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路名說開去

2020-12-20 騰訊網

易中天《讀城記》這樣論上海:「上海是灘。上海灘很開闊。開闊的上海灘有著非凡的氣派。的確,上海不但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最好最氣派的城市之一,或者說,是中國最『像』城市的城市。和北京一樣,上海也是全國人民最嚮往的地方。」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用炮艦打開中國大門。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

上海第一條現代意義上的馬路

現身英租界

伴隨著租界的出現,上海第一條現代意義上的馬路,現身於當時的英租界。1846年,最早建成的這條馬路,取名為「界路」(今河南中路)。

後來,在各租界陸續建成的馬路,大都以外國人名字或地名來命名。如林肯路,霞飛路,海格路,白利路,哈同路,極斯菲爾路,戈登路,亞培爾路,貝當路,麥根路……

上海租界示意圖

隨著上海城市規模的迅速發展,租界以外道路的命名,大致採用了「東西向道路用各地的城市名,南北向道路則用各個省區名」的命名原則,如:

南北方向的道路:新疆路、西藏路、雲南路、廣西路、四川路、浙江路、江西路、山西路、陝西路、江蘇路、山東路、河南路、湖南路、貴州路、福建路。

而東西走向的道路如:南京路、北京路、貴陽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延安路、南昌路。

但也有例外。如廣東路,應該是南北走向,事實上卻是東西走向的。這是由於當時的人們混淆了「廣州」和「廣東」,以為是一回事,才以訛傳訛,被人們叫做廣東路的。

例外的還有成都路、重慶路,它們本該是東西走向的,事實上卻是南北走向的。

那些上海「容不下」的路名

最令人不解的是,偌大的上海,竟然容不下一個安徽。大小的道路,竟然沒有一條安徽路。近在咫尺的安徽,就沒有入過大上海的法眼。安徽怎麼就沒有一點存在感?安徽人表示不滿。

一時眾說紛紜,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當時的馬路還沒有那麼多,連江蘇路,也是在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後才命名的,所以沒有「安徽路」,並不是大上海的傲慢。也不是因為傳說中的皖系軍閥控制上海後,犯下了種種暴行,人們討厭其首領段祺瑞,恨屋及烏,才殃及了安徽。

實在是因為租界太小,數得清的就那麼橫七豎八的幾條馬路——原來,是馬路不夠用了。否則的話,以安徽所轄的地名來命名的道路,也並不少見,如後來的合肥路、安慶路、黃山路等,又怎麼解釋呢?

其實,也不只是安徽。上海之大,也「容」不下一個寧夏——很長時間內,偌大的上海城,一直就沒有寧夏路。直至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寧夏兩地結成友好省市,寧夏新增了一條「上海路」,作為回報,上海才有了一條「寧夏路」。

早期道路並沒有統一命名的規則

隨意性很大

早期,英租界命名的原則,並沒有在上海推而廣之。法租界用的都是法國人名,比如著名的霞飛路,以及金神父路等。

中國人的聚居的閘北華界、十六鋪等地,就更不買這個帳了。如華興路、華昌路、魚行街、火腿弄等,早已不管東西,無論南北,將英租界的所謂命名「原則」,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如果一定要說道路的命名有什麼原則的話,民國時期五角場地區的道路命名,倒是打上了鮮明的「民國」印記,或許稱得上是一個原則。

國民政府成立後,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範圍。五角場地區的道路,即留下了大量「民」「國」「市」「政」開頭的路名。

如民約路、民慶路、民壯路、民府路、民京路……

國賓路、國達路、國定路、國棟路、國帆路、國福路、國浩路、國和路、國泓路、國濟路、國京路、國康路、國科路、國年路、國權路、國順路、國泰路、國偉路、國庠路、國曉路、國秀路……

政本路、政澄路、政旦東路、政德路、政法路、政府路、政和路、政化路、政立路、政民路、政仁路、政肅路、政通路、政熙路、政修路、政益路、政悅路、政治路、政衷路……

市光路、市興路……

五角場舊貌

這個原則考驗人的記憶力和智商。到了當年的五角場地區,像是繞口令一般的地名,還不把人繞得七葷八素,暈頭轉向。

此後的1937年8月,上海地區爆發了淞滬會戰。日本人在五角場地區,仿佛進入了中國人擺下的八卦迷魂陣。會戰中的日軍遭遇到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其「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也被徹底粉碎,也許這繞暈人的地名,立下了一份大功呢。

