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油吃太多了,這樣危害很大|食用油|植物油|油炸|香油|豆腐...

2020-12-20 網易新聞

中國菜給人的印象之一就是油大,其實過去吃上油也是一件難事。從吃油不足,到吃油太多,只過了一代人,現在我們大部分人吃的油都過多了。

朱師傅從魚缸裡撈出一條活魚,利落的刀工,將魚切片裹粉,放入燒的滾燙的一鍋熱油中油炸。

提前燉好的五花肉,放入熱鍋油炸上色,出鍋立即放入冰水中,切片,配著薑片、蔥段、八角等裝碗入蒸籠,勾芡調汁,最後灑在已裝盤的扣肉上…

這是電影《飲食男女》的開場。


鮮嫩的魚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炸出香氣,免不了讓人流下口水 / 電影《飲食男女》

這裡提到的幾樣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離不了那一大鍋熱油。確實,說起中國菜給人留下的印象,炒菜多、油大也算是一種。

當你只吃菜也發胖的時候,可能會懷疑,平常吃得飯菜裡油是不是太多了?吃了這麼多油,健康嗎?

沒有油吃的日子

現在食用油是每家必備的調味品,如果下館子或者吃食堂,菜裡的油更是多到好像不要錢。可在歷史上,大部分人在菜裡放一點油都算是奢侈的了。


2011年7月12日,海南瓊海一位市民購買食用油歸來,家裡用油太多都兩桶兩桶的買

從清代中期開始,中國家庭的食用油消費量一直穩定在一個很低的水平。根據學者推算,清末江南地區一個人每年大概消費6斤食用油,每個月就只有半斤[1]。

這個數量看起來還能接受,不過到了民國時期,對河北農村的調查發現,那裡六口之家每年只買17斤油,兩個人的量加起來才比得上過去一個人[2]。

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看看他們怎麼對待油,你可能感受更直觀一點。

當時的農民在菜裡點上幾滴香油,就是一頓平常吃不到的大餐。他們用油的時候不會直接拿瓶子倒,而是用鐵絲穿著銅錢,從瓶子裡面蘸油出來[2]。

要是他們看到現在王剛的寬油做菜教程,肯定是羨慕嫉妒恨。一邊痛心疾首,高呼做菜怎麼這麼浪費,一邊想著怎麼從菜裡撈點油。


王剛老師可是加了不少的食用油和香油作配料 ,這滿滿的一鍋油 / 美食作家王剛

即使到了60年代,食用油的仍然很難得。

比如1967年,按照哈爾濱市民的食用油供應標準,每人一天只能領到5克油。5克什麼概念,把礦泉水瓶蓋翻過來,這些油剛好能蓋住瓶蓋的底。

這還不是最少的,作家張賢亮回憶在農場的生活,當時每兩個月才得到50克油,按作家自己的話說,這個量比一口口水還少[3]。

當時這位作家發愁的一大問題,就是保證每次炒菜都能倒出一點油,不然萬一手一抖,下個月就沒油吃了。經過嚴謹的考慮,細緻的觀察,他最後選擇把油裝在眼藥水瓶裡。

這樣的黑科技不止誕生在東北的農場,上海的市場裡也有著同樣的生存智慧,據回憶當時上海油供應緊張,每人分到的太少不好帶走,於是大家每人選擇用棉紗做容器,把油吸進去帶走。

油不多,能多吃一點油就成了身份的象徵。現在講究健康的人對於油避之不及,恨不得吃菜之前先拿水洗洗,不過回到過去他們可未必高攀得起。


現在的人用吸油紙來巴不得少點食用油進肚子,害怕長肉 / youtube博主黃AKI

北京市糧食公司原總經理白少川就回憶道,當時只有大學教授、高級演員、高級醫師、13級以上的行政幹部才能獲得「高腦油票」,不過這個補助也僅僅只有半斤。

可能是考慮到大家肚子裡油水實在太少了,從60年代中期,政府每逢節假日,都分配一兩香油、二兩花生油。春節送禮送一小瓶香油,比現在送保健品有面子多了。

從吃油太少到吃油太多

現在我們看爸媽做飯用油一省再省,總是覺得沒法理解。因為我們沒經歷過那種絞盡腦汁,就為了省一點油的日子。從吃不上油到吃油太多,在中國只用了大概一代人的時間。

相比過去,今天的我們確實「油膩」了很多。

根據上海的營養調查數據,在這1982年之後的30年間,上海居民的脂肪供能比提高到了39%,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30%的上限[5]。

