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要這樣去引導,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

2020-08-26 思呈家長課堂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也許很多人認為孩子的世界非常簡單開心,就應該哈哈大笑,不開心也可以哇哇大哭,不會像大人一樣去控制自己的感情,正是因為家長這樣想,所以孩子才會隨意的去宣洩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去控制,更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和小夥伴兒在一起玩的時候,稍有不順心就會發脾氣,上課的時候也會交頭接耳,打擾其他同學正常聽課,無緣無故還可能去挑釁別人,這些問題都來自於孩子不會自我控制,家長喜歡把孩子這些問題歸根於「小毛病」,其實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孩子不會控制情緒,脾氣暴躁會帶來哪些傷害?

一、破壞孩子的社交圈子。

人在交朋友的時候大多喜歡和一些熱情,友善隨和的人交朋友,不喜歡和處處針對自己的人去交朋友,如果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在集體中去傷害別人,那麼在交往中就會給別人一種緊迫感,沒有人喜歡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交朋友,即使是玩耍,孩子也會被孤立,因為在玩耍過程中是一種非常輕鬆的感受,如果在這個玩耍的過程中,會有人挑起事端,這會讓很多小朋友都會非常討厭,因此會影響孩子的社交圈子,破壞他和其他人的交往。

二、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廢。

暴躁脾氣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性子急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懂得冷靜思考,在沒有理清楚應該如何解決問題的時候,先被情緒所左右,大多數的時間都浪費在發洩脾氣,做一些和事情本身沒有關係的事情上,這就會降低完成事務的完整率,也很容易讓孩子半途而廢。

三、讓孩子的內心更加負面。

發脾氣本身是一種對情緒的宣洩,而這種情緒往往都是消極的,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去把它消化掉或者處理掉,在孩子的情緒當中,堆積的越來越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就會越來越好,長期下去,會讓孩子心理處於一種不健康的狀態,有的孩子可能會因此失去理智,做出一些破格的事情,

也許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灌上一個標籤,那就是「脾氣差的孩子」,那麼在給孩子貼標籤的同時,有沒有反思過自己呢?在早餐店,經常看到父母帶著孩子去吃早餐,當孩子吃飯慢的時候,父母的做法截然不同,有一部分父母就會大聲的訓斥孩子,並要求孩子立刻吃完早飯,接下來很可能激怒了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會發生爭執,而在這爭執的過程中,往往父母是不服輸的那一類,有的時候還會順手打孩子一巴掌,或者踢孩子一腳,這時的孩子就會將場面變得更加失控。在這整件事情當中。首先,父母就沒有管控好自己的情緒,在公眾場合一下子爆發出來了,那怎麼還要求孩子去做好情緒管理呢?所以說,那些脾氣不好的孩子背後往往會有一個脾氣不好的父母,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但是只有極少一部分家長能夠做到去疏導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應該避免哪些問題呢?

第一、語言暴力。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喜歡說狠話,認為這是教育孩子比較受用的一種方式,甚至在孩子面前很可能說髒話,認為這些都是善意的,但即使在孩子的內心,最初不知道髒話的意義,只能對父母聽之任之,但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不但會理解這些髒話的含義,同時,還會模仿著父母的說話方式,不僅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同時讓孩子學會了語言暴力,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語言環境,不要過分的去苛責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分寸。

第二、行為暴力。

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了,教育孩子也不應該只動手,不動腦,針對孩子身上發生的問題,父母最好能夠給孩子制定一個規則,用規則來約束孩子,獎罰分明,不再用行為暴力去約束孩子,行為暴力終有一天,在孩子的內心會有逆反心理,同時也有父母「打不動」的那一天,不僅這會傷害孩子的內心,還會破壞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同時會讓孩子有暴力性人格的傾向。

第三、給孩子做出的是壞的榜樣。

這就如同案例中所說,父母是不會控制情緒的那一類人,總是在孩子面前發無名火或者當孩子身上發現問題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作為父母,要學會以理服人,教會孩子自控,那麼先做到以身作則,不要一味的去要求孩子,父母自身都不能做好經常對孩子發脾氣,那怎麼還能指望孩子做好自控呢,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做到位,孩子才能學到位。

斯特恩說,情緒生活最基礎的經驗就是在這種親密的時刻建立起來的親子互動,最關鍵的時刻是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情緒會被代之以同理心,會為人所接受並得到回應。

也就是告訴各位家長,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是父母,而和孩子之間能夠建立起最親密關係的人也是父母,所以想要孩子的情緒調節到位,那麼父母要做很大的輔助作用。

當孩子出現壞脾氣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一、教孩子學會釋放,而不是壓抑。

《心理健康期刊》上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喜歡把負面情緒隱藏在心底的人,脈搏跳動會更快,長期以往會導致高血壓病,引發各種慢性疾病,比如冠心病,腎病,甚至癌症。

