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日前,小時新聞APP上推送的一篇文章《太重了!杭州爸爸吐槽:兒子的書包我都拎不動》,引發了家長們的討論。記者昨天從家長們的留言中發現,沉重的書包不只在初中,還波及小學。一位杭州小學生家長說:早上把娃的書包放體重秤上一稱,赫然顯示5公斤!按孩子50斤的體重,那書包的重量上限就是五斤,現在足足超了一倍!(見10月11日的《錢江晚報》)
記得小時候上學時總喜歡唱一首兒歌《小兒郎》,「小呀麼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小夥伴們輕輕鬆鬆、高高興興地去上學。當時,能夠背著書包去上學,是一種榮耀,而不是負擔。而今,同樣是背著書包上學堂,小學生卻感到氣喘籲籲,左右搖擺,甚至拖著拉杆書包上學堂,這怎麼不讓人糾結呢?畢竟,時下,絕大多數小學生的書包體重比都在10%以上,曾有記者調查13名小學生發現,有11名小學生的書包體重比在10%以上,最高的達30%,這怎麼不叫人心痛呢?
小學生每天背5公斤書包上學,這不是個案,是小學生書包太重的一種普遍現象的典型反映。對此,不能熟視無睹,置之不理。雖說有些家長心疼孩子,經常幫助孩子背書包上學,但這也不是一個解決辦法。特別是對此,有的教育工作者還不高興,認為這是在幫倒忙,不利於孩子長大。比如,深圳曾經有位校長就把家長幫孩子背的書包取下來,讓孩子自己背。他的這種做法是想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應當自己做,不要指望別人。這種教育理念的[初衷是好的,但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每天背著過重的書包上學,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累垮了,學再多的知識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因而,保護身體,保護成長,必須給書包「減負」。
事實上,醫療常識早就告訴我們,小學生每天背著過重的書包上學,對他們的身體發育極其有害。比如,會使小學生脖子酸脹、肩膀疼痛,影響生活;會造成小學生的頸部和背部的肌肉勞損以及骨骼發育,甚至會導致學生的脊柱彎曲,把學生的背壓彎,影響身高發育等。因而有專家指出,小學生的書包最好控制在本人體重的10%以內,也就是說,40斤的小學生最多只能背4斤重的書包,背5公斤重的書包,確實是太重了,必須矯正。
每天背5公斤書包上學,小學生的書包過重,雖然可以通過學校加強管理,讓學生合理整理,把一些教輔書、學習用具等放在學校裡,以減輕學生書包負擔;也可以通過學校開設寄存專櫃的辦法,讓學生只帶部分課本和作業本回家,以減輕學生背負的負擔等。但這只是治標,從源頭上講,還得嚴格執行「減負令」,真正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否則,說不定會有像內蒙古的一個小學生那樣用稚嫩的聲音發出「求救信」——「誰來給我的書包減肥?」小學生的書包過重了,導致《學生很忙》,睡眠也不足,小生的體質怎麼能夠得到保障?
鑑於此,筆者認為,各地教育部門不僅要減輕小學生的背上負擔,小學低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高年級最多只能布置1個小時的書面家庭作業量;還要減輕小學生的心理負擔,革新現有的小學生教育評價機制,推行素質教育,讓快樂教育回歸本位,真正還兒童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