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爾係數 ,這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概念內容是指,居民用於食物的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例越高,說明生活水平越低。反之,則說明越高。這是今天世界範圍內考量一個國家社會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
說人家富裕,這不是憑感覺的,是有統計數字和理論依據以及標準的。拒絕口號式的不講理方式討論問題,提倡邏輯前提下的有理有據的討論。
那天去超市買麵包,結果發現,這麵包的價格太低了。超市裡,不管什麼品種的麵包,一大袋子無非幾毛錢到兩塊錢之間不等,很少有超過三塊錢的。麵包店裡的稍微貴一點,因為是新鮮的,現做的,基本上僅供當天的銷售量,所以貴點很正常。貴也就兩塊到三四元之間,那天買了一個大的酸奶麵包和一個堅果麵包一共5歐元,這兩個麵包我和Alan吃了兩天還沒吃完。
這麵包的價格對於德國人的收入是個什麼概念呢?閒聊時我問Alan,德國的工資怎麼付?Alan說他的員工是按小時付,每小時十歐元。按麵包價格計算,Alan 的員工每小時可以掙四個麵包房裡的麵包,超市的不止四個。
最低工資這個事,各個時期各個國家有很大不同。經濟學家反對政府限制最低工資,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篩選,各行業小時工作的報酬基本還是有市場價格的。比如美國每個小時的工資基本沒有低於八美金的,即使是學生在麥當勞裡打小時工。每小時十歐元估計也是德國最普遍的薪酬標準,這就意味著,不管幹什麼,最低一個小時可以掙四個麵包房裡的麵包。
但是,在中國,這事還真不是這樣的。比如在北京,如果在北京的麵包店裡買一個新鮮的麵包,估計需要15元左右吧。北京一個員工一個小時掙多少錢呢?按行業來說,麥當勞的小時工一小時大概15-20元,一個清潔工一個小時現在大概能賺30元,大學老師一個小時可能是四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其他行業,用你的月工資和每天實際的工作時間,換算一下,每個小時能賺多少錢。也就是說,在北京,有的人一個小時可以掙一個麵包,有的人可能一個小時一個麵包還掙不到。
這裡必須補充一個常識問題,即統計數字的使用問題。德國人,每個有工作的人每小時工資都可以買最少四個麵包,當然,有的人可以買四十個或者四百個。中國人,不是每個有工作的人每個小時的工資都可以買四個麵包,當然,同樣也有人可以買四十個或者四百個。然後,中國人習慣算一個平均值,德國和中國每個人一小時工資各可以買多少個麵包。但問題是,平均值是否可以替代,有工作的人每小時至少可以買4個麵包呢?統計數字和統計數字的表達,這裡的學問就比較大了。這只是數字計算,還別提,這種統計的前提是,中國和德國麵包的質量是一樣或者基本一樣。但實際的情況是,德國麵包房裡同樣質量的麵包在北京,相當於使館區一帶同樣標準的,通常的售價要三四十元一個,可能還更貴。
按小時付工資,這是按實際工作時間付費。當然,德國人幹活的狀態和中國人無法比,一小時就是一小時的工作量。但是德國人每天工作六個小時,每周五天,也就是周工作時間三十小時。一個月四周,1200 歐元的收入是最基本的普遍的收入狀態。當然,技術行業小時工資差別較大,那是另外的問題。
那天和Alan 聊起他的兒子,他兒子正在警察學校學習。這類教育機構國家付費給學生,不是貸款不是獎學金,不用還,或者可以算是我們說的免費教育。但是這免費也不是所有學生都免,也有獎勵優秀的意思,學習好的才免。換句話說,因為學習好,可以提前拿到國家給的工資,每個月1200歐元。他和他女友的父母一起住,每個月給他女友的父母200元夥食費。這就看出來了吧?用於吃的費用佔工資收入的比例也就六分之一。