城市的命名一旦有地域性

也便有了局限性

一旦有時代性

也便有了隨意性

1949年以後,上海市對路名的設置,曾經有過統一的規定,將上海各區與中國各個省區的方位,一一對應起來,並以各個省區所轄地的地名來命名。

徐匯區處於上海市的西南部,對應著大西南的廣西,那麼,徐匯區的道路名稱,大多取自廣西下轄的各個縣市。如南丹路、桂林路、柳州路、欽州路、田林路、桂平路、百色路……

長寧區也在市西南位置,對應貴州地名:鎮寧路、遵義路、玉屏路、茅臺路、婁山關路、威寧路、錦屏路、劍河路、平塘路、甘溪路、可樂路……

普陀區處市西北位置,對應陝西地名:洛川路、宜川路、銅川路、志丹路、石泉路、漢中路、延長路、子洲路、清澗路、鎮坪路、嵐皋路、定邊路……

虹口、楊浦區在市東北,對應東北黑、吉、遼三省的齊齊哈爾路、四平路、長春路、大連路、嫩江路、遼陽路、佳木斯路、牡丹江路、鴨綠江路、海倫路……

馬路多了,地名又不夠用了。隨著上海城區範圍的擴展,新增的大小馬路不計其數,全國各地現有的地名,能用的幾乎都用完了。

那就得換個思路。浦東張江高科技發展園區,路名採用中外科學家的名字,如牛頓、哥白尼、高斯、愛迪生、達爾文、華陀、祖衝之、張衡、李時珍、畢昇、蔡倫。

行走在張江高科技發展園區,一不小心就可以偶遇牛頓,也可以邂逅蔡倫,古今中外的高科技人才匯聚於此,讓這個高科技的「高地」變得名副其實。

而名人也是稀缺資源,名人的名字終歸有限,總有用完的時候。

閔行區又變了思路,以植物的名字來命名,如紫薇、銀杏、黃樺、紫藤、百合花……長寧古北新區則以紅寶石,藍寶石,瑪瑙……等名之。

來自上海市地名辦公室的數字表明,自1993年以來,上海共新闢馬路1300多條,使得目前上海道路總數達到5000多條。

馬路也會「扎堆」和「撞名」

還要來點文藝範兒

在上海重名最多的路,是人民路,基本上每個區都有一條。黃浦區有人民路,松江區有人民北路和人民南路,還有奉賢人民路、金山人民路、崇明人民路、嘉定還有一條「人民街」。

普陀的真金路,嘉定的白銀路,想發財的去走一遭,就真得能賺回真金白銀來?即便賺不回來,一輩子為錢所困的窮苦百姓,把真金白銀踏在腳底下,也能解解氣,讓人揚眉吐氣一回。

其實,錢及前程無非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老百姓更在意的是上海這兩道路:長壽路和安康路。一輩子走在長壽安康的道路上,夫復何求?

上海的馬路,從零到九,包括十百千萬億兆,所有數字單位都一一湊齊了。這些馬路,被戲稱為數學最好的馬路,它們是零陵路、一二八紀念路、二灶港路、三門路、四平路、五蓮路、六合路、七浦路、八滧公路、九江路、十一墩街、百色路、千陽路、萬航渡路、億松路、兆豐路……這樣的數學成績,也只有大上海才能做到。

那些壞在上海閒話上的馬路

阿拉上海人,上海人說上海話。上海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罵人的吳儂軟語,外人聽起來都像是糯糯的情話。上海話也可以化神奇為腐朽,不少馬路,有很好的名字,卻壞在上海話上了。

上海閔行區有條馬路叫「雅致路」,從文字上看,無可挑別,夠「雅致」的了,但到了上海人的嘴裡,竟成了「野豬玀」。閔行雅致路,就是閔行野豬玀,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將閔行人罵了個遍,閔行人民不答應了。

上海話把這條「雅致路」說成「野豬玀」,那一條條「支路」則更像家養的「豬玀」。上海有農四支路、五四支路、都市支路等眾多的「支路」,紛紛中槍倒下。

有人曾經設想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場景:一天,農四支路和五四支路狹路相逢,為「儂是豬玀」和「吾是豬玀」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都市支路匆忙趕來打圓場,說別爭了別爭了,你們「都是豬玀」!

