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古屋老字號「三坊七巷」攬客有道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名人古屋老字號「三坊七巷」攬客有道

  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嚴復故居。

  二梅書屋。

  坊內有200多座古建築 外地人到福州必看

  「如何活化」成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典範

  歷史文化保護巡城記(三)

  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它是名副其實的「閩都名人聚居地」。

  三坊七巷佔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組成。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這樣評價:「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由於諸多歷史原因,三坊七巷曾一度衰敗。2006年,「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正式啟動,通過對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魚骨狀」總體格局的恢復,三坊七巷涅槃重生。

  同時,三坊七巷還創建了全國首個社區博物館,為這一歷史文化街區注入了活力。

  如今,三坊七巷已成為「福州城市會客廳」,也是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典範。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李華

  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區中軸線上,是福州歷史底蘊的核心組成部分。這裡是千年城市棋盤坊巷格局的遺存地,是精雕細琢的明清民居建築群展示地。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儒士從此走出。在近代,三坊七巷人是半部中國近現代史重要篇章的弄潮兒。」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公司董事長謝謙華這樣概括三坊七巷的歷史文化特色。

  記者探訪

  三坊七巷不只南后街

  三坊七巷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南后街橫貫其中,人流不息,熱鬧不凡,但如果只是穿街而過,那隻看到了熱鬧,還沒入門道,南后街只是一個商業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都蘊藏在坊巷之中。「三坊七巷不是只有一條南后街。」這是老福州人、懂門道人的真心話。

  來到三坊七巷,第一站無可厚非就是林覺民、冰心故居。這也是眾多遊客的最大的一個疑問:林覺民和冰心非親非故,為何老宅子是兩人共同的故居?原來,兩人是先後入住於此。

  林覺民參加廣州起義就義後,父親林孝穎為逃避清兵的追殺帶領全家離開老宅躲到福州遠郊,謝家便買了此宅,之後冰心曾居住於此。另外,近代才女林徽因作為林覺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一處民居住過三位名人,難怪吸引了眾多遊客。

  位於郎官巷的嚴復故居也不得不看,作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嚴復的《天演論》產生的影響極其深遠。嚴復故居有600多平方米,是其弟子為他購置。此處也是國家領導人參觀常來之地,牆上掛著幾任國家領導人對其的稱讚之語。嚴復在此的居住時間不長,但仍是他落葉歸根的地方。

  老宅因為名人而富有文化氣息,而三坊七巷的建築本身也富有歷史內涵。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便是水榭戲臺,戲臺建在水池上,導遊方姐介紹,古人聰明,懂得藉助水產生低音的效果,而戲臺邊修建了一條小道,這是點戲後,戲童傳遞戲名的通道。記者站在水池前著憑欄回望二樓卻一無所獲,因為二樓巧妙地被瓦片遮擋。戲臺二樓是女眷和小孩看戲的場所,開戲前女眷和小孩先行入場,看完戲卻後離場,以體現尊卑有序。而樓上樓下的區隔也體現了古代男女有別的傳統思想。

  方姐介紹,古時坊巷之間互通有無,鄰居之間不閉戶,一來是鄰裡和睦,二來如遇火災也方便逃生。

  一度破敗

  居民過多老屋不堪重負

  雖然人物輩出,但三坊七巷依然沒有逃過歷史車輪的碾壓。

  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員會主任楊勇介紹,因為人口增加,加之新中國成立後一些外來人員的到來,很多人就被安排住進了三坊七巷的一些老院子裡。「老院子的生活狀態因而發生了變化,院子原來都是士大夫和達官貴人居住的地方,他們生活水平高,有經濟基礎支撐,因而當時院落維護做得比較好,但隨著人口激增,三坊七巷原來的建築容納不了這麼多居民,人們於是在三坊七巷裡自發地蓋了一些房子。還有一些單位為了辦公的需要,拆掉了老房子,重新建起了一些相對高層的建築。

  生活方式的轉變也讓這片文化街區不堪重負。例如三坊七巷內沒有排水系統,上下都靠自然滲透,原來街區內的糞便有人收集,但後來就沒有人收集,人們為了解決做飯、上廁所、洗澡等問題,又自主搭蓋了很多房子。「整個建築的格局都發生了變化。一部分被拆掉,一部分亂搭亂蓋。」提起前事,楊勇不免遺憾。

