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襁褓中的嬰兒會用啼哭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長大後的孩子,同樣會用情緒說明自己的心理感受。當孩子肆無忌憚的發脾氣時,家長們該注意了,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很有必要,這些方面父母不能不知道。
朋友點點的孩子,總是在出門的時候胡鬧,別人家的孩子去到了商場都是快樂的玩耍,但是點點的孩子不一樣,他總是喜歡纏在爸爸媽媽身邊,稍有她不滿意的地方就撅嘴巴,表示自己要生氣了,不開心了。
在家裡的時候因為大家的寵愛,對於脾氣的控制一點兒也不注意,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鬧,使得朋友夫妻倆經常為此吵架。
為什麼孩子的情緒像洪水猛獸一般,擋都擋不住?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很重要。
一、教會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
1、共情的開始
如果孩子只知道一味的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反應,比如媽媽弄壞了自己的玩具,他很生氣,一直在摔東西,「摔東西」就是其心理感受的反饋。
孩子一直在做結果性動作,卻沒有說明原因,那麼家長包括父母很難了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所以引導孩子「表達」情緒,意在讓孩子用語言化的表述,增加理解,做到共情。
2、心理髮洩的出口
表達情緒的方式千千萬,但是我們不能讓孩子沉浸在某一種情緒裡,這樣對孩子來說,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心理負擔。
此時,孩子會認為自己沒有人理解,所以性格的成長就會被影響,比如孩子會變得心理脆弱、敏感。
因而情緒的表達可以幫助孩子宣洩心理壓力和情緒。
3、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來往
沒有人會喜歡並接受特別情緒化的人,在孩子們的世界裡,他們同樣喜歡那種性格溫和一些,至少不能無理取鬧,不遵守規則的小朋友。
而不懂得情緒表達,又非常喜歡發洩情緒的孩子,就很容易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認知,進而影響人際交往,此時正確的情緒表達變得很重要。
二、教會孩子處理情緒的三個步驟
1、識別情緒
教孩子處理情緒,對情緒的認識少不了,它讓孩子知道「自己怎麼了」。
「情緒粒度」這一概念告訴我們,幼兒需要對自身情緒有良好的認知,認知的存在能夠幫助孩子提升對情緒管理方面的能力。
「情緒粒度」指的是個體辯識情緒的能力,比如是否能夠用準時的詞彙說明自己的情緒;是否知道自身當下的情緒屬於哪種類型。
所以情緒粒度的學習與應用,有助於孩子識別情緒、處理情緒。
像學習豐富的情緒類詞彙、了解感知體系等,都可以幫助家長讓孩子了解什麼是情緒,有效識別情緒。
2、分析情緒
知道了自身的情緒類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便是分析情緒。
也就是說,在了解了情緒之後,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情緒產生呢?
所以,分析這一步驟就是在引導孩子與自己對話,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實行起來卻非常困難,在這個過程裡,家長不妨以「訪談者」的身份,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
比如孩子摔壞了自己最喜歡的杯子,這個時候他非常的暴躁,覺得生氣,在家長看來,他可能是因為杯子壞了生氣,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導致了不好的結局而生氣。
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但是如果家長問出來,和孩子交流,便能得到真實的答案。找到了真實的原因,孩子的情緒解決也就有了機會。
3、表達情緒
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說出自己心理的感受呢?這個問題一定是最困擾大家的難題。
的確,情緒的表達既重要又複雜,其難度使得很多人望而卻步,乾脆就放縱了情緒這把刀,任它傷害自己與身邊的人。
對此,家長們可以試試「遊戲識別法」
讓孩子在顏色豐富的面板上勾畫出自己現在想要選擇的顏色類型,家長可以從中了解,他是無助還是憤怒還是悲傷。
又或者是利用手機上的各種表情,和他玩「選表情,猜詞語」遊戲。
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情緒,通過遊戲表達情緒。
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這些方法家長不妨嘗試嘗試。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媽媽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