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背起「減負小書包」

2020-12-20 網易新聞

兩年前,朝陽區實驗小學密雲學校(以下簡稱「密雲學校」)學生們的書包「變裝」亮相——原來的「大塊頭」書包搖身一變為A4紙大小的手提書包。書包的「內涵」也從過去的多本教科書、練習冊一再濃縮,變為閱讀書單和綜合實踐活動單。書包的「減負」帶給學生們的是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快樂的學習體驗。

作業少了 書包小了

2014年9月28日,朝陽區實驗小學密雲學校與朝陽實驗小學實施一體化辦學,從這一天開始,一體化辦學為密雲學校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莫過於學生們的書包「縮水」了。

每天放學時分,在校門口為學生們送行的校領導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隨機「開包」檢查學生們的小書包。「學校領導會看看學生的書包裡有什麼,以這種方式督促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將傳統的作業轉化為實踐活動或是讀書清單。」學校副校長王燕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減負小書包」這一表象的背後,是一體化辦學後,學校辦學理念的更新、升級。「為幸福人生奠基」,為學校帶來了整體性的變化,其中,直接作用在學生身上的非課程莫屬。

王燕介紹,在一體化辦學後,學校向總校學習,更加看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機會和感受,因此,在課程規劃時也一改以往的死板方式,轉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講「活」課程。目前,學校根據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並結合密雲特色創設課程群,比如,將古代數學文化與現代遊戲相結合,開設數學遊戲課;將語文與誦讀、閱讀相結合,開設語文課程群等。在綜合實踐課程方面,學校以「匯智、匯德、匯美」為主題,並針對不同年級再將主題細化設置種類繁多的體驗式課程。每周二下午,同一年級學生打亂班級,走班選課,有的學生當起「配音小能手」、有的學生走近「紅色密雲」,在不同主題課程中培養學生調查、搜集資料的能力,從而助力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課程理念發生改變後,學生們的視野被拓寬了,學校的課程 活 了。」王燕說。

專家駐校 課堂精了

實施一體化辦學後,密雲學校的課堂中時常會出現3位教師的身影,他們便是由總校選派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專家。「他們常駐學校,為教師們提供手把手的教學指導,真正跟蹤課堂的變化軌跡。」王燕說。

每星期一、四,3位學科專家便會走進學校、深入課堂,為學校教師提供從梳理教材、研磨備課到調整課堂等「一條龍式」的教學服務,真正地為教師如何教帶來有法可依的指導。除專家駐校外,密雲學校還與總校達成「師帶徒」的教師培養模式。總校教師張立軍收王闊、郭潔老師為徒,這讓教師「新兵」郭潔有感而發道:「我走進了一所不平凡的學校,這所學校乘著朝陽實驗小學集團一體化辦學的春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書寫下一頁又一頁厚重的歷史。回首這半年的工作歷程,幸福之情溢於言表。如果問我為什麼幸福?我將幸福歸結於 被認可、有期待 。」

總校定期的整體性教師培訓,也為密雲學校的師資成長加了把火。隔周一次的五校區教師培訓,主題不一而足,其中包括「師德培訓」「年輕的 老 教師培訓」「新畢業教師培訓」「作文教學培訓」「行政幹部、教研組長培訓」「提高執行能力培訓」「各學科業務培訓」等,為滿足不同教師的成長需求提供多元選擇與機會。

家長「走出去」 視野寬了

享受一體化辦學福利的不僅是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家長也成為學校改革的「幸運兒」,走出密雲、走到總校更新「家庭教育庫」。

「我們的家長目前可能只停留在為孩子多買好吃的、好玩的,但在走進總校後,他們也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了。」王燕介紹,在實施一體化辦學後,學校曾多次帶領家長走進總校,在總校的家長開放日中感受課堂、校園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每年9月開學前一周,5校區家長將共同匯聚朝陽劇院,由朝陽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陳立華為家長們講授「開學第一課」,從而助力學生成長。「通過這種方式,一是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二也可以增加學校辦學透明度,打造和諧的家校共育氛圍。」王燕說。北京晨報記者 劉佳