腰圍也在無聲訴說著我們吃得有多油,根據一項服裝業的數據,中國城市男性的腰圍長從63.5釐米擴張到了76.2釐米。小肚子裡沉澱的,都是消化不了的油水[6]。


2014年08月07日,北京,OK瘦青少年減肥營營員正在訓練,吃大油的下場不就是要減肥嗎

確實,從80年代之後,我們菜裡的油越放越多了。

比如做菜時常用到的植物油,在1982年,一個十八歲幹體力活的小夥子,一天大概能吃到12.9克油,到了2012年,差不多的一個人,菜裡面的油翻了兩倍半[7]。

對於中國八個省份的調查也發現,菜裡不斷增加的油,成了我們變得更胖油膩的動力。我們吃進身體裡的脂肪中,植物油做出了40%的貢獻[8]。

給餐桌增添一份油膩的,還有越來越多的肉。

現在一個中國人每年吃掉的各種肉大概有30公斤,放到80年代初,這麼多肉差不多夠三個人吃的。


2018年1月31日,濟南,外表焦黃酥脆,但裡面的肉一點都不會變老,而且因為吸收了表面的油,更加的嫩

肉吃得多,脂肪自然少不了。上文那項針對上海的營養調查發現,當地居民吃進去的脂肪,有四成都是來自各種肉,而過去只有兩成左右[5]。

飲食日漸油膩的原因也不難懂,外國學者的研究發現,中國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吃肉就越多[9]。

隨著中國迅速的城市化,外來的以肉為主、高油高鹽的飲食風格,迅速攻克了中國的各大城市,替代米飯為主食,蔬菜為輔的中國傳統飲食結構。人群扎堆的城市,也催生了大量的中式廉價快餐。


在快餐店排隊買到的快餐,油膩的炸雞薯條是標配

如果你受不了每次吃個炒青菜都蹭一嘴油,想突破油膩食物的包圍,尋找一塊淨土,那麼南方可能更適合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位博士發現,在南方,傳統的飲食模式還很穩定,並沒有受到城市化太大影響。想遠離膩死人的油,吃點清淡的白米、青菜、魚蝦,往南走就對了[9]。

吃得油膩,壞處在哪裡

既然現在的飯菜比以前油膩了許多,那我們是不是真的吃得太油了?

其實,單論食用油的消費量,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比起來不算很多。根據學者的推算,中國每人每年消費的食用油,也就比印度高一點,甚至還沒到全球平均水平[7]。


用油盒或者油瓶可能會有效地控制我們倒油的量

那難道我們吃這麼多油,還吃得不夠?

也不是這麼說,如果說經濟相關的各項指標需要搶在前面,那在油膩指標上,我們實在沒必要往前趕。

畢竟,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的標準,每天吃25到30克食用油算是一個健康的範圍。而現在中國居民人均每天食用油攝入量為42.1克,早就遠遠超標了[10]。


中餐廳林大廚的拿手好菜,油炸鹽酥雞被人人誇讚 /《中餐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也表示,中國80%的家庭食用油量都有超標,要提倡「減鹽、減油、減糖」[10]。

至於吃得太油膩有什麼壞處,你可能被科普得已經比我還熟悉了。食用油的成分以脂類為主,吃得太多會把你往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死胡同裡引[11]。

尤其是動物油,它含有更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常吃會顯著增加高血脂風險。在吉林松原調查發現,那些常吃動物油的患者,比起常吃植物油的,血脂異常的概率明顯高[12]。