  而上世紀90年代起,舊城改造使得三坊七巷再次面臨可能被破壞的命運。

  楊勇說,當時長期居住在三坊七巷的老百姓嚮往住進高樓大廈,享受現代化生活,所以他們也急迫要求要改善生活條件。

  最初,港商獲得了三坊七巷的開發權,但他們的改造方案是將文保單位遷建,將它們集中到一條坊巷中。這一方案當時認可保存的文保單位只有40餘個,而將很多文物集中到一起,顯然破壞三坊七巷的整個格局。

  「當時社會上對改造方案產生了比較大的反響。相關部門也認為這種模式對文保單位是一個破壞,所以就叫停了。」

  直到2005年,福州市才開始與開發商談判,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討回了三坊七巷的開發權。已有千年歷史的三坊七巷迎來了春天。

  涅槃重生

  注資46億回復古街風貌

  「到了2006年,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提出來要保護、修復『三坊七巷』,在這個過程中,省、市委領導都高度重視,一共投入了46個億進行改造。」楊勇說,政府在經濟、政策上都給了三坊七巷以支持。

  「我們高起點地制定規劃,委託同濟大學與清華大學分別做了兩個規劃,一個是街區保護的規劃,另一個是文物保護規劃。」楊勇介紹說,後來三坊七巷的文物保護規劃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的指導下提升為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它要求把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跟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起來。」

  「我們前期做了大量的調查,把所有的房子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楊勇說,在全面的摸底基礎上,他們還做了一個地理信息系統,「整個系統包括居住人口的狀況,建築的狀況,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況等等,全面地摸底為保護規劃提供了前提條件;保護規劃也為整個街區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全面保護奠定基礎。」

  楊勇說,保護規劃嚴格保護唐宋以來三坊七巷形成的方向格局,按照規劃,對三坊七巷159處、260餘座文物和歷史建築進行全面的保護和修復,也對不協調的建築進行拆除,按規划進行建設。

  基礎設施全面進入三坊七巷,「讓這裡面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現代化的生活。」楊勇表示,另一項工作就是疏解三坊七巷大量密集的人口。

  「原本有一些學校和辦公單位在三坊七巷,這些不合適的業態全部都往外遷。」楊勇說,這樣做也疏解了三坊七巷內過密的人口。「我們還制定了一些政策,保留下來的老建築,有私有產權的,都可以留下來,政府還有補貼,我們把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做好。房主如果想修復老建築,政府可以提供補貼,也可以委託政府來修。」

  街區特色

  建社區博物館展示「非遺」

  「在文物保護修復中,我們很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挖掘,還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社區博物館。」楊勇說,社區博物館成立於2011年8月,它來自多個層次,既有政府辦的,也有社會力量一起參與的。

  「社區博物館是一個創新,它改變原來傳統博物館的形式。」楊勇說,社區博物館是活態的,它並不是傳統的採取實物再加文字的形式展現的博物館,博物館就是要讓社區的老百姓展示社區的歷史與故事。楊勇舉例說,老百姓可以在社區博物館展示裱褙這種民間工藝的由來,並現場製作裱褙進行「活態」展示,「在社區博物館,福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定期都會到福州進行展示。社區博物館還有多種形式,例如把一些書法家,繪畫大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引進』到三坊七巷,進行展示。」

  三坊七巷的社區博物館共有一個中心展館、37個專題館、24個展示點。目前,開放的展館有三坊七巷美術館、福建民俗博物館、福州漆藝博物館、消防館等24家。

  「社區博物館使街區比較有生命力。」楊勇說,社區博物館有它獨特的吸引力,還能夠讓遊客參與互動,「很多的民間工藝傳承人在裡面表演,同時也有一些商業,例如出售產品等等,但也不能完全是靜態的、冷冰冰的展示形式,我們希望讓很多來參觀的人,既了解三坊七巷的歷史文化、傳統民俗,同時又能參與到其中,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我們在修復過程當中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能保的東西儘量都保,修復儘可能接近原來的真實,這花了很大的功夫。我們在三坊七巷搞了大量的文化活動,它現在變成福州一張靚麗的名片,成為外地人來福州必到之地。」

  業態開發

  開店有嚴格準入制度

  修復後的三坊七巷,其業態如何?商業元素進入後,它又走向何方?

