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能少」,讓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雲南脫貧攻堅總攻中「控...

2020-12-23 看看富源

古啟生,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曰者鎮中學初二學生,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他只身前往廣東打工。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打工幾個月後,曰者鎮幹部與學校老師來到他打工的工廠。在鎮幹部和老師的勸說下,他又回到了學校。

「學不可以已」。按照高質量脫貧的要求,雲南省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以「一個不能少」的要求排查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在全省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勸返輟學學生16058名,勸返率達97.10%,其中貧困戶學生4512名,勸返率達98.95%。

排查:下最大決心摸清底數

歷經多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適齡兒童失學、輟學者已經不多了。但到底有多少人失學、輟學?是些什麼人?即使到2019年的上半年,雲南教育部門仍然「心裡打鼓」。

其中緣由:客觀上,雲南山高谷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失學輟學的動態情況不易掌握;主觀上,按照脫貧攻堅「零輟學」「零失學」的硬性考核要求,「報告問題就得解決問題」,一些地方掌握了真實情況也不敢上報。

這怎麼行?雲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教育是扶志扶智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必須不折不扣抓好教育扶貧,抓好「控輟保學」;抓好「控輟保學」首先得摸清底數;要讓各級領導幹部認識,發現問題、查清問題是好事,是解決問題之始,不要怕問題、捂問題;絕不能讓「控輟保學」成為脫貧攻堅領域的「灰犀牛」事件。

「抓實抓好『控輟保學』工作,要把情況搞清楚、把措施搞清楚、把事實搞清楚,做到對事實負責、對政策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事業負責」,雲南省委分管領導明確要求。

一場動員規模和動員力度空前的查底數行動就此開始。在壓實責任的基礎上,雲南省按照「不漏一人」的要求開展入戶遍訪,縣、鄉、村開始了全面「四查三比對」的大排查。

「四查」指的是查戶籍、查學籍、查學生、查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兒童數據。「三比對」指的是用戶籍與學籍比對適齡失學人員,用學籍與實際在校學生比對輟學學生,用學生與扶貧資料庫比對建檔立卡貧困失學輟學人員。

全省輟學、失學學生底數查清:需要勸返學生165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60人。

勸返:無論「岔」得多遠,務求「迷途知返」

在摸清底數的同時,雲南省部署了對失學、輟學兒童「勸返」的要求:突出「應勸盡勸」「一個不能少」,讓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勸學」有幾個「標配」步驟,即「四步法」:

第一步是宣傳教育。對一時犯糊塗不讓孩子讀書的家長和不想讀書的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講清讀書重要的道理,做好失輟學學生及家長思想工作和法治教育。

第二步是責令改正。明確學生家長作為監護人有完成孩子義務教育的責任,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直至送孩子返回校園。

第三步是行政處罰。對宣傳教育和責令整改仍拒不履行義務的家長,由鄉鎮人民政府予以行政處罰,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限時整改。

第四步是強制執行。對責令不改的失學、輟學兒童家長或非法用工個人、單位,由檢察院提起公訴「官告民」,法院判決後依法強制執行,形成震懾效應。

針對輟學學生務工地廣泛、分散,部分輟學學生或家長不願告知地址等情況,丘北縣在各鄉鎮分別組建勸返組,精心準備,「點對點聯繫」,逐一把在外地打工的適齡兒童全部勸回。

鞏固:讓孩子無憂無慮學習

孩子家長參與學校食堂、衛生等後勤工作並領取報酬,與孩子共同生活,並與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在學校操場上,學生、老師、家長一起參加校園活動,其樂融融。

這是普洱市鎮沅縣按板鎮中心小學的一幕。為了讓勸返回校的6位學生「留得住」,學校根據6位學生的特點專門在學校設立了公益崗位,讓家人在公益崗位上工作,同步與學校一起教育學生,「公益行動,家校共育」。

失學、輟學情況多種多樣:有孩子過早棄學外出打工掙錢的,有家庭漠視、放任的,有早婚早育觀念影響的,不一而足。在「勸學」後,復學穩定成為檢驗「控輟保學」成色的又一環節。