不過就算知道了有什麼害處,你可能還是不自覺地多吃了油。

在家做飯,除非你很注意油的用量,不然只做一盤炒土豆絲都可能油太多。可要是出門在外,那你更是無處可逃。


2019年4月20日,江蘇鎮江,句容得撒石磨豆腐村,油炸臭豆腐相信每個人都吃過吧,吃的都不是豆腐了,是油

對於中國成年人在外就餐的研究發現,高熱量、高油、高糖是這些食物共同的特徵[13]。外賣、餐館、食堂有一個算一個,都能讓你吃油吃到飽,你總不能天天從家帶午飯吧。

如果能注意的話,還是儘量控制下自己吃油的量吧。不然每天吃這麼多油,恐怕中年還沒到,你就先油膩了。

參考文獻:

[1]黃敬斌. (2006). 十八世紀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費. (Doctoral dissertation, 復旦大學).

[2]張帥. (2012). 近代以來河北農民消費和生活水平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廣西師範大學).

[3]陳明遠. (2006). 知識分子與人民幣時代. 文匯出版社.

[4]京華時報. (2009). 糧票四十年定量供應始末

[5]黃翠花[1], 陸曄[2], 臧嘉捷[1], 汪正園[1], 周靜哲[1], & 朱珍妮[1], et al. (2016). 上海市居民營養變遷特點:基於1982—2012年國家營養調查數據的分析. 環境與職業醫學(9).

[6]張曉波. (2012). 腰圍改變中國

[7]]房紅芸,何宇納,於冬梅,郭齊雅,王尋,許曉麗,趙麗雲. (2017). 中國居民食用油攝入狀況及變化. 中國食物與營養

[8]王惠君, 翟鳳英, 杜樹發, 葛可佑, & Barry.M.Popkin. (2003). 中國八省成人膳食脂肪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分析——中國八省實例研究. 營養學報,25(3), 230-234.

[9]張繼國. (2013). 中國成年居民膳食模式變化及與肥胖關係的研究(1991-2009).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0]新華網. (2017). 中國80%家庭食用油量超標5部委提倡減鹽、減油、減糖

[11]馬冠生, 郝利楠, 李豔平, 胡小琪, 何宇納, & 翟鳳英, et al. (2008). 中國成年居民食用油消費現狀.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8(9), 29-32.

[12]張思, & 張志範. (2010). 食用動、植物油與血脂異常之間關係的調查研究. 中國當代醫藥, 17(22), 193-194.

