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媽媽給我買的衣服都是名牌的。」
「我爸爸開的寶馬,我媽媽開的奧迪。」
「我媽媽經常帶我去國外玩,買的零食都是進口的。」
經常聽到周圍的孩子在校園或廣場上玩的時候,都在跟其他小夥伴「炫耀」自己家的情況,現在單純的孩子身上也隱藏著一些虛榮心和攀比心。
只是小朋友表達方式比較直接,會讓大人們覺得他們只是童言無忌,可是如果家長過多的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攀比心理,那就會出現很多不好的現象,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生活案例:李先生因為跟前妻感情不和,去年離婚以後就一個人帶著女兒,作為單親爸爸,總想著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和照顧。
孩子到了上學年齡,李先生選擇了一家離家比較近的普通幼兒園,原因是他不想孩子因為單親備受關注,想著能讓孩子簡單開心上學。
前天李先生因為起晚了,送孩子上學的時候一時著急拿錯了書包,孩子等到上課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立馬跟老師說讓爸爸把書包重新送過來。
老師也沒在意隨後在家長群裡拍下了孩子的書包照片並告知李先生,讓他儘快把孩子的書包送來。
原本以為這個事情就過去了,可誰知道,孩子過了幾天以後卻哭著回家了。
原來群裡有的家長注意到李先生的孩子背的是一個價值上萬元的GUCCI雙肩包。
家長們私底下和老師聯繫,讓老師別把自家孩子和李先生的女兒坐一起,並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跟李先生家的孩子玩,萬一把她的衣服、書包弄壞了,家裡賠不起。
就這樣,因為一個書包,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班上的同學都離她遠遠的。
老師後來也找李先生說過,告訴他上學給孩子背這樣的奢侈品是不好的,這樣其實是給老師增加看管的壓力,就算炫富也不用來學校這樣的地方呀。
李先生的孩子被其他同學孤立,其實和孩子們無關,只不過是家長和老師的默許才導致的。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一個書包能值多少錢,也不會因為這個書包就拒絕跟別人做朋友,這都是家長和老師在金錢上的過分關注,給孩子錯誤的引導,從而導致最終孩子被其他人孤立了。
(1)家長的仇富心理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孩子的價值觀是在生活環境中學習積累出來的,其中家長的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孩子,比如家長在家當著孩子的面談起誰家條件不如自己家,這樣時間久了也會影響到孩子。
(2)家長的仇富心理會影響孩子的社交
受家長的影響,孩子在社交過程中會遠離家庭條件好的同伴,或者故意歧視他們,說他們是暴發戶,這樣不正確的社交認知也會影響他們對友情的誤解。
(3)家長的仇富心理會讓孩子學會攀比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適當的攀比心,可以激勵他們去更好的努力學習超越別人,可是如果攀比用在其他方面,比如金錢或者穿著,反而容易讓孩子更注重物質,長大後可能比較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
(1)別讓孩子的處事行為跟物質掛鈎
不管條件的好壞,家長只要考慮孩子的生活是不是無憂無慮的。條件好的父母不用去給孩子買昂貴的衣服或者玩具,這反而會成為孩子獲得快樂的障礙,自由隨意一點的物質生活,會更適合孩子的成長。
(2)別讓孩子與眾不同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有錢就應該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東西,但是當孩子處於集體環境中,這樣的貴的東西可能會讓她特別扎眼,反而會讓別人過度關注,所以為了孩子能跟普通孩子打成一片,就別讓孩子太「另類」。
(3)給孩子所需要的
集體生活中,孩子需要的是能跟周邊的人打成一片,所以家長只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就是對他好,這樣反而會讓他們被過度關注。
結語:要想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首先父母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父母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告訴他們物質的攀比只會讓自己對現實生活不滿足,另外給自己徒增麻煩,所以不如調整好心態,過好自己的日子,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穿戴品牌這件事?你會給你家孩子穿高檔品牌衣服上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