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小朋友之間經常打打鬧鬧,磕磕碰碰,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但是有時,家長們的處理方式,卻會讓原本簡單的小事情變得複雜,甚至最後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最近,兜媽在瀏覽某個問答網站時,發現了這樣一個熱門話題。
事件很簡單,說的是一位正在上幼兒園的小女孩,因為非常受家裡人寵愛,吃穿用度都很精細,價值也都不菲。
結果有一天,小姑娘身上的裙子被同學不小心扯破了。因為裙子比較貴,家長就找到老師,要求索賠。
扯壞裙子的學生家長倒是很爽快,也照價賠償了3799元。問題是事情過去以後,小姑娘發現除了老師,所有的小朋友都不跟自己講話了,自己被孤立了。
在這個問題下方,有不少網友留言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有網友認為:
「要求賠償沒有問題,可是要求按照原價賠償就有些不合適。畢竟裙子本來就不算全新的,索賠也要考慮一下折舊費。」
也有網友認為:
「既然問別人要原價索賠,就不能怪別人不願意跟你家孩子玩。不小心扯壞裙子就要別人賠三四千,要是再碰壞什麼,別人賠不起怎麼辦?」
種種聲音,不一而足。不過,大多數人都在對小女孩表達同情的同時,也認為其他小朋友這麼做,其實是出於無可奈何。
家長疼愛自己的孩子,所以給孩子穿名貴衣服,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
小孩子本就容易磕磕碰碰,扯裙子的孩子的確做錯了,但這件事情本身其實很常見,甚至可以說難以避免。
那麼,原價索要賠償有問題嗎?也沒有大問題,裙子的確是屬於小姑娘家庭的財產。
那麼對方家長在賠償後,要求自己的孩子注意一點,儘量避免再碰到小姑娘的東西,這麼做就更沒有問題了。
甚至可能老師都會善意地提醒一下別的小朋友,在和這個小姑娘玩耍的時候,要稍微注意一些,不要不小心碰到別人的東西了,這都是很合理的事情。
乍一看,一整件事情誰都沒有做錯,但最後只有小姑娘要承擔被同學孤立的後果。那麼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最終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呢?
這件事情中的小姑娘年紀不大,三四歲,剛上幼兒園。而這一時期,恰恰是許多孩子們的「人際敏感期」。
有研究認為,人際敏感期大致在一個孩子的4~7歲,恰好就處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一時期。
對於大部分小朋友來說,上幼兒園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家庭以外的集體環境,也是第一次和這麼多同齡的小夥伴共同相處。
所以,在進入人際敏感期時,孩子們需要一定的時間磨合,家長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要讓孩子帶過分奢侈的用具上學
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儘量避免給孩子帶過分奢侈的用具。
孩子帶著奢侈品上學,一方面容易助長同學之間虛榮攀比的風氣,另一方面也容易對用具造成損壞。
同時,年紀小的孩子使用非常奢侈貴重的用具,還有可能引來不法分子的覬覦。
因此,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時,給孩子準備一些日常耐用的用具就可以。特別小孩子容易摔摔打打,給孩子用結實一點的用具還很耐「造」。
如果家長真的很想給孩子使用很貴重的物品,可以等孩子放假回家,和父母一起出遊的時候使用。
2.做好對孩子的價值教育
家長要對孩子做好價值和物權教育,同時家長自己也要擁有這方面的意識。
比如這起事件中的家長,在讓女兒穿著昂貴的裙子上學時,就應該考慮到裙子有被弄壞的風險。
如果家長認為風險可以承擔,這就是女兒日常穿著的一件普通的衣服,那麼裙子被破壞以後,家長就不應該將裙子當做家庭財產,並要求對方家長原價賠償。
如果家長認為風險不能承擔,女兒只是「暫借」,裙子的使用權和所屬權仍然屬於父母,被弄壞了就需要別人照價賠償,那麼家長一開始就要規避風險,不讓女兒把衣服穿出去。
總而言之,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自己要先明白物品的價值和物權歸屬,再去教導孩子相關的內容,教會孩子在與人交際遇到相關問題時,該如何思考。
3.不要過分幹涉孩子的交際自由
孩子與人交往出現問題時,家長要適當給予幫助,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過分幹涉孩子的交際自由。
家長可以傾聽孩子的問題,解答孩子的疑惑,給予孩子一定的建議,必要時也可以找到老師協商解決。
家長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解決方式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後續影響。
4.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心態
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關注,留意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心理狀況。
爸爸媽媽可以在每天接孩子放學回來後,詢問孩子這一天都發生了哪些事情:
「今天在幼兒園開不開心呀?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得怎麼樣呀?」
「今天有沒有認識新的好朋友?有沒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情想和爸爸媽媽分享呢?」
家長可以通過類似的問題,了解掌握孩子的情況,並適時進行引導。
【育兒寄語】
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接觸集體生活,也是孩子第一次嘗試與人交際的「人際敏感期」。
在這一時期,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在校情況,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對於孩子的苦惱和困惑適時進行引導和幫助。
各位家長對於「女兒裙子被扯壞,要求對方家長原價賠償」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關注我,每日獲取科學實用的育兒乾貨!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