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家庭消費支出總額是塊蛋糕,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旅遊、交通、通信、教育……佔的份額越來越大,而「吃」佔的份額在減小。記者今天從上海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獲悉,2011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5.5%。居民消費已經從基本生存型消費逐漸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過渡,消費結構已發生歷史性變革。
「豆腐帳」裡有變化
家住徐匯區的王智瑾老人習慣記帳。從1988年開始,「豆腐帳」天天記。家裡每天花出去的錢,哪怕是花5角錢買把蔥,也要記下來。記者到她家採訪時,老人把近10年的吃穿用帳本統統拿了出來。「東西漲價呢」,但老人說,她和老伴的養老金年年漲,女兒一家的搭夥費也是越交越多,錢是夠花的。
從2004年開始,老人成為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的記帳戶。工作人員為老人算了一下,2011年和2004年相比,她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5倍。從支出看,2011年和2004年相比,衣著增長了12.4倍,醫療保健增長了76%,交通通信增長了89%。
「係數」逐步在下降
統計專家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本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總體呈現下降趨勢。1980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達到56%,處於「溫飽」階段。這種「溫飽」狀態一直持續到上世紀末;1998年,恩格爾係數仍為50.6%;從1999年到2001年,恩格爾係數開始降到40-50%這一區間,進入「小康」階段;從2002年開始,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降到了40%以下,2002年為39.4%,上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開始進入「富裕」階段。
向「發展」「享受」過渡
恩格爾係數逐步下降,顯示了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除了滿足最基本的「吃」的需要外,越來越多的錢用於更高層次的消費及其他支出。統計專家分析,近年來,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和住房等方面的消費比重提高較快,直接加速了恩格爾係數的下降。
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從1990年的3%迅速升至2011年的15.2%。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家用汽車作為代步工具,使得購車以及汽油等支出大幅增加。數據顯示,至2011年末,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汽車18.2輛,是2005年的4.8倍。
同時,醫療保健及娛樂教育文化消費比重上升明顯。201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1141元,分別比1980年和1990年增長162倍和102.7倍;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為3746元,分別增長75.4倍和15.2倍。
統計專家同時也指出,近年來食品價格快速上漲部分減緩了恩格爾係數下降,特別是糧食、蔬菜、肉禽等食品價格的上漲幅度超過了全部CPI,使得居民家庭食品支出絕對值增長顯著。
(責任編輯: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