在法律上留下了不小的漏洞。

2018年7月,有個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女性,女裝了2年,沒做變性手術,犯罪以後,被依法關進女子監獄。

結果進去沒多久,就有4名獄友被這個跨性別者強姦了.....

這個人好歹長時間女裝過,還有一位52歲的凱倫大爺就更厲害了。

一直到進監獄之前,他都是直的不能再直的糙漢子,還有多次性騷擾的黑歷史。

有一次,凱倫在酒裡下藥強,奸了一名23歲的婦女,人證物證俱在,警方經過調查後決定逮捕這名強姦犯。

結果,凱倫趕在警方抓他之前的幾天換了髮型,改了名字,穿上女裝,搞到證明,然後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是女人,要求被關進女子監獄。

結果,這名強姦犯就被關進了西約克郡的新霍爾女子監獄。

強姦犯進女子監獄,這不是黃鼠狼進了雞窩?

不出所料,2018年11月,凱倫在監獄裡面又強姦了2名女犯人.....

類似的案件發生之後,在英國引發了巨大爭議。

最後,法院迫於壓力,把凱倫改判無期,單獨關押,但法律中的漏洞依然沒有被填上。

開頭提到的那個被單位炒魷魚的瑪雅,其實是對英國這種現狀感到擔憂。

她認為,生理上畢竟男女有別,跨性別者的一些「特權」,已經威脅到了女性權益。

因為這話被炒了魷魚之後,她就很不服氣,在網上發文吐槽。

有不少「女權人士」紛紛站出來,在推特,Facebook等社交平臺聲援瑪雅,「#IStandWithMaya(我支持瑪雅)」一度成了熱門標籤。

一時間,「女權」和「LGBT」兩大群體在網絡上隔空交鋒,好不熱鬧。

英國知名作家JK·羅琳也發推特支持瑪雅,替她說了句公道話:

「你想穿什麼就穿什麼;你想怎麼定義自己都行;你想跟誰睡就跟誰睡只要那人同意;享受自己和平,安寧的人生;但就因為一個女性說了句男女有別,就把她解僱了,這算怎麼回事呢?」

其實JK·羅琳並不排斥LGBT,她的作品《哈利波特》中魔法學校霍格沃茨的校長鄧布利多就是個男同性戀。

但這次JK羅琳還是捅了馬蜂窩,被扣上了「歧視跨性別者」的帽子。

她的推特下面有不少LGBT的支持者和鍵盤俠圍攻她,問候全家的都有。

不少《哈利波特》粉絲感覺自己被JK·羅琳背叛,還有腦洞大的人提出,要開除JK·羅琳的《哈利波特》作者身份,讓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當《哈利波特》的作者。

實際上,我覺得JK羅琳這話沒什麼問題。

有調查機構統計過,英國98%的民眾都反對跨性別者不經過手術就能「轉換性別」,隨便進女澡堂,女監獄等等。

一些真正的「跨性別者」,也反對把這些「特權」列入法律。

她們擔心法律被壞人鑽空子,同時汙名化跨性別者這個群體。

但大多數普通人敢怒不敢言,因為輿論已經被極端LGBT群體綁架了,不許說LGBT的壞話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誰敢出來說點公道話,馬上就會像JK羅琳這樣被鍵盤俠懟。

也就像瑪雅這樣的「女權人士」,敢站出來跟LGBT過兩招。

因為極端女權人士和極端LGBT人士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幫天天在網上沒事找事碰瓷,總是矯枉過正要一些亂七八糟的特權的人。

這次是LGBT群體的特權和「女權人士」的撞了,神仙打架,恐怖如斯!我等沒有政治正確護體的凡人只有圍觀的份兒。

類似的事情以前也發生過。

知名動保組織PETA,也因為「政治正確」衝突,跟女權組織正面剛過一波,「皇城PK」,決戰紫禁之巔。

起因是2018年11月,知名動保組織PETA,花錢包了加州101高速公路旁的一個廣告牌,主動挑釁:

