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 鞏義市倉西村委主任傾情勸說輟學女孩重返校園

2020-12-22 神採鞏義

開學將近,鞏義市站街鎮倉西村小學六年級12歲女孩靜亞,卻因家庭變故輟學在家。這也始終牽動著倉西村委主任李煥文的心,對此他是心急如焚,在五一前夕帶著慰問品再次走訪勸說輟學在家的女孩靜亞。

倉西村委對於輟學在家的靜亞高度重視,村支書白由根、村委主任李煥文、李保城、李石山、李高升、王桂芳、玉芬等村委幹部,重點關注,並多次深入到戶到12歲靜亞家裡勸說她重返校園。

2020年4月29日對於倉西村12歲女孩靜亞來說,是特別的一天,這一天在村主任李煥文、村幹部王桂芳村長一行人找到她後,孩子還是怎麼也不願意去上學。村幹部們從國家「控輟保學」大政方針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針對貧困家庭孩子入學優惠措施,深入淺出的仔細講解,最終打消了女孩的後顧之憂。「以後我再也不會輟學,我要好好讀書,考一個好的大學,然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靜亞含著感動的淚花同意重返校園,重新踏上學習知識的徵程。靜亞的家人更是連聲道謝:「感謝村長為她解決了,孩子不願上學的問題」。

有幸參與了,倉西村委主任一行人慰問亞靜及她的家人,首先映入眼帘的破牆漏院,進到屋裡,除了牆壁上一張張的獎狀分外耀眼外,簡陋的屋裡是塗牆四壁,12歲的亞靜現與媽媽相依為命,媽媽身患腦疾,家裡沒有經濟來源,懂事的她不願給媽媽加重負擔,不願再去上學,也不願說話。

看到一張張的獎狀,村主任李煥文心情更加沉重起來,說無論如何也不能斷送祖國未來的棟梁,說靜亞:「記住我的電話,遇到困難就給我打電話,知識改變命運,還的繼續去上學」。村幹部王桂芳,也是輕聲細語勸說:「咱農民的孩子,上學就是出路,知識改變命運」。

村主任李煥文在談話中,得知靜亞沒有手機,當即就說走,先給你買個手機,學習方便,兵囑咐她返校後不可以帶手機。隨後就帶著靜亞和她媽媽去買手機,還提醒靜亞媽媽帶上身份證,手機買了直接把卡辦了。

倉西村主任李煥文幫輟學女孩靜亞挑選了手機,辦了手機卡,再三詢問店長,下載學習軟體手機流量是否夠用等細節,得到肯定後才放心。看到輟學女孩靜亞臉上露出的燦爛的笑容,李煥文終於鬆口氣,也是打心底的高興。

下一步,倉西村委及村主任李煥文,還將會繼續跟蹤和關注靜亞的成長和培養。

鞏義市站街鎮倉西村委領導履行職責,在深入貫徹中央、省、市關於控輟保學方針政策工作中,嚴格按照「一個都不能少」的工作思路,推進勸返適齡輟學兒童重返校園工作,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為民辦實事,這正是百姓需要的基層領導。由衷的讚揚新時代,為百姓幹實事得鄉村幹部點讚!

