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煉的語句。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大多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大多數是生活經驗的總結,是智慧積累的結晶,是事物發展的規律。當然,也避免不了有些糟粕,需要我們加於辨別,有選擇地吸收。
今天,湘西九哥來給大家講講,農村俗語:不怕鬼哭,就怕狗嚎。放在今天的語境下,該作何理解?
一、先講講:不怕鬼哭
一般來講,大多數人是怕鬼的,雖然科學一再證明,鬼只是一種虛無,但很多人還是怕,這是源於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在這裡,說不怕鬼哭,只為更好地襯託出下句「就怕狗嚎」的恐怖。
二、再講講:就怕狗嚎
地處荒野的農村,由於人口密度較小,跟自然界接觸多,所以大多數人家都養狗護院,狗的聽覺和嗅覺都特別靈敏,是人類的好多倍,而且晚上的視力也很好,人聽不到的聲音,看不見的東西,它都能感覺到。一般來講,狗都是汪汪叫的,很少嚎叫,根據農村人長期生活經驗,狗一旦出現嚎叫的現象,和貓頭鷹發出咯咯笑聲的效果是一樣的,意味著:家裡或多或少就會發生一些狀況或者厄運。
三、俗語感悟:
為什麼聽到狗嚎後,往往確實有人過世?這於這個問題,目前,最科學的回答是:狗嚎、貓頭鷹笑、烏鴉叫等等,都不能預示厄運和死亡,所有動物一樣,在臨死前新陳代謝要比合成的速度更快,電解質加速分解後就會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科學上稱之為「屍胺」,這種特殊的氣味,常常會把周圍的靈性生物吸引過來,讓它們產生寂寞、興奮、害怕、不舒服等情緒,發出一些異於平時的聲音,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