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消費量12年增長近500%!但人均消費仍不足5杯/年,咖啡市場...

2020-12-14 和訊

  導讀:根據Euromonitor披露的數據,2018年, 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包含現磨咖啡、速溶咖啡,但不包含罐裝即飲型咖啡)僅為4.7杯/年,遠低於美國的261.5杯/年。同樣擁有悠久飲茶習慣的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咖啡人均消費杯數也分別達到了148.6杯/年和 207.1杯/年。從人均飲用杯數上來看,中國大陸地區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姚瑤

  編   輯丨李豔霞

  圖 / 新華社

  今年11月,在上海進博會現場,哥倫比亞國家館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部分人都是被現煮咖啡的香味吸引而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ID:jjbd21)從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FNC)了解到,該國協會帶來的40000個紙杯在進博會現場全部用完,人們對於咖啡的興趣度可見一斑。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費國之一。根據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量從2006年的2.6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12.8萬噸。哥倫比亞咖啡在中國的年銷售量12年前約為400噸,預計今年將超過2000噸。」

  哥倫比亞貿易投資旅遊局局長Flavia Santoro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如上表示。

  也就是說,中國的咖啡消費量在12年中增長了近500%。

  圖 / 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

  咖啡進口「三國演義」

  中國本身為咖啡生產國之一,但在咖啡貿易領域存在不小的逆差。據中信期貨報告援引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顯示,2017/18年度中國的生咖啡產量為200萬袋(佔全球產量的1.26%,(60kg/袋),同期中國的生咖啡出口量為162.5萬袋(佔全球的1.24%),而同期的中國國內消費量為382.5萬袋(佔全球的2.39%)。

  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依次為巴西、越南和哥倫比亞,目前中國的主要咖啡進口地依次為越南、巴西和哥倫比亞。

  麥隆咖啡董事長雷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ID:jjbd21)採訪時表示:

  「越南是便宜的咖啡商業豆的集中產區,大量的越南咖啡豆在進口到中國之後,並非做成現磨咖啡,而更多是做成速溶咖啡,並且其中很多速溶咖啡出口到了其他市場。就進口巴西咖啡而言,還是有大量的被用於中國市場,哥倫比亞以多元的精品咖啡見長。」

  麥隆是一家從種植到工廠到咖啡店的咖啡全產業鏈公司。

  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的總價值較2017年增長了266.4%,同期中國從哥倫比亞進口的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總價值同比增長了83.1%。

  現磨咖啡:從1美元變為1000元的「魔法」

  那麼從當地咖農種植的咖啡豆到中國消費者手中的一杯現磨咖啡,要經歷怎樣的一條產業鏈和價值實現鏈條?

  一個直觀的總結是,從1美元/磅(約為453克)的咖啡豆變為1000元——50杯售價20元/杯的現磨咖啡。

  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吳佳航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ID:jjbd21)詳解了一杯現磨哥倫比亞咖啡的全球價值鏈實現之旅。

  據了解,全球的咖啡貿易主要以咖啡生豆為主。「這是一條很長的鏈條,並且增值幅度非常高。」吳佳航說。

  具體來說,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業幾乎都是小農經濟。在採摘後,咖農會對咖啡豆進行粗加工,成為所謂的「羊皮紙咖啡豆」,然後出售給咖啡生產者協會;咖啡生產者協會統一收購後,再出售給全球的客戶,比如中國的貿易商;在出口之前,協會還會組織進行脫殼和篩選處理,協會在港口還會再進行一道質量檢測,完成後咖啡豆便可上船發往中國。

  主要的增值環節產生在進口到中國之後。據吳佳航介紹,從農戶處收購來的咖啡豆大約不到1美元/磅(約合6.98元人民幣)。

  「協會出口時的價格為每磅1.1美元到1.2美元,到中國之後,這一磅咖啡豆的價格就變為了15-20元人民幣;後續,經過烘焙工廠烘焙之後價格就變為了每磅100-150元。」吳佳航說。

  「一磅的咖啡豆到了咖啡店大約可以做成50杯咖啡,如果一杯咖啡賣20元,也就意味著這一磅咖啡最後變為了1000元。」

  咖啡豆的拼配、口味可以說是一個無窮的排列組合,而價格的區間也可以變得相當廣。

  「咖啡豆一般分為商業豆、商業精品、精品、微批次和頂級,採購價格可以從2美元/公斤到2000美元/公斤。首先咖啡豆的初期處理方式分為日曬和水洗;接著可以做原產地咖啡,比如只用哥倫比亞的咖啡豆;也可以做拼配,既有雲南咖啡豆,又有巴西豆、瓜地馬拉豆,各種各樣的豆子拼在一起,能達到你想要的甜度、酸度、平衡感。接著還有烘焙方式的不同,分為輕度、中度和深度烘焙。前述工序的排列組合,都對最終的咖啡口感產生影響。」雷苗說。

