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吃過方面便,在全球工業化生產的所有主食產品中,它的產量和地位僅次於麵包。
中國作為方便麵大國,銷量常年位居第一,孕育出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品牌。
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國方便麵去年產量達到573.3萬噸,但還是有從國外進口方便麵產品。
就拿韓國來說,去年其面向中國大陸出口了超4萬噸的方便麵。是我國進口方便麵第一大國,超過美國、日本等國家。
那麼,大家知不知道韓國有哪些方便麵品牌,哪個品牌最受歡迎?
根據了解,韓國本土方便麵品牌主要有農心和三養。其中,農心方便麵是銷量和市佔率第一的存在,也是最受韓國人歡迎的品牌。
資料顯示,株式會社農心(Nongshim)創辦於1965年,是一家專門生產、銷售方便麵、休閒食品及飲料的食品公司。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成為韓國知名食品品牌,且產品遠銷全球各地。目前,主要有辛拉麵系列、辣白菜系列、上海湯麵系列等方面便產品。
農心剛成立的時候,便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研究所,旨在研究符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陸續推出炸醬方便麵、拉麵、碗面、湯麵等產品。
在34年前,農心辛拉麵正式推出。這可以說是農心最具代表性的方便麵產品,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產品矩陣越來越豐富,再加上口味符合韓國消費者,農心很快便成為韓國市佔率第一的方便麵品牌,且這一地位維持到今天,足見其強勢。
除了注重產品開發之外,農心還非常重視品牌營銷。比如在80年代成為亞運會和奧運會的官方方便麵供應企業,使得它在國際舞臺上開始嶄露頭角。
上世紀末,農心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知名度和格調,開始舉辦農心辛拉麵杯世界圍棋對局賽。
隨著圍棋賽事的舉辦,農心一度和圍棋牢牢綁在一起。從營銷角度來說,此舉無疑非常成功。
在中國市場方面,農心大概也是在上世紀末開始展開經營活動的。當時,國內方便麵基本都是熱水泡著食用。
但農心不一樣,它在我國推出了需要在鍋裡煮著吃的方便麵,該產品一度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追捧。當年就在中國拿下了700萬美元的銷售額,在此後的20餘年間,這一數據翻了數十倍。
現在回頭去看,農心方便麵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主要採取了本土化和差異化兩大策略。
在本土化方面。從商業化的角度看,一個陌生品牌要想在別的國家打開市場,採取本土化策略是相對不錯的選擇。
農心通過圍棋賽事拉近了和我國消費者的距離,同時,在廣告營銷方面充分融合中國特色。這些本土化措施,使得國人「農心」品牌多了一份親切感。
在差異化方面,農心方便麵從口味到產品設計都秉承了韓式風格,前文提到的需要在鍋裡煮也是差異化的一種。
差異化可以很好地使其跟我國本土方便麵品牌區分開來,有從企業長遠發展角度看,助於品牌的培養和形成護城河。
根據公開數據,2020年上半年,農心方便麵的海外銷售額已經達到5.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6億元,這一數據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65%。
此外,公司的海外營收中國市場佔比第一,約為60%。這麼算下來,今年上半年農心在華營收達到21.6億人民幣,月均撈走3.6個億。
雖然這個數據跟康師傅、統一等品牌比起來不算什麼,但也算是最受國人歡迎的海外方便麵品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