「面對現實吧,你們吃雞蛋的話就沒有臉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

底下還有一行小字寫著:「蛋和乳製品都是虐待雌性動物的產物!」

畫面中的女性沒有五官,臉部就是一個雞蛋造型。

女權組織一看就炸了,她們快速製作上線了一個叫「PETA HATES WOMEN(PETA仇視女性)」的網站。

網站首頁模仿PETA那塊廣告牌的語氣寫了這樣一段話:「面對現實吧,你支持PETA的話就沒有臉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

PETA經常花重金,打出「物化女性」的廣告牌,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比如下面這些廣告中的金髮女郎,只穿了比基尼,身上卻像「待宰肥牛」一樣被劃分成一塊塊「小腿、五花、肋排、裡脊、胸脯肉」等等。

這些廣告還都配上了相同的slogan(標語):「所有動物都有同樣的部分」。

還有什麼「拯救鯨魚,減去鯨脂,成為素食主義者吧!」

在線下的宣傳和地推中,PETA也青睞那些「衣衫襤褸」的小姐姐,搞「鐵絲牢籠Play」等行為藝術。

女權組織跟PETA這一掐就掐上癮了,派一些女性間諜混入PETA內部,搞到了不少PETA的黑材料。

她們建了一個叫「PETA KILLS ANIMALS(PETA殺害動物)」的網站,把很多PETA的黑料公布了出來。

PETA每年都會向她們的捐贈者匯報成績,比如2018年全年救了多少只流浪貓,流浪狗,是多少動物免受迫害,錢用在哪了等等。

但女權組織找到了實錘,PETA根本沒把好心人捐給他們的錢用在正事上,為了節省經費和場地,PETA將大部分收容的貓狗都殺了,數據詳細到個位數。

近些年PETA在西方社會名聲變臭,最大的推手就是被它針對過的女權組織。

看來這場動保與女權的交鋒,還是女權佔了上風啊。

其實,在西方的「政治正確的江湖」中,LGBT,女權,動保,有色人種,宗教信仰等等都屬於不好惹的門派,戰鬥力極強。

而且他們往往都不只是能在網上當鍵盤俠,對政治的影響力也不小。

在LGBT最盛行的英國,人們註冊Facebook帳號時,在性別一欄裡有17個選項可以選擇。

直男、直女、變性人男/女、雙性人、性別錯亂、性別認知障礙、沒做過手術的變性人等等。

英國、紐西蘭等國家的護照也作出修改,以前護照上性別一欄,男的是M(Male),女的是F(Female),現在專門為了「其它性別」的人加了一個X選項。

為什麼政治正確在英國等西方國家如此盛行?

這其中有不少其實是一種畸形的補償心理,如果某個群體在某國輿論場上佔據政治正確高地,那麼往往歷史上這個群體就被這個國家虐待過。

就以英國為例,英國人在性這塊很開放,人送外號「腐國」,「英Gay蘭」,拍個《福爾摩斯》都能拍成gay裡gay氣的。

但在歷史上,英國對同性戀,跨性別者的歧視和鎮壓非常殘酷。

在近代以前,同性戀在英國都是有罪的。對同性戀下手最狠的是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

早在16世紀,亨利八世就制定了懲處「違反自然定律性行為」的法律,認為同性戀是違背教義的魔鬼和異端。

亨利八世專門制定了《雞姦法》,男同性戀被抓住以後要經受種種酷刑折磨,最後拉出去砍頭或者絞刑。

雖然很多歐洲國家也反同性戀,但沒有一個像英國這樣對同性戀處以極刑的。

這項法律一直持續到1861年才被廢除,幾百年間,無數的同性戀被送上絞刑架。

直到1861年,英國才廢除《雞姦法》的死刑,但依然要判有期徒刑,要監禁。

到了20世紀,英國人還是普遍把同性戀當成一種病,需要「治療」。

英國、德國,美國的醫生們想了很多辦法,企圖攻克同性戀這個「頑疾」。

最早是用手術的方法,1917年維也納內分泌學家尤金·施泰納赫切掉了一名同性戀男子的睪丸,然後把一名剛死去不久的異性戀男子的睪丸移植在這個同性戀身上。

由於消毒和移植技術不到位,病人不久後就死了。

當時還有醫生認為同性戀是「腦子有問題」,搞了殘忍的前額葉切除手術,術後「病人」確實對男人不再感興趣了,因為整個人已經變成了植物人。

眼看手術不成功,醫生們開始考慮激素治療,給同性戀患者注射雄性激素或者服用激素類藥物。

1952年,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就被人曝光了自己的同性戀的傾向,英國政府給了他兩條路——要麼被送進監獄;要麼接受化學閹割,注射激素。

