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地方為路名是怎麼由來的?上海是不是路名以地方名命名最多的...

2020-12-25 澎湃新聞
X

上海以地方為路名是怎麼由來的?上海是不是路名以地方名命名最多的城市?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

有1個回答

鍾翀 2018-08-13

上海以全國地方命名道路(以省、市為多)的情況源於租界開闢時期,1862年,公共租界為整頓租界內道路名,決定用中國省名和城市分別命名南北向和東西向的馬路。此後歷經城市擴張與改朝換代,這一命名方式大致未變,成為一種傳統。至於上海是不是以地方命名最多的城市,沒有這方面的特別統計,但就城市規模來說,至少在中國之內應該沒有是問題的。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從上海路名說開去
    上海租界示意圖 隨著上海城市規模的迅速發展,租界以外道路的命名,大致採用了「東西向道路用各地的城市名,南北向道路則用各個省區名」的命名原則
  • 南京路北京路,上海路名為什麼多以省市命名?
    那麼上海路名為何如此特別呢?追根溯源:19世紀上海英美公共租界之規定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武力打開了清王朝的國門,在籤訂的《南京條約》中將上海歸納為通商口岸,從此將上變成了近代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
  • 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丨上海瑞金路:「紅色道路」上探訪「紅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翻開上海地圖,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這座城市的大量路名,是用中國眾多省區市縣的名稱來命名的。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上海路名,對應著中國革命的紅色地標,記錄和紀念著偉大的革命歷程。上海的這些路名是怎麼來的?它們與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與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新徵程,有怎樣的奇妙關聯?「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為您一一揭秘和解碼。
  • 臺灣的路名很中國,港澳的路名很西化,那我們的路名呢?
    忠孝東路是有名的商業街,很多百貨公司開在這裡,商店和食肆林立,繁華又熱鬧,就如歌裡所唱的那樣,是很多情侶拍拖都會來逛的地方。仁愛路則號稱臺北最漂亮的道路,兩旁整齊佇立的椰林很有南國風情。在龍應臺的書中,1947年的時候,一位來自上海的設計師鄭定邦被授命為臺北市街道規劃和命名。到這裡,可以想像到見他當年將一張中國地圖,鋪在臺北市的街道上,將地圖上的地名按照東西南北的方位,逐條畫了出來。據說鄭定邦的靈感來源就是上海的舊街道,老上海的街道規劃就是一張打開的中國地圖。
  • 上海浦東新區路名,有不少山東地名?浦東這些馬路名字也很有創意
    很多人,尤其是山東的朋友,來到浦東旅遊、工作的時候,會十分親切地發現:怎麼浦東新區有那麼多馬路,都是咱們大山東的地名呢?山東菏澤這些浦東新區路名,有的是山東知名地方,像是嶗山路、棗莊路、濰坊路、膠東路、臺兒莊路、德州路、萊陽路等;有些則可能只有山東本地人,才更為熟知,譬如東昌路、牟平路、利津路、龍居路
  • 上海擬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 路政:利用率不高
    上海城市道路、公路指路標誌設置調查問卷指路標誌部分原標題:上海擬取消指路牌的英文路名,路政:利用率不高,先徵詢意見近日,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上海欲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標誌8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確認,這只是上海市路政局就道路指路標誌設置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的調查,其中一項建議為取消指路標誌牌上的中英對照,理由為「大多數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達其實是拼音,利用率不高」。對此,受訪的上海市民和外國人均不支持取消英文路名,理由是上海有大量外籍居民和外國旅遊者,當看不懂漢字的人開車或打車時,「沒有一點英文就完了。」
  • 點綴老上海的老路名
    南京路、北京路、西藏路……,初來上海的遊客想要找尋上海路名的命名規律,卻不能如願。愛多亞路、福煦路、貝當路、馬斯內路……,接觸上海歷史的朋友碰到這些奇特的上海路名,也想打聽些來由。上海中心城區的道路,除開在南市老城廂的部分,多數形成於近代開埠以後,由租界當局命名,因此普遍烙上了異國文化痕跡。
  • 上海擬取消指路牌英文路名? 路政:利用率不高先徵詢意見
    原標題: 上海擬取消指路牌的英文路名,路政:利用率不高,先徵詢意見  近日,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上海欲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標誌,並評論此舉對於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會是問題。  8月25日,記者確認,這只是上海市路政局就道路指路標誌設置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的調查,其中一項建議為取消指路標誌牌上的中英對照,理由為「大多數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達其實是拼音,利用率不高」。  對此,受訪的上海市民和外國人均不支持取消英文路名,理由是上海有大量外籍居民和外國旅遊者,當看不懂漢字的人開車或打車時,「沒有一點英文就完了。」