類似的地名趣事,還有許許多多。阿拉曾經寫過《滬上最「刮三」的路名》一文,歡迎點擊查閱。

當年長寧區曾為兩條路取名,為「黔西路」和「赤水路」,此二地皆為貴州地名。在上海話中,前者是「尋死」,後者是「撤尿」,實在不雅。如果打出租、叫嘀嘀到黔西路,師傅問:「儂起阿里德?」你不能回答說「阿拉尋死路」吧。兩條「走不通」的路出臺後,老百姓意見很大,後經地名辦公室研究,最終取消了原先的命名,代之以其他名稱,即現在的綏寧路和金鐘路。

上海之大在於她包容的胸襟

也有平民化的一面

在十六鋪、董家渡一帶,曾經居住著來到上海灘討生活的人們,聽這些名字,就知道當地原來是做什麼買賣的。

這條豬作弄以及與它有血緣關係的「殺豬弄」始於清朝康熙年間。作為當時已頗具規模的大都市,衙門在城內老北門的東首,專門劃出一塊地方供商人開設殺豬作坊,日久成了氣候,中間一條小弄堂人們就稱它為殺豬弄。但隨著時光變遷,原本繁華熱鬧的景象如今已不存在了。

如洗帚弄(加工洗帚)、魚行街(經營鮮魚)、糖坊弄(做麥芽糖)、引線弄(縫衣針)、麵筋弄(製作麵筋)、篾竹街(加工竹籃)、湯罐弄(製作湯罐)、蘆席街(編織蘆席)、火腿弄(醃臘業)、硝皮弄(加工皮革)、筷竹弄(加工筷竹)、花衣街(經營棉花)等等。

十六鋪也有個「雞毛弄」,當年此地是不是一地雞毛?從上面的命名規律猜測,這「雞毛弄」,應該是殺雞賣雞的地方吧。只是這些傳統的行業,早已不復存在了,不知這些名字,是不是還依然保留著。

此鹹瓜不是鹹瓜,而是鹹魚。由於當年賣鹹魚的都是寧波人,寧波話「鹹魚」發音為「鹹瓜」,久而久之,這條路就叫「外鹹瓜街」啦。這條路所在的小東門地處十六鋪的裡邊,在這小圈子裡曾經幾乎都是鹹魚行。

結語

早前,上海突現一條「全是套路」的馬路。後經記者實地採訪核實後發現,此為兩名男子所為。他們為了拍照,將「和田路」的路牌,換成了「全是套路」。結果,他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事實上,城市道路的命名既有套路,但也並非「全是套路」。每一條道路,都有它自己名字。像一個生命,有它的延續性。給一座城市的每一條道路命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今天上海這樣具有傳承的大都市。