圖靈不是無名小卒,他是畢業於劍橋的精英,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二戰爆發時他毅然回到英國報效國家。

由於圖靈在密碼學上造詣頗深,英國情報部門邀請他參與破譯德軍用來傳遞機密情報的「恩尼格瑪機」。

在圖靈和其它科學家的努力下,盟軍順利破解了德軍密碼系統,在二戰後期的情報戰中碾壓德國,最終贏得勝利。

戰後,圖靈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勳章」,也成為了計算機領域的泰鬥,我們現在用的手機,電腦等等,都離不開圖靈當年的貢獻。

但僅僅因為被發現是個同性戀的,圖靈就遭受了英國政府的迫害,被迫開始大量服用激素類藥物,這種藥物讓他每天都經受折磨,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差。

1954年,圖靈英年早逝,死時才41歲。

物極必反,正是因為當年英國人對同性戀壓迫太狠了,有歷史包袱,所以英國社會也從一個極端,慢慢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一開始只是給同性戀平等,但很快就矯枉過正,出了一些給同性戀的特權,最後成為腐國。

英國教育大臣今年6月份甚至提出,要讓全國小學生都上「同性戀課」。

同樣的,美國現在對黑人問題如此敏感,也是因為歷史上對黑人劣跡斑斑。

美國立國文書之一的《獨立宣言》中強調「人人生而平等」,但在那個年代,美國黑人和美國女人在政治上並不算人,不享有政治權利。

當時美國馬戲團中有一個固定的保留節目——「塗黑臉」,用娛樂化的方式消解掉了黑人奴隸被殘酷壓迫的事實。

因為當年美國白人對黑人壓迫太狠,所以黑人爭取權力的運動之後,就形成了不能歧視黑人的「政治正確」,而且越走越極端,也變成了從要「平權」到要「特權」的。

美國NBC電視臺有個叫梅根凱莉(Megyn Kelly)的王牌女主播,是全美最受歡迎的脫口秀女主播之一,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就是她主持的。

在一次節目中,這位王牌主持人對美國的政治正確提出質疑:

「所以到底啥是種族歧視?現在要是有個白人在萬聖節把臉塗成黑色,或是黑人把臉塗白,那就遇到大麻煩了,在我小時候,這都是很正常的。」

她不過說了一句再正常不過的話,就當場被辭退,業界也開始封殺她,同名脫口秀也將易主。

我們很熟悉的外國人大山,也因為學生時代塗過黑臉的照片被人翻出來,不得不出來道歉。

西方的這些政治正確有其進步意義,比如停止對膚色歧視,對少數群體比如LGBT的歧視,爭取女性權益等等。

但由於西方社會過於強調多元化,自由化,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些政治正確被抬到過高的位置,就越整越莫名其妙。

有一個叫《黑臉先生》的遊戲,角色是以一個黑色毛線組成的毛球,結果被質疑是「種族歧視」。

遊戲開發者不得已,重新建模把黑色毛球換成橙色,遊戲才成功上線。

美國有個學校裡的洗衣機,就因為有洗白襯衫的「white」按鈕和洗其它顏色衣服的「colors」按鈕,被學生投訴種族歧視。

這個洗衣機膽大包天,居然敢把白色和其他顏色的按鍵區分開,種族歧視!