  • 上海擬取消指路牌英文路名?路政:本意非取消,只是徵求意見
    近日,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上海欲刪除路牌的英文路名標誌,並評論此舉對於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會是問題。8月2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確認,這只是上海市路政局就道路指路標誌設置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的調查,其中一項建議為取消指路標誌牌上的中英對照,理由為「大多數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達其實是拼音,利用率不高」。
  • 閘北靜安哪個先有其名? 上海17個區縣名字由來揭秘
    先覅講閘北和靜安誰並誰,儂曉得他們名稱的由來嗎?自詡為上海人或新上海人?那有些問題要考考你,看看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上海人伐?!~  你知道自己所在區縣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哪個區以年號得名?哪個區因河得名?哪個因路得名?哪個又是因人得名的?儂曉得伐啦?伐曉得快點來學一學!
  • 上海市沒有上海路 上海路只能到全國各地去尋找
    許多外地人到了上海,會感到非常親切。因為在大街上走著走著,就發現了他所在省份或城市的名字。什麼四川路啊,山東路啊,河南路啊,北京路啊,重慶路啊,南京路啊——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就是以「南京路上好八連」官兵為原型。
  • 廣州後生仔女情迷奇趣路名
    以前只會熟悉從家到單位或學校,以及經常逛的幾條商業街,如今卻走了很多過去從未涉足的地方,對此,小組核心成員咖啡特別開心:「雖然很多業餘時間都被佔用了,但這的確讓我對居住的城市更加了解,諸如以上那些千奇百趣的地名,不是生活在附近的老街坊都未知其由來。『掃街』的過程中,我們還會聽到許多藏在民間的智慧和歷史。」
  • 尋訪路名背後的紅色印記 上海小學生這樣過「十一」
    新華社上海10月8日電(記者吳振東 郭敬丹)興業路、南昌路、瑞金路、遵義路、延安路、建國路……上海的城市路名中,不少蘊藏著紅色基因。今年「十一」假期,眾多上海小學生走出家門,以打卡紅色路名、繪製個性化《尋訪手帳》的方式,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徵程,表達對祖國母親誠摯的愛。
  • 關於鄭州的路名,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如果上面的都沒有,那肯定有一條建設路。」 這種高重複率的路名遍布全國各地。而每個城市的路名,又各有特點。 鄭州的路名背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今天就帶大家去探索一下。
  •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奇特路名:臺中路、臺南路均以臺灣地點為名
    ,其中臺南路還是一條主幹路  本文介紹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區域之奇特路名。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用了一些臺灣城市為地名,比如臺中路、臺南路等道路,而其中的臺南路還是一條主幹路。  福建省廈門市與臺灣隔海相望,二者也比較密切相關,因此廈門的一些路名使用臺灣的地名,這也表示了二者的特殊關係。  下面地圖表示了福建省廈門市與臺灣的關係,廈門、澎湖、臺南三者基本上是一條直線。
  • 武漢地名路名整治背後的故事 命名是一件精細活兒
    「在武漢天地附近,路名大多以具有抗戰紀念意義的東北城市及將領命名,如長春街、大連路等。」他建議,漢口濱江商務區的道路命名需要有規則的理念,可以華北、華中、華南等區域的省會或京廣線重要城市命名,如太原路、西安路、陝西路等。但一些有歷史傳承的地段,他還是建議傳承原味。
  • 上海36處地名由來 每個名字都有一段神奇往事-上海,大世界,黃浦,得...
    原標題:故事‖上海36處地名由來,每個名字都有一段神奇往事  人們常說  如果想了解一座城市  首先要從地名開始  生活在上海的你  幾乎每天都會奔波在城市不同角落  關於上海各個地方名字的由來,  你知道多少呢?
  • 臺北的路名,讓人親切到如同回家,老城區更是如大陸版圖縮影
    在臺北,除了語言、文化、飲食等種種相同之外,路名更是讓人親切的如同回家。去過臺北的遊客,都會對臺北街道的名稱記憶深刻,因為很多街道都是根據大陸的省市來命名的。徐州、濟南、長春、四平、南京、長沙、武昌等等,這樣熟悉的路名隨處可見,遊客甚至在不經意間就能看到自己的家鄉。
  • 上海英文路名缺少法律依據 地名司稱必須用拼音
    上海英文路名缺少法律依據 地名司稱必須用拼音標註  路牌上的羅馬字母標識應該用英文「Rd」,還是漢語拼音「Lu」?日前在上海召開「第九屆九城市地名工作交流會」上,這一話題再度引起關注。新民網就此展開調查。  是「Rd」還是「Lu」?
  • 滬上奇葩路名、地名不完全大盤點
    每個城市對道路命名, 也有著自己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上海,當然也不例外。 除了以我國省份、城市名稱來命名的道路之外, 還有不少搞笑的、讓人摸不著頭腦的, 或者咬文嚼字的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