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知乎要開始和B站搶奪用戶了?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高考後,知乎推出了短片《答案》,不少人猜測知乎是在和B站爭奪用戶。知乎還採取了哪些措施,收穫到什麼樣的效果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畢業季,後浪B站《入海》;高考後,青年在知乎尋找未來的《答案》。

7月23日,全國各地高考分數公布。青年們的這段旅程終於要有結尾。可在即將去往大學的關鍵路口上,他們又要作出影響人生的選擇。知乎推出了態度短片《答案》,人生海海,各有解答。

一、有真情,有套路

《答案》與實力歌手乃萬合作,不得不讓人想起B站聯手毛不易的品牌片《入海》。兩位藝人也都是Z世代所喜愛的偶像,也都唱作俱佳。宣傳畫面釋出時,大家都猜測這次會有怎樣風格的合作曲,B站和知乎這一場怎麼比。

然而讓人略有失望的是,這次的乃萬完全以態度定調出場,作為群像之中的一名,遊走在蒙太奇的切換中。

這次知乎也開始講故事,短片中不同的人物面對著不同的選擇。高考後的女孩猶豫如何對喜歡的男生表白;返鄉的高材生立足農村創業;一對同性情侶打破世俗偏見勇敢「出櫃」;生命熱線的接聽員竭盡所能幫助迷茫的人;奔波於找工作的應屆生義無反顧地在疫情期間做起了社區志願者……

每個場景的選擇都能引起共鳴,每種境遇都似曾相識,瞄準年輕人的問題,專注年輕人的選擇,答案呢?如乃萬在片中說的「當你選擇,就是答案」。多麼具有詩性哲思的答案。

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每一個場景都搭配知乎問題搜索框的模式怎麼如此眼熟?對的,知乎在2019年廣受好評的品牌片《我們都是有問題的人》也是這個敘事架構與表現形式。不同場景,不同問題,只不過落點不同。

或許知乎是故意為之,有意延續這種「問題-提問」範式的品牌敘事,並以之為特色。但好多網友是失望的,就這?真情留不住,都是套路呀。

知乎 2020態度短片《答案》

知乎 2019 全新品牌片《我們都是有問題的人》

高考填報志願時間節點的品牌營銷,知乎在2019年已經做過一次,短片名字是「有問題,上知乎」。結合知乎產品的內容屬性,與高考貼合的宣傳片應景而討巧。

乃萬也以在知乎關於這個短片的提問中做出回答,如何選擇才能得到不後悔的答案。

二、填報志願,知乎稱霸主場

品牌態度短片僅僅是知乎此次高考志願戰略的一個爆發節點,關於高考志願的填報,知乎專門做了一個頁面,在產品端集中發力。

知乎整合了關於高考志願的優質內容,以自身的優勢構建出了一個詳實可信賴的志願報考問答生態。

在「填報志願」的選項卡下,分出了【高考分數線】、【院校&專業百科】、【報考必看攻略】、【學長學姐說】、【填報志願100問】、【填報志願大講堂】、【白校高招直擊】、【大咖說志願】、【熱門高校圈】等共9個小專欄。從不同的維度為高考學子答疑解惑,也發揮了自身作為「精英社區」的性質定位。

早在7月17日,知乎的官方微信帳號就已經開始了高考填報志願的預熱「填報志願100問」,都是考生關心的問題。「有問題,上知乎」的品牌理念得以進一步彰顯。

的確,此次高考後的志願填報戰場,知乎蓄勢已久準備充足。當新浪微博熱搜新晉藝人的高考排名,佛系豆瓣用戶自發的小組高考討論,百度貼吧風光不在的高考吧裡沉浮的每一個求問網友的個體命運解刨。知乎發揮平臺優勢,聚合優質內容,儘可能地完成填報志願的信息對稱。

高考對於中國人過於特殊,凝結著青春與汗水,像是人生獨立的真正起點,充滿了改變的希望。作為人生的第一次,難免憂心忡忡又小心翼翼,在對答案的探索中,通過選擇找到自己。