程式設計師編程用的代碼庫中,有個叫Redis的內存資料庫,全球程式設計師都在用,功能強大又方便。

它裡面有個專有名詞叫「Master-slave」,表示「主從模式」。

結果不少人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要求資料庫用「leader-follower」替換掉這個詞,不少程式設計師的代碼都要因此重寫,工作量海了去了。

這種光嘴上說的政治正確,要到了一堆沒用的特權,卻掩蓋了真正的不平等。

美國黑人的生存狀況,比白人是全方位的落後:人均壽命比白人低3.5歲,黑人嬰兒的死亡率是白人的2.3倍,貧困率是白人的3倍。

黑人聚集的社區,在美國成了髒、亂、差、毒品和高犯罪率的代名詞,警察往往也容易在黑人社區暴力執法。

西方不少白左葉公好龍,嘴上喊著支持黑人,但你要讓他們掏錢,把所在的白人社區的稅金分出一部分救濟貧窮的黑人社區,他們肯定是不幹的。

瑞典的難民問題是政治正確,說不得碰不得,難民犯案權當做視而不見。

結果最近,瑞典一所大學的調研報告揭露,瑞典司法部為了維護難民「低犯罪率」的形象,故意篡改安全部門的統計數據,把難民的犯罪率調低。

為了「政治正確」去粉飾太平,結果還不是民眾承受犯罪率上升的危險?

其實,西方民眾對這些形式化,極端化的政治正確其實也很反感,內部也在反思。

但有組織的各種「動保組織」、「環保組織」顯然更有輿論話語權,網絡放大了他們的聲音,才顯得聲勢浩大。

川普就是因為口無遮攔,什麼政治正確都不管不顧,所以他雖然被很多精英噴,但卻受到很多同樣厭惡政治正確的底層人的擁護。

2017年美國洛杉磯爆發女權遊行,抗議川普歧視女性。

有一位叫Big Joe的黑人大叔看不下去,走上街跟這些女權人士辯論。

結果這位黑大叔怒懟政治正確的視頻被錄下來傳到網上,瞬間成為爆款,在Facebook上有1800萬點擊量,YouTube上也有70萬次。

美國一名非裔部長就感慨:「政治正確正在毀掉我們的國家,它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成熟一點吧!」

這些年,中國也有不少人中了政治正確的毒,鸚鵡學舌一樣跟著人家學,還自以為是什麼「進步,先進」的標誌。

微博狂熱女權就是典型的例子,經常能看到學西方掛著「彩虹頭像」的人,在微博帶節奏,挑動男女對立。

中國女性真正的不平等問題沒見她們推動過半分,搞逆向民族主義罵起中國男人倒是一個比一個起勁。

中國有點雞毛蒜皮的事都能被他們拿出來曲解,攻擊,造謠,說中國打壓女性。

外國到現在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嫁人隨夫姓,愛潑斯坦的性奴島這些大問題,你永遠都看不到他們出來說話。

(微博女權大型雙標現場,弟弟幫姐姐可以,妹妹幫哥哥就不行)

柯潔因為看不下去,有時候吐槽微博女權兩句,就經常被「女權人士」噴,今天又被圍攻了一次。

其實,中國歷來就不喜歡西方那套政治正確,比起嘴上喊口號,中國人更傾向於做實事。

中國人不會整天喊女權,但中國的男女平等狀況絕對排在世界前列。

至於那些好的不學學西方短處的極端分子,我覺得跟他們講道理是講不通的,JK·羅琳事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思路:

解決這些極端人士,最好的辦法是給他們一個互相角力的舞臺。

鬥蠱。

相關焦點

  • 女權讓遊戲角色成為變性人,那些被政治正確影響的遊戲角色
    政治正確,英文為Political Correctness,縮寫為PC,是指態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的用詞,或施行歧視弱勢群體的政治措施。我們在新聞中常見的政治爭取一般是包含性別、性取向、宗教信仰、少數族群方面的政治正確。
  • 《最後生還者2》獲IGN滿分評價,被政治正確裹挾的西方遊戲市場
    原因也非常簡單,這些年許多遊戲被政治正確裹挾,被迫將遊戲修改成了符合各種女權、LGBT所要求的內容,比如暴雪為了符合政治正確讓獵空成了百合,讓士兵76變成了同性戀,以及讓黑人鐵拳在遊戲中爆錘玩家(這個可能不算在內),甚至為了符合他們的核心主義價值觀,歐美遊戲中的女性角色都不能做的太漂亮,比如《質量效應:醜女座》,玩家在看到太多這種政治正確的內容之後就會對這種事物愈加反感,連帶著討厭包含所有包含政治正確的遊戲
  • 「黑人牙膏」醞釀改名,為何西方品牌堅守「政治正確」?
    西方品牌堅定地站在「政治正確」一方,或許源於消費者已經做出了選擇。文:本刊記者 王爽 責任編輯:李靖5月25日,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於死於警察暴力執法之後,引發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以下簡稱:BLM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甚至在整個西方世界引發抗議浪潮。
  • TLOU2、LGBT與政治正確,我們該不該更寬容一些
    石牆暴動掀起了一場平權運動的革命說到「政治正確」,近年來它伴隨著各式五花八門的新聞衝刷著我們的眼球,「白左」、「黑人」、「穆斯林」、「女權」這些熱門敏感詞彙對於即便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下成長的我們也不再陌生,不少人都對這種蠻不講理的道德綁架心生厭惡。很多時候政治正確反對的東西原本是無意的、善良的甚至是正確的,然而別有用心的人會強行解讀出其中的錯誤。
  • 政治正確?我看不太正確
    在現在輿論趨勢下,種族平等,是一個鮮明,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這高壓線,誰碰誰死。▼大家應該知道,蘋果(Apple)算是一個政治最正確的公司了。但凡是宣傳片,基本不會選用漂亮的白人演員,而是選用黑人作為主角,並且顏值一定不能過高,以防被扣上顏值歧視的帽子。蘋果公司出品的emoji(表情)的每個表情都要做五種膚色,簡直是政治正確到不能再正確了。但即使如此,蘋果公司還是被指責歧視黑人。
  • 推薦6款能在PC上免費遊玩的大逃殺遊戲!來吃雞!
    推薦6款能在PC上免費遊玩的大逃殺遊戲!來吃雞! 自從《PUBG》爆紅之後,越來越多遊戲都會加入大逃殺模式,甚至自己研發大逃殺遊戲,順著潮流前進!但是玩家們知不知道,又有哪一些吃雞遊戲(大逃殺)可以在PC平臺上免費玩到呢?而小編現在就要在這裡介紹一下我們能在PC上玩到的吃雞遊戲!
  • 黑人運動起風波,政治正確衝擊歐美遊戲業?果玩遊戲代理關注
    威世智的做法,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眾多歐美遊戲廠商在西方世界「黑人平權」的政治正確下的普遍做法。正如部分玩家所說:「在政治正確面前,連沉默都是錯誤的,只有選邊站,沒有中立派。」幻想在這場運動中保持中立態度的V社慘遭批評,而選擇站邊的「威世智」們則在輿論上站穩了腳跟。
  • V社因沉默被批 遊戲界還有哪些政治正確?
    這場風暴不只席捲了美國,隨後很快也蔓延到了整個西方社會。遊戲圈當然無法倖免,很多遊戲公司包括動視,EA,索尼等紛紛表態支持黑人群體,並給有關黑人組織捐出或多或少的款項。這在我看來是好事,畢竟遊戲也是文化的一種,作為領頭羊的遊戲大公司要起到帶頭作用,引導正常美好的價值觀。
  • 拋開跟風 小米大逃殺讓我吃雞樂趣全無
    前幾年網吧盛行的網遊《英雄聯盟》及《守望先鋒》,在2017年瞬間被「吃雞」所淹沒。快手、秒拍、百度貼吧、鬥魚TV、熊貓TV等各大視頻娛樂平臺的熱門推薦位也湧現出一大批玩《絕地求生大逃殺》的玩家。
  • 六成嬰兒是黑人,法國正在「黑化」,為什麼不控制黑人數量?
    歷史證明,膚色分明的國度是不可能抹掉那個矛盾的,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比如我國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山東大學事件,簡直可以載入史冊了,我國如此嚴重,西方國家簡直不敢想像。
  • 女權與反女權的博弈:保守主義是如何回潮的?
    她為何會在女權運動高漲的七十年代發起並領導反女權運動?女權與反女權背後,還深藏著保守主義的回潮。在當下,女權主義的理論與行動仍然伴隨著諸多反對與挑戰。而透過《美國夫人》,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種種博弈力量,也能映襯著當下世界的轉向。而在話語與思潮的論爭之下,真正應當受到關注的則是具體的個人。
  • steam十款免費吃雞大逃殺遊戲推薦
