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廟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保合少村北側溝中。五道廟是供奉五道將軍(五道真君)的廟宇,五道爺是一個神話中的職位名稱,也稱為五道將軍。「五道將軍」又稱「五道大神」,是唐朝至五代時期民間信仰中廣為流傳的冥界神靈。一般認為它與中國古代的泰山府君、佛教的閻羅王司職相近,專掌地獄、鬼卒等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以前歸化城(現呼和浩特市舊城)也有,可惜在近年來的城市改造過程中被拆除,保合少新建的五道廟規模不大,也是在原址上復建的,五道廟後側依附著一座照壁,上書一個大大「福"字,其寓意明顯。
傳說以前有錢人家都有照壁,一般貼個福 ,意思是為了避邪。因為邪氣不會拐彎,所以遇見照壁就進不了家了。這又使我想到了有些村莊的村口,亦或居民住宅衝著路口的牆壁上鑲嵌一塊「泰山石敢當"的石刻碑,比如最早看到山西靈石縣著名的旅遊勝地「王家大院」紅門堡的街口,即在城堡丁字路口牆壁上就鑲嵌著「泰山石敢當"的石碑,覺得好奇,就查閱資料,後來才得知:「泰山石敢當"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舊俗中,凡家住屋門對橋梁、巷口或道路要衝,就在牆外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石敢當」五字,用以避邪。
觀音廟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保合少村西側,觀音廟當然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唐朝和尚玄奘從印度取經回來翻譯為:「觀自在菩薩"。 保合少新建的觀音廟,廟宇極小,只有一間面向東方的小屋子,當地人稱之為照壁跟前的廟。
看完保合少村的五道廟和觀音廟,發現兩座廟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兩廟都建在村口或村邊,廟宇後面都依附著一座照壁,這讓人不由得聯想到照壁的作用,照壁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種處理手段,在住宅門前建一座照壁,其作用和「泰山石敢當」的作用相同。所不同之處在於:五道廟屬於道教,觀音廟屬於佛教範疇,二者信仰不同。
「風水」講究導氣,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在民間,避免氣衝的方法,一是村口建廟,二是立碑,而照壁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也有避邪作用,都按照自家的喜好為之。這一點又與「泰山石敢當」作用相似。看來村子裡兩座廟宇後側的照壁都含有保護村莊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