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的知乎要上市了,但想好故事要怎麼講嗎?

2020-12-25 三易在線

不久前,國內最大問答社區知乎剛剛過完十歲的生日,在這十年間,其已經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並且用戶規模更是突破了2億。就在知乎用一支以《向上的答案》為名的短片回首過去之時,它似乎也在向著新的方向狂飆。

近日據「BT財經」爆料稱,知乎方面或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分別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但此消息還尚待官方的確認。

通常來說,上市是一家企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裡程碑,是創業歷程的終點,同時也是嶄新未來的起點。如果算上去年夏天完成的4.5億美元F輪融資,知乎目前已經進行了總計約9.3億美元的融資。儘管創立十年才上市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並不算快,但知乎突然間曝出這一消息還是讓外界錯愕,因為但凡能上市的企業通常都可以向資本市場講述一個邏輯自洽的故事,有一個看起來能跑通的商業模式,但知乎的商業模型是什麼,要向投資者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在許多人都說不清的情況下,或許知乎自己也沒底。

但即便如此,必須要承認的是,當下確實是知乎最合適的上市窗口期,但這與知乎本身無關,而是市場環境的變化讓其有了一絲「渾水摸魚」的機會。在COVID-19流行導致了全球經濟遭受嚴峻挑戰的情況下,美國已經開啟無限量QE(量化寬鬆政策),而在向市場注入了巨量流動性後,美股在3月熔斷後一路走高,甚至特斯拉的市值都已經超越了傳統車企的總和。

在最近舉行的美聯儲公布本年度最後一次利率的決議上,其宣布繼續保持近零利率。而根據IPO數據研究機構Dealogic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美股已有430宗IPO交易,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募資規模已超過16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在這樣IPO井噴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看到Airbnb在巨虧疊加疫情影響前景不明的雙重不利因素影響下,上市後居然出現了股暴漲的現象。

更何況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日前宣布,對於紐交所允許企業在該交易所直接上市的計劃予以批准,這也就意味著直接上市將成為企業替代首次公開募股(IPO)的選擇。而換句話來說,在目前市場較為狂熱的情況下,美國監管機構還相當於降低了企業上市的難度,這時候知乎即便頂著商業模式不清晰的「DEBUFF」,上市難度明顯也降低了不少。

事實上在外界看來,知乎現在想要上市或許不難,但難的是上市後如何站穩腳跟。知乎目前的兩大核心問題,用「我是誰」,以及「要去往何方」來形容或許是再恰當不過。縱觀知乎這十年的歷程,2015年應該說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年份,也成為了前5年和後5年的分水嶺,而在這前後,其幾乎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版本」。以邀請制為核心的早期,知乎是一個具有濃厚的學術與專業氛圍的垂直社區,很有一種早期的BBS風味。

彼時,匯聚了大批真正有專業度和影響力專業人士的知乎,也奠定了這個社區的基礎,用「理客中」來形容當時的知乎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彼時,知乎幾乎隨處可見不同觀點碰撞的知識火花,就與其在大洋彼岸的前輩Quora一樣,都是一個克制而理性的知識分享社區。

但問題是不迎合大眾也就意味著不能掙錢,曾經多少輝煌的BBS退出歷史舞臺,通常都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盈利之路,而不盈利也就意味著沒有未來。在2015年,知乎在商業化上的腳步陡然加快,繼開放官方認證的企業藍V帳號的同時,用戶數量也如滾雪球般飛速上漲。

早期,知乎是以知識分享討論為核心的社交網絡,並且高門檻也造就了高質量的內容,而如今伴隨著用戶基數的擴大,用戶結構幾乎不可避免的接近網民整體文化結構。換句話說,之所以許多老用戶感覺「知乎變了」,是因為用戶規模的增長導致社區很難再保持純潔性,或者說曾經的核心價值——理性而專業的氛圍,在被不斷稀釋,畢竟知識分享社區自然是嚴肅而理性的,但大眾的訴求則必然是泛娛樂化的。這就導致了知乎甚至已經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下一個微博」,如今再看看知乎的熱榜,再對比一下微博的熱搜榜單,大家也不難發現知乎確實已經越來越「社會」了。