來源丨改編自「中國國家歷史」微信公眾號《我們都是馬路的過客:從上海路名說開去(上)》一文

//////////

相關焦點

  • 上海以地方為路名是怎麼由來的?上海是不是路名以地方名命名最多的...
    X 上海以地方為路名是怎麼由來的上海是不是路名以地方名命名最多的城市?
  • 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丨上海瑞金路:「紅色道路」上探訪「紅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翻開上海地圖,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這座城市的大量路名,是用中國眾多省區市縣的名稱來命名的。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上海路名,對應著中國革命的紅色地標,記錄和紀念著偉大的革命歷程。上海的這些路名是怎麼來的?它們與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與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新徵程,有怎樣的奇妙關聯?「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為您一一揭秘和解碼。
  • 從786路公交車隊的感人故事說開去
    786路公交車隊多年來優質服務,規範行車,把乘客當作親人,把車廂當作乘客的家,引得乘客交口稱讚。其中,為方便盲人乘車推遲末班車時間等感人的故事被媒體和社會廣為傳揚、交口稱讚。  大家知道,公交車的駕駛員們幾乎每天從凌晨到深夜都開著車在路上行駛。不容一絲一毫的分心與差錯。因為他們手中的方向盤上是乘客的安全、路人的安全、交通的順暢、城市的和諧。
  • 「愛在每步」親子路跑嘉年華在上海開跑
    2018「愛在每步」親子路跑嘉年華6月3日在上海市虹口區魯迅公園開跑,吸引了滬上近千名市民參與。由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體育總會主辦,虹口區體育局、每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承辦的這一活動,標誌著2018上海社區健康跑全線啟動。
  • 上海市沒有上海路 上海路只能到全國各地去尋找
    最初,英國人為上海街道的命名,沒有被上海人接受。上海人將南京路稱為「大馬路」,將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北海路依次叫做二、三、四、五、六馬路。1943年以後,上海出現大量以縣區命名的道路。如昌平路、富錦路、大寧路、嵐皋路、中江路、威寧路、田林路、棲霞路、墨玉路、劍川路、樂都路、象州路等,就讓人無所適從了。上海人只好接受了這種命名規則。 有意思的是,全國幾乎各省份都有省名或城市名出現在上海的路名中,唯獨沒有「上海路」。
  • 南京路北京路,上海路名為什麼多以省市命名?
    那麼上海路名為何如此特別呢?追根溯源:19世紀上海英美公共租界之規定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武力打開了清王朝的國門,在籤訂的《南京條約》中將上海歸納為通商口岸,從此將上變成了近代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
  • 臺灣的路名很中國,港澳的路名很西化,那我們的路名呢?
    忠孝東路是有名的商業街,很多百貨公司開在這裡,商店和食肆林立,繁華又熱鬧,就如歌裡所唱的那樣,是很多情侶拍拖都會來逛的地方。仁愛路則號稱臺北最漂亮的道路,兩旁整齊佇立的椰林很有南國風情。我沒答上來,他說,迪化就是烏魯木齊。而「歸綏」則是今天的呼和浩特。西南向區塊,有成都路、重慶路、西昌街、貴陽路、南寧路、桂林路、廣州街、梧州路、柳州街、廈門街,西藏路。東南向則讓人一眼到江南,金華街、寧波街、紹興街、杭州路、溫州街、瑞安街、舟山路,之後還有青島路、濟南路、臨沂街、金山路。
  • 尋訪路名背後的紅色印記 上海小學生這樣過「十一」
    新華社上海10月8日電(記者吳振東 郭敬丹)興業路、南昌路、瑞金路、遵義路、延安路、建國路……上海的城市路名中,不少蘊藏著紅色基因。今年「十一」假期,眾多上海小學生走出家門,以打卡紅色路名、繪製個性化《尋訪手帳》的方式,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徵程,表達對祖國母親誠摯的愛。
  • "上海最牛公交車"576路26分鐘開11站
    新華網上海頻道1月19日消息:近日,一篇名為《576路,上海最牛公交車》的帖子流傳於滬上各大論壇,帖子中說,576路公交車車速驚人,在馬路上連超多輛計程車是家常便飯。  對此,記者前兩天特意體驗了576路的"快感":不等上客門完全關閉就啟動,為了與其他公交爭搶車道猛按喇叭;從德州新村到臨平北路11站路只開了26分鐘,比反向的計程車整整快了6分鐘。
  • 上海擬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 路政:利用率不高
    上海城市道路、公路指路標誌設置調查問卷指路標誌部分原標題:上海擬取消指路牌的英文路名,路政:利用率不高,先徵詢意見近日,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上海欲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標誌8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確認,這只是上海市路政局就道路指路標誌設置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的調查,其中一項建議為取消指路標誌牌上的中英對照,理由為「大多數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達其實是拼音,利用率不高」。對此,受訪的上海市民和外國人均不支持取消英文路名,理由是上海有大量外籍居民和外國旅遊者,當看不懂漢字的人開車或打車時,「沒有一點英文就完了。」