知乎沒有簡單的在高考時借勢,而是在填報志願的關口推出「報志願,上知乎」的戰略,並以豐富的產品生態為高考考生的選擇提供儘可能全面專業的參照。年輕熱血拉滿,同時也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知乎的這次活動真的有心了。

7月24日,#乃萬 乘風破浪的答案#也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高達1.1億。然而微博後續的營銷並沒有引起很大轟動,截止到目前沒有產生突破圈層的傳播。

三、知乎B站,終有一戰

相比於B站,知乎的破圈計劃是瞻前顧後的。

B站在2020的連貫打法造成了很大的破圈影響,5月4日青年節的品牌短片《後浪》也成為了現象級的傳播案例。《入海》與《喜相逢》的跟進,更進一步的傳達出B站的商業價值與用戶流量價值。

反觀知乎,一直沒有弄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微信搜一搜去搜索「知乎」,文章中排名靠前的總是來自知乎的故事與熱門評論。知乎,已經變成了中文網際網路上精彩故事最多的地方。虛虛實實,良莠不齊,宛如故事會。

相比於B站的PUGC,知乎的UGC內容製造來得更早,門檻也相對更低。早期的知乎積累了很多優質內容,犀利觀點與優質答案,經驗之談或未來之見。然而網際網路傳播的草根性也讓知乎從一開始的精英社區模式,逐漸發展成為如今「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逼乎」模式。而創作領域的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精品內容質量已經大不如前。

知乎一直在嘗試自己的盈利模式與破圈路徑。從2018年劉昊然擔任首位形象代言人,並出演的腦白金似洗腦廣告的「你知道麼」。作為一次增大品牌影響力的出圈亮相,將「有問題,上知乎」這一品牌價值逐漸在用戶心智中加深。知乎鹽選會員開啟,作為內容平臺知乎全面擁抱會員經濟,探索更加完全的商業模式。而今年5月推出的「知媽乎」創辦母嬰專區帶貨,也是毀譽參半。

知乎不斷探索,也不斷試錯。但用戶群體與B站對年輕人的all in相比,知乎則更為謹慎。本次的「報志願,上知乎」更進一步的將自身的業務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剛剛畢業的年輕人,誰能不去問問知乎呢?