作者:莉莉

相關焦點

  • 「一個不能少」,讓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雲南脫貧攻堅總攻中「控...
    在鎮幹部和老師的勸說下,他又回到了學校。「學不可以已」。按照高質量脫貧的要求,雲南省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以「一個不能少」的要求排查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在全省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勸返輟學學生16058名,勸返率達97.10%,其中貧困戶學生4512名,勸返率達98.95%。
  • 一個都不能少,輟學孩子又回到課堂
    之前經常和我一起玩的小航、小力(化名)考得比我好一些,不過我們都決定再讀一年初二。」7月14日,江蘇省沭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被不起訴人小鑫(化名)進行回訪時,得知其與同伴都已經返回學校繼續學業。16歲的小鑫,初二下學期輟學後就開始夜不歸宿,和小航、小力等其他未成年人一起,經常出入網吧,抽菸、喝酒、打架,2019年1月,因尋釁滋事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 鞏義市芝田鎮八陵村走進校園讀書會慶祝中國教師節
    9月10日晚7:30,鞏義市八陵村白鹿書院像往常一樣座無虛席。不過,今晚不是閱讀,而是以慰問退休教師的形式,紀念八陵村讀書會成立三周年,慶祝第36個中國教師節。正在外地考察工業的村委主任曹守鵬發回微信祝福,表示了一如既往尊師重教的初心。村委委員、婦委主任李阿利與村裡年輕的團支部成員一起組織、策劃了本次意義非凡的教師節活動。在主持人楊囡囡甜美的話語聲中,節目表演開始。幾個如花似玉的五歲小朋友喊著「爺爺奶奶節日快樂」乳聲,送上鮮花,還與爺奶老師擁抱親吻。
  • 【小隊·進展】傾情助力返學,再續貴大情緣
    【小隊·進展】傾情助力返學,再續貴大情緣--貴州大學農學院沙坪實踐隊2020年8月11日,在頂烘村書記的帶領下,貴州大學農學院沙坪實踐隊部分成員到頂烘村進行脫貧攻堅普查工作。在走訪調查過程中,沙坪實踐隊遇到一個特殊的小女孩——楊光化。
  • 江西興國:控輟保學「一個也不能少」
    一次次踏上「勸返」之路,一次次為喚回學生重返課堂而費盡心力,一次次為拴住「遊子」的心而屢出實招……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江西省興國縣教科體系統把「不因貧輟學」作為阻斷貧窮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兌現了教育扶貧控輟保學
  • 「求學路上一個不能少」!這是他們的宣言……
    今年畢業於老寨小學的學生王國江說到能重返校園,眼裡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學至四年級,父親、母親又搬至建水縣陳官鎮蘿蔔店村委會清水塘村承包30畝土地種植玉米,而王國江獨自留在屏邊上學,因厭學、融入班級較難,自動輟學回建水與父母一起生活。為了能讓王國江重返校園,老寨小學徐祥果校長二次到王國江的居住地,向他和父母講解控輟保學和「兩免一補」政策,並且適齡兒童必須接受九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一個學生都不能少。
  • 12歲女孩患漏鬥胸輟學 醫生植入鋼板助重返課堂
    原標題:12歲女孩患漏鬥胸輟學 醫生植入鋼板助重返課堂  近日,12歲女孩瑩瑩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了哈市兒童醫院胸外科。因為患有胸部塌陷常遭到嘲笑,瑩瑩已經開始不願意上學了。   據瑩瑩的父母介紹,瑩瑩在胸部開始發育時,胸前出現了塌陷,塌陷地方像鴿蛋一樣大小。前一段時間,瑩瑩開始不上學了,變得沉默寡言。
  • 一個都不能少 貴州教師千裡勸返輟學學生
    黃清傑和毛娜娜都是當地精準扶貧家庭戶的孩子,為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確保班上每個學齡孩子都能正常及時返校就讀,安華強老師決定只身前往廣東,將他們勸返回校就讀。8月21日,安華強老師搭乘長途客車去往廣東江門。原來,黃運良家在江門市開辦了一家木材加工廠,由於廠裡出事故死了一名工人,黃運良父親承擔安全管理責任被判服刑三年,家裡因為賠償死者家屬而負債。
  • 厚重鞏義 洛水上的倉西古渡
    倉西村位於鞏義市洛水和黃河交匯處,古稱洛汭。倉西五千年前已有人類活動的文化遺存,被考古界命名為「倉西仰韶文化遺址」。1992年5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博物館等單位,對洛水流域屬於仰韶文化的伏羲臺遺址,灘小關遺址、花地嘴遺址、洛口倉遺址、倉西遺址曾進行過現場實地考察。另外,1991年《中國文化報》也曾這樣報導:52座戰國漢晉墓群在倉西村發現。發掘報告《河南鞏義市倉西戰國漢晉墓》,1995年在《中國考古學報》第三期全文刊登。村子以大隋年間「糧倉巨無霸」興洛倉西鄰為名。倉西古村,名副其實。
  • 九年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新學期伊始,老師發現一名學生輟學在家,相關部門多次上門做家長思想工作,可家長非常頑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臨夏是一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適齡兒童失輟學問題比較突出。法院勇於擔當、創新方式,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控輟保學」難題。經不懈努力,輟學孩子重返校園。該片讓廣大群眾明白,不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是違法的。