如果說在迎合時代潮流的同時保留自身特色,是知乎的戰略性課題,那麼如何盈利則顯然是其當之急。作為以知識分享著稱的問答社區,知識付費原本是最好的變現方式,但知乎在嘗試了電子出版物、知乎Live,以及值乎等產品後,卻遺憾的發現知識付費本身就如同空中樓閣。因此這也使得如今的知乎,早已不再是那個知識分享平臺,而是一個既有帶貨、直播、廣告、又有會員,甚至還有網文的混合體。

儘管現在看上去內容種類已經十分豐富,但問題是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樣樣都有的知乎也表現出了樣樣稀鬆的狀態。論帶貨,知乎的小藍星推薦榜比不上羅永浩、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論直播,知乎大V在調動用戶情緒上又怎麼比得上鬥魚、虎牙、YY、陌陌的主播;而論網文,「分享你剛編的故事」顯然很難撼動起點與晉江等傳統網文平臺的地位。

更為微妙的是,在知乎陷於尋找前路的困境之中時,挑戰者已經出現了。並且挑戰者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問答社區,畢竟知乎是WEB時代圖文社區最後的「絕響」,單從這一屬性出發,其已經做到了極致。不過「大人,時代變了」,移動網際網路早已帶來了內容介質的迭代,如今已經是視頻流媒體的時代,用戶對內容的消費習慣也已經發生改變,而視頻化的內容則更契合當下用戶的需求。

自2019年末開始,力求「知識視頻化」的B站已經在挖知乎的牆角,而大量知識類頭部UP主的崛起,例如半佛仙人就是在知乎打響名氣,卻在B站出圈的頭部創作者。而知乎在今年已經陡然加快了在視頻領域的投入,並通過類似「#知乎海鹽計劃#」,以及上線圖文直接轉視頻工具等一系列方式。試圖加快向這一領域進軍的步伐。

