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https://cdn.pixabay.com
問:老師,入秋以來這段時間,我的身體出現了腸鳴和脹氣,按公號上的體質測評簡表測評,體質為火土(P/K)型,請問,為什麼火土型會出現腸鳴和脹氣的症狀呢?
答:謝謝你的提問。
一般說來,按照阿育吠陀體質測評表測評,測得的體質類型為動態體質,主要標誌著體內能量狀態及變化發展的趨勢。
按照你的表述,入秋以後,身體出現了腸鳴和脹氣,自測的體質類型為火土型。從體質類型來看,體內的主導能量為火能量,次要能量為土能量,身體卻出現了脹氣、腸鳴等風能量過度積聚的典型表現,看起來兩者是互相矛盾的。
這種表面上看起來互相矛盾之處,恰恰反映出體內能量狀態變化的複雜性。
Photo|https://cdn.pixabay.com
我們體內的三種能量彼此互相依存,時刻處於變化之中。身體生理和心理的表現和症狀,並不是簡單的某種症狀與某種能量主導的對應關係。
自測體質時,選擇與判斷各種選項,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意願。測得的體質類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身體內能量調節的需求。
阿育吠陀學說認為,體內風能量的原初位置在結腸。
風能量的主要特性為乾燥、輕盈、寒冷,腸鳴與脹氣就是風能量主導時,或者說風能量過度時,其主要特性的典型表現。
體內三種能量始終處於互相影響,此消彼長的互動之中。體內風能量為三種能量的主導,被認為是火能量和土能量背後的推動力。風能量的增加或集聚,勢必引起火能量和土能量的變化。
Photo|https://www.foodelicacy.com/
體內風能量過度積聚時,身體為了維持三種能量間的動態平衡,需要增加火能量和土能量,依靠火能量的溫暖與轉化,土能量的的溼潤與厚重,平衡風能量的乾燥、輕盈、寒冷。這種自然的需求就會表現自身的主觀意願,表現為自測火土型的動態體質。
體質測評結果為火能量主導,身體卻出現風能量過度的典型症狀,實際是體內火能量紊亂失衡,腸胃消化火力處於不足的狀態,體內土能量不能較好地轉化為身體的各種組織,骨骼組織和骨髓組織等組織處於失衡的狀態。這種能量的失衡狀態,類似於傳統中醫所說的「虛火」狀態。
題圖來源 https://www.foodelicac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