政策保障。實施「三免一補」、中職資助、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等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落實好教育補助,確保絕不出現「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現象。

特色教學。落實「一校一案」「一生一策」,實行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為勸返復學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實用性的教育,根據學生情況安排隨班就讀、特校就讀或送教上門等教育方式。

心靈關愛。針對易輟學生厭學情緒濃、心靈脆弱,極易產生「二次輟學」的問題,開展師生結對關愛,強化對在校生、勸返生的貼心關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學校的溫暖。

曾經失學、輟學的孩子回來了,安心地坐在教室裡學習文化知識。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一個都不能少」 鞏義市倉西村委主任傾情勸說輟學女孩重返校園
    倉西村委對於輟學在家的靜亞高度重視,村支書白由根、村委主任李煥文、李保城、李石山、李高升、王桂芳、玉芬等村委幹部,重點關注,並多次深入到戶到12歲靜亞家裡勸說她重返校園。2020年4月29日對於倉西村12歲女孩靜亞來說,是特別的一天,這一天在村主任李煥文、村幹部王桂芳村長一行人找到她後,孩子還是怎麼也不願意去上學。
  • 江西興國:控輟保學「一個也不能少」
    一次次踏上「勸返」之路,一次次為喚回學生重返課堂而費盡心力,一次次為拴住「遊子」的心而屢出實招……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江西省興國縣教科體系統把「不因貧輟學」作為阻斷貧窮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兌現了教育扶貧控輟保學
  • 「求學路上一個不能少」!這是他們的宣言……
    以下是正文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州、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蒙自市教育系統立足實際,對標對表脫貧攻堅目標,從難點、焦點問題入手,理清思路、制定舉措、查漏補缺、抓好落實,強力做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確保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常態化動態清零。
  • ——教育系統全面推進控輟保學工作紀實
    貴州、四川、廣西、甘肅等地,「政府一條線、教育系統一條線」的雙線多級包保責任制帶動縣長、局長、鄉長、村幹部、校長、家長參與控輟保學行動;雲南探索出「四查三比對」、「宣傳教育、責令整改、行政處罰、強制執行或提起訴訟」依法控輟四步法、普職融合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摸清了輟學學生底數,解決勸返難問題;湖南建立了控輟保學工作抽查制度,開展實地督查……  如何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上也上得起學,解除求學後顧之憂
  • 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校友何曉杉:紮根農村,為家鄉脫貧攻堅盡一己之責
    何曉杉,中共黨員,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屆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曾獲省級優秀畢業生。何曉杉說:「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家鄉的脫貧攻堅工作已經熱火朝天的開始了,面對家鄉的脫貧,我無法袖手旁觀,所以選擇到家鄉脫貧攻堅一線工作,為建設家鄉做出自己的貢獻。」以身作則,主動擔當,2019年,何曉杉被評為「怒江州最美大學生村官」。2020年獲得怒江州疫情防控表現突出個人的表彰。  為勸學,他輾轉奔波
  • 九年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該片取材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背景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控輟保學」案例。新學期伊始,老師發現一名學生輟學在家,相關部門多次上門做家長思想工作,可家長非常頑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臨夏是一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適齡兒童失輟學問題比較突出。法院勇於擔當、創新方式,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控輟保學」難題。經不懈努力,輟學孩子重返校園。該片讓廣大群眾明白,不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是違法的。
  • 一個都不能少,輟學孩子又回到課堂
    同時,該檢察建議也引起縣委高度重視,2019年7月,沭陽縣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以1號文件出臺《沭陽縣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方案》,要求確保全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2%以上。截至目前,經專項行動排查出的242名輟學未成年人中,除1名因厭學輟學外,其餘符合入學條件的均已返校,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9%以上。
  • 六枝特區:盯緊重點為脫貧攻堅總攻督戰保駕護航
    3月以來,六枝特區紀委監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印發了《關於對脫貧攻堅總攻督戰工作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的通知》。第一至第八派駐紀檢監察組緊盯各被監督單位的重點職能部門,對涉及專班工作的18家區直部門、36家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單位進行督戰。「今天到住建局,主要工作是督查你單位對脫貧攻堅總攻督戰工作的貫徹落實情況。