    今天為大家推薦十款steam免費吃雞大逃殺遊戲。雖然是免費遊戲,但還是有許多因為玩法創新而被玩家熱捧,如果你喜歡吃雞遊戲,又不願意花錢買,那麼今天的推薦不容錯過!雖然遊戲畫面並不出眾,但操作和玩法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是一款很好的吃雞遊戲——可惜的是被隔壁獨佔且也免費的魔法吃雞《咒語破碎》(Spellbreak)掩蓋了光芒,如果大家不介意平臺還而且還想玩魔法吃雞,那麼還是推薦去隔壁吧。《瓦爾格雷夫:不朽的平原》目前好評率82%,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一試。
  • 西方「政治正確」已走火入魔
    西方經常用言論自由來攻擊中國,而張教授又特別喜歡和西方學者討論、辯論言論自由。他經常問對方,你們講的言論自由到底指什麼?他們一般這樣回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張教授就回答稱,這樣的言論自由肯定比中國人的言論自由要少很多很多。因為西方今天的社會是「政治正確」的社會,英文是「politically correct」,講什麼話都要考慮它是不是「政治正確」。
  • 都說川普因反對「政治正確」著稱,究竟什麼是「政治正確」?
    其言其行及其產生的影響,不得不讓人重新反思對「政治正確」的理解。在齊聲討伐「政治正確」之前,應當先問一聲:究竟什麼是「政治正確」?「政治正確」這個詞最早出現於何時?「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簡稱P.C.)這一詞彙在美國最早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是左翼人士例如「新左派」內部調侃、玩笑用語。
  • 美國警察為黑人洗腳、加拿大總理下跪:西方「政治正確」有多虛偽
    ◆解決問題,靠的不是「政治正確」式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正解局出品「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發的騷亂,就像一部電視連續劇。因為演員的不斷加入,而變得愈發精彩。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反種族主義抗議遊行中,三名白人警察和3名白人參與者,為黑人牧師洗腳。
  • 政治正確正在毀了創作自由
    當時有一些激進分子試圖審查(刪改)我的閱讀建議,只因為我薦了一本由Mathieu Bock-C té té的書,而這本書正是針對「政治正確」的。最近甚至有大學講師在報紙上控訴,她因為使用了「男性」和「女性」這兩個詞,遭到譴責和騷擾。這是不是有點過分了?這是不是有點失控了?我覺得應該開誠布公地討論一下這件事了。
  • 從概念到規則:「政治正確」及其對民族議題的影響
    文化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幾乎等同於如今人們對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定義,是當今世界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西方批判理論,它的主要關注點在於西方社會裡的性別、種族以及文化身份等一系列問題。在民權法內在精神的引導下,一部分社會團體指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語言中,大量的帶有歧視意味的詞彙仍然普遍存在,非常有必要立即更正和限制這些不文明的語言,於是,一系列語言「糾錯」開始實施,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豐富了政治正確的實際內涵。女權主義的發展使政治正確的內涵得到完善。
  • 孤煙暮蟬:虛偽的西方「政治正確」
    @抖森真愛一生推:因為西方的「民主」意思是「讓人民的錢做主」,當然誰有錢誰說了算,川普一路紅到現在除了他大嘴巴敢說戳到了某些美利堅屁民們的g點之外,還不是因為他有錢能自己為競選買單放宣傳麼。原文:一、西方的「政治正確」與「政治種族歧視」永遠比人權、民生重要。就在上周,加拿大華裔廳長陳國治因為肯定中國人權進步遭到「圍攻」,最後只逼得他發表聲明重申對加拿大效忠。陳國治僅僅是強調對中國人權要「從民生的角度去看」,應「秉承開放、善意和發展的眼光去看。」
  • 「黑人牙膏」醞釀改名,為何歐美品牌堅守「政治正確」?
    文|中外管理雜誌記者 王爽編輯|李靖5月25日,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於死於警察暴力執法之後,引發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以下簡稱:BLM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甚至在整個西方世界引發抗議浪潮。
  • 「專訪」女權偶像光環下:奈及利亞作家阿迪契的四個關鍵詞與一段對話
    2018年10月,阿迪契獲頒品特獎按照英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的說法,社會主義現實主義(socialist realism)要求所有作家必須關注現實問題,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