  據雷苗介紹,目前麥隆的烘焙工廠每年的哥倫比亞咖啡豆用量在300噸左右,還將在明年建成一個冷萃咖啡工廠,其中50%的原料將會採用哥倫比亞的咖啡豆。「到明年的採購量應該可以達到六七百噸。」雷苗說。

  可以說麥隆的發展史是中國咖啡消費演變的一個縮影,「我們最早是把中國咖啡賣給全世界,後來是把全世界的咖啡賣給中國。」雷苗說。

  據介紹,麥隆公司在雲南有咖啡農場,早期從事咖啡外貿起家,將雲南的咖啡豆和咖啡粉銷至其他市場。到2014年,該公司從雲南到上海創立了現在的麥隆咖啡館,2015年,又在上海郊區建了5家烘焙工廠,不僅生產自己品牌的咖啡,還從事代工業務。

  市場潛力巨大:人均消費不到5杯/年

  圖 / 圖蟲

  那麼現在中國的咖啡消費到底在什麼階段?一、二線城市的現磨咖啡消費已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很多白領更是戲稱咖啡是「續命水」。不過,放眼全中國市場而言,速溶咖啡仍然是佔據了大頭。

  據華創證券援引Euromonitor披露的數據,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速溶咖啡市場份額高達 79%, 而美國和日本則分別以現磨咖啡和罐裝咖啡為主,佔比分別達到了78.2%和70%。

  雷苗說:

  「其實,中國咖啡消費的發展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其他市場一般的發展路徑都比較穩定,基本按照速溶咖啡、烘焙豆,然後慢慢到家庭、辦公室這麼發展起來。中國的咖啡需求成長是特別快的,並且各種需求共存,有人喝速溶咖啡,有人在喝現磨咖啡,有人在喝即飲咖啡,有人已經在家自己煮咖啡。但無疑的是潛力巨大。中國本土的咖啡產量主要來自雲南,但其產量還不夠上海一座城市的消費量。」

  中國咖啡消費潛力巨大。據華創證券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消費杯數遠低於中國香港、美國、日本等地區和國家。根據Euromonitor披露的數據,2018年, 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包含現磨咖啡、速溶咖啡,但不包含罐裝即飲型咖啡)僅為4.7杯/年,遠低於美國的261.5杯/年。同樣擁有悠久飲茶習慣的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咖啡人均消費杯數也分別達到了148.6杯/年和 207.1杯/年。從人均飲用杯數上來看,中國大陸地區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進一步細分來看,華創證券報告援引Euromonitor 披露的數據顯示,以市場平均每條速溶咖啡 20g 折算成杯數,中國大陸、美國、日本人均消耗速溶咖啡分別為5杯、55杯和65 杯;現磨咖啡以450ml/杯折算,中國大陸、美國、日本人均消耗杯數為1.8 杯、170杯、50.7杯;罐裝咖啡 210ml-350ml 規格不等,以250ml/杯折算,中國大陸、美國、日本人均消耗杯數為1.2 杯、7.2杯、97.2杯。中國大陸市場以消費速溶咖啡為主,美國與日本分別消費現磨咖啡與罐裝咖啡為主。

  據雷苗介紹,哪怕是遍地咖啡店的上海,目前年人均的咖啡消費量為二十多杯,「這就是為何咖啡行業在近幾年受到資本熱捧的原因,行業成長空間巨大,目前的年增速是25%,2017年中國咖啡的C端消費的總金額為1027億元,今年應該快2000億元了。行業內預測稱,五年後將成長為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甚至10年後會變為全球最大。」雷苗說。

  但雷苗坦言,要想嘗到未來的巨大甜頭,必須熬過現階段的殘酷現實,一方面中國喝咖啡的人口基數小,另外網際網路咖啡這幾年的激進打法也對行業帶來了衝擊,「今年算是咖啡的元年,接下來會有更大的淘汰,更大一輪洗牌。」她說。

  與此同時,咖啡還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也就是茶和奶茶。

  據安信證券援引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現制飲品門店數已經超過45萬家,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與現磨咖啡市場規模相當。

  「在中國可選擇的東西太多了,咖啡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咖啡,而是奶茶。我想咖啡要在整個中國普及開來需要20年時間,也許等我們老了的時候,中國的咖啡市場會變成日本、韓國那樣成熟的市場。」雷苗說。