  • 不讓一個孩子失學輟學——馬關縣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紀實
    不讓一個孩子失學輟學——馬關縣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紀實  控輟保學現場會近年來,馬關縣各部門持續聯合開展控輟保學行動,落實零輟學的目標要求,實現了義務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小學、初中輟學率從2015年的0.04%、2.65%降到2020年的動態清零。
  • 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通過這幾年的生動實踐,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精準方略是雲南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的關鍵所在,是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制勝法寶。一是始終堅持目標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標準是指揮棒,要始終堅持目標標準,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不能偏離。
  • 國務院新聞辦就雲南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這四個方面因素相互交織,使得雲南脫貧攻堅的特殊性、複雜性、艱巨性在全國罕見。比如貧困面:雲南的129個縣(市、區)中122個有扶貧任務,其中88個是貧困縣,27個深度貧困縣。我們貧困縣的數量佔全國貧困縣總數的10.58%,也就是說,每10個貧困縣中雲南就有1個。
  •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進展綜述來了 |特別關注
    瞄準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硬骨頭」,從組織領導、專項整治、政策制定等方面攻堅克難「娃娃你才十五六歲,正是學習知識和技術的時候,黨和國家給了大涼山孩子免費接受教育、吃住全管的好政策,希望你能給自己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天,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男孩小各,突然接到村幹部打來的電話。
  • 走向小康生活丨雲南丘北控輟保學專項行動:「一個都不能少」
    2019年8月即將秋季開學的時候,剛滿14歲的楊貴明為減輕父母負擔,選擇輟學離校,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在廣州市遠郊區的大山裡幫人種植草皮補貼家用。開學後,八道哨鄉中學校長聶自華得知這種情況後,既為自己學生的懂事感到欣慰,更為其放棄學業過早踏足社會感到痛心和惋惜。「絕不能讓一個孩子義務教育階段掉隊」。
  • 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輟學時,鄧建軍是雲南省寧洱縣梅子鎮中心學校的一名初二學生。「鄧建軍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父母離異後,他就一直不想上學,整天只想著外出打工掙錢,也不好好讀書。」梅子鎮中心學校校長董福雲說,在2019年春季學期裡,鄧建軍就徹底離開了學校。
  • 孫志剛:抓住三個月窗口期多發現問題多解決問題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
    原標題:抓住三個月窗口期多發現問題多解決問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最後總攻殲滅戰 本報訊 (記者 許邵庭)3月3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來到省委應急指揮中心,視頻連線威寧自治縣,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
  • 該入學的一個不能少 已入學的一個不能走
    近年來,儀隴縣始終堅持「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工作基調,通過建立控輟保學長效機制,既扶當前又謀長遠,取得了顯著成效。每學期開學前後,儀隴縣教育部門牽頭逐戶開展排查,全面摸清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底數和入學情況,確保不漏一戶、不錯一人。
  • 雙語巡迴路,一個都不能少
    ,不重視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現已輟學在外地。考慮到教育脫貧工作的重要性及白濟汛鄉近年來控輟保學工作壓力大的現狀根據法律規定,結合當事人庭審中意見和提交的證據,合議庭休庭評議後對兩案進行了當庭宣判,判令雙某、餘某生的監護人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送孩子回學校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 脫貧攻堅:義務教育輟學降至千位數 兩千萬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教育、住房決戰脫貧攻堅: 義務教育輟學降至千位數,兩千萬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9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兩場新聞發布會都與脫貧攻堅相關。教育部對60萬輟學學生的臺帳,實行銷號制度,勸回來就銷號。
  • 中國攝影藝術節: 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
    在展覽板塊中,推出兩個主題展和一個致敬展。兩個主題展分別為: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和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其中,「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用攝影展覽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舉,描繪當代中國發展以人為本的生動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