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孩子上學後接觸的人多了,開始結交新的朋友,有自己的社交圈。不要看幼兒園和小學時孩子們年齡小,在他們的心裡已經分得清其他人的性格,有選擇性的交友。
家長會發現班級裡總是有被孤立的孩子,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們心裡會比較難受。
每個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有優點,可是為什麼到了集體生活中會被孤立呢?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4種性格。
1)脾氣暴躁,對人不友好
在學生中會有一兩個人很厲害,脾氣暴躁對人不友好,身邊還會有兩個一直在一起的夥伴,在學校中橫行霸道誰都不敢惹他們。
看似在人群中地位高,但是在其大家的心中已經開始孤立他了,在學校中不會結交到幾個真正的朋友。
2)愛哭的孩子
愛哭不一定是壞孩子,只是因為大家都很小,看到有人哭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哄。有時同學們很正常的在一起玩,突然哭的那個孩子就顯得很突兀。
一開始同學看到了會去安慰他,但慢慢的不敢跟他玩兒,不是故意孤立而是不知道該怎麼相處。
3)不擅交際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分很多種,有些孩子喜歡跟大家在一起玩,有的孩子比較獨來獨往,或者他不善於跟其他人溝通。
有人來找他玩會被委婉地拒絕,跟大家在一起時不知如何自處,讓氣氛變得特別尷尬,慢慢的大家再有集體活動不會再找他。
不過這要看孩子自己的體驗,如果他很喜歡這種自己玩耍的感覺,那不必強行要求他融入別人的圈子裡。
4)愛打小報告孩子
打小報告的孩子跟班級中的班幹部不一樣,他們看到某個學生行為只有一點點錯誤,就會偷偷跑過去告訴老師,而且說的不一定是實話。
這種行為看上去有正義感,但是被批評的孩子就會討厭他,覺得他多管閒事。
因為怕被老師批評,同學都會遠離這個孩子,不想讓他發現自己身上的一丁點錯誤,如果有同學被冤枉了就會拒絕再跟他玩耍,最後導致打小報告的孩子被大家孤立。
不僅是成年人和工作時能接觸到社會環境,在上學期間,下至幼兒園上至大學研究生等,都是一個小社會。
而孩子的種種行為、與人交往的能力、還有他的人緣,在幼兒園和小學時基本上已經定型了,因此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
★ 不好的行為規避掉
像上面所說的欺負別人、打小報告等不好的行為要規避掉,是為了迎合別人也是為了自身成長。
至於愛哭的孩子家長要給予足夠關心,鼓勵他勇敢的走出那一步,如果有害怕受委屈的事情,要跟家長說,慢慢就好起來了。
★ 不合群不代表自己差
在學生中間還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好長相也很出眾,經常受到老師誇獎,只是不合群。
這時的不合群不代表自己有多差,而是與周圍的朋友相處起來不合適。
我們要引導孩子別去強行融入那個看起來很大的朋友圈,而是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好的朋友抵過十個無用的人。
★ 待人真心,保護自己
朋友是相互支持和鼓勵的關係,會與自己共同成長的人,有些朋友真的可以陪伴自己一輩子。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交朋友要有原則,真誠待人、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可以讓彼此進步友誼更長久。
同時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當朋友以他的身份要挾、強迫我們做某些不願意做的事情,要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糰子媽心裡話:
隨著時代改變,孩子們交朋友的方式和以前不同了,家庭條件不再是孩子們交友的唯一標準,更看重一個人的人品和性格。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孤立的小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