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1年級學生不背書包回家

2020-12-22 央廣網

  武漢一小學試行減負:1年級學生不背書包回家

  「小麼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這首影響了幾代人的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江漢區西馬路小學變了「調」。為了給學生減負,從今年秋季開學起,該校一年級學生周一到周四放學時,書包留在班上統一保管,周五書包才帶回家。據悉,此舉在武漢市中小學尚屬首次。那麼,此舉會不會在其他小學推廣?一些家長也嘀咕:上重點初中要憑分數、看成績,孩子不背書包回家,會不會影響成績?

  緣起:家長沒法輔導孩子

  「不背書包回家,不是心血來潮。」西馬路小學校長張頻芳說,學校是一所進城務工子女學校,全校500多名學生幾乎都是「流動花朵」。他們的家長有的擺攤賣早點、賣菜,有的是「破爛王」、清潔工。「父母不是太忙、每天早出晚歸忙生計,就是文化水平有限,根本沒辦法輔導孩子的學習。」張頻芳說。「回家寫作業,媽媽教的拼音跟老師教的不一樣」、「我爸爸賣水果,算帳快,可是讓他教我做算術題,答案是對的,就是講不出來。」跟學生們聊天時,校長張頻芳總是聽到這樣的抱怨。有時請家長籤名,家長不會寫的字,居然讓孩子用拼音代替。

  今秋開學前,學校對報名的一年級新生家長進行了走訪。不少家長提出,下午3時多就放學了,時間太早,家長沒辦法接,讓孩子自己回家又怕不安全。於是,學校嘗試在一年級推行「不背書包回家」。周一至周四正常放學後,老師在學校輔導學生做作業。寫完作業,學生還可以參加趣味美術、語言交際、經典國學、書法練習等興趣課程。

  為此,學校斥資1萬多元,在教室後排為每名學生定做了一個專屬柜子,給他們的小書包「安了個家」。

  校長:不背書包沒有作業

  如今,在武漢市一些中小學裡,不少學生拖著拉杆書包上學已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

  「現在,孩子們的書包太重了,所以減負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昨天上午,西馬路小學副校長羅浩說,對一年級學生來說,習慣的培養比知識更重要。「在家裡,一年級新生做作業時,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喝水,而家長又不善於管理,要麼順著孩子,要麼大聲喝斥。」

  他表示,在學校裡,老師來輔導學生做作業,或者參加趣味美術、經典國學、書法練習等興趣課程學習,更有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對美術、國學和書法的興趣。

  羅浩副校長介紹,不背書包不等於沒有作業,孩子回家以後的時間主要用於「五動」,即動腦、動口、動手、動腿和動情,也就是鼓勵學生多動口、動手,與同伴和父母多些遊戲和交流,不讓過多書本作業圈住了孩子。

  羅校長還特意舉了個例子來說明沒有書面作業的孩子回家不會閒著。昨天,一年級學了十以內的計算,所有書面作業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回家以後要做的事是把學到的數字,講給父母聽,或者找出家裡用十以內數字表示的物體。

  為確保學生不背書包回家也學得好,學校每月召開一次家長會聽取反饋。「試行了一個星期,家長沒了後顧之憂,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作業,還有玩伴一起學習、遊戲,真正讓孩子們『零負擔』回家。」

  教育局:對教師要求更高

  「我教小學數學有多年了,我的經驗是學科知識做來做去,10分鐘的機械作業和一個小時的差別不大。教師要精選各種試題,題目要典型,既不讓學生做非常熟練的作業,也不能讓學生做想破腦袋也做不出來的作業。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西馬路小學數學老師塗文驥說。

  江漢區教育局局長唐一飛認為,不背書包回家是減輕學生負擔的有效途徑,但對教師也必然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表示,為了保證脫離書包的孩子們學習質量不下降,課堂教學要做到精緻化、最優化。教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備課,把學生最需要的知識「選」出來教學。

  學生:真是太爽了

  記者在採訪小學六年級學生衛紫雯時,她的同班同學紛紛圍上前來,喊著告訴記者放學不背書包回家真是「太爽了」、「棒極了」!他們告訴記者,回家後,閱讀、實踐等作業可以大家一起完成,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比書面作業有趣多了。

  衛紫雯說,每天在學校完成作業後,自己走路回家。在家和父母聊聊天,父母有時會布置一些「成語接龍」的遊戲,然後,再讓她背點《論語》中的片段。「再多出的時間,就是和幼兒園的同伴一起玩遊戲了。這樣,背《論語》的效率蠻高,一會兒就完成了。」

  低年級學生家長表示支持

  對孩子不背書包回家,低年級學生家長普遍表示歡迎。許多家長認為,布置一些機械的、重複的作業,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

  「在低年級,我蠻支持學生不背書包回家。」另一所小學學生家長邱女士說,她的孩子每天做作業幾乎都要到晚上八九點。時間長了,孩子和爸媽說的話也愈來愈少了,「我就希望孩子回家不背書包,這樣給了家長更多和孩子溝通的時間」。

  記者聯繫到一名西馬路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這名家長表示,看著別的孩子回家都有作業,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好在是一年級,影響不大,如果年級再高一點,就要考慮考慮了。

  高年級學生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家長並不贊成這種減負的做法。他們說,學校的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現在武漢市內的許多重點初中還是看成績,或者看證書才能上,萬一不背書包降低了學習成績,那怎麼辦?

