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朝陽區實驗小學密雲學校(以下簡稱「密雲學校」)學生們的書包「變裝」亮相——原來的「大塊頭」書包搖身一變為A4紙大小的手提書包。書包的「內涵」也從過去的多本教科書、練習冊一再濃縮,變為閱讀書單和綜合實踐活動單。書包的「減負」帶給學生們的是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快樂的學習體驗。
作業少了 書包小了
2014年9月28日,朝陽區實驗小學密雲學校與朝陽實驗小學實施一體化辦學,從這一天開始,一體化辦學為密雲學校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莫過於學生們的書包「縮水」了。
每天放學時分,在校門口為學生們送行的校領導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隨機「開包」檢查學生們的小書包。「學校領導會看看學生的書包裡有什麼,以這種方式督促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將傳統的作業轉化為實踐活動或是讀書清單。」學校副校長王燕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減負小書包」這一表象的背後,是一體化辦學後,學校辦學理念的更新、升級。「為幸福人生奠基」,為學校帶來了整體性的變化,其中,直接作用在學生身上的非課程莫屬。
王燕介紹,在一體化辦學後,學校向總校學習,更加看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機會和感受,因此,在課程規劃時也一改以往的死板方式,轉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講「活」課程。目前,學校根據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並結合密雲特色創設課程群,比如,將古代數學文化與現代遊戲相結合,開設數學遊戲課;將語文與誦讀、閱讀相結合,開設語文課程群等。在綜合實踐課程方面,學校以「匯智、匯德、匯美」為主題,並針對不同年級再將主題細化設置種類繁多的體驗式課程。每周二下午,同一年級學生打亂班級,走班選課,有的學生當起「配音小能手」、有的學生走近「紅色密雲」,在不同主題課程中培養學生調查、搜集資料的能力,從而助力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課程理念發生改變後,學生們的視野被拓寬了,學校的課程 活 了。」王燕說。
專家駐校 課堂精了
實施一體化辦學後,密雲學校的課堂中時常會出現3位教師的身影,他們便是由總校選派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專家。「他們常駐學校,為教師們提供手把手的教學指導,真正跟蹤課堂的變化軌跡。」王燕說。
每星期一、四,3位學科專家便會走進學校、深入課堂,為學校教師提供從梳理教材、研磨備課到調整課堂等「一條龍式」的教學服務,真正地為教師如何教帶來有法可依的指導。除專家駐校外,密雲學校還與總校達成「師帶徒」的教師培養模式。總校教師張立軍收王闊、郭潔老師為徒,這讓教師「新兵」郭潔有感而發道:「我走進了一所不平凡的學校,這所學校乘著朝陽實驗小學集團一體化辦學的春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書寫下一頁又一頁厚重的歷史。回首這半年的工作歷程,幸福之情溢於言表。如果問我為什麼幸福?我將幸福歸結於 被認可、有期待 。」
總校定期的整體性教師培訓,也為密雲學校的師資成長加了把火。隔周一次的五校區教師培訓,主題不一而足,其中包括「師德培訓」「年輕的 老 教師培訓」「新畢業教師培訓」「作文教學培訓」「行政幹部、教研組長培訓」「提高執行能力培訓」「各學科業務培訓」等,為滿足不同教師的成長需求提供多元選擇與機會。
家長「走出去」 視野寬了
享受一體化辦學福利的不僅是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家長也成為學校改革的「幸運兒」,走出密雲、走到總校更新「家庭教育庫」。
「我們的家長目前可能只停留在為孩子多買好吃的、好玩的,但在走進總校後,他們也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了。」王燕介紹,在實施一體化辦學後,學校曾多次帶領家長走進總校,在總校的家長開放日中感受課堂、校園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每年9月開學前一周,5校區家長將共同匯聚朝陽劇院,由朝陽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陳立華為家長們講授「開學第一課」,從而助力學生成長。「通過這種方式,一是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二也可以增加學校辦學透明度,打造和諧的家校共育氛圍。」王燕說。北京晨報記者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