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話說&34;,身為父母最頭疼的不是小朋友不聽話,也不是他們調皮搗蛋,而是娃生病了。且不說生命的時候小朋友身體不舒服,情緒不高漲,就單單是吃藥這件事情,就已經愁壞了各位寶媽。
偏偏現在的孩子機靈得不得了,同樣的招數第一次有效,第二次就已經沒了效果,於是每次餵藥之前,家長都要做好心理準備,還要開動小腦筋想盡辦法,最不濟的就是使用蠻力,而這也要消耗不少體力。
可能是因為空調溫度比較低,兒子很不幸被感冒病毒盯上。雖說情況並不嚴重,但是吃藥卻必不可少,這可愁壞了老母親。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果不其然,小朋友各種跑,各種躲,就是不願乖乖吃藥。於是婆婆決定硬喂,遭到了我的強烈反對。
萬萬沒想到,我進房間拿玩具的時間,婆婆竟真的抱著小朋友硬喂,婆婆一隻手抓住兒子,兩隻腳把他緊緊地固定,端著杯子就往嘴巴裡塞。果不其然,兒子被嗆到了,最後藥沒餵進去,連中午吃的飯都吐了出來。從那之後想讓兒子吃藥就更費勁了。
一定有家長會說:&34;。還有的家長會想出&34;,但是真的有效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錯誤的餵藥方式有哪些:
第一種:強制餵藥。
婆婆這樣的做法肯定是大多數父母的選擇,雖然孩子真的把藥喝到肚子裡了,但結果卻是衣服喝得比孩子還多。而且餵藥時,不少家長捏著孩子的鼻子,小朋友邊哭邊呼吸,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窒息。
除此之外,強制餵藥會對小朋友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吃藥其實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孩子懼怕的並不是吃藥本身,而是吃藥時家長的反應,所以請停止強制餵藥。
第二種:把藥藏進食物中。
前段時間網上不少寶媽都在曬自己花式餵藥的視頻,其中有一個寶媽把藥弄碎灑在食物中。這樣小朋友既不會察覺,還能乖乖吃藥,引起了不少寶媽的稱讚。但是很多寶媽不知道的是,這樣的方式並不科學。首先,藥物混在食物中很難發揮出它的真正藥效;其次,有些藥物是不能碾碎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能夠分辨。
第三種:用飲料送服。
不得不說,沒有一個孩子能夠抵抗飲料的誘惑,家長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會將藥物混合在飲料中,讓寶寶喝下去,殊不知這樣做完全是錯誤的。飲料和藥物混合在一起會出現酸鹼反應,從而使藥物無法吸收,嚴重的話出現不良反應,造成死亡。
首先,家長的態度。
其實,孩子不願吃藥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家長,每次餵藥之前家長就會不自覺地表現出緊張。生怕小朋友不配合,不乖乖喝藥,以至於孩子對吃藥這件事情產生恐懼。所以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不要把餵藥當成難以完成的任務,這樣小朋友就會覺得吃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從而不再產生抗拒心理。
其次,明確的告知。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用哄騙的方式要求孩子吃藥:&34;&34;當孩子完全相信你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好吃的,甚至還有一點難吃,這時候孩子就會出現抗拒,下一次再用這種方式的時候他們可能不會這麼輕易上當了。
家長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34;讓他們知道只有乖乖吃藥,才能治好生病。
最後,適當地鼓勵。
孩子都是&34;,家長會發現,就算是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只要家長一遍遍地鼓勵,他們也會願意嘗試一次。這就說明,鼓勵是促使孩子進步最好的武器。既然這樣,家長完全可以在寶貝吃藥前後大聲的鼓勵他們。
比如:&34;吃完之後也不能忘記鼓勵哦:&34;這樣孩子就會不怕吃藥,下一次也能夠乖乖吃藥哦。
寄語:雖說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小朋友生病,但是這種事情並不是絕對的,並且適當的生病還能增強孩子的抵抗能力。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讀一讀關於生病的繪本,讓他們知道吃藥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關於醫生的角色扮演,幫助他們理解生病。其實在對待孩子這件事情上,沒有哪一個問題是簡單的,也沒有哪一個問題是困難的,最重要的是家長能不能找到正確並且適合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