  對此,西馬路小學副校長羅浩說,今後,該校僅考慮在一、二年級推廣「不背書包回家」的新規,在三至六年級仍維持現狀。

  其他學校:暫不跟進

  對於西馬路小學這個減負新招,武漢市一所小學的副校長表示,該校在「減負」方面走出了「非常困難的一步」。至於是否會「效仿」,要依情形而定。更多的學校則不願輕易表態。

  業內人士稱,「減負」主要還是一個觀念的問題。只有徹底改變以作業量來衡量教學成果、提升教學質量的觀念,才能使「不背書包回家」逐漸形成一種氣候。楚天金報 郭會橋 朱素芳

  (荊楚網)

相關焦點

  • 武漢一小學試行減負:1年級學生不背書包回家
    「小麼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這首影響了幾代人的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江漢區西馬路小學變了「調」。為了給學生減負,從今年秋季開學起,該校一年級學生周一到周四放學時,書包留在班上統一保管,周五書包才帶回家。據悉,此舉在武漢市中小學尚屬首次。那麼,此舉會不會在其他小學推廣?
  • 太原中小學生減負新政實施後 不少孩子不用背「書包」回家了
    減負新政實施後 部分學校積極應對不少孩子的「書包」不用背回家上月,市教育局出臺了太原市中小學生減負新政,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學生力爭在校完成作業「現在每天的作業在託管課上就能完成,不用回家寫學校的作業了!」11月26日下午放學後,新建路小學六年五班韓羽辰不背書包就回家了,而像韓羽辰這樣的學生在新建路小學還有不少。該校通過每天的調研發現,除了一些需要讀、背、聽的作業外,全校約有80%以上的學生能夠在周一至周四的託管課上寫完家庭作業。
  • 「書包」不用背回家!減負新政實施後,你家啥情況?
    「書包」不用背回家!減負新政實施後,你家啥情況?學生力爭在校完成作業「現在每天的作業在託管課上就能完成,不用回家寫學校的作業了!」11月26日下午放學後,新建路小學六年五班韓羽辰不背書包就回家了,而像韓羽辰這樣的學生在新建路小學還有不少。
  • 武漢一農民工子弟小學試行不背書包回家
    武漢一農民工子弟小學試行不背書包回家 >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為給學生減負,武漢一小學試行不背書包回家新規。
  • 為給學生減負,連續10年「書包不回家」
    在我市,有一所學校從2009年開始就實施「書包不回家」,力求讓學生在學校把作業做完,學生平時回家不背書包。10年過去了,該校不但學生沒有荒廢學業,反而收穫了很多成績和榮譽,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可資借鑑的為學生減負道路。這所學校就是市實驗小學。
  • 小學生減負 書包不用帶回家 多考量動手能力
    記者 徐元賓  重慶市教委主任周旭:學業成績不是唯一評判標準,應多考量學生的動手能力  低年級學生沒有家庭作業和教輔材料,放學了甚至連書包都不用背回家。昨天,在巴蜀小學召開的我市主城區「減負」經驗交流會上,來自主城各區的校長們紛紛表示,「減負」實施以來,同學們的課業負擔輕了。
  • 七年級學生書包15.8斤,家長這樣做,可幫孩子「減負」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七年級的男生周末放學回家,因為剛上七年級,心情也是比較高興,發了很多新書,還有練習冊,加上作業本,書包鼓鼓囊囊。這個男生就問媽媽:媽媽,你猜一猜,我的書包重有多少斤?媽媽也想了一番,學生的課本有語文、數學、英語、生物、地理、歷史、道德與法治共有七門學科,課本加上各科知識練習鞏固類的書 ,差不多應該有十斤的樣子,最後再加上各科筆記本和作業本等,總共不會超過13斤。
  • 減負,從書包減起(圖)
    劉玥廷攝  「小嘛小兒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隨著書包日益沉重,孩子們已經很久沒有兒歌裡那種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去上學的歡快了。如今,這樣的輕快畫面又重新回到成都的孩子們身上。  「向課堂要質量,把學生的書包重量減下來,家庭作業量減1小時,課外活動時間多1小時,睡眠時間多1小時。」
  • 【調查】上高小學妹帶你去看看,小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重?!
    11月27日下午放學時,小編在學園路小學門口看到,大部分四五年級的學生都背著書包回家。但也有不少家長幫孩子背書包。在現場,小編還看到一位奶奶,雙手用力地提著孩子的書包走過。小編隨機找了一個書包進行稱重,這個小學生告訴小編她今年剛上一年級,叫萱萱。據觀察,書包的高度超過了萱萱身高的1/3,隨後小編用秤給書包稱重,結果顯示為3.06公斤。
  • 減負,從給書包減重開始!