[13]杜文雯. (2014). 中國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變化趨勢及對營養狀況的影響.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本文來源:網易浪潮工作室 責任編輯:張天祁_NBJ10342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吃油吃太多了,這樣危害很大
    這裡提到的幾樣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離不了那一大鍋熱油。確實,說起中國菜給人留下的印象,炒菜多、油大也算是一種。當你只吃菜也發胖的時候,可能會懷疑,平常吃得飯菜裡油是不是太多了?吃了這麼多油,健康嗎?沒有油吃的日子現在食用油是每家必備的調味品,如果下館子或者吃食堂,菜裡的油更是多到好像不要錢。
  • 豆腐別再油炸了,這樣拌著吃,清爽少油又營養,夏天吃正好
    平時吃豆腐既能增加飽腹感,又能補充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也能加快人體餘多脂肪的分解。傳統的豆腐已經脫去黃豆的大量脂肪,是低熱量食物,適合減重者當主食來食用。豆腐的做法太多了,除了煎炸燉煮,豆腐還可以涼拌。今天因子就來分享一道簡單清爽的豆腐料理--枸杞豆腐沙拉。這道沙拉比起煎炸的豆腐,它更清淡,也更少油健康,夏天吃更好。枸杞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滋補佳品。
  • 吃這樣的香油,會對身體有著很大的危害
    我們拿香油來說。由於它是由芝麻製作成的,這使做出來的香油具有濃厚的芝麻香氣。而在市面上呢,有非常多的香油它們也是有濃厚的香味,但是那種香氣並不是芝麻的香氣。而是用一些食品添加劑勾兌成的。市面上還有一些香油使用的是劣質的油製作成的,下面我們來聊一聊使用這樣的香油會對我們的身體有怎樣的危害吧?含有香精色素的香油。
  • 吃酸敗的食用油對身體危害很大,看看你家可能也有!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食用油是每天做菜都離不開的調味品。在外面吃飯總是擔心吃到地溝油,不如自己做飯安全。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如果你忽略了廚房用油下面這些細節,長期食用這樣的食用油可能比地溝油危害還大。
  • 每天吃油 你真的會選 會吃麼?教你幾個食用油小知識!
    不同的食用油有著不同的功能和優勢,當然,也各有各的缺點,所以,不建議大家長期食用同一種食用油,更換不同的食用油攝入營養才更加均衡。建議每天食用多少食用油?有很多人都覺得在炒菜的時候放很多油會更好吃,可是,這樣一來就會導致食用油攝入超標,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 吃了多年香油 可能你吃的都是「假貨」頭道福小磨香油告訴你
    每一個家庭基本上食用油是必須的必需品了。而且如果食用油吃對了,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很有用處的。香油是很多人都有所喜愛的,因為香油的營養成分和香油的香味元素都是所有食用油最多的。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香油,但是我們在超市中選擇購買香油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現在買到的香油沒有小時候香油的味道了,並不像以前香油那麼香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就和大家介紹一下你買到的是哪種香油和他的特點。
  • 這些食用油別給寶寶吃了,容易導致肥胖致癌,寶媽可別坑娃
    人生可以不吃肉而活,但絕不能不吃油而活,只要有油,炒出來的肉也是香的。所以有些人更喜歡用豬油代替豬肉。但是,當莉莉走進市場時,她腦子裡卻一片混亂,蔬菜油、動物油、自提油、各種油都擺在她面前。在嬰兒出生前,莉莉總是喜歡買香油和花油,但寶寶是不是兩種油都適合呢?
  • 什麼油適合高溫油炸呢
    很多人都喜歡吃油炸食品,油條、蔥油餅這些都是我們常吃的早餐,很多人覺得油炸食品味道香美,那麼什麼油適合高溫油炸?油炸食品用什麼油最好?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解答,希望對大家有用!油炸食品主要是利用以油為傳熱介質進行烹飪,低溫油炸(五六成油溫)大約溫度是130℃至170℃左右,高溫油炸(七八成油溫)大約是在170℃至230℃,因此一般用於油炸的油的煙點要高於230℃。理論上講,煙點越高,越適合油炸,這樣在炸的過程中,不會生成太多的有害物。影響煎炸用油的幾點因素在眾多油脂中到底什麼油適宜作煎炸用油呢?
  • 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營養師:有3種油不能買也不能吃
    我們平時在炒菜的過程中,少不了各種食用油的參與。前段時間有報導說,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這是怎麼回事呢?不是一直提倡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嗎?難道植物油不能再吃了?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其實植物油炒菜致癌的說法並不準確,家裡經常用的植物油有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等,這些食用油因為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的環境下很容易產生醛類物質。醛類物質不僅會導致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同時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種病症。那是不是炒菜就不能用植物油了?
