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同事家的孩子有些挑食,每天吃飯的時候孩子都會剩下一口飯,鄰居覺得孩子剩飯是個壞毛病,於是就會勉強孩子吃完,而孩子卻強勢拒絕「我已經吃飽了,一口都不想吃了!」孩子的拒不配合讓同事有些惱火。本著和孩子講道理的態度,孩子每次吃完飯後,同事都要講上一段「粒粒皆辛苦」的故事。
一次同事和大家吐槽孩子剩飯的時候,另一個同事卻說「會不會是孩子真的吃不下了呢?如果你勉強孩子吃完,孩子會不會覺得撐呢?」這種說法倒是很出乎同事的意料,這讓同事在看到孩子剩飯的時候開始為要不要讓孩子吃完而發愁了。
一、孩子為什麼會經常剩飯?
在知乎上有一位寶媽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孩子剩飯該不該管?」原來寶媽家裡有兩個小寶寶,每天吃飯都跟上戰場似的,不是一會兒把菜弄灑了就是把飯粒弄得到處都是。
更加令寶媽忍無可忍的是孩子們居然還會剩飯,小寶看到大寶剩飯就也跟著模仿,於是一餐吃下來,孩子們的碗裡剩下的飯都有一小碗了。看得出來,寶媽很為孩子剩飯的問題頭疼。
在問題下面有一個回答引發了網友們的點讚「先別忙著思考該不該管,先想想孩子們為什麼剩飯,畢竟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
1. 父母盛得太多
如果父母給孩子盛得太多的話,孩子自然會吃不完。孩子已經吃飽了,父母再要求孩子吃完這就顯得有些強人所難了。父母沒有考慮孩子的飯量,只顧著按照自己的想法盛飯,孩子剩飯也就很正常了。
2. 孩子比較貪玩
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夠專注,總是容易被玩具或者其他的環境刺激分神。孩子比較貪玩就會玩著玩著忘了吃飯,或者失去了對吃飯的熱情。這就導致孩子以為自己吃飽了於是便會剩飯。
3. 父母的過度放縱
當孩子沒有吃完飯,但是父母並沒有對此提出異議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把這當成是一種習慣,並且不會認為自己有任何的不對。父母的放縱滋生了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的產生。
二、孩子的剩飯吃還是不吃?吳尊的做法值得借鑑
在親子綜藝中,吳尊和孩子們一起吃飯,這時候MAX把吃剩下一口的饅頭塞進了吳尊的嘴裡,而吳尊很自然地就吃了下去,這樣的舉動讓neinei有些看不下去,於是她問爸爸「為什麼你什麼都吃?」吳尊很自然地說道:因為世界上有很多貧窮的人,他們甚至都沒有饅頭只能喝白粥,所以對於食物不要浪費。
全程吳尊都沒有和孩子講大道理,反而是很溫柔地解釋糧食的珍貴。並且他也是以身作則,自己沒有浪費糧食。看得出來,吳尊很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為引導,並且能夠很有耐心地對孩子進行講解,而不是強勢地要求孩子做出什麼改變。
父母在孩子剩飯的問題上其實也體現出了部分教育理念,那就是在面對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時,父母不應該放縱不管地置之不理,有必要找到恰當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並且主動地去要求改正。
三、家長學會這三招,讓娃不再剩飯
1.讓孩子自己盛飯
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飯量來盛飯,如果盛得多了孩子也會因為是自己的選擇而主動進行彌補。讓孩子擁有一定的選擇權,孩子會更加有責任心。在面對剩飯的問題時,父母可以把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裡。
2.和孩子做好約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必要學會如何做約定,讓孩子在約定的約束下乖乖配合父母。通過約定來約束孩子會更加能夠得到孩子的配合,孩子會認為是約定在束縛自己,進而對父母的引導的牴觸和反感有所紓解。
3.父母做好榜樣
如果父母在吃飯的時候很有熱情,並且懂得珍惜糧食,那麼無意間這就對孩子造成了一種潤物無聲的影響。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會對食物更加感興趣。父母要求孩子改掉壞習慣,自身就應該先擁有好習慣作為示範。
當孩子有剩飯的苗頭時,父母一定不要過於寵溺。引導孩子改正剩飯的習慣,培養孩子懂得珍惜糧食的好品質。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為過於急躁而激發起孩子心理的逆反情緒。大家對於孩子剩飯的情況是如何應對的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