  • 上海人說:上海到底有多好?走了永嘉路就知道
    原創丁乙溫州情前天溫州人 溫州史 溫州情 上海,一座國際大都市,內地省名市名差不多全被它用來命名自己街道的名稱,比如南京路、北京路、淮海路、西藏路。那麼多的街道,那麼多的巷弄,為什麼上海人會說:「上海到底有多好?走了永嘉路就知道。」先來了解永嘉路,了解它的前世與今生。上海的永嘉路長2072米,寬約16米,一頭連著徐匯區,一頭接著黃浦區,東西走向,東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
  • 上海品味|「環城圓路」:老城廂的幾多城門-上海,小東門,北門,電車...
    上海老城廂以幾個城門名命名的、叫作「環城圓路」的11路公交環線,堪稱全世界獨一無二。那輛商業化超級電容車,沿著環城轉啊轉啊,永不停息。跟著電車,一路走來,環城圓路上的有些具有歷史痕跡的老建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大樓與綠地,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建築依然矗立,成為歷史文化符號。當城市煥然一新,一條「環城圓路」、一條公交線路,卻帶你尋找著城市人文源頭,歷史文化印跡,更讓人展望未來。
  • 沒了壽寧路,小龍蝦去哪吃?-小龍蝦 熟凍 壽寧路 指南 吃貨-上海...
    原標題:沒了壽寧路,小龍蝦去哪吃?  隨著氣溫逐漸攀升,吃小龍蝦的最佳時節也開始到來,一場紅色的味蕾風暴正蔓延在申城的街頭巷尾。  每當夜幕降臨,小龍蝦就開始登上餐桌。  堂吃:沒有壽寧路 還有他們  定西路  自從上海最有名的小龍蝦一條街壽寧路被整改以後,定西路隱隱有成為新的「小龍蝦第一街
  • 再見了,雲南路!上海又少了一條老馬路……
    上海又少了一條老馬路…… 素材來源:周末做啥、上海去哪吃 還記得雲南路嗎?
  • 誰殺死了上海福州路? | 在地
    當時,他們每半個月就會來上海,去福州路拜訪客戶。終於到了1995年,他們決定自己來這開店,趕上了最後一趟生意好做的時候。陳容霞最早在科技館裡租了櫃檯,沒過幾年搬到了現在臨街的門面,他們賣毛筆、印章、宣紙這些文房用品,也賣畫、替人裱畫。那時,店裡總會接到中小學的採購訂單,「薄利多銷,主要靠走量」, 陳容霞說。
  • 上海英文路名缺少法律依據 地名司稱必須用拼音
    上海英文路名缺少法律依據 地名司稱必須用拼音標註  路牌上的羅馬字母標識應該用英文「Rd」,還是漢語拼音「Lu」?日前在上海召開「第九屆九城市地名工作交流會」上,這一話題再度引起關注。新民網就此展開調查。  是「Rd」還是「Lu」?
  • 這座因路名而起名的「卡德公寓」 是上海90年代的高級公寓
    如果說美食是需要去慢慢品味的,那麼建築也是需要細細閱讀的。你經常路過的一幢平平無奇的建築,它可能藏著近百年的歷史底蘊,有著鮮為人知得曾經,經歷過這座城市的變遷浮沉。大都市上海矗立著不少老建築,這些老建築就是我們這座城市寶貴的文化遺產。
  • 上海擬取消指路牌英文路名? 路政:利用率不高先徵詢意見
    原標題: 上海擬取消指路牌的英文路名,路政:利用率不高,先徵詢意見  近日,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上海欲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標誌,並評論此舉對於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會是問題。  8月25日,記者確認,這只是上海市路政局就道路指路標誌設置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的調查,其中一項建議為取消指路標誌牌上的中英對照,理由為「大多數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達其實是拼音,利用率不高」。  對此,受訪的上海市民和外國人均不支持取消英文路名,理由是上海有大量外籍居民和外國旅遊者,當看不懂漢字的人開車或打車時,「沒有一點英文就完了。」
  • 上海擬取消指路牌英文路名?路政:本意非取消,只是徵求意見
    近日,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上海欲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標誌,並評論此舉對於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會是問題。8月2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確認,這只是上海市路政局就道路指路標誌設置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的調查,其中一項建議為取消指路標誌牌上的中英對照,理由為「大多數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達其實是拼音,利用率不高」。
  • 上海浦東新區路名,有不少山東地名?浦東這些馬路名字也很有創意
    山東菏澤這些浦東新區路名,有的是山東知名地方,像是嶗山路、棗莊路、濰坊路、膠東路、臺兒莊路、德州路、萊陽路等;有些則可能只有山東本地人,才更為熟知,譬如東昌路、牟平路、利津路、龍居路為什麼上海浦東新區有很多路名,是山東省的地名?有些老人傳說是因為解放上海的時候,負責接管浦東的幹部是山東人,為了感謝他們做出的貢獻,就用了山東地名。但這個說法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