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玥廷攝
「小嘛小兒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隨著書包日益沉重,孩子們已經很久沒有兒歌裡那種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去上學的歡快了。如今,這樣的輕快畫面又重新回到成都的孩子們身上。
「向課堂要質量,把學生的書包重量減下來,家庭作業量減1小時,課外活動時間多1小時,睡眠時間多1小時。」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出臺相關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書包「減負」量化
重量不超過學生體重10
%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書包平均重量為3.5公斤,初中生書包為5.5公斤,書包超重現象十分嚴重。
「儘管給學生"減負"的呼聲日益響亮,可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卻不見減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假減負真加壓"的情況。這一點,孩子們背上依舊沉重如小山的書包是最直觀的體現。」青羊區教育局長婁進對此深有體會。
為此,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不久前頒布「局長一號令」,要求全區小學、初中學生書包重量限制在學生體重的10%以內。根據測算,以小學一年級學生為例,該年齡段(7歲)的男生標準體重為20.2公斤—26.5公斤,女生為19.1公斤—26.0公斤。按照書包限重標準計算,書包應為4斤—5.3斤之間。而二年級8歲、三年級9歲、四年級10歲、五年級11歲、六年級12歲小學生書包重量分別不宜超過6斤、7斤、8斤、9斤、10斤。教育局還成立了7個學區督查小組,不定時監測學生書包重量,對超重嚴重的學校,追究校長責任。
青羊區教育局減負的「磚」一拋,引出了成都市教育局減負新規這塊「玉」。11月9日,成都市教育局《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若干規定》正式出臺,宣布成都市教育減負全面推進。
據介紹,成都市此次教育減負,將按照「標本兼治、多管齊下」的原則,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記者點評
學生負擔遲遲減不下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減負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缺乏可操作的硬性規定和標準。成都市此次出臺的舉措,規定具體,有可取之處。
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
「輕負擔」,更要「高質量」
「學生負擔減下來,成績卻不能下來。如果高考成績大滑坡,成都的老百姓可不會答應。」成都市教育局局長楊偉說,減負要做到「輕負擔,高質量」。對此,成都各級教育部門有不同的做法。
前不久,金牛區推出了「贏在課堂」計劃,擬通過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進而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金牛區教育局局長李沛認為,減負目的在於增效,關鍵是提升教師素質。據悉,中國教育學會近日還在該區設立其在西部地區的惟一一個教師發展培訓基地,幫助該區重點培養一批優秀教師。
「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提問、回答均由他們自己解決,老師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青羊實驗中學推出的探索減負新模式,逐步在青羊區內各中學推廣。校長季應朗介紹說,該校師生人手一本的《導學講義》,是指導學生預習、上課、複習、作業的講稿和學稿相統一的校本教材,也是該校探索減負新模式的物化載體。
錦江區則提出「三控制」、「三加強」、「三重視」的「三三宣言」。「三控制」指控制學生在校時間,控制作業總量,控制考試次數;「三加強」指加強教學管理監控,加強教學質量評估,加強教師素養提升;「三重視」指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學生實踐,重視學生體質。
武侯區運用城鄉學校「捆綁發展」機制,通過軟體幫扶,有效提升城郊學校的辦學質量,為減輕學生的課餘作業負擔創造了條件。
記者點評
減輕書包重量的根本,是增加課堂效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優化教學過程,實施分層教學,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能力……成都市的這些做法,值得借鑑。
逐步取消高中統一招考
減負,招考改革是核心
專家認為,要切實減負,就應該提高社會減負意識,建立長效機制,而核心是改革招生考試制度。
據成都市教育局普教處處長何榮介紹,成都市正在探索招考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全市高中階段教育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實行中職類學校和省級示範性以下普通高中憑初中畢業成績和畢業證書免試升學制度;實行省級示範性以上普通高中聯考升學制度,讓大多數農村學生免試升學;堅持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制度,並逐年擴大比例,到2010年,指標到校生的比例達到60%。
另外,成都市還將構建科學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多元、科學、易操作地對學生、教師與學校進行評價。實行減負公報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實行減負通報公示制,將減負工作納入教師培訓,並列入考核。這些措施,為減負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記者點評
要全面減負,不僅要提高各方減負意識,更應將重點放在改革招考制度和評價方式、建立「減負」長效機制方面。有關專家表示,成都的減負措施,「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是一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