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畫——湖湘師表張京華不平凡的平凡生活
國學是貫通文學、史學與哲學,貫通中原與四方,使之融匯為一個整體,並從而做一些提高、深化和雅化的工作。
國學是萃集能夠代表本國學術水準的思想學說,從而做一些憶舊、追懷和推崇的工作。
國學是就本國的生存土壤而適宜之,就本國的生存環境而珍惜之。
國學就是中國古典學,融通四部,貫穿中西,在打破現代學術對中國古學分割宰治的同時,力圖培養具有前瞻眼光的通學之才,回到古典,放眼未來,力圖從民族文化的源泉處培植出新的生機和生命。
虞舜南巡狩,崩於蒼梧,葬於九嶷。虞舜居於「二十四孝」之首,娥皇、女英居於《列女傳》一百零五人之首。《堯典》《舜典》是《書經》的開端,唐堯、虞舜是儒家所認同的中國文明史的開端,堯舜之道是中國古代政治的最高典範。
柳宗元是唐代一流的文學家,寓居永州十年,《永州八記》膾炙人口,其小品山水遊記獨步天下,居於「唐宋八大家」之列,影響遍及整個東亞。
周敦頤為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孔孟以來推此老,程朱之上更何人?」周敦頤是孔子、孟子之後承接道統的第三位聖人。《太極圖說》、《通書》二篇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繼承並且發展了易學。《愛蓮說》一文,清雅脫俗,如同光風霽月。
永州位於瀟湘二水之交,為二千年水路通衢,加以水石清秀,流寓者多,摩崖石刻之多之密,遂居南國之首。摩崖石刻是一個交叉的學術領域,涉及的學科有史學、文學、哲學、文物考古學、文獻學、文字學、書法藝術和民俗學,體現著多種學科交叉的方法與範式。永州摩崖石刻創自唐人元結,故其主題即為先賢、寓賢、求賢,在冰冷的石灰巖背後,卻是文人群體的有生命、有熱度的文化創造。
永州有顏真卿所書《大唐中興頌》,奇偉古雅,清奪湘流。永州又有僧懷素,擅草書,世稱「狂草」,與張旭齊名,而嗜酒,故稱「顛張醉素」。其《藏真帖》自敘得筆法之原,《自敘帖》記載身世及與士大夫之交往。史載懷素「後遊中州,遇顏真卿,名遂震京師」。李白《草書歌行》豔稱「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永州又有何紹基,讀書廣博,長於經學,工詩能文,最擅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碑帖,最終自成一家。尤長草書,執筆用回腕法,字號「猨叟」,世稱「何體」。
凡此種種,無不給我們以高尚,以莊嚴,以親切,以雅潔。溫柔敦厚,絜淨精微。
國學院師生願意分享我們的所聞所見所思所感,於是誕生了這一個「瀟湘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