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菜又稱粵菜、嶺南(指南嶺以南地區風味,是華南地區餚饌的典型代表,著名的「四大菜」和「八大菜系」之一。廣東菜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南越,珠江三角洲和潮平原是其根據地,後向粵北山區和粵西南臺地拓展,現今影響所及已達廣西、海南、港澳和京、滬等地區,在東亞、東南亞、歐美和大洋洲也有較高知名度。
廣東菜分支構成有三種說法:①廣州菜(含韶關、肇慶、湛江)、潮州菜(含汕頭、海豐)、東江菜(主要是客家菜);②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港式粵菜(新派粵菜);③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海(瓊菜)、港式粵菜。目前第一種說法為主流派觀點,廣東菜的風味特色是:生猛、鮮淡、清美,具有熱帶風情和濱海飲膳特色;用料奇特而又廣博其「料功」為中國廚藝之冠;技法廣集中西之長,趨時而變,勇於革新,飲食潮流多變;點心精巧,大菜華貴,設施和服務一流,有「食在廣州」的褒詞;饌的商品氣息特別濃烈,商貿飲食文化是其靈魂。改革開放更使粵菜如虎添翼,它不斷推出的名珍玉食,徵服了海內外的高檔消費群,是時尚飲食的弄潮者。
廣東菜的代表品種有:三蛇龍虎鳳,金龍脆皮乳豬, 燒大裙翅、玫瑰酒焗乳鴿、蒜子跳柱(江柱又稱乾貝、大海紅)脯、蠔油網鮑片、東江鹽焗雞、炸傻鱔(即炸黃鱔)、燒鵝、鼎湖上素、冬瓜盅、白雲豬手(豬蹄)等。
炸傻鱔
主料:鱔魚1000克
配料:辣椒(紅、尖)15克、 紫蘇子25克、香菜100克、大蒜(白皮)25克
調味料: 植物油100克、料酒25克、 鹽5克、醬油10克、 醋15克、味精2克 、白砂糖3克、大蔥10克、 姜10克、澱粉(豌豆)10克 、香油15克、花椒粉1克
製作流程:
1.鱔魚洗淨,用一大釘子由尾部釘在板上(背向裡),用左手把它捋直,按著不使它彎曲,右手持刀由鰓部下面直切到骨,然後把刀平下去,從脊骨剖開(從鰓到尾),摘去內臟和血塊,再把脊骨剔下,割下頭,即成整片無骨的肉(不要洗),再切成粗絲,用料酒和少許鹽醃一下,拌上幹澱粉。
2.小紅辣椒、蔥、姜、蒜、紫蘇均切成米粒;將醬油、白糖、醋、味精、香油、蔥花、溼澱粉10克(澱粉5克加水5克)和少許湯兌成汁。香菜摘洗乾淨。
3.將油燒沸後,下入鱔魚絲炸成焦酥便倒入漏勺瀝油;鍋內留油,下入花椒粉、紅辣椒、姜、蒜、紫蘇和鹽炒一下,倒入炸焦鱔絲,隨即傾入兌汁,顛炒幾下,裝入盤內拼香菜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