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傳統老店為外來品牌騰位,傳統文化與商業如何抉擇各方說法不一
不少店鋪櫃檯已經搬空
本報記者鄭曉華/文劉興/圖
三坊七巷南后街最近正迎來一場開街以來的最大商業業態調整。為了給即將進入福州的一家香港餐廳騰出位置,上周末開始,位於北段包括福州傳統糕點百餅園、童牛牌角梳、恆利角梳在內的十幾家店面集體閉門謝客。不僅如此,包括哈根達斯等知名餐飲品牌也將相繼進入南后街。
一方面外來品牌的大量入駐稀釋著這條曾經打著保護傳統文化氣質的商業街的「福州味」,另一方面管理者宣稱需要提升商業檔次來聚集人氣。這條有著特殊性質的商業街在商業規劃保留地方傳統和挖掘商業價值如何權衡上卻頗具爭議。
佔地千餘平米 一家外來餐廳擠走十幾家小店
「上周還在營業的百餅園竟然搬走了?」近日,福州市民黃女士撥打本報熱線968977反映,三坊七巷這家售賣福州傳統糕點的老字號已經關門,求助還有哪裡可以買到。
而在昨日,南后街北段,昔日掛著「百餅園」、「福州傳統糕點」的兩塊牌匾已經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店鋪裡滿地的狼藉。
除此之外,與百餅園前後連成一片的榕城老鋪、童牛牌角梳、楊記銀飾、恆利角梳等商鋪也已悉數撤出,首尾連片關門的歇業店面達到15間。
「聽說是合約到期了,管理方要收回。」周邊尚在營業的米糕店老闆說。排在關門店鋪最前面的原臺灣老鋪的經營者證實了這一說法,據說這裡要引進一家知名餐廳。
記者在三坊七巷管委會官網發現,其掛出了一則引進新品牌「米其林餐廳波士廳(姐妹廳)」的公告,該餐廳入駐的包括107、109等十幾間店鋪以及背後院落共計逾1048平方米的面積。
如今十幾家店鋪的關門正是為這家餐廳騰出空間。
「租期到了,我們卻沒有續約的優先權,管理方通知我們搬出,如果想搬到其他店面必須重新招投標。」一位已經關門的店鋪經營者告訴記者,對於無法續約,多數的經營者都有怨言,他們認為自己對於人氣的拉動有貢獻,現在拋棄他們是「過河拆橋」。
「十幾家小店的業態雖然鬆散,但也不乏一些傳統特色的品牌,卻說沒就沒了。」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經營者說。
南后街十多家店同時關門
管理方稱
提升商業檔次 餐飲業態將超20%
負責三坊七巷商業運營的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營銷部負責人齊敏表示,這是去年下半年開始的第二輪招商後所進行的業態調整,也是開街以來最大手筆的一次調整。
記者注意到,除了南后街北段的十幾家店面外,中段以及南段均有不少店面正在更換招牌,重新裝修。
「此次業態調整一方面就是街區將加大餐飲的比例。」齊敏認為,原先只有800平方米左右的餐飲商業面積在調整後將增加到4500平方米以上,餐飲業態整條街區的比例將超過20%。
齊敏表示,在2009年正式開街後,由於早期南后街的客流量並不多,第一輪招商過程中門檻比較低,導致一些較為低端的業態也進入了南后街。雖然遇到一些阻力,但管理方此番確實痛下決心藉助合約到期對低端業態進行淘汰。
「新引入的米其林餐廳在內地很少見,省內也是第一家。」齊敏表示,引進包括星巴克、米其林餐廳等知名品牌目的在於提升整體的商業層次。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的南后街,作為市民休閒的重要場所原有的業態已經滿足不了不同層次的需求,因此管理方在考慮過程中不僅要滿足本地人的需求,也要滿足外地遊客的需求,
「在此次關門的店鋪中,很多都是賣臺江農貿市場的商品。」齊敏表示,調整過程中難免會波及一些符合定位的商家,例如角梳、傳統糕點等。考慮到此次引進的米其林餐廳需要一個整體的空間,而且將原先店鋪後方的院落也利用起來。對於一些受到影響的業態,可以考慮移到其他位置,但前提仍然需要參加統一公開的招投標。
不少店鋪關門,店內一片狼藉
記者調查
街區福州味漸漸淡去
外來品牌成主打
記者注意到,三坊七巷官網頁面中,除了新引入的米其林餐廳的公告外,同一天發布的另一份是關於引入哈根達斯的公告。
從街頭走到街尾,包括星巴克、滿記甜品、麥當勞等外地及海外品牌大有佔據上風的趨勢,高峰時候都必須排隊等候,一位難求。就像星巴克、滿記甜品這樣有著獨棟院落或樓宇,與僅有一兩間店鋪的本土特色餐飲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在小吃方面,除了永和魚丸、同利肉燕、木金魚丸等小吃雖然餐飲人氣尚可,但排隊購買的卻是「姑娘手」、「龍捲風土豆」等非本土傳統小吃。
由於新式小吃受到歡迎,也加大了商家私自開闢專區售賣的比例。例如「印象臺北」的兩間店面中就擺出了土筍凍、熱狗、臭豆腐、油炸冰淇淋等多種小吃的攤位。
不甘寂寞的福州傳統小吃「花生湯店」專門闢出了兩三平方米位置賣起了土耳其肉夾饃。去年底進入福州的「紙箱王」主題創意展,也不忘沿街設個紙亭子售賣熱狗、飲料等。
管理方相關負責人坦言,一些商戶在過程中存在轉租或者擅自改變業態的行為,也是此次調整要避免的,由於涉及商家較多,調整不能一步到位,而是分批次進行。
福州當地特色店鋪越來越少,就連卡通玩具店也佔有一席之地
專家說法
傳統文化與商業如何抉擇
各方說法不一
對於福州傳統品牌的逐步消退,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指出,目前三坊七巷中文化經營的比例達到了54%,其中南后街街區也達到了37%,已經大大超出了商業街區20%左右的範疇。
「三坊七巷作為福州的名片,應該有福州城市特有的包容精神。」齊敏認為,為了滿足遊客和市民需求的各個方面。除了保留本地的品牌,還考慮到了景區定位的六要素,因此在保留本地品牌的同時,也引進一些國際知名的外來品牌。
不過,也有專家對此並不認同。福建師範大學旅遊研究院林嵐教授認為,南后街作為福州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除了商業價值外,更強調的是承擔文化傳承的角色。但實際過程中卻更像是作為一個純粹的商業空間來開發,一些建設跟其他城市的商業產生了同質化,使景區失去了原有特色。
林嵐認為,南后街其商業的規劃應該符合旅遊區的建設規律,要注重的是遊客的環境感知,而不是刻意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實際的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僅僅當作商業區來建設帶來同質化,卻背離了原先它應當承擔的傳承文化的使命。
閩江學院旅遊系主任吳金林也指出,像南后街這樣的旅遊景區的開發,不能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在轉型過程中,既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又要有本土化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