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珍惜、關懷員工,讓同仁盡情地發揮最高潛力"這是世碩電子廠對員工的承諾。有誰能想到這樣標榜著"珍惜關愛"員工的公司,有朝一日會因為員工被罵上熱搜。
近日,從抖音熱榜到微博熱搜,"崑山世碩電子廠"連連霸屏。為什麼?正是因為管理部員工那特殊的"頒獎儀式",以及新員工那折不斷的"傲骨"。
硬掰工人的傲骨
據各大平臺曝光的視頻,9月5日,在世碩電子廠內,3名工作人員在進行新員工工作證的發放工作,老員工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像施捨一般,將自己手中的新員工的工作證件一一的扔在地上。新員工,則個個都俯身蹲在地上,仔細的翻找自己的證件。在一些員工和網友看來,這是對員工的不尊重。據網曝,在此之後出現了大規模的員工辭職。
該視頻曝出後引發網友的憤怒,公司被指"態度傲慢、缺乏尊重、不把員工當人看",一時間世碩成為眾矢之的。面對如此大的輿論風波,世碩的公關處理卻始終有條不紊,在視頻剛被曝出時,世碩矢口否認,並稱網上流傳的照片和視頻為不實內容,儘可能的把事情淡化掉。在被媒體曝光後,輿論的壓力來了,這時候世碩才開始帶著主管團隊道歉,並發表聲明:對於發生這種事情,是管理部的失職,對此表示抱歉,今後會加強管理關愛員工。
工人來去,無關輕重
一場如此大的輿論風波,世碩卻這般不痛不癢的處理,難道這種風波不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嗎?他們怎麼敢這麼搞?不怕名聲臭了沒員工敢來嗎?
況且我國的就業模式已經在向雙向選擇就業轉變,找工作成了公司和求職者的雙向選擇,公司決定要不要人之後,求職者能夠決定要不要在公司待,不想待工作多的是,隨時能走。以世碩一個月4千多的工資怎麼能吸引到人?而且像世碩這樣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遍布中國,就拿崑山來說,叫得上名的大型電子廠不下20家,求職者完全可以去選擇一個善待員工、名譽優秀的公司,完全可以做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世碩的招聘現場為何還是人山人海?
事實上,這場風波對於世碩而言無足輕重,他們不但第一時間澄清了媒體上爆料的大規模員工離職是假消息,而且招聘季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進廠的人不降反增。甚至連工廠的招聘人員都說:"這兩天進的人太多了,每天面試5000人。"
這樣一個名譽崩塌、不把員工當回事、甚至遍地都是競爭者的公司為何還有絡繹不絕的應聘者?這正是由中國工業發展的所呈現出的特徵——勞動力分配不均所賦予它的強硬資本,他不缺,也不會缺員工。
招工難?根本不難
曹德旺曾說過,現在的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願幹工廠。在人們的印象中,現在的製造業沒人願意幹,各種工廠找不到人的報導不絕於耳,可實際上呢,這都是假象。
最近有一則報導是講今年的富士康,原文如下:
今年9月的第一周,深圳龍華富士康就有大批員工選擇離職了,那幾天辭職的人每天都要排長隊辦理手續,遠遠看去,人頭黑壓壓的一片。在富士康的廠區內,還有大喇叭循環喊話"辭職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找到問題的原因,就算你走1000家也於事無補!凡事都有原因…"但是員工們卻表情木訥的繼續排著隊等著離職手續的辦理。
連世界頂級的代工廠都沒人工作了,其他製造業還怎麼招人?可實際上呢?在2020年上半年富士康實現收入176.65億元,同比增長3.6%,在疫情大環境的約束下,富士康依然保持產值,甚至還有所增長,沒人工作的工廠還保持著產值的增長這確實"不可思議"。顯然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並不缺勞動力,產值的增長也與工廠內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密不可分。
"咱們工廠不缺人"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被稱為製造業大國,擁有"世界工廠"的標籤,人口數量是我國製造業引以為傲的資本。而現在,我國正在不停地由低端製造業逐步向高端製造業發展。但是,由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潛能尚未完全釋放,中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化階段還將持續較長時期。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1-6月中國出口10987.5億美元。從出口產品結構看,防疫物資、"宅經濟"(線上行業及產品)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其中紡織服裝、箱包、鞋靴、塑料製品、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2131.6億美元,佔比19.4%,在疫情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下,中國的進出口仍然保持著可觀的數據。不可否認,這接近20%的佔比是對我國的製造業做出貢獻的巨大肯定,這也與鄉村、學校輸送的龐大數量勞動力有著密不可分聯繫,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到2.9億人,比上年增加241萬人,2019年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8.6%,其中,從事製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27.4%;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8.7%。整體算下來有接近8000w農民工從事製造業,這相當於一整個德國的人口總數。而這些數量龐大農民工正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運轉所需要的中堅力量。不僅僅是鄉村,中專技校等也在輸送勞動力上下足了功夫,2019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493.47萬人,技校畢業生98.4萬,這為製造業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輸送了大量優質的勞動力,這一條條擺在眼前的數據說明一個問題,我國根本不缺勞動力。
既然中國不缺勞動力,那這些本應該湧入工廠的人,為何會出現曹德旺所說的去做外賣小哥的情況呢?其實這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據統計,我國的騎手中85%都是高中及以下學歷,還有1%的騎手擁有研究生或以上學歷。也就是說這些原本在工廠從事第二產業的小哥們跑到了服務業。可是美團、餓了嗎他們的本質是網際網路公司,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騎手,更多的是擁有一定學歷的高知分子,這是否是一種門不對戶?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外賣行業的騎手大約有1千萬名,其中活躍人數六百萬左右,也就是說真正在一線送餐的外賣小哥只有六百萬。以美團為例,美團在發布2019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美團在全國有400萬騎手,騎手的人均年工資為10250元。年收入平均1萬元?這個收入在工廠或許2個月就可以掙到,這種平均工資工廠工人有什麼理由爭先恐後的去做外賣小哥呢?
再說騎手的量需要這麼多嗎?幾億從事製造業的工人都跑來當騎手,公司吃得消嗎?就算公司吃得消給他們崗位,這麼多人相互競爭搶單,最終面臨會是搶不到單無外賣可送。而事實上,外賣公司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需要這麼多外賣小哥。有這麼多位置和資本容納勞動力的地方,還是工廠。
中國工業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勞動力供需的固定化,只要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就會源源不斷的有工人進來,這也是我國人口所決定的。
中國工廠始終不缺人,因為他們有資本有吸引人進廠的崗位,這裡工作很簡單,只需要重複性的機械動作,只需要有勞動力工廠就能運作。
世碩為什麼這麼硬?因為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模式決定了他不會缺少勞動力。
現在,世碩的熱度散去了,工廠的流水線依然正常地運轉著,工廠外的求職者依舊排著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