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擔心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對此大家怎麼看?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文|趣評互聯
晶片自主成為一種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不僅給人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技術是可以共享的,甚至曾經有人說過「科技無國界」這樣的話,然而在現實中,這個局面並沒有辦法被建立起來。
這兩年來,關於晶片的話題不絕於耳,此起彼伏。你在某個領域的欠缺有一天卻成為對方攻擊你的軟肋。晶片的體積非常的小,如同指甲蓋大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東西卻成為了我們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因為晶片所蘊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有人將晶片形容是智能設備的「心臟」。即便在高端的設備,都需要搭載高端的晶片。
為了壓制國內企業的發展,晶片成為了最好的攻擊武器,在晶片問題上, 一步步加緊了限制的措施,最終全球很多科技企業在晶片的出貨上都受到了限制。
老美再次發揮了「科技霸主」權威,在半導體領域,老美有著領先的技術,因此在晶片上才能夠引起巨浪。這也給整個半導體行業敲響了警鐘,技術只有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能不受制於人。
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老美實行「科技霸主」,早在之前日本半導體企業也曾感受過這種風浪,因此晶片自主成為一種趨勢。
在晶片領域我國早已深耕數年,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只是在某些領域還有所欠缺,這次的晶片事件也讓我國深刻意識到,在晶片領域存在的短板,國內不少的科技企業紛紛入局半導體。
不僅中國,歐洲國家也意識到危機感,就在前段時間,根據外媒透露,芬蘭、義大利、西班牙等13個歐洲共同籤訂協議投資半導體技術和處理器。
俄羅斯卻特令獨行
可以看出晶片自主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俄羅斯這個國家也沒有自研晶片,但是卻絲毫沒有危機感,為何不擔心被卡脖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在晶片這個領域,俄羅斯幾乎是屬於空白的,即便是低端的晶片都無法實現,要知道晶片想要自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裡面搭載了很多的技術和設備,可能俄羅斯也意識到這一點。
全球有很多個國家在晶片上,都是依賴進口的,據統計,我國花費在進口晶片的開銷上,高達3000億美元,其他國家同樣也是如此。而在這個領域老美是最大的贏家。
三家美企巨頭,在全球的總銷量上佔據了90%,想要與這些晶片巨頭正面剛顯然是一大挑戰,於是俄羅斯採取的不是「正面剛」,而是尋找一種替代晶片技術。
擬電路設計是俄羅斯所擅長的,俄羅斯也正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從而替代了晶片的技術,並且將這個技術加以運用到S-500以及S-400中。這個技術讓俄羅斯的武器開始越發的強大了。
雖然俄羅斯的武器外形上並不輕盈,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關鍵所發揮的威力並不會差。這個辦法連美國都不得不嘆服,因此即便俄羅斯在晶片領域非常的薄弱,也絲毫不慌,就是因為擁有了這個技術。
寫在最後
晶片在前期的投入是非常的巨大的,不過我國已經正式將晶片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因為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實現了晶片國產化,那麼我國才能夠擺脫卡脖子的局面。
雖然俄羅斯的這個辦法非常的巧妙,但是不得不說在其他領域,晶片是沒有辦法被取代的。如今華為以及國內其他企業紛紛入局半導體行業,中科院也表示將會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
各方力量的加持,加上原有的基礎,相信晶片國產化只是時間的問題。你認為晶片是否有其他的技術能夠替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