相關焦點

  • 每天背5公斤書包上學 誰給書包「減負」
    (見10月11日的《錢江晚報》)  記得小時候上學時總喜歡唱一首兒歌《小兒郎》,「小呀麼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小夥伴們輕輕鬆鬆、高高興興地去上學。當時,能夠背著書包去上學,是一種榮耀,而不是負擔。而今,同樣是背著書包上學堂,小學生卻感到氣喘籲籲,左右搖擺,甚至拖著拉杆書包上學堂,這怎麼不讓人糾結呢?
  • 減負:1年級學生不背書包回家
    武漢一小學試行減負:1年級學生不背書包回家  「小麼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這首影響了幾代人的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江漢區西馬路小學變了「調」。為了給學生減負,從今年秋季開學起,該校一年級學生周一到周四放學時,書包留在班上統一保管,周五書包才帶回家。據悉,此舉在武漢市中小學尚屬首次。那麼,此舉會不會在其他小學推廣?
  • 減負,從給書包減重開始!
    學生家長:正常都是我們大人幫他背一背,本來他的個子就小,再弄書包這麼重,背在身上就影響他了。放學時間,育才實驗學校三年級級部主任黃俊傑拿著可攜式電子秤,抽查孩子書包的重量。黃主任告訴記者,他們在校門口執勤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背的書包沉重,走起路來非常吃力,這讓他們萌發了為孩子書包減負的想法。
  • 武漢一小學試行減負:1年級學生不背書包回家
    「小麼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這首影響了幾代人的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江漢區西馬路小學變了「調」。為了給學生減負,從今年秋季開學起,該校一年級學生周一到周四放學時,書包留在班上統一保管,周五書包才帶回家。據悉,此舉在武漢市中小學尚屬首次。那麼,此舉會不會在其他小學推廣?
  • 60斤的女兒背20斤的書包 孩子何時能真「減負」
    60斤的女兒背20斤的書包 孩子何時能真「減負」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07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滿滿當當足足有10公斤重,李女士女兒體重還只有30公斤,真擔心天天背這樣重的書包,對女兒的身體發育不利。
  • 學生書包越來越重,從書包看教育未來如何減負
    現在學生的書包為何越來越重?現在的學生,書包裡除了裝書本,還要裝體育器材等各種東西,可謂五花八門,甚為壯觀。一起從一個中學生的書包來看到底要裝多少東西吧。2.筆記本一般的主科語、數、英、物、化都會有學生要記筆記,則需5本筆記本。小科目史、地、政、生有學生在書上記筆記,但也有學生會帶筆記本,這無形中會將筆記本數量由5本變9本。如果有孩子要做語文好句好段摘抄、英語作文摘抄和政治實事摘抄,這樣的話筆記本數量有可能多達12本。
  • 「書包太重「該由誰背?
    近日,深圳一學校校長在放學送學生出門時,堅持把家長幫孩子背的書包取下,讓孩子自己背,這一舉動引發熱議。你家孩子的書包有多重,你幫他背了嗎?(10月29日《四川在線》)  如今中學生的書包實在是太稱重了,一個個稚嫩的肩膀上又怎能背得了好幾十斤重的書包呢?家長心疼孩子,每在上學放學時,都主動來給孩子減負,幫孩子背起沉重的書包,讓孩子跟在後面權當「甩手掌柜「。  可在深圳一學校校長卻不同意家長代孩子背書包做法,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可否認,校長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也能得到家長們支持和理解。
  • 5年級小學生書包重10斤家長稱越背越重期待減負
    一名小學5年級的學生,僅教科書、筆記本、文具等物品的書包重量就有10斤重。記者昨日調查發現,學生書包重量過重普遍存在,並且與學習壓力有一定關係。專家建議,為書包「減負」有意身心發育。5年級小學生背10斤書包「不稱不知道,一稱嚇一跳,孩子的書包太重了!我女兒讀小學五年級,她的書包重量超過5公斤重!」
  • 「書包」不用背回家!減負新政實施後,你家啥情況?
    「書包」不用背回家!減負新政實施後,你家啥情況?11月26日下午放學後,新建路小學六年五班韓羽辰不背書包就回家了,而像韓羽辰這樣的學生在新建路小學還有不少。該校通過每天的調研發現,除了一些需要讀、背、聽的作業外,全校約有80%以上的學生能夠在周一至周四的託管課上寫完家庭作業。新政實施後,該校教師們更加注重課堂效率,在布置作業時也更加精準。
  • 快閃記憶體為書包減負
    快閃記憶體為書包減負  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的學生不必每天背沉重書包上學  新華社9月13日電根據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的新計劃,那裡的學生再也不必每天背沉重書包上學,小巧的快閃記憶體將是學生們的新書包。  英國《泰晤士報》13日報導說,濱海阿爾卑斯省一共1.3萬名升入初中的學生都收到了存有部分課文的512兆快閃記憶體。