  21君

  小夥伴們,你喜歡喝咖啡麼?你喝的是速溶、罐裝還是現磨咖啡?為什麼?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導。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2080年野生咖啡豆或將消失 中國萬億咖啡產業仍霧裡看花
    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速溶咖啡市場規模達到292億美元;2013年規模增長至310億美元;2014年全球速溶咖啡市場規模達到329億美元;2015年全球咖啡產量達850萬噸左右。全球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大約為12萬億人民幣,年消費至少4000億杯咖啡,年消費量在1000萬噸左右,人均年咖啡飲用量約為1.25公斤。
  • 咖啡·城市|從速溶到現磨,中國咖啡人均年消費僅佔全球2.4%
    首先,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生活品味不斷提升,同時也具備了咖啡消費的經濟能力,國內的咖啡市場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CBNData《2018中國咖啡行業洞察》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目前的咖啡年人均消費量僅為0.03公斤,遠遠低於歐盟的5.6公斤和美國的4.2公斤,和1.25公斤的全球平均水平也有較大差距。
  • 2020年中國咖啡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分析 喜愛度提升市場規模...
    從全球生咖啡消費量來看,據統計,2019年全球生咖啡消費量為1016萬噸,同比增長0.7%。從歷年咖啡產銷量來看,目前全球咖啡市場基本實現供需平衡。二、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低於發達國家目前,中國咖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據瑞幸咖啡招股書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處於較低水平,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消費量僅為德國的0.71%,美國的1.6%。
  • coffee now|抓住機遇打開中國單杯(膠囊)咖啡市場
    咖啡對於國人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了。它起源於非洲,經阿拉伯半島擴散到世界各地,與茶、可可並稱世界三大飲料。但是在中國,與歷史悠久的茶飲相比,咖啡還只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  市場潛力巨大  不過也正是因為年輕,中國的咖啡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已有每年16%的市場增速。
  • 逐鹿千億咖啡賽道,麥咖啡宣布再度加碼中國市場
    ■ ■ ■ 作為近年被眾多資本青睞的熱門領域,我國的咖啡消費量12年間增長近500%。Mintel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咖啡消費市場已經在1000億左右。面對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千億級市場,全球快餐巨頭麥當勞繼續重磅加碼,旗下專業咖啡品牌麥咖啡近日宣布全新升級。
  • 2018年咖啡廳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分析 人均消費量增長空間大
    咖啡廳行業發展現狀在我國,茶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茶飲品一直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正因此,咖啡這種初嘗口感苦澀的舶來品,在中國市場發展頗為緩慢。直到中國經濟崛起,與國外交流日益增多,以及居民消費水平大幅上升、消費習慣逐漸形成,咖啡飲品才流行起來,咖啡廳也因此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 25億加碼中國咖啡市場 麥當勞立得住嗎?
    據悉,此次升級的麥咖啡主打的是性價比與高品質,經典咖啡、雪冰、限時新品咖啡等在15~30元,主力產品拿鐵和美式在20元以下。作為快餐界的老大,在咖啡上也有近72年的發展歷史,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相中中國的咖啡市場呢?
  • 極光大數據:2020 咖啡消費市場洞察報告
    -25元/杯的價位,24.5%能接受26-30元/杯的價位。億元據 Frost&Sullivan 數據,2013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為156億元,2018 年增長至5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9.5%。
  • 雙十一咖啡品類急速增長,雀巢星巴克家享咖啡增速超200%
    11月12日,雀巢咖啡業務發布2020年雙十一戰績,其旗下全品類均獲得不同程度的增長。「中國正在進一步開放市場、推動新的消費潮流,這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令我們可以極大地豐富雀巢的產品線,滿足中國進一步升級和細分的消費需求。我們對中國咖啡市場充滿信心,將以整個品類全面參與從吸引新用戶到培養咖啡習慣的全過程,並同時實現高端化的深耕。」 何文龍稱。
  • 現磨咖啡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新興網際網路咖啡企業的湧入,以及資本大鱷的進駐,加之我國咖啡市場發展空間大,國內咖啡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我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研報顯示,從1998年到2012年,中國咖啡消費量從19.9萬袋上升到110萬袋,年增長率為12.8%。