再說房租,都說歐美國家的房租高,看和誰比。Alan生活的這個小城,三層小樓,一個月房租500歐。即使租房子,他兒子這一個月1200歐的工資也夠支付。每個月200歐元從超市自己買材料自己做飯,就可以過得很好。當然,外面吃飯也不貴,一頓飯平均每人5到10元足可以搞定。
吃在德國真的一點都不貴,大部分東西還都比中國便宜。穿就更便宜了,普通牌子的牛仔褲,2.5歐元到5歐元不等,十幾塊錢買幾件衣服很有可能。
對比北京的物價,你的收入和支出,佔什麼比例?自己算算,大概可以估算出我們的恩格爾係數,估算出恩格爾係數也就基本估算出生活水平。
吃穿的用度少了,有錢幹嘛呢?可以旅行,搞藝術,沒事發呆搞點創造。創造不出什麼輝煌偉大的事,伺候一下花園總可以吧。當然,更多人可能還是看電影,看電視,娛樂。所以,德國有二百多家主題公園,各種博物館,每天大量音樂會,展覽演出等等。當然,再有錢還可以買車,買房,買地,買飛機,買遊艇,競選。
回來說中國。和德國比,我們今天可以吃飽飯了,至於食材質量真不能具體PK。再說用的東西,我的感覺,隨便一個東西,質量沒人家好,價格換成人民幣比人家貴多了。當然,必須承認,和三十年前比,今天城鎮居民用於食物的支出佔總收入的比例確實降低了。用恩格爾係數衡量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距離發達國家的富裕程度,還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看到德國人的生活,我在想,在厲害國,即使有錢你又能幹嘛呢?上學?想自己付費還得看能不能考得上;買房?限量;買車?搖號。競選就更別做夢了。買地開工廠?買地種花都費勁還開工廠?買飛機?買遊艇?買輛車開著都費勁。想想偉大祖國,窮人想致富,真富了又不敢呆。到了德國你就明白了,為什麼人有錢了都往別人家跑。有錢了,在自己家只能數錢玩,幹不了什麼事,這貌似不是富裕的目標。有錢了,要有花錢的機會,有機會展示自己掙錢的能力。有錢了依然需要溜須拍馬地過日子,貌似也不是追求財富的目的。那天和Alan 說起對德國的感受,Alan說,德國人不在乎你的出身背景,規則機會對誰都是一樣的。你努力,你優秀大家就更尊重你。當然,即使不優秀也有對人格的尊重,尊重人格和尊重才能不是一個範疇。
在一個社會裡,如果做一個流氓無賴的成本過低,選擇優秀的成本就太大,那麼真正優秀的人也就呆不下去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優秀的人都走了,剩下的無非就是傻瓜和流氓。看傻瓜和流氓捉迷藏的世界,讓地球不寂寞。
普及知識性文字,很多常識略去沒有細說,可能會產生歧義誤解,想深入嚴謹探討問題的有空繼續溝通。總之,結論是,用你的收入算算基本生活支出,看看支出所佔收入比例。這個時候不用換算成統一貨幣比較,比如,德國人一千歐元的收入,五毛錢可以買一袋麵包,一袋麵包佔它收入的比例是0.05%,中國人五千人民幣收入,一袋麵包5塊錢,一袋麵包佔收入的比例就是0.1%,這很容易看出來,誰的基本生活更好過了。出來走走,比較一下,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午後榴槤
(編輯於2019.7.12.)
榴槤味重,謹慎靠近~
(本文為原創,圖片來源於榴槤隨手拍,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你喜歡榴槤的這個味兒,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打賞作者和小編哦~
連結閱讀:
請給我找個舒服花錢的地方
超市打折,看中國人和德國人的腦洞尺度
生活,沒有複雜過就別說簡單
飄洋過海看網友
六月的相遇
2019榴槤在路上——幾百僧人的託缽乞食
【榴槤在路上】別把土匪逼上絕路
【榴槤在路上】在泰國的陽光裡享受不完美的東方式自由
【榴槤在路上】旅行就是用有限的生命穿越無限的時空
【榴槤在路上】餐廳裡的聯合國
【榴槤在路上】人和人,最後差的是細節
那一年的五一節
懷念蘇先生
太平盛世的市井生活
美好從寬容開始,幹自己喜歡的,世界因為差異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