所以說,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要學會釋放,而不是壓抑,情緒是需要被調解的,而孩子在發脾氣的過程中,也是塑造大腦的關鍵時期,能夠讓孩子對各種情緒進行有效的調節,有利於孩子建立重要的大腦神經通路,而在這其中,要教會孩子的是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二、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去溝通。

在孩子的世界,往往情緒來的快,消的也快,孩子發脾氣原因往往比較簡單,所以父母要通過溝通去幫助孩子找到壞情緒的根源在哪裡,和孩子之間達成共鳴,因為在孩子的內心,想要獲得的是父母的支持,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多花一些時間了,陪孩子聊天,了解他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這才能夠幫孩子把負面情緒化解掉。

三、父母要學會幫助孩子去解決負面情緒。

孩子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難,很容易被帶到負面情緒當中去,因此會產生焦慮,發脾氣,甚至會演變出更多的負面情緒來,這時家長不要去罵孩子,更不要去訓孩子,這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加重,學會不要去指責孩子,而是把問題放到一邊,和孩子一起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緒。

很多孩子情緒失控最主要的因素是家長沒有做正確的引導,在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要麼家長任由孩子發脾氣,要麼選擇逃避,要麼直接鎮壓孩子,這些方法對孩子來說都是錯誤的。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基本的認識,比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因為什麼樣的事情產生了這樣的事情,然後教孩子一步一步的去化解在整個過程當中,很可能父母也會被帶入一種消極情緒當中,但父母要清楚這種消極情緒是孩子不願意別人分享的,父母如果能夠感受得到,就應該先共鳴孩子,接下來做一個良好的令聆聽者,最後,幫助孩子去分析整個事情的緣由,告訴他如何正確的看待和接受並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做聰明的父母,不要讓孩子被情緒所左右,更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認為孩子就是一個脾氣差的壞孩子。學會幫助孩子控制好情緒,做一個陽光積極的人。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這樣教,搞定孩子壞情緒
    1-2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懂的如何控制自己,父母也不懂孩子的行為,所以發脾氣就成了孩子最常用的情緒表達方式。3-4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他們想要更多的權利。比如說,孩子想要買一個玩具,媽媽不給買,孩子就會用發脾氣或者哭鬧來解決。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要分清孩子的脾氣類型,才能對症下藥!
    "我是真的拿她沒辦法,她軟硬都不吃,動不動就發脾氣,扔東西,人家的孩子都是暖心的小棉襖;我家這就是可怕的刺蝟服啊!"其實做了父母之後才會知道為人父母的不容易,要面對孩子的情緒,面對他們莫名其妙的亂發脾氣;有些急躁的父母直接就會更加兇,被孩子的哭鬧點燃了內心的火藥桶。卻總忽略了孩子為什麼生氣,生氣又是怎麼樣的。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因為要上班,所以他基本是跟著家裡的奶奶跟嬸嬸,一個很活潑的孩子,唯一不好的就是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躺地上大哭。情緒失控的是孩子,無可奈何的卻是大人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情緒來得太突然而操心不已,有家長說孩子可能剛才還好好的,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了。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別總是「講道理」,三招巧妙應對
    ,並且可以清晰地意識到自身的情緒變化,這使得他們在進行情緒表達時更加的隨心所欲。而發脾氣便是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一種方法。2.缺少生活經驗的積累讓孩子頻頻受挫孩子們想要去嘗試探索周圍環境,但是又因為缺乏生活經驗,這使得他們常常會受到挫折。想要去嘗試但是卻又不能夠成功的情況,讓他們覺得內心裡很有挫敗感,於是負面反饋很容易讓他們情緒崩潰。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巧用這3個辦法,幫助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情緒暴走」的兩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動不動就哭,以「哭」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還不講道理。小嵐說自家兒子就是個小魔王,經常跟小朋友打架,說說他,還不讓說了,動不動就發脾氣,明明是自己把小朋友給打了,弄得好像被打的人是他一樣,要不就直接轉身走人,對你的話充耳不聞。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喜歡跟家長對著幹?錯不在孩子,在大人
    早上起床時間到了,讓孩子趕緊穿衣服,孩子一臉不情願,做事情拖拖拉拉,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養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都說養育孩子不能大吼大叫,可是當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時,要怎麼教育、怎麼引導呢?託爾斯泰說:「養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利的方法。」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怎麼辦?有些家長會採取說教式的方法,也有的家長會另闢蹊徑。
  • 2歲寶寶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改掉孩子壞脾氣
    2歲寶寶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改掉孩子壞脾氣看到同事在朋友圈求助,自己的寶寶2歲了,脾氣開始變得很壞,動不動就發脾氣。視頻中寶寶坐在地上大哭,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可以從小傢伙邊哭邊揮動的胳膊看出他的憤怒。隔著屏幕我就感受到同事的頭大。