  2014年來,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公司委託上海紅坊公司全面啟動對整個街區業態進行重新布局。目前,三坊七巷以歷史文化展示、旅遊生活、文化產業推廣和居住體驗作為四種重要業態;它們貫穿了歷史文化風貌體驗、文化旅遊商業休閒和文化產業這三大主題。

  目前,三坊七巷包容客棧、餐飲、咖啡等多種業態,但並不是來者不拒。在引進過程中,管委會有嚴格的準入制度「比如跟街區文化不搭,賣衣服、賣花圈的,就不能進入。」楊勇表示。

  談到三坊七巷的建設經驗,楊勇說:「除了領導重視,關鍵是規劃一步到位,在短時間內集中修復建築,會形成集聚效應。而老房子要注入文化,所以我們不斷地打造社區博物館、舉辦很多活動。」

  三坊七巷經驗:

  商業開發是古建

  保護的源動力之一

  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公司董事長謝謙華說,在規劃發展中,三坊七巷作為一個獨具魅力的文化建築群落,囊括了街區周邊和福州的歷史文化、旅遊元素、商業結構等。

  街區近年按照「文坊、商街、俗巷、雜邊」規劃,南后街就是這個區域裡的商業消費休閒部分,不僅要引進原汁原味的福州民俗小吃、手工藝文化產品、老字號店鋪來凸顯福州文化元素,更要配合「文坊」裡「名人文化」的遊客參觀需求,引進多種旅遊購物、名牌餐飲,以形成相對集中、功能完善的集市,才可以形成一定的現代城市休閒社區規模效應和市場認知。

  同時,為進一步傳承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蘊和傳統,街區還要進一步擴大三坊七巷的歷史名人的文化效應影響,使遊客了解到福州先賢身上凸顯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也要對富有福州文化特色的民俗老字號進行規劃保護,不斷地引進傳統老字號商鋪,如米家船裱褙店、木金肉丸、同利肉燕等。

  「城市商業發展與歷史街區的保護,存在矛盾但又互補的辯證統一關係。這是當下全國各地很多街區發展都要面臨的問題。」謝謙華表示,在每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城市商業區的發展往往跟歷史街區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歷史街區的延續本身就說明自身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無視它的存在,城市商業區無疑將會失去許多的活力,這恰恰是商業發展的源動力之一。

  謝謙華認為,正確處理歷史街區保護與開發的矛盾,關鍵在於對街區的歷史文化價值、土地價值和建築實用性等方面的權衡。歷史街區應強調「保護性的開發與設計」,即把歷史建築的經濟效益與建築形式、歷史環境保護相結合。

(責編:張希、連品潔)