  • 賣咖啡比油更賺錢?中石化為什麼開始賣咖啡了?
    其中,價位最低的手衝黑咖啡為12元/杯,價位最高的為28元/杯,經典咖啡價位在15元-25元/杯。此次中石化易捷選擇的合作夥伴是網際網路咖啡品類的創建者「連咖啡」。2014年,「連咖啡」於上海創立,保持著年均40餘款新品的產品研發節奏,在線上營銷方面具備優勢。
  • 瑞幸咖啡退市不「退場」?國內咖啡產業等待龍頭
    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事實上,瑞幸咖啡此前之所以能夠成功上市也從某種意義上證明了我國咖啡市場的發展邏輯是走得通的,並且得到了資本認可。」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於世界2%的增速,預計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這個市場足以養活一兩家龍頭企業。」
  • 對話Tims咖啡中國CEO盧永臣:抓住咖啡增量市場的數位化路徑
    同樣是在11月16日,麥當勞宣布旗下品牌麥咖啡計劃未來三年投資25億元布局中國內地市場,預計到2023年,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麥咖啡。麥當勞中國品牌拓展業務總裁龐琦對外表示,中國消費者咖啡的需求習慣從以往的社交型、社會型變成更多是日常性、習慣性。Z世代和日常性造就了咖啡的階段性增量市場。
  • 中國石化加油站裡賣咖啡,92 95 98 咖啡來一杯?
    比如,當咖啡遇上「西藏卓瑪泉天然冰川飲用水」與「甘肅天水花牛蘋果」,便化身為易捷「蘋果冰萃咖啡」。易捷便利店的獨特優勢在於其遍布全國的門店數量超過2.7萬家,擁有目前國內最強大的前置倉網絡。國內快速增長的現磨咖啡市場,讓易捷看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 Tims咖啡中國CEO盧永臣:門店已實現整體盈利,咖啡仍是增量市場
    麥當勞中國品牌拓展業務總裁龐琦對外表示,中國消費者咖啡的需求習慣從以往的社交型、社會型變成更多是日常性、習慣性。   Z世代和日常性造就了咖啡的階段性增量市場。   因此,盧永臣表示,咖啡依然是個增量市場。在Tims咖啡的增長過程中,「增量市場」也得到了印證——若咖啡已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其新開門店勢必會影響其他門店的客流——但目前這一情況並未出現。
  • 農夫山泉推出掛耳咖啡,咖啡布局「梅開三度」
    全球咖啡市場規模巨大、成熟度高,產業基礎厚重並穩步增長,但中國咖啡市場起步較晚、成熟度不足,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根據Euromonitor披露的數據,2018年美國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包含現磨咖啡、速溶咖啡,但不包含罐裝即飲型咖啡)為261.5杯/年,擁有悠久飲茶習慣的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咖啡人均消費杯數也分別達到了148.6杯/年和 207.1杯/年,而中國大陸地區僅為4.7杯/年[2]。近些年來,通過雀巢、星巴克等國際品牌的市場教育,我國咖啡消費量飛速提升。
  • 瑞幸咖啡IPO:咖啡已燙 但全靠燒錢加熱 道理都懂 但道理不是答案
    招股書顯示,瑞幸在2018年的淨收入為8.4億元人民幣,淨虧損16.2億元人民幣;2019年截至3月31日淨收入為4.8億元人民幣,淨虧損5.5億元人民幣。 野蠻擴張史 根據全球企業增長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報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是中國第二大和門店數量增長最快的咖啡品牌。
  • 從一杯小小的咖啡,看進博會的「溢出效應」
    他說,2010年他在中國南方採購咖啡豆烘焙機時,順便給自己公司的咖啡產品在華註冊了商標。首屆進博會,讓他看到這些咖啡產品進軍中國市場的商機。「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在這裡雲集,就像一個『咖啡戰場』!」  「12年前,哥倫比亞咖啡在中國年銷量不足400噸,如今年銷量已超過2000噸。」首屆進博會上,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駐華首席代表吳佳航說。
  • 世界三大飲料之首、萬億市場規模,咖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要聞 世界三大飲料之首、萬億市場規模,咖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2019年11月5日 15:19:07 36氪本文來自 「36氪」。作者徐子、王穎峰。這兩年中國的咖啡市場可是一點都不平靜。中國咖啡市場起步晚,但增長迅速、潛力巨大根據ICO(國際咖啡組織)的數據,2018年全球咖啡生產量和消費量均接近1000萬噸。近八年來,全球咖啡生產量年複合增長率為達2.99%,消費量年複合增長率為2.29%,全球咖啡市場規模巨大、成熟度高,產業基礎厚重並穩步增長。但咖啡在全球範圍內消費分布不均,消費量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 一年人均二十杯上海人咖啡情漸濃 全市大小咖啡館突破四千家快餐店...
    本報訊(記者吳衛群實習生吳越)上海人的咖啡情結有多濃?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全市大大小小咖啡館已經突破4000家,走在街上經常聞得到空氣中飄散開來的咖啡香。隨著連鎖快餐、便利店全面加入現磨咖啡大軍,還有眾多獨立咖啡館的紛紛開張,上海的「咖啡館版圖」悄然變化,不再只是星巴克、咖世家(Costa)等連鎖品牌咖啡店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