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怎麼辦?有些家長會採取說教式的方法,也有的家長會另闢蹊徑。
案例分析
寶爸小王帶兒子去逛商場時,總會發現一個問題,孩子每次路過商場的玩具店時,總要用各種方法讓家長買下玩具。之前念著孩子還小,寶爸還每次都答應了孩子的玩具。慢慢地家裡的玩具越來越多,而兒子每得到一個新玩具,玩了兩天就扔一邊,再重複買玩具的過程。
寶爸開始覺得,自己縱容孩子買玩具,不僅浪費了家裡的錢,也助長了孩子的浪費之風。因此這一次他帶兒子經過玩具店時,堅決不進去直接拉著兒子走。誰知兒子又是老調重彈,先是拽著爸爸的褲子不準爸爸走,後來又在地上哭鬧著不願起來,除非爸爸答應了再起。
之前寶爸因為擔心在公共場合丟臉,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後,寶爸就同意買了。這次寶爸不僅沒有理會兒子的哭鬧,反而學著兒子也在地上打滾,還哭鬧著說:"我就不買就不買!"兒子看著爸爸的這個動作,也停止了自己的哭鬧。最終兒子忍受不了,主動去叫爸爸:"不買吧不買吧!"
所以應對孩子發脾氣的意外狀況,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重要!孩子發脾氣是很常見的現象,對此家長可以"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1.從小被家長寵壞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家裡寵大,可以說都是捧在手掌心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裡時,孩子的需求從不要自己操心。只要孩子一動動手或者動動嘴,想要的東西就能很快到孩子的面前。然而到了家以外的場合,孩子仍然習慣了這種自我為中心的想法,他們需要他人無微不至的關注。當自己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向親人開始大發脾氣。
2.不懂得情緒管理
還有一類孩子是天生性格就比較暴躁,非常容易積蓄怒火,在某一個時間點突然爆發。但是這類孩子或許內心也很純真,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做到情緒管理。當他們的脾氣突然上來時,他們就藉助身邊的東西開始發脾氣。
3.佔有欲比較強盛
這一類孩子是佔有欲比較強盛的,他們或許對某樣東西本沒需求,但是在看到其他人做了之後,他們認為自己也要做。而且自己做的一定是獨一無二的,當自己做出來的效果與他人的效果消失機率不一樣時,這類孩子會嫉恨地把他人的成果佔為己有。
所以當孩子出現發脾氣等問題時,家長可以利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成功學會情緒管理!
什麼是"鷹架式教育"?
鷹架式教育是指,家長通過一定的框架,將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轉移給孩子,最後撤去幫助孩子的鷹架,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如何利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1.告訴孩子情緒管理的辦法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地進行情緒管理,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做出示範,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孩子情緒激烈時,家長應該給孩子準備一個冷靜角,讓孩子在冷靜角中平穩情緒,事後多多安慰孩子。家長也可以告訴一些發洩情緒的途徑給孩子,比如摔一些耐摔的東西來發洩情緒、向他人傾訴自己內心的苦惱等等。
2.讓孩子自己控制情緒
當孩子知道情緒管理的辦法後,家長就需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控制情緒了。一開始孩子情緒控制不好,依然會出現各種失控的場面時,家長並不需要過多擔心,因為孩子是在慢慢學習和長進中。等到孩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情緒管理的辦法後,孩子自然能夠比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內心的鬱悶很快抒發出來,也讓家長不要過多的擔憂。
3.不要去幹涉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到的只是輔助的作用,千萬不要去越俎代庖直接幹涉孩子。父母的幹涉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即使孩子表面上答應了家長,內心可能還是會無法認同家長,到了下一次還是會明知故犯。所以說,家長不要去幹涉孩子。
總結
孩子出現發脾氣的情況是非常正常的,有些家長可能過度寵溺孩子,或者孩子自己不懂得情緒管理的方法,導致最後出現讓家長和孩子都比較難受的結果。對此家長可以採用鷹架式教育得對方法,先給孩子建構較好的情緒管理模式,再鼓勵孩子自己去控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