  • 植物油炒菜會致癌,植物油還能吃嗎?
    此外,牛津大學的神經學科教授斯坦還通過研究發現,吃太多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 它產生的Ω-6脂肪酸會取代大腦中的Ω-3脂肪酸,致使後者含量顯著降低,可能導致心理健康疾病或失語症等。 這一新聞讓國內很多人犯難了,比較中國人常用的食用油都是花生油、大豆油等植物油為主,因此我們到底還能吃什麼?
  • 油炸食品嘴上吃著是很香,但是身體卻說不香啊,且吃多了危害很大
    當下飲食條件的進步,選擇的多樣化,人們開始愛上了一種休閒零食即油炸食品。油炸的食物現在也越來越多,最常見的油炸食品為薯條,薯片,炸串,還有早餐必有食物一油條等等。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這些東西現在不單單能當主食還能在餐後成為零食,然而它其實在一步一步侵害著我們的身體。
  • 炒菜用啥油?油炸用啥油?食用油別亂用,選對油炒菜香,油煙少
    從營養角度考慮:三級、四級的食用油營養價值會更高。從油的品質考慮:一級、二級的食用油品質高、口感好。二、根據需要,正確選油按照油脂的來源,可以將食用油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植物油植物油大家並不陌生,平常大家購買的食用油基本都是植物油。植物油分為木本植物油和草本植物油兩種,草本植物油就是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木本植物油主要是椰子油、棕櫚油、山茶油、核桃油等等。
  • 愛吃油炸食物又怕胖怎麼辦?靠這4招,讓你少吃點兒油
    油炸食物「6宗罪」 1 讓人發胖 經常吃油炸食物帶來的最直接危害就是讓人發胖,油脂本身的熱量就很高,每1克油就有9大卡左右的熱量
  • 家中常備的這3種食用油油,大人吃沒問題,給寶寶吃就要慎重了
    小王順便給孩子做了碗雞蛋羹,正要餵給孩子,媳婦問小王做雞蛋羹時用的什麼油,小王說炒菜用的豬油,媳婦的臉立馬拉下來了,認真的對小王說:「小寶寶不能吃動物油。」家中常備的這3種食用油,大人吃沒問題,但是給寶寶吃的話就要慎重了。
  • 寶寶多大可以吃油?吃多少合適?
    1~2 歲的寶寶每天推薦攝入 5~15 g 食用油;2~3 歲寶寶每日推薦攝入 10~20 g 食用油;4~5 歲寶寶每日推薦攝入 20~25 g 食用油。3歲之後的寶寶逐漸融入家庭飲食,適應正常的烹飪(比如炒菜等),但是家長還是要少用或不用油炸、油煎,注意從現在開始培養寶寶的健康飲食觀念,少吃油炸食品。
  • 這樣做真的好吃!油炸豆腐的多種配菜,保證口水直流
    油炸豆腐我們大家都吃過,但是接下來的油炸豆腐和大家平常吃的有所不一樣,其實並不是油炸豆腐不一樣,而是油炸豆腐的做法不一樣。油炸豆腐配合不一樣的菜系就會有不一樣的口味與口感,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看一下油炸豆腐和誰搭配比較好吃,但是要保證的一點是不要流口水流太多。既然是油炸豆腐配合菜品進行烹飪,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製作油炸豆腐。
  • 家裡吃油,到底選哪一種好?食用油能不能長期只吃一種?答案來了
    現在很多人在做菜的時候都會少放一些油,有的時候甚至是不放油。因為攝入過多的油脂會誘發人們變得更加肥胖,還會誘發一些心血管疾病,有時甚至到了「談油色變」的地步,一些家庭會因為放油的問題發生爭執。一方說放油比健康,另一方說不放油菜不好吃,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食用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欖油……吃什麼油好
    食用油是指烹飪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大豆油、棕櫚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山茶油、橄欖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那麼,吃什麼油呢?
  • 糖尿病早餐吃油條危害大 糖友早餐吃什麼好
    不少人都喜歡在早餐吃一根油條。但是對於糖友來說,最好是遠離油條,因為它會把你的血糖搞上去的,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糖尿病要謹慎吃油條,因為吃油條會有很多危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糖友早餐應該吃什麼。  糖友吃油條危害大  1、營養會損失  油條經過高溫加熱後,食用油中的有益營養成分,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且隨著油溫的升高和煎炸時間的延長
  • 豆腐別再油炸了,教你個方法,豆腐香軟不吸油,保你全家都愛吃!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豆腐這樣做,雖不放一滴油,但卻鮮嫩爽滑,保你越吃越上癮!豆腐一直都是小編全家都非常喜歡的一道食材。目前市場上的豆腐種類也是非常繁多,什麼南豆腐,北豆腐,內脂豆腐,千頁豆腐等等很多很多,但是相對應的做法也是越多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