  • 小學一年級書包超6斤 媒體:課業減負先從書包開始
    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  本報記者 姚曉丹  新學期開學後,孩子們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部分家長發現孩子的書包似乎越來越重了。  北京市朝陽區小學一年級學生曉曉的媽媽為女兒準備了「布料特別薄」的書包。她告訴記者:「本來要準備拉杆箱,但是學校不允許用,只好用這種『布兜子』。
  • 孩子的書包 到底該由誰來背?
    @小妖怪喵:我十分贊同自己的事實自己做,但是麻煩說孩子嬌氣的,去提一提現在的書包,現在小學一年級一般十斤起步,還得帶各種副科學目用的琴啊美術盒啊工具箱啊,我這兩天幫社區發米十斤重的米提著都吃力,讓那麼小的孩子背這麼重的東西,這不是嬌慣不嬌慣,而是孩子的骨頭承受不了。
  • 書包「減肥」學習「增效」才是真正減負
    該校小學部自11月以來持續開展「書包減肥」行動,讓孩子們的書包實現了「瘦身」。(12月2日《寧波日報》)學生學業負擔輕重,最直觀的就是看書包的重量。如今,孩子們上下學背的書包太重,可見學業負擔有多重。寧波這所學校開展「書包減肥」行動,讓孩子們的書包實現「瘦身」,實質上就是為孩子們減負。
  • 太原中小學生減負新政實施後 不少孩子不用背「書包」回家了
    減負新政實施後 部分學校積極應對不少孩子的「書包」不用背回家上月,市教育局出臺了太原市中小學生減負新政,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11月26日下午放學後,新建路小學六年五班韓羽辰不背書包就回家了,而像韓羽辰這樣的學生在新建路小學還有不少。該校通過每天的調研發現,除了一些需要讀、背、聽的作業外,全校約有80%以上的學生能夠在周一至周四的託管課上寫完家庭作業。新政實施後,該校教師們更加注重課堂效率,在布置作業時也更加精準。
  • 為給學生減負,連續10年「書包不回家」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制定了30條減輕學生負擔的具體措施,被稱為「減負30條」。今年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部長通道」接受採訪時,再次被問到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問題。這說明給學生減負依然是一個關注度較高的話題。
  • 一年級小學生書包超6斤 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
    北京市朝陽區小學一年級學生曉曉的媽媽為女兒準備了「布料特別薄」的書包。她告訴記者:「本來要準備拉杆箱,但是學校不允許用,只好用這種『布兜子』。孩子的課本練習冊太多,每天數十本課本資料放在書包裡,實在太重了,減負能不能從孩子書包的重量減起?」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減負再難也要減,不獲全勝不收手」。
  • 小米有品上架減負護脊高年級學生書包
    今天,小米有品上架新品——小揚減負護脊高年級學生書包,售價189元,有藏青和玫紅雙色可選,適合3-6年級學生使用。小揚減負護脊高年級學生書包採用登山包減負設計,在傳統肩部受力的基礎上通過三明治3D立體背負設計增加腰部、胸部、背部和臀部受力點,形成5點受力系統,減少對脊柱的壓力。
  • 減負,從書包減起(圖)
    劉玥廷攝  「小嘛小兒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隨著書包日益沉重,孩子們已經很久沒有兒歌裡那種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去上學的歡快了。如今,這樣的輕快畫面又重新回到成都的孩子們身上。  「向課堂要質量,把學生的書包重量減下來,家庭作業量減1小時,課外活動時間多1小時,睡眠時間多1小時。」
  • 七年級學生書包15.8斤,家長這樣做,可幫孩子「減負」
    也許有人會說,七年級的學生也有13歲了,13歲的學生背15斤左右的書包很正常。其實,書包的重不重是和學校有關的,學校發那麼多書,每一門正課(需要考試的科目)又配有相應的鞏固與聯繫,再加上一些不考試的副課,還有學生的練習本,試卷等等,書包想輕一些,也很難。很多學校現在都是不允許學生的書包放學校,這樣,學生每天只能背著重重的書包,上學放學。
  • LETOPO樂同護脊減負書包,經權威機構評測,釋壓減負真憑實據
    來源標題:LETOPO樂同護脊減負書包,經權威機構評測,釋壓減負真憑實據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看看他們彎腰託起沉重的書包,忍不住心疼。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家長們對孩子負重造成的彎腰駝背等健康問題的關注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