    給孩子減負,是家長們共同關心的話題。有業內人士呼籲:小學生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因為沉重的書包已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那麼,現在孩子的書包到底有多重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記者找來可攜式電子秤,給孩子的書包現場稱重。這名小學生剛上二年級,體重是56斤,背負的書包卻有將近十斤。隨後,記者又隨機找了十幾個孩子,看看他們的書包到底有多重。
  • 5年級小學生書包重10斤家長稱越背越重期待減負
    一名小學5年級的學生,僅教科書、筆記本、文具等物品的書包重量就有10斤重。記者昨日調查發現,學生書包重量過重普遍存在,並且與學習壓力有一定關係。專家建議,為書包「減負」有意身心發育。5年級小學生背10斤書包「不稱不知道,一稱嚇一跳,孩子的書包太重了!我女兒讀小學五年級,她的書包重量超過5公斤重!」
  • 一年級小學生書包重4.9公斤 減負?這些方法可以試一試
    五年級學生書包重達5.8公斤 小學生 1-3年級 4-6年級 書包重量(單位:公斤)2.6 3.3 4.1 4.4 4.9 3.1 3.6 4.8 5.6 5.8 小學生書包到底有多重?
  • 書包「減肥」學習「增效」才是真正減負
    該校小學部自11月以來持續開展「書包減肥」行動,讓孩子們的書包實現了「瘦身」。(12月2日《寧波日報》)學生學業負擔輕重,最直觀的就是看書包的重量。如今,孩子們上下學背的書包太重,可見學業負擔有多重。寧波這所學校開展「書包減肥」行動,讓孩子們的書包實現「瘦身」,實質上就是為孩子們減負。
  • 一年級小學生書包超6斤 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
    一年級小學生書包超6斤 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 原標題:   新學期開學後,孩子們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部分家長發現孩子的書包似乎越來越重了。
  • 學生背起「減負小書包」
    兩年前,朝陽區實驗小學密雲學校(以下簡稱「密雲學校」)學生們的書包「變裝」亮相——原來的「大塊頭」書包搖身一變為A4紙大小的手提書包。書包的「內涵」也從過去的多本教科書、練習冊一再濃縮,變為閱讀書單和綜合實踐活動單。書包的「減負」帶給學生們的是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快樂的學習體驗。
  • 【地評線】東湖評論:減負當從書包「減肥」做起
    如何給書包「減肥」?同學們把所有的學習物品擺上桌面,作業本、課外書、教材、鉛筆盒、水杯……為它們一一分類,哪些一定要帶回家,哪些可以留在課桌裡,哪些要收納在教室儲物櫃裡,大家用心地整理著。像這樣的場景已逐漸成為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放學時的日常。
  • 調查:二年級學生書包重7公斤 家長稱拎著費勁
    抽樣結果驚人  稱重60餘書包最重的7.9公斤  「我女兒才7歲半,書包竟然超過4公斤,就這還沒裝完所有書本。」開學了,一位小學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又開始為孩子肩上沉重的「負擔」苦惱。  減負多年,為什麼孩子的負擔還是沒有減輕?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重?
  • LETOPO樂同書包獲得天貓學生減負書包大賞第1名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樂同書包獲得天貓學生減負書包「有好貨·推薦大賞」第1名。同時,樂同書包還包攬了天貓「減負書包」自然搜索的前3名。能入選天貓「有好貨·推薦大賞」的商品,都是受廣大消費者信賴的口碑好物。據介紹,天貓的「有好貨·推薦大賞」,是以綜合推薦為基礎,由億萬買家推選出來的大賞。
  • 學生書包越來越重,從書包看教育未來如何減負
    現在學生的書包為何越來越重?現在的學生,書包裡除了裝書本,還要裝體育器材等各種東西,可謂五花八門,甚為壯觀。一起從一個中學生的書包來看到底要裝多少東西吧。6.其他物品裝滿黑紅藍三色水筆、三角套尺、圓規、2b鉛筆、2b橡皮擦、便籤紙、透明膠等物品的文具盒1個,體育課跳繩1根、排球1個,信息課鞋套1雙,保溫水杯1~2個(根據水杯大小和孩子一天的飲水量),雨傘1把,餐巾紙1~2包,口罩2個,有的學生還會帶小瓶的免洗手洗手液,在校午休的還要帶抱枕1個。
  • 孩子書包太重?這些方法可減負
    9月25日,記者走訪了市裡一些小學發現,現在孩子的書包真的有些沉重。一年級至三年級組,孩子書包平均重量為3.86公斤,有的孩子達到了4.9公斤;四年級五年級孩子,有的書包達到了5.8公斤。孩子的書包裡都裝了些什麼?孩子能不能承受這樣的重量?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書包裝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