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食用油是每天做菜都離不開的調味品。在外面吃飯總是擔心吃到地溝油,不如自己做飯安全。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如果你忽略了廚房用油下面這些細節,長期食用這樣的食用油可能比地溝油危害還大。
食用油酸敗危害多
食用油,包括植物性食用油和動物油脂。油脂在存放過程中受溫度、空氣、水分、光照、微生物等影響,其中的脂肪酸逐漸水解或氧化而發生顏色、氣味等方面的改變,使得食用油變質酸敗。研究證實,食用酸敗的油脂會對人體產生多方面的危害。如直接刺激腸道,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長期食用酸敗的食用油還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老年痴呆等。有研究認為,食用高度酸敗的食用油可誘發DNA被破壞,導致腫瘤、癌症的發生。過期、渾濁、沉澱,有哈喇味、回生味的酸敗食用油不得食用。
一般來說,動物性油脂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其化學性質比植物油更穩定,植物油更容易發生氧化。
食用油酸敗的元兇
1、不洗油壺
不少家庭購買食用油都是選擇大桶裝的,買回家再倒入小油壺中,既能控制倒油的量,使用也方便。但是很少有家庭會定期清洗油壺,殊不知,這給健康帶來很大隱患。人們習慣將油壺放在灶臺旁邊,方便使用,而且油壺使用頻繁,與空氣接觸密切,大大增加了食用油被氧化的機率。如果油壺沒有清洗,舊油還會汙染新油。長期不清洗油壺就是油脂氧化的重災區,專家建議最好一個月清洗一次小油壺。
長期使用的小油壺表面會沾染不少油,洗起來很痛苦,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兩個清洗小妙招,更容易洗乾淨油膩的油壺。
方法1:先把一碗淘米水倒入油壺中搖晃一分鐘後倒掉,然後把雞蛋殼搗碎放入油壺中,再倒入白醋,繼續搖晃一分鐘倒掉,用清水衝洗乾淨就可以了。
方法2:將小蘇打用熱水融化後倒入油壺中,蓋上蓋子搖晃一分鐘倒掉,用清水衝洗乾淨即可。
2、水分加速油脂酸敗
水分是參與脂肪水解的重要介質,它還會助長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繁殖,如果食用油中混入了水就會加速油脂的分解而產生酸敗。
3、光照加速油脂氧化
不飽和脂肪酸在光氧化作用下生成氫過氧化物,進而發生氧化,而光照會加速這種氧化反應的速度。溫度越高,光照時間越長,油脂被氧化的概率就越大。
小貼士:建議將小油壺放在陰涼通風處,大桶食用油要蓋緊蓋子,避免與水、空氣接觸,同時放在遠離灶臺、光照的地方。普通食用油開封後建議3個月內用完,所以要根據家庭用油情況選擇合適容量的桶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