流量天花板逐漸見頂,增長空間在哪裡?很明顯,看年輕人就對了。

希望,本就一直在年輕人這裡。

本文由 @於盛梅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JOJO的三大頂點:貼吧紫煙,b站白金,知乎卡茲
    自從JOJO動畫化,JOJO的人氣開始上升,到了第三部後,因為承太郎的亮眼表現,又使得JOJO迎來了第二春,但相比於JOJO本身的熱度,JOJO最火的還是它的梗,比如究極生物、緋紅之王、天堂製造等,在b站一些特定視頻裡都會有人刷。所以今天就帶大家聊一下JOJO的三大「頂點」:貼吧紫煙、b站白金、知乎卡茲。
  • B站 VS 知乎:用戶擴圈的背向而行
    只是,知乎的步子邁得更大,不遺餘力地加速用戶下沉;而B站相對更小心翼翼,核心用戶的留存成為商業化變現不可失守的壁灘。一、高門檻的註冊機制早期,B站與知乎都對用戶註冊有嚴格要求——B站需要完成100道題目,以二次元內容為主;知乎採用封閉式註冊機制,只有獲得邀請碼的用戶才能完成知乎的註冊過程,非註冊用戶無法查看知乎內容。
  • 被B站「搶活」,知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而B站內容呈現出來的風格、特點是貫穿始終的,會通過視頻內容讓用戶有專注創作者的驅動力。實際上,在探索短視頻上,知乎始終在緩慢而謹慎地推進。2018年6月20日,知乎App首頁改版後,在首頁結構上,首次新增「視頻」專區。
  • 激進的知乎想成為下一個B站?
    早在幾年前,就有頭條重金挖走知乎大V的事件,而在後期,知乎再次上演了一波大V出走事件,也讓知乎的內容從根源陷入了困境。最後,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隨著知乎長期運營,平臺內部的用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這也導致了平臺內容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一些低質量的內容大大了影響用戶粘性和平臺基調,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用戶需要優質內容,平臺也需要優質內容來吸引用戶。
  • 我理解現在的知乎,但我不再是黏性用戶
    在知乎看了一堆關於大學專業的問題後,我開始接觸別的類別,在一堂又一堂課上,無止盡地刷著知乎,對外面的世界逐漸有了模糊的概念。原來真正的世界和從小被灌輸的說法不一樣。高考來了,必須離開,戒掉網癮特別難,但最難的是從原來的環境中抽身,且強迫自己長時間專注於一個曾經牴觸的東西。
  • 被B站「搶活」,知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從產品機制本身的特點來說,兔撕雞大老爺認為:「知乎更多是在針對大事件做討論,用戶關注點聚焦在觀點上,並不用記住是誰寫的。但B站有強烈的個人屬性。創作者激勵機制上,B站激勵機制門檻低,也更加完善和友好」。衝浪普拉斯的感受是,知乎的最終落地點是內容本身,關注點都聚焦在回答上。而B站內容呈現出來的風格、特點是貫穿始終的,會通過視頻內容讓用戶有專注創作者的驅動力。
  • A站在知乎超越b站,卻因這件事被網友狂噴!
    答案多為玩梗,和抖機靈。以自黑和賣萌的方式,建立起了在知乎的人設。粉絲更是一路飛漲,大家愉快地跟AC娘進行互動,場面一度非常和諧。*二、A站高歌猛進,b站陷入僵局!AC娘與眾多網友打成一片,親密交流,短短半個月,就收穫了100w個贊,以及4w多粉絲。
  • B站向左 知乎向右
    可以看出,在五月初這個節點上,B站和知乎都花了心思玩起營銷花樣,而且目的都旨在破圈、觸達新用戶,兩大頭部內容消費平臺一前一後做營銷是巧合還是某種必然?毫不掩飾的破圈意圖背後,內容平臺們又為何迫切地想「長大」?
  • 內容啟示錄:知乎十年,我們看懂了什麼?
    從用戶的心理角度說就是:增量+故事+情緒+貌似邏輯獲得感。你要一上來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增量,讓用戶意外,而不是老生常談,才能勾住注意力。你要用故事體驗來推進,讓用戶把自己帶入其中,隨著情節反轉屏住呼吸。你要不動聲色地積累情緒,在最佳時刻擊中用戶和釋放,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反應,立刻點讚分享。觀點、乾貨類的審美疲勞、逐步冷卻和回歸均值,可能會是一個大趨勢。真的講好一個擊中人心的故事(而不是抖音快手的惡俗尷尬劇),未來反而可能是一個門檻很高的事情。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從用戶的心理角度說就是:增量+故事+情緒+貌似邏輯獲得感。你要一上來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增量,讓用戶意外,而不是老生常談,才能勾住注意力。你要用故事體驗來推進,讓用戶把自己帶入其中,隨著情節反轉屏住呼吸。你要不動聲色地積累情緒,在最佳時刻擊中用戶和釋放,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反應,立刻點讚分享。觀點、乾貨類的審美疲勞、逐步冷卻和回歸均值,可能會是一個大趨勢。真的講好一個擊中人心的故事(而不是抖音快手的惡俗尷尬劇),未來反而可能是一個門檻很高的事情。