  • 如何教會孩子"發脾氣"?懂得發脾氣的孩子,更容易贏得尊重
    孩子的脾氣性格,真的是更多一些無拘無束 ,他們更加的隨心而動,喜歡用自己的方式,直接明了的進行表達發洩。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大媽一邊用手攏著被孫子扯散的頭髮,一邊說「這孩子一直就這樣,稍有不順心就又哭又鬧,亂發脾氣,怎麼哄都沒用。」孩子動不動就亂發脾氣,哭鬧起來就沒法控制,這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一個育兒難題。當孩子用哭鬧當作表達需求的工具,必須讓他知道這樣做是錯的,再引導他正確表達需求。舉例來說,孩子想拿玩具車,可以告訴他要說拿或者要說車車;孩子尋求協助,可以告訴他要說幫忙或者要說幫幫,等孩子能夠用言語正確表達,再滿足他的需求。孩子一旦發現哭鬧不能解決問題,說出正確的關鍵詞才能解決問題,就會慢慢學習說出自己的需求。剛開始引導通常要花很長的時間,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只要多練習就會越來越好。
  • 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家長試試這3招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襁褓中的嬰兒會用啼哭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長大後的孩子,同樣會用情緒說明自己的心理感受。當孩子肆無忌憚的發脾氣時,家長們該注意了,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很有必要,這些方面父母不能不知道。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了解背後原因,輕鬆教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同樣都是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事件,兩位家長的做法確實截然不同的。到底哪位家長做法是正確的呢?《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不遷怒,不貳過。」意思是說,不轉移自己的怒氣,不犯同樣的錯誤。其次就是影響孩子性格發育,孩子的性格容易變得暴躁,家長一旦沒有及時的做出正確的引導,那麼帶來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 如何阻止孩子發脾氣?控制情緒家長可以這樣教
    孩子的臉三月的天,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是他們天真可愛的特點,但同時也是令家長頭疼的問題。孩子發脾氣儘管不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失,但儘早學會控制脾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性格雖然是天生,但情緒的表現方式卻是孩子通過後天模仿習得的,如果家長動不動就摔摔打打,破口大罵,那麼耳濡目染之後的孩子同樣也會經常以不好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 孩子脾氣大情緒化,父母要做好這三點,正確引導孩子學會情緒表達
    很多父母反應說孩子的脾氣很暴躁,稍微不順心就哭鬧不止,這讓做父母的很頭疼,其實孩子脾氣大情緒化的原因,往往是源自父母以及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父母做好這3點,了解孩子情緒的原因,教會孩子正確的去表達情緒。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被認為沒教養?給他講講這個小故事
    有讀者在後臺諮詢我說:我兒子最近動不動就發脾氣,發脾氣時特別壞,作為家長不由得說兩句,他就不讓了,摔物品,這時,作為家長我生氣了,他的脾氣就更加一等,甚至會將我的書撕的粉碎,將我的衣服泡到盆裡。的確,孩子小時候家長沒有幫助孩子控制好情緒,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長大了,會更加不會處理自己情緒,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很生氣,發脾氣,這一點在青春期的孩子之中更常見。本來也是叛逆期到了,想自主自己的生活,卻又無法脫離父母獨立生活,這讓他們變得敏銳,暴躁,不知道發洩口在那裡,就會動不動就發脾氣。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鄰居也和我抱怨過: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動不動就發脾氣;每次說好幾遍都不聽,說多了還生氣;孩子都六歲了,再這樣下去,管不住了怎麼辦.鄰居經常邊說邊嘆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每天家裡像住著仇人一樣,真怕哪天控制不住自己,扇他兩巴掌。」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應該及時制止,以免以後闖下大禍。
  • 孩子無法管理情緒發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 2~4歲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3個方法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少發脾氣
    其實這時孩子還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錯誤的認為用發脾氣,扔東西是表達不開心又可達到目的最快的方法。 深以為然 在孩子還不懂得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我們要做孩子情緒的疏導者,不是制止或叫停孩子情緒的流動,而是教會孩子識情緒並表達情緒。
  • 2~4歲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3個方法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少發脾氣
    我媽心裡越想越著急,因為看到最近一大段時間裡,侄子脾氣很多大,一不開心就扔東西,要不就在原地蹦跳,打滾,哭鬧。媽媽表示很擔心侄子以後的性格問題。的確,看到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扔東西這樣的行為。作為家長是誰都會為孩子擔心的,怕孩子長大以後暴脾氣易吃虧。
  • 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
    導讀: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