  • 河北張家口懷安縣愛在路上志願者助力高三女孩重返校園
    人間向暖 春來依舊愛在路上志願者助力高三女孩重返校園2020年一定會在我們的生命裡留下濃重的一抹痕跡,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被迫宅在家中,從來沒有哪一個開學讓孩子們如此期盼應教育部最新要求,4月23日,河北省近50萬名高三學子將重返校園,為高考做最後的衝刺。懷安縣「愛在路上」志願者團隊受助女孩宋敏(化名)也重返學校備戰高考。
  • 一個都不能少
    在祿豐縣職業高級中學,一些孩子曾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成為了「問題學生」,自卑、厭學、逃課等問題層出不窮……學校黨支部的黨員教師喊出「一個都不能少」的口號,用無私的奉獻溫暖著每一名孩子的心,呵護孩子們健康成才,使他們成為「最靚的仔
  • 讓村民更富心更暖 ——訪小越街道新宅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主任陳苗...
    面對村民們的感激,新宅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主任陳苗根說,「從村民的需要出發,主動作為,這是村幹部應盡之責。」原來,這條道路是橫穿新宅村的主幹道,連接新宅與祁山兩個自然村,這個交通瓶頸存在已久。由於房屋凸出,原本雙向單車道的道路到了這裡,只能讓一輛小汽車勉強通過。房主長期在外地工作,房屋有合法產權,之前村幹部也做過思想工作,但就是「啃」不下來。
  • 關注 | 初中輟學,還能繼續讀高中或者中專技校嗎??
    明白了「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的道理,開始「成熟」懂事了起來,想要重返校園,繼續上學,但是又不清楚,初中輟學,還能不能繼續讀高中或者中專技校?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初中輟學,一般不再建議繼續讀高中了,因為高中一般都是設有最低錄取分數線,各高中學校通過當年學校計劃招生數,依據學生的中考分數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進行錄取。中考分數達不到最低錄取分數線一般來說都不能繼續升入高中了,更不用說沒有中考成績繼續讀高中了。
  • 鞏義市河洛鎮:以百年源村為目標,打造一方淨土
    映象網記者 谷豔偉 實習生 陳波 通訊員 楊淑婷 文/圖4月7日下午,鞏義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景雪萍,市農委主任趙現才,組織部部務委員常喜紅到河洛鎮源村調研指導「摘奪創」暨鄉村振興工作,鞏義市河洛鎮黨委書記趙江,黨委副書記、鎮長李科鋒,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張曉克等陪同調研
  • 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輟學時,鄧建軍是雲南省寧洱縣梅子鎮中心學校的一名初二學生。「鄧建軍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父母離異後,他就一直不想上學,整天只想著外出打工掙錢,也不好好讀書。」梅子鎮中心學校校長董福雲說,在2019年春季學期裡,鄧建軍就徹底離開了學校。
  • 羅長石:甘當「騎手校長」,只為「一個都不能少」
    堅守「麻雀」學校,一個孩子都不能少>雙洞村教學點只開設低年級教學班,學生年齡小,有的學生離學校很遠,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經常缺課,甚至有的家長任其輟學羅長石經常利用放學時間去家訪,為了不讓一個孩子輟學,他無怨無悔地付出著,幾年時間裡,雙洞鎮的林間小道上都留下了他走過的痕跡。在教學點,羅長石是班主任、科任教師,又是炊事員、門衛,也是教務主任、總務主任......學校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落在了他的肩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羅長石的努力下,孩子們一個不落的回到了課堂,他在雙洞教學點的工作表現贏得了雙洞村民的交口稱讚,同時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嘉獎。
  • 初中輟學,還能繼續讀高中或者中專技校嗎??
    ,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參加工作最低法定年齡,社會閱歷不夠不說,年齡不夠也沒有企業敢招收;在加上走出校園,離開父母后意識到了掙錢的辛苦!明白了「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的道理,開始「成熟」懂事了起來,想要重返校園,繼續上學,但是又不清楚,初中輟學,還能不能繼續讀高中或者中專技校?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
  • 初中中途輟學,還可以讀高中?
    在加上走出校園,脫離爸爸媽媽後認識到賺錢的艱辛!懂了「唯有知識才可以改變人生」的大道理,逐漸「成熟」懂事了起來,想重返校園,接著讀書,可是又不清楚,中學中途輟學,還可不可以接著讀普通高中或是中專技校?那麼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
  •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晚上,校長給我們文禮班觀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