但至於說知乎未來是否能夠應對B站的挑戰,繼續鞏固自身在知識領域領頭羊的地位,則還有待時間來給出答案。並且在當下這個用戶注意力已經日益稀缺的時代,如何找到一條兼顧社區氛圍、內容質量,以及商業化的道路,也成為了擺在知乎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對於知乎來說,現在想上市或許不難,但難的將是如何才能講好自己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知乎啟動上市程序?故事多的知乎能講好自己的故事嗎?
    原標題:知乎啟動上市程序?故事多的知乎能講好自己的故事嗎?   從成立開始就在做上市準備的知乎這次終於要上市了?
  • 知乎要上市了?張一鳴知道嗎?
    這一次,知乎啟動上市計劃,周源真的能搞定?知乎啟動上市,成敗在此一舉近日,據「BT財經」獨家爆出,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上市地點將在報告書完成後確認,不是香港就是美國。有流量就有市場,截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網用戶3.7億,積累了超過2.6億個問答,形成了自己的知識資產。即使打不到F輪融資的35億美金估值,對標前輩的18億總沒問題吧?知乎上市,張一鳴知道嗎?
  • 慢公司知乎要上市
    媒體消息稱,知乎要上市了,大概率會在美股或者港股,這既在意料之中,畢竟幾乎國內所有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都將上市作為自己創業階段性成功的第一個標記;但令人意外的是,一直以來貼著慢公司標籤的知乎為何突然登陸資本市場。
  • 知乎要上市?問答前輩的問答題
    ,網際網路行業多是成立五年就上市的企業,知乎算少有的10歲還未上市的網際網路「前浪」。 論投資方背景,拿到騰訊、百度投資的知乎,是巨頭的寵兒,估值比海外同行高,但論商業化試探、知乎卻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且從知乎降低註冊門檻,大攬用戶之後,知乎已很難用一個標籤定義。對於普通用戶和觀察者而言,上市是一個窗口,可以近距離看清知乎,對於知乎而言,巨頭不會放棄自建內容生態,如何保證內容健康和商業化成績單,是知乎要回答好的問題。
  • 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欲在美股或港股IPO
    能說服投資人的盈利模式找到了嗎?所以知乎究竟是一個什麼產品,為什麼難以定義?這還要從知乎的歷史說起。知乎十年本月,知乎剛剛過完十歲生日。知乎沒有講好故事知乎從成立伊始就在做上市的準備。但是,有網友爆料稱,知乎上的視頻幾乎都是別的平臺搬運而來,有的甚至別的平臺水印都還在。更有知乎網友直言:「為什麼我要上知乎看快手?」短視頻賽道競爭非常激烈,知乎現在進入幾乎沒有優勢。在集中力量發展視頻和直播時,知乎與其原有的喜好深度長文的用戶可能產生新一輪摩擦。這一次知乎能否像之前破圈時一樣順利度過,還不好說。
  • BT獨家|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欲在美股或港股IPO
    能說服投資人的盈利模式找到了嗎?文丨BT財經據「BT財經」獨家信源,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所以知乎究竟是一個什麼產品,為什麼難以定義?這還要從知乎的歷史說起。 知乎十年本月,知乎剛剛過完十歲生日。
  • 「人均985」的知乎要上市,吃不飽飯的大V們卻在集體出逃
    據多家媒體報導稱,知乎目前正在籌備上市相關事宜,未來可能會在港股或美股登陸。還有知情人士透露稱,知乎的三家承銷投行已經確定,分別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 對於上市消息,知乎方面既沒否認,若考慮到對企業輿論所造成的影響,它當然也不可能給出肯定。
  • 知乎上市:坎坷的商業化 遲到的IPO
    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知乎相關人士暫未回應,業內人士對知乎上市也並不意外,網際網路行業多是成立五年就上市的企業,知乎算少有的10歲還未上市的網際網路「前浪」。論投資方背景,拿到騰訊、百度投資的知乎,是巨頭的寵兒,估值比海外同行高,但論商業化試探,知乎卻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且從降低註冊門檻,大攬用戶之後,知乎已很難用一個標籤定義。
  • 知乎故事 | 我和閨蜜是怎麼漸行漸遠的?
    怎麼不約出來玩?我反應了幾秒才說,啊,她有點忙。我媽嘟囔了幾句走了。 我沉默地打開手機,翻出她的聊天框,看著她的朋友圈,沒辦法將那一句「我們很久沒聯繫了」說出口。她是我的高中同桌。那時候我愛看小說,愛寫故事,喜歡語文,身邊沒有志趣相投的人。
  • 泡泡瑪特上市後的故事會怎麼講?做內容,建平臺,併購同行
    泡泡瑪特上市後的故事會怎麼講?泡泡瑪特明天就要正式上市了,它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那麼接下來,泡泡瑪特的故事要怎麼講下去呢?「我自己覺得五年以後,我們(泡泡瑪特)有可能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們會像它一樣去拍電影,而是我們也將成為一個擁有多個IP的大型集團。」泡泡瑪特CEO王寧曾公開表示。
  • 知乎上市,「錢途」未卜
    已經10歲的知乎,始終缺少一個上市的故事。前不久有消息曝出,稱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針對該消息,「鞭牛士」向知乎相關人士進行了求證,但截至發稿前,並無任何回應。
