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又有一批小學生正式走進了校園,開始了「十年寒窗苦讀」的生涯。對於學生「書包」這個話題,經久不衰,各方不同的聲音不絕於耳。
每天清晨的上學路上,經常能看到家長送孩子們的身影。有的家長讓孩子自己背書包,有的家長則寧願自己替孩子背書包。
安安今年升入了三年級,爸爸給她換了一個質量更好的大書包,安安非常喜歡,上學路上堅持自己背,爸爸愛女心切,搶過來背在肩上說,「書包太重了,爸爸幫你吧!」
新學期伊始,老師要在家長群裡交代些問題,督促家長配合老師,抓好孩子們的學習。結束時老師說了一句:「現在有很多家長替孩子背書包,這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請家長儘量讓孩子自己背。」
安安爸爸沒忍住,在群裡回了一句:「才三年級,書包已經40斤了,老師您背背試試?」
沒想到這句話引起了廣大家長的共鳴,孩子的書包太重成了大部分家長吐槽的重點,但也有一小部分家長給老師投了贊成票。
★正方觀點:支持老師,不該替孩子背書包
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從小就要培養,連背書包這麼點小事都自己無力承擔,還能指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成氣候嗎?
看看人家日本孩子,還有北歐的、美國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強,自己背書包是天經地義的,長大了也自信、自律,可見點滴的小事,可以鍛鍊優秀的素質。
我們小時候,書包也沒輕到哪兒去,不也是自己背著上學放學,更少有人接送。也沒見有什麼不良影響啊。
★反方觀點:反對老師,應該替孩子背書包
反對替孩子背書包的,一定是家裡沒有正在上學的孩子。自家孩子自家疼,孩子本來上學就壓力大,路上再不幫他們減輕點負擔?我們小時候,放學路上小夥伴們追逐打鬧著,嘻嘻哈哈的多開心!現在的孩子能跑得起來嗎?
很多家長都納悶,孩子的書包怎麼會有這麼大分量?讓我們看看小學生的書包裡都裝了些啥?
一個書包=8本教材+6個作業本+3 個筆記本+2 本課外讀物+一個水杯+一個文具袋+一袋美術工具
這麼多東西,每天都要背到學校,再背回來,而且分量逐年加重。
有家長反映過,為啥就不能讓孩子少拿點東西?像高中生一樣,上哪門課拿什麼書,或者把當天晚上不需要用的書放在學校課桌、儲物櫃裡不行嗎?
答案是,不行,為了學校保持整潔,保證學生財產安全,書本文具不允許在學校裡過夜。而且小學生一般會有丟三落四的毛病,把書本忘在學校了,不是為不好好完成作業找到了一個極好的藉口嗎?
所以,家長們只能心疼地看著孩子們,年年減負年年負,年年出招年年糟。教育部喊減負,從80後90後父母小時候喊到如今,孩子的負擔卻一天比一天重。
孩子處於身體發育的黃金階段,骨骼尚未成型,過重的書包導致孩子雙肩後倒,孩子不得已只能向前傾斜身體以保持平衡。這樣駝背、含胸、脊柱側彎、高低肩、溜肩等問題,就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僅是壓制身高增長,更會使骨骼變形,擠壓內臟,損傷心肺功能。
研究顯示,孩子負重不能超過自身體重的10%,所以家長給孩子選書包,要選擇質量過硬的,不能選擇過輕的,缺少了護背護脊的功能,也不能選擇過重的。
專家建議,書包自重不能超過1公斤,要帶有護背護脊護腰功能的雙肩包。
另外背書包的方法也有講究。
那麼,難道就因為書包太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就不管了嗎?這麼小就依賴父母,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所有問題啊!
奶球認為,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自覺性當然不能放鬆,但這些品質一定要在背書包這件事情上鍛鍊嗎?
優秀的品質,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不斷培養起來的,比如讓孩子幫父母做做家務,參與家中事務,有發言權,進行自我管理,自己制定計劃並且有效執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鍛鍊孩子獨立的好方法,沒必要在書包這一個問題上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