相關焦點

  • 福州三坊七巷入選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試點
    記者 葉義斌 攝 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記者23日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22日公布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福州三坊七巷步行街入選。接下來,福州市將根據商務部高品位步行街建設要求,從四方面發力,高標準、高質量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著力將三坊七巷步行街打造成承載閩都文脈、匯集城市智慧、充滿生機活力的海西城市會客廳。
  • 廣州「三坊七巷」成保護典範 開店有嚴格準入制度
    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坊內有200多座古建築 外地人到福州必看  「如何活化」成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典範  歷史文化保護巡城記(三)  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它是名副其實的「閩都名人聚居地」。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提到福州的三坊七巷,首先有必要了解南后街,「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客裡偷閒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這是清末舉人王國瑞描述南后街的一首詩,詩中作者將南后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生動體現了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風貌。
  • 大美福州:這裡有古色古香的三坊七巷,還有鮮美可口的特色美食
    下面小編就先給您介紹一下這裡有著很深文化歷史的特色小吃,首先當屬是永和魚丸了,三坊七巷的永和魚丸是福州市現存的最老品牌的魚丸,在兩千零一年的獲得了中華老字號的招牌,如果各位朋友去三坊七巷遊玩的話,一定要嘗一下這永和魚丸。永和魚丸的創始人名叫劉二弟,由於他做的魚丸沒有魚腥味,質感Q彈,味道鮮美,所以大受當地人的喜歡。不僅如此,永和魚丸的製作技藝還被認定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福州「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很多海內外遊客都慕名而來
    福州的「三坊七巷」,保留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民 國版《福建通志》的總纂、近代詩家《石遺室詩話》作者 陳衍就是住在「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三官堂」。他曾自吟一聯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都位於「八一七北路」(舊稱「南街」)以西,南后街東西兩邊的一大片居民區,舊屬侯官縣的轄地。 所謂「三坊」,是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這三坊都位 於南后街的西面。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 此,遂名「祿錦」。後又有裡人王益詳任江東提刑,始更名 「衣錦坊」。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遊福州三坊七巷及於山
    沿「烏山路」步行經過並參觀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紀念館,又稱林則徐祠堂、傑出的新聞工作者鄧拓故居後,到三坊七巷遊玩。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分別由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組成,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也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曾湧現出林則徐、嚴復、冰心、林覺民、林旭、林紓、沈葆楨等幾十位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代史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保存有水榭戲臺、林覺民故居
  • 景致記錄:福州老城區三坊七巷,文脈昌盛,近現代名人璀璨若星河
    今天,景致記錄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福州老城區三坊七巷,5A級國家旅遊景區。三坊七巷,位於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晉朝起,就有貴族、士大夫階層的人居住在這裡。三坊就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就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南后街牌坊大街上,有好幾棵福建特有的大榕樹,枝幹極其粗壯。街道上,長條形的石板鋪地,乾淨整潔。不用擔心會走錯路,每一條坊口、每一條巷口,都立著一個石刻牌樓。牌樓上標有每一座坊、每一條巷的名字。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裡的很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裡就要來說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並不是那麼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繫的。
  • 福州行記·三坊七巷
    去福州的前一晚沒睡好,又得清早五點半出發去趕飛機,所以一路上都是迷迷瞪瞪的,在飛機和機場大巴上睡了一路,但是當我推著箱子轉過安泰河,走進三坊七巷路口的時候,瞬間就醒了:這才是真正的古城街道呀,這才我想去的那種坊市呀!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水榭戲臺」啟動三坊七巷保護(圖)
    「十一五」期間,福州擬投資20億元修復保護和開發三坊七巷。一期工程保護項目———「三點兩巷一戲臺」(嚴復故居、二梅書屋、王麒故居、郎官巷、塔巷和水榭戲臺)將投資3000萬元。  據了解,福州市委、市政府還成立了以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袁榮祥為組長的「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利用領導小組,並邀請汪毅夫副省長為專家組組長。目前,福州市政府已投資450萬元,更新、增設三坊七巷內消防設施。
  •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 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 參觀三坊七巷,傳承紅色精神
    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赴福建省福州市調查隊前往福州三坊七巷進行歷史調研學習,在調研的同時進一步學習十九大精神,為使同學們深入的了解了福州的歷史名人以及中國在抗擊毒品方面做出的努力。
  •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2009年08月10日 08: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八月九日電 題: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作者:張羽  福建「非物質文化精品展」將於本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臺灣臺中縣展出。
  • 福州打造龍頭溫泉旅遊 三坊七巷將設溫泉體驗區
    我市將圍繞「一區三帶」布局,打造龍頭溫泉旅遊項目,將福州市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溫泉旅遊目的地和國際溫泉旅遊城市。其中,三坊七巷古街區將設溫泉體驗區,復原舊時洗浴場景,供遊客參觀、體驗。「一區」是指一個都市溫泉核心區,包括鼓樓、臺江、倉山、晉安四區以及烏龍江沿岸、連江縣敖江沿岸(貴安)。
  • 尋味福州,三坊七巷究竟有什麼好逛的
    這些歷史文化名人在特定的情境中,真實地向我們走來,令人感受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的含義。福州的三坊七巷,北京菸袋斜街,山西祁縣晉商老街,被譽為三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百年古街,千年巷陌,古風遺韻。歷史,在這裡濃縮和訴說,仿佛有了歷史的穿越感,更感到守望的艱巨與意義。
  • 莆版「三坊七巷」影像記鄉愁
    古樸青灰的瓦房是歷史的見證,坊巷、古居的存在與變遷,都能喚起一代又一代老莆田人的記憶。今日起,本報帶您走進莆田的「城市記憶」,和79歲的李祖埭老人,一起用鏡頭串聯起莆田的變遷與發展。看莆田版的「三坊七巷」、新街口的舊體育場、舊南門、東橋頭,從石室巖俯瞰莆田全城,從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涵江宮口河看曾經繁華的盛景,探究時間留下的痕跡。
  • 三坊七巷和中山路步行街入選改造提升試點
    7月22日,商務部召開的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其中就包括我們福建人耳熟能詳的福州三坊七巷步行街和廈門中山路步行街,同時登榜的還有哈爾濱中央大街、大連青泥窪、石家莊民族路、鄭州德化、長沙黃興南路、深圳東門、青島臺東路、合肥淮河路、寧波老外灘、昆明南屏街。
  • 福州三坊七巷英文指示牌出錯 故居翻譯少「R」
    「故居的翻譯應該是Former Residence,但是三坊七巷不少英文指示牌少了一個『r』,英文裡也沒有fomer這個單詞。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旅遊名片,這樣的錯誤可不應該有。」昨日,記者在福州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上看到了市民的這項投訴,實地查看後發現,三坊七巷內多個指示牌存在這樣的英文翻譯錯誤。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三坊七巷,根據市民的提醒,在與南后街交叉的宮巷,找到了一塊錯誤的指示牌。宮巷入口的牆壁上,掛著一塊名為「宮巷景點導覽圖」的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