  • 謀求上市的知乎,如今會如何定義自己?
    大風起於十年前: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知乎的故事,開始於2010年,但真正爆發走進更多人視線或許是李開復和知乎走在一起的2011年。那兩年,有人開始逐漸下沉,譬如門戶網站,譬如噹噹。而有的人卻也開始了自己的高光之旅,譬如比知乎早一些的美團,比它晚一些的快手,也是現在投資知乎的公司。故而有說法稱,當下許多領域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許多都誕生於那幾年。
  • 拼多多事件後,謀求上市的知乎能獨善其身嗎?
    實際上,正在謀求上市的知乎面臨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困境,搖擺的定位使得知乎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方向,商業變現路徑與此前一直標榜的高逼格似乎又不相兼容,知乎正面臨著既沒有找到明確的盈利路徑又遭遇內容類平臺要對用戶內容負責的困境。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2010年8月,被稱為「中國版Quora」的知乎上線。
  • 謝邀,向知乎要答案
    從這個角度看,知乎在視頻上還有很大的可能性。  入駐知乎的「四平警事」是四平市公安局的官方帳號,用搞笑的東北話+小品式演技,讓本枯燥的法制知識也變得有趣。比如有一個視頻講的是對老年人的營銷詐騙,兩名演員上來就用極其浮誇的語言說著爸爸您在家啊,這款長壽表售價四千八百八十八,使用太陽、隕石打造;另一位緊接著說道,戴上這塊長壽表,心臟病高血壓腦血栓全給你治好。畫外音唱起我的老父親。
  • 中文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要上市了?傳F輪融後估值35億美元
    中文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要上市了?2020-12-23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12月23日,資本邦獲悉,據媒體報導,知乎正在撰寫
  • 要想成為優秀的銷售人員,一定要學會講故事,講的客戶敞開心扉
    其實我們來分一下,真的有原來問空姐這樣的問題嗎?根本就沒有這個人,這個人是虛構出來的,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銷售人員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把產品介紹出去了,這樣更加打動人,大家容易讓人相信,有時候大家聽到一個故事,明知道這個故事是假的,但是內心還是願意接受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一定要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去介紹產品,如果你的故事講得好,講的動人,那麼就沒人在乎他是真還是假了。
  • 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但你真的會講故事嗎?
    但是,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你真的會講故事嗎?接下來,我就圍繞著這一話題,從為什麼、操作偏差和該怎麼做三個角度入手,進行探討。一、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但是,這種泛泛而談的故事講述方法,真的能起到我們上述所說的積極作用嗎?孩子們真正的學習效果,恐怕也是大打折扣、不容樂觀的。所以,儘管再累,爸媽們也需要把故事講好、講透,孩子們才能真正學到東西,達成期望的教育效果。怎麼才能講透故事呢?
  • 高考後,知乎要開始和B站搶奪用戶了?
    編輯導讀:高考後,知乎推出了短片《答案》,不少人猜測知乎是在和B站爭奪用戶。知乎還採取了哪些措施,收穫到什麼樣的效果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畢業季,後浪B站《入海》;高考後,青年在知乎尋找未來的《答案》。
  • 沒有想到水滴籌也要上市了!「紅馬甲」怎麼講資本的故事?
    很多公司都會上市,因為上市能夠為公司帶來很大的利潤。是沒有想到的是,水滴籌這種服務公司居然也要上市?對於水滴籌這個項目,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因為好多人都會在朋友圈裡面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轉發的消息。可是沒有想到這樣的公司專也要上市,那麼對於這個穿著紅馬甲的企業怎麼去累積資本呢?這個事情是得到了認證的,證券時報網官宣了這個消息,騰訊和美團領投的水利公司將在明年第一季度的時候去美方上市。目前來說的估值不是很高,只有60億美元,不過騰訊控股公司正在對水滴籌進行重新評估,大約會追加1.5億美元投資。目前從消息傳來的時候,水滴籌公司並沒有對此進行任何的回應。
  • 管理者一定要會講故事
    面對股東們質疑的目光,斯基普給他們講了下面一段故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為一家造船廠畫電氣工程平面圖。平面圖的一個小過失,極有可能造成上百萬美元的損失。由於我25歲時就獲得了雙碩士學位,又自小在船上長大,所以對自己的工程圖布置滿懷信心。一天早晨我接到一個基層施工員的電話,他問我:「你確定你的圖是正確的嗎?」當然我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