  • 知乎新版本上線,邀請用戶「有想法,來知乎分享」
    知乎「想法」界面  「想法」是什麼  在「想法」開放內測後的第一天,就已經有用戶提出疑問:「知乎是要做微博還是朋友圈?」。從一個小型知識社群,到逐漸成長為一個大型知識平臺,知乎一直通過對用戶使用場景的挖掘和延展,幫助有需求的用戶們更加便捷地獲取和分享知識。  在此期間,知乎陸續發布了包含知乎書店、知乎 Live 等在內的一系列功能和產品。而此次推出的專門針對移動端的新「想法」,正是知乎在「短內容生產」方面的一次全新場景拓展。
  • 慢公司知乎要上市
    因此最開始的知乎就是一個「985」型的高知型人才社區,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知乎在2013年3月開放註冊前,其戶數量僅僅只有40萬人,這樣體量的公司在國內網際網路的產業中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用戶結構中中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佔87%,職業人群佔75%以上,收入4000元以上的用戶佔60%。這種用戶結構和國內網際網路網民的結構組成是完全相反的。
  • B站一個視頻,居然押對了高考作文題
    高考第一天結束了,高考作文又理所當然且喜聞樂見地登上熱搜了。 看到這個浙江卷的作文題目,我仿佛把握到了立意又仿佛沒有。
  • 知乎七年了,它開始強調初心未更改
    上個月底知乎發布 2018 品牌視頻《發現更大的世界》,有許多知乎深度用戶都以為「發現更大的世界」是新冒出來的口號,而他們心目中熟悉的知乎則是 2013 年版的「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實際上,知乎在創建不久後,slogan 就是「發現更大的世界」。
  • 用戶金字塔模型的應用:知乎案例分析
    在了解用戶金字塔模型的建立及應用的理論知識後,下面以知乎為例,分析其金字塔的構成,主要圍繞以下兩個方面:What:用戶的金字塔是怎樣的?知乎通過推出多個產品,同時解決了社區成長體系完善,大V用戶激勵,內容深度擴展,以及外部惡意轉載等等問題。5、知乎專欄專欄旨在為特定主題下有持續創作及合作寫作需求的用戶提供寫作工具,創建專欄需要進行申請,通過審核後即可使用。知乎專欄整理類似於版主等形式。專欄需要作者在某一領域的長期輸出。
  • 產品分析 | B站,新時代新思考
    B站在得到融資後,開展和開拓了新的活動與新的業務,13年開放了全面註冊,在14年開拓了周邊的業務,開始銷售一些b站的周邊,但是直觀的從b站的淘寶旗艦店和財務報表顯示,周邊商品的銷售不盡人意,並未對b站形成新的營收點。B站在16年推出了大會員制度,開啟了新的營收點,同年b站代理了遊戲《FGO》,遊戲所帶來的收益開始逐年提高,並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 2020年的下半場,知乎給了所有人答案
    首先要面對的難題就是高考志願怎麼選?除此之外高考結束了面對喜歡的人,要不要表白?畢業了去哪裡工作?人生的無數個時刻,都想要有人告訴自己一個正確的答案。把很多人的經歷、困難和問題擺出來,很多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後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短片一開始選取了學生考試場景,仔細的審題,認真的填上答案,小心翼翼的在答題卡上的塗上自己的選擇,這熟悉的場景立刻就引起人的共鳴,不僅僅是從小到大考過的試,這個過程更像是人生中面臨的一次又一次的問題和抉擇。
  • 2020年的下半場,知乎給了所有人答案
    文/ 金錯刀頻道前幾天,全國的考生剛經歷過「幾家歡喜幾家愁」高考放榜,然而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人生從高考結束那一剎那,有太多未知的問題需要答案。首先要面對的難題就是高考志願怎麼選?除此之外高考結束了面對喜歡的人,要不要表白?
  • 在b站學物理生物線性代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
    但很多學生並非真正理解為什麼矩陣乘法要如此定義,或者為什麼叉積與行列式有所關聯。有用戶發現了b站上的一系列簡短可刷的炫酷視頻。這些視頻將線性代數可視化,從向量的基礎知識,一路講到組成線性代數本質的核心主題。通過這種直觀的圖形演示,更有助於理解線性代數的本質,快速上手。沒錯,看了這系列視頻,你就有機會成為班裡線性代數領域的王者。
  • 馮提莫更換平臺後的首次生日直播,b站更是給出史上最大的福利
    最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也衍生出了很多不一樣的娛樂方式,最近幾年爆火的短視頻成為主流,而國內做短視頻的巨頭有抖音、鬥魚、b站等等,上述幾個短視頻都是最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平臺,上面活躍的達人也是各有千秋,不過在其中b站可謂是隱藏著的大佬,雖然b站在短視頻是弱項,但是它的五分鐘的視頻是強項,b站上的